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民国时期上海群像漫画溯源 —从汪子美《海滨浴场图》出发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4:48: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从汪子美漫画个案入手 ,对其漫画图像画面、竞猜形式以及媒介传播方式进行溯源 , 最终聚 焦于《时代 画报》 《名利场》 两份刊物 。在从汪子美到珂 弗罗皮斯再到 巴顿的溯源过程 中 , 本文探讨 了三 个层 面: 一是作品本体层面的 图式与风格 ;二是媒介传播过程中 ,有奖竞猜形式如何从注释转 变为一个主 体 ,并被刊登在报刊媒体上 ;三是在创作者维度上 ,本文不仅涉及汪子美、珂 弗 罗皮斯和 巴顿 ,还讨论 了 肖像漫画作为一个题材在创作者视野下发生的转向问题。

       【关键词】 民国漫画  群像漫画  汪子美  珂弗罗皮斯

       民国漫画开创了中国漫画史上的黄金时代 , 此时 电 影漫画 、 明星 肖像漫画 、群像漫画 、时事漫画等各类漫 画的创作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一时期 , 中外文化 的 密切交流与传播在民国漫画界的视觉文化体系中得到充 分地展现 。1936 年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中 ,严哲西和 汪子美的两幅群像漫画 《中 国好莱坞》 与《漫画界重 阳 登高图》(亦名《京沪漫画界》) 备受瞩目。这两幅作品对 各类人物形态的描绘细致入微 , 其漫画的宣发策略与视 觉建构方式都受到了墨西哥漫画家米格尔·珂弗罗皮斯 以及《名利场》 杂志 的影响 。在 20 世纪 30 年代 , 群像 漫画作为一种新的漫画表现形式开始频繁出现在报刊 中 。本文试图从汪子美的 《海滨浴场 图》 (即 《全 国运 动会“ 电影演员组 ”全体游泳选手》 ①)  入手 , 结合民国 漫画杂志的营销策略 、实际社会需求以及中外交流 的传播语境 ,考证群像漫画这一表现形式的来源与流变。

       一、 汪子美群像漫画创作

       汪子美(1913— 2002 年 ) 是 20 世纪 30 年代活跃于 上海 的漫画家 。他在 1935 年至 1936 年间创作了许多群 像漫画作 品 ,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 《漫画界重 阳登高图》 与《海滨浴场图》。

       《漫画界重阳登高图》 与《海滨浴场图》 这两幅漫画 作品 , 都采取了类似于人物合照的构图形式 ,将人物全部设置为面向镜头的群像方式 。画面的整体效果犹如真实发生过的生活片段 , 刻画细致入微 , 充满 了个性化的细节 。可 以看出这 一群像图式更接近于摄影照片的效果 , 这与群像漫画形式最早在报刊上传播的功能性用途是密不可分的。

       《海滨浴场图》 这幅作品刊登在《中国漫画》 的第 2期 ,汪子美描绘了一个热闹的海滩场景 , 画中的 40 位人物基本囊括了当时繁荣的上海电影行业中的一众巨星② ,  画面纷繁热闹 , 富有活力 。据 《中国漫画》 编辑描述, 此画除了被黑白刊印于第 2 期之外 ,还有一百六十磅厚 铜版纸精印彩色版 ,全幅大小为 15 寸× 10 寸 。相较于黑  白漫画本 , 彩色本的视觉表现更为丰富 , 从彩色本 的 印发亦能看出此作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
 
       这幅漫画作品的新奇之处在于 , 它伴随着一种人物 猜谜 的 “ 有奖 竞猜 ” 活动 出现 。 这 一 互动形式被当时 《中国漫画》 的编辑朱金楼(即朱锦缕) 戏称为“ 悬赏”, 并在杂志的尾页对此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他指 出 , 参与 者需要先识别出图中的男女明星 , 然后按照对应的号码 在对应的纸上填出对应的人物姓名 。猜中者可获得赠阅杂志或该图的三色精印版作为奖励。

       “ 本刊悬赏! 中国漫画全年之希望 , 并另赠三色精印 《电影演员游泳选手》 一副! 悬赏办法: ( 一)将图中男 女 明星 , 依号码填其姓名 , 全部猜 中者赠阅本刊一年, 猜错三人以内者 , 赠 阅本刊半年 ;(二 )来信 附寄 费 邮 票六分 , 已变更为无论猜不猜中者 , 均赠该 图一幅(该 图用一百六十磅厚铜版纸精印 ,全幅 15 寸×  10 寸三色彩  版 , 绚丽夺 目 , 精美绝伦 , 比现在刊载高出十倍 , 可装 入镜框 ,作室中悬挂 ,或赠送朋友之用); (三) 应征者 需将此纸裁下 ,填入各明星姓名; (四) 来函直寄本社; (五) 如不愿应征者 , 附足邮票六分 , 亦可寄三色《海滨浴场图》 一幅。”

       《中国漫画》 第 3 期公布了获奖名单 ,获奖的(包括 本埠和外埠) 20 位读者都做到了完全猜中 。编辑朱金楼 通过这种漫画猜谜的互动活动 ,借助电影明星的人气 ,成 功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从而为初创的报纸增加了销量。实 际上 ,这一群像漫画与“有奖竞猜 ”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并非编辑朱金楼所独创。在此之前 , 1933 年的《时代画报》

       刊登了墨西哥艺术家珂弗罗皮斯的群像漫画作品 《好莱 坞明星海浴图》, 当时这一群像作品便以 “ 电影 常识测 验 ” 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 得到了读者的踊跃参 与 , 并 引起 了 强 烈 的反 响 。 而彼时民国上海的群像漫 画 与 “ 有 奖 竞 猜 ” 的 漫 画 营 销 策 略 , 亦与珂弗罗皮斯 的群像漫画以及西方相关漫画杂志的创意和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珂弗罗皮斯与上海漫画圈

       米格尔·珂弗罗皮斯 ,是墨西哥著名的漫画家。他于  1923 年来到纽约 ,在 20 世纪 20— 40 年代为多家时尚杂  志绘制漫画 ,包括《名利场》《服饰与美容》《财富》《生活》 等知名杂志。其中《名利场》 不仅是美国介绍大众文化、 时尚 、新闻时事的主要流行杂志 , 也是刊载珂弗罗皮斯  作品的重要平台 。珂弗罗皮斯自到达纽约起便开始为其  供稿 , 持续十余年 , 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 包括杂志 的封  面 、 内文的专栏以及众多大型群体肖像画等 , 这些作 品  在当时都颇受欢迎 , 其 中数 “ 不可能 的采访 ”系列最为著名。

       虽然《名利场》 杂志在 19 世纪 30 年代并未正式在 远东地 区发行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它在当时的上海文艺 圈有着一批十分固定的读者 。关于《名利场》 的讨论频 频 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文艺圈人士和漫画家的笔下, 珂弗罗皮斯的作品也通过这一途径 , 不断扩大着自身 的 影响力 。《时代画报》 主编邵洵美在《十 日谈》 第 8 期 (1933 年 10 月 20 日 ) 所 写 的 《 珂 弗罗皮斯》 一文 中, 提及珂弗罗皮斯第二次访华的情况 。他在《名利场》 杂 志上看到了珂弗罗皮斯来华的消息 , 便四处去打探他 的踪迹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今年春天 , 他无意 中和弗立茨夫人谈起此事 ,谁知那年珂弗罗皮斯到了上海却是住在她家。她还说他们不久后会再次来访。

       1935 年 9 月 , 汪子美在刊登于 《漫 画生活》 第 13 期 的《中国漫画之演进及展望》 一文 中 , 提到 了珂弗罗 皮斯对中国漫画界的影响 , 尤其是对上海漫画家张光宇 的影响: “使他受了最大影响的人便是 《名利场》 杂志 的艺术责编珂弗罗皮斯 , 那一个墨西哥漫画家 。 … … 珂 氏的画在美国是最流行的时髦品 , 光宇的漫画遂以新的姿态惊开国内读者的眼睛。”

       张若谷曾提到, 《名利场》 是一本专注于幽默漫画、 讽刺政 治 以及介绍摩登生活的刊物 。 也正是由于这 一 点 , 吸引了当时文艺知识分子及青年漫画家们 的注意。 当时的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对外国杂志抱有广泛而浓厚的 兴趣 , 正如法国作家马可·夏杜纳在其 1931 年 出 版 的 《中 国》 书中提到的那样 , 当 时上海 的学生受到外国杂  志 的影响很深 。“如果你听到其中一个人提到普鲁斯特 或毕加索 , 不要问他是否去过蒙帕纳斯 , 他是在《服饰与美容》 《名利场》 中了解了一些同时代的法国人。”

       在这些记述 中 , 不仅可 以看到《名利场》 受到 了文  艺界和漫画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 而且还可以直观感受  到珂弗罗皮斯的作品是通过杂志传播的 ,在当时 的上海  漫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叶浅予 、张光宇 、黄苗子、丁聪、汪子美等人就深受其漫画的影响。

       在汪子美的部分漫画作品中 , 能 明显看 出他对于这  位墨西哥艺术家创作经验的吸收。将汪子美 1935 年刊登  在 《现代画报》 创刊号上的作品 《电影狂想漫画( 一)》 与珂弗罗皮斯早期发表在 《名利场》 上的人物肖像进行  对 比 , 便可以发现二者作品中高度相似的人物风格 、塑  造手法 , 它们都具有尖细的脸部轮廓 、高耸 的鼻梁 、夸张的身体姿势以及在画面处理上相对凌厉的线条。

       除此之外 ,汪子美 1937 年发表在《牛头漫画》 第 1 期上 的作 品《天花乱坠》 也借鉴了珂弗罗皮斯在 “ 不可能 的采访 ”系列中使用的表现形式 。在这部作 品 中 , 汪子美安排了社会政治 、文化艺术等各领域中风马牛不相 及的名人进行对话 。此外 , 从他笔下描绘的罗斯福 、斯 大林尖锐的鼻子与夸张的眉眼 , 以及身后作为背景 的建 筑 , 可以看出其深受珂弗罗皮斯的影响 。汪子美 的 《海 滨浴场 图》 也明显受到了珂弗罗皮斯 《好莱坞 明星海浴 图》 的影响 , 能够看出两幅作品在人物安排及构 图上 的 高度相似 。虽然明星人物的整体形象延续了汪子美 明星 肖像漫画的一贯风格 ,但从整体画面的构图与人物姿势 的塑造上 , 可以明显看出是受到了珂弗罗皮斯作 品 的影响 ,而其背景更是对《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的反转。

       至此 , 可 以得 出结论 , 在 20 世纪 30 年代 的上海, 珂弗罗皮斯的作品对包括汪子美在内的文艺圈人士和漫  画家群体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事实上 ,对于群像漫画 的  尝试并非始于珂弗罗皮斯 ,20 世纪 30 年代群像漫画便  流行于西方漫画界 ,且与“ 有奖竞猜 ” 的活动紧密结合。 下文尝试追溯群像漫画与 “ 有奖竞猜 ”形式 的结合 , 以
便说明其对民国漫画界的影响。

       三、拉尔夫·巴顿与《名利场》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时代画报》 融汇 了绘画 、摄影、 文学 、新 闻 、评论以及流行报道 , 凡当时上海 的新风气  几乎无一遗漏 , 开创了综合性上海都市时尚杂志的先 河 。1933 年 的春天 , 时任《时代画报》 主编的邵洵美在  与弗立茨夫人一次无意的谈话中 ,得知了 1931 年珂弗罗  皮斯访华的消息 , 并了解到不久后他将再次到访。于是,邵洵美开始为迎接这位“ 漫画界王子 ” 的到来做准备。

       1933 年 8 月 , 邵洵美在 《 时代 画报》 第 4 卷第 12 期上转载了珂弗罗皮斯发表于 《名利场》 8 月刊 的群像 漫画作品《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值得注意的是 ,邵洵美 将这幅作 品与 “ 电影常识测验 ”有奖竞猜相结合 , 呈现在读者面前。

       “ 左页三色版插画系纽约著名漫画家珂弗罗皮斯所作《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兹为增进读者兴趣起见 ,拟由 读者识别各明星姓名 , 特举行电影常识测验 , 制定三项 办法如下: 一 、加入测验者可参照左面简图号码填写 明 星姓名(译名原名均可); 二 、全部填写无误者赠阅本 刊全年一份 ; 三 、十月三十一 日截止 。五卷 四期发表来件 ,无测验印花者无效 , 限赠最先寄到者廿名。”

       《好莱坞 明星海浴 图》 描绘的是当时好莱坞最受欢 迎 的演员们 ,在画面中他们谈笑风生 、其乐融融 , 为观 者营造了明快的氛围 。在这幅漫画 中 ,将其海滩及周 围 房屋景色与 20 世纪 30 年代马里布海滩的老照片进行对 比 , 可以看出画家准确抓住了建筑特色 , 为画面增加 了 真实感和辨识度。明星齐聚马里布海滩的场景本就足够吸 引眼球,《时代画报》 再将其与“ 电影常识测验 ”有奖竞 猜这一新颖形式相结合 , 自然会对读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无形之中进一步扩大了珂弗罗皮斯访华的影响力。

       尽管《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这一作 品中电影明星的  名字最初在《名利场》 上是以 “ 注释 ” 的形式出现 , 即  在杂志的下一页便给出了答案 , 而并非 以 “ 有奖竞猜 ” 的形式出现 ,但《时代画报》 对 “ 有奖竞猜 ”这一形式的探索 ,还是离不开《名利场》 杂志的启发。

       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 , 人物群像漫画与名人识别  游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但无论是以全部正面的形式  描绘人物群像的方式 ,还是最早将人物漫画群像与名人  识别游戏相结合 , 都离不开漫画家拉尔夫·巴顿 的漫画  创作 。1921 年 , 巴顿对作品《曼哈顿电影的横截面》 进  行改写 , 首次将画中人物全部以正面的方式描绘 , 为后  来的漫画人物群像创作奠定了基础 。 同年五月 , 巴顿 的  第一幅漫画群像《嗨! 嗨! 跳板来了!》 在《名利场》 上  发表。这幅作品与当时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切斯特顿、 威廉·巴特勒·叶芝等人的巡回演讲有着密切的关系 。画 面中拥挤的场景描绘了来自不列颠群岛的文学大师们。 巴顿此次首次采用了群像漫画作品与 “ 名人识别 ”相结合 的形式 。而《名利场》 的编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形式能够带来巨大的吸引力 , 于是他们采用 “ 有奖竞猜 ” 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他们许诺 , 第一位能将这  些著名人物与巴顿漫画中的角色准确匹配的读者能够得  到丰厚 的奖励 。事实证 明 , 这一形式确实非常具有吸 引  力。几年后 ,评论家博洪·林奇指出 ,这幅画的成功促使  巴顿放弃了一般的漫画绘画风格 , 转而创作肖像漫画, 而在那之前 , 他只将肖像漫画看作是一种消遣和娱乐 的方式。
 
       《嗨! 嗨! 跳板来了!》 这幅作品之所以成功 , 是因  为《名利场》 中的这种名人识别游戏十分考验读者 品味  与知识渊博程度 。 当时那些渴望加入新咖啡馆社会 的人  需要 阅读杂志 、书籍和报纸 , 参加广受欢迎的餐馆 、戏  剧和 电影活动 , 正如克劳宁希尔德向康德·纳斯特指 出  的那样 ,他们必须知道“ 人们谈论的事情”。 巴顿正是抓  住了人们 的期待 ,接连创作 了《当好莱坞五点 的钟声响  起》《 纽 约 的 一 个 典 型 夜 晚: 演员们总是面对的场景 》 《椰林的星期二之夜》 等作品。可以说 , 巴顿的明星人物  群像的形式成为群像漫画传播的典型代表 , 由此吸 引 了  一系列艺术家对这种形式进行模仿与借鉴 。作为《名利  场》 主要供稿人的珂弗罗皮斯 , 自然也加入这一形式 的创作潮流之中。

       四、 群像漫画在中国

       《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是珂弗罗皮斯与中国大众的首 次接触 , 也是名人识别这一趣味形式在中国报纸上 的首 次亮相 。尽管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的美国漫画界与报 刊行业 中 , 这类人物群像与名人识别游戏结合的形式早 就十分风靡 ,但这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 , 却是一种十分 具有吸引力的新颖形式 。这种新颖形式收获的巨大反响在《时代画报》 编辑的叙述中可窥见一二:

       “ 本刊四卷十二期珂弗罗皮斯所作以《好莱坞明星海浴图》 举行电影常识测验 , 先后收到来信五百余通 , 或因字母拼错或前后次序倒置或竟有错一字母而前功尽弃 者 , 深觉遗憾 , 其中完全无讹者仅六人 , 现依原例 自本 期起赠本刊全年一份 。再者: 编者对于此次读者电影兴 趣之浓厚 , 已另请 ‘ 四大天王 ’作者严哲西君绘一 《中 国电影明星联欢图》, 不久将举行第二次电影常识测验,必为读者乐闻也。”

       一次电影常识测验先后收到五百余通来信 ,这在当时 是十分惊人的 ,背后折射出的是有奖竞猜这一形式所带来 的 巨大销量 。在叙述中所提到的严哲西的群像漫画作品 《中 国好莱坞群星消夏图》, 最终于 1936 年在 《 上海漫画》 杂志第 5 期刊登 , 并将此活动命名为“猜图竞赛”。

       编辑也 明确指 出 , 此类竞赛是为提起读者 的兴趣并  增加杂志的销量 。并且较之 以往 , 奖励也更加丰厚 , 完  全猜中者除赠送 一 年杂志之外 , 还 赠 送 《 民 间 情 歌 》 《光宇讽刺集》《叶浅予速写集》。 当然 , 其中也抱有为自  家漫画丛书做宣传的打算 。 由此可见 , 西方群像漫画与  “ 有奖竞猜 ”活动的组合形式影响着民国 时期 的漫画创  作与漫画杂志的宣发与营销策略 。这一方面可以窥见西  方漫画文化之于中国漫画界的影响 ,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  国 内 的 “ 潮流 ”观众对 “ 异域 ”事物 以及西方流行文化的附庸追逐。

       实际上 , 这类漫画的促销 、宣传及趣味性质对民国  现代观众的吸引 , 正是《名利场》 所代表的“ 异域诱惑 ” 的体现 。正如李欧梵所说: “在 中 国人眼 中 , 住在那些  金光闪闪世界里的男男女女 , 他们穿着时髦的衣服 , 用  着梦幻 的家具 , 本身就代表着某种异域诱惑 。也许美 国  杂志《名利场》 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 我们 只 需  要稍微浏览一下几期杂志 , 就会知道它的图片和内容是  如何被迅速搬进中文世界 , 改头换面出现在上海摩登杂志上。”

       不论是珂弗罗皮斯的 《好莱坞 明星海浴 图》 还是汪 子美 的 《海滨浴场 图》, 似乎都是新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方式 , 因此 , 它们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这个追逐新潮的时代节点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尽管邵洵美等人最初对珂 弗罗皮斯的宣传更多是出自对有效媒体宣传活动的需 要 ,但不可否认他们为漫画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行为为中国漫画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漫画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 , 漫画报刊  不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趣味 , 而是开始真实地揭露现实  的丑恶 , 并由此获得知识思想界广泛的赞誉 。画家们也  开始不拘泥于模仿 , 而是思考如何将外来风格元素融入  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中 ,探索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 比如  丁聪开始尝试将人物群像漫画与 “ 有奖竞猜 ” 的促销形  式解绑 , 转而采取在图下注明所绘人物姓名的方式 , 并  且不再采取珂弗罗皮斯大场景人物群像构图 , 而是采用  特写式的取景 ,对有限的几位人物进行描绘 。严哲西 的  《中国好莱坞群星消夏图》 也更名为《中 国好莱坞》, 脱  离了漫画猜谜属性 , 与汪子美 的 《漫画界重阳登高图》 一 同入选 1936 年 的 “ 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 ”, 并刊登  在《漫画界》 第 7 期 的 “ 全国漫画展览会第一届 出 品专  号 ”上 。 自此 , 上海漫画界群像漫画的绘制方式与创作  目的形成了一种 “ 脱功利 ” 的文化转变 , 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肖像漫画题材。

       而汪子美并非对珂弗罗皮斯一味地模仿 , 这点能够 从画作《海滨浴场图》 (《全国运动会“ 电影演员组 ”全 体游泳选手》) 的名字中看出。汪子美为这群明星的相聚 设定 了场景 , 即 “ 全 国运动会 ”游泳选手 的会面 。那么 这一描绘明星的作品为什么被命名为 “ 全 国运动会 ‘ 电 影演员组 ’全体游泳选手 ”呢? 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事件有关。

\
 
       1935 年 ,上海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这是七次  全运会中最为成功的一届 , 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  会 。它在硬件设施 、规范化和参与人数等方面都发生 了  前所未有的变化 。而游泳这一竞技项 目作为 “ 五运会 ” 增设女子项目并更改计算方法后的首次登场 , 一开赛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到场观战 ,场面十分火爆 。 当时 民众对于游泳比赛项目有着相当的热情和关注 , “美人鱼——  杨秀琼 ”便是这一热点的典型代表 。这一点在汪子美创 作 的 《中 国漫画》 第 3 期封面 《跳龙 门》 中可 以看 出。 虽然当时的运动选手除个别外 , 并不为人所熟知 ,但正  如当时报纸上所指出的 “ 电影演员已成为现今社会上最  红 的人物 , 她们的一举一动都为一班人所关 心着 ”, 作  者以当时备受关注的明星群体与全国运动会作为描绘对象与当时社会的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汪子美将这一猜图形式与当时 “ 六运会 ” 的现实事 件相联系 , 使得图片与文字之间增加了一丝 幽默意 味。 从汪子美的创作转变中可以看出 , 尽管群像漫画形式是 在国外漫画作品中获得的启迪 ,但随着当时正在成长的 年轻艺术家不断巧妙地将习得的技法服务于具体的创 作 , 结合 国 内时境 , 创作出与中国文化语境紧密相关 的  漫画作 品 , 也使得群像漫画这一形式逐渐脱离 “ 趣味猜图 ” 的活动 ,成为一种新的漫画形式。

       随着国内漫画创作文化的逐渐成熟 , 群像漫画便成 为一种新的漫画形式 , 且不断被各类艺术家进行转义与 重塑。如 ,汪子美创作于 1936 年的著名作品《漫画界重 阳登高 图》, 便是以合照式的纪念性群像描绘了 20 世纪 30 年代著名漫画作家们相聚的场景 。在当时上海举办的 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 , “漫画界重阳登高 ” 的命名使 得人物的相聚有了更深层次的韵味 。正如甘险峰所描述 的: “ 作 品借传统的重阳登高 , 表现中国漫画步入巅 峰、 中国漫画家空前团结的寓意。” 此外 ,黄苗子的《国 家栋梁 、社会柱石》、 陈震 的 《我们兄弟的一部》 等作品 ,都是这类新人物群像漫画题材的代表。

       五、结语

       本文从上海画家汪子美的群像漫画出发 , 以历史和图像 的互证 ,对其群像漫画作品与有奖竞猜活动相结合 的新颖形式进行溯源 , 试 图 由此透视 20 世纪 30 年代 的 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美术现代性探索 。 当时 以汪子美 为代表的本土漫画家们 , 从美国的商业期刊和时尚杂志 中汲取灵感 ,在上海的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对西方现 代主义进行大胆的探寻 , 成为当时摩登都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

       珂弗罗皮斯与《名利场》 在 中 国文艺漫画界产生的 影响 , 虽是无心插柳 ,但结合时代背景来看 , 也有其 自 身的历史必然性 。彼时的国内社会正处在现代化转变 的 文化情境 中 , 现代观者对外来文化的 “ 窥视 ” 自然带有 一种文化接受的自主性。可以看到 ,在 20 世纪初期的社 会变革和艺术运动中 , 中国漫画界正在努力尝试一种更 加具有现代性的世界风格 , 并在这不懈 的具体实践 中,为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1]甘 险 峰.试论汪子美早期的肖像漫 画创作[J].齐鲁 艺苑,2019(01):60-65.

       [2]甘险峰.汪子美的肖像漫画[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124-125.

       [3]凌夫.《上海漫 画》与汪子美 的《新八仙过海 图》[J].寻根,2016(03):100-106.

       [4]张爽.汪子美漫画研究(1935-1948)[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 院,2014 年.

       [5]王小晴.浅议汪子美早期肖像漫画[J].明日风尚,2020(08):77,79.

       [6]山水.纪实漫坛汪子美[J].中华文化画报,2009(10):48-55.

       [7]王琦.怀念汪子美同志[J].美术,2002(09):52-55.

       [8]张爽.桂林抗战时期汪子美的漫画活动[J].艺术探索,2014(03):43-46.

       [9]颜书凯. 漫画家汪子美笔下的“联华 ”明星[J].大众 电影,2004(1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85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