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探析电影《满江红》戏剧冲突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6 14:15: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悲剧视域下矛盾冲突永存 ,悲剧的崇高才得以显现 。电影《满江红》 以其充满形象 隐喻的人物性 格刻画、极具感染力的画面渲染、鲜明独特的色彩烘托展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冲突 ,分别为人物性格冲突、 人与环境冲突 、视觉叙事冲突 。三者呈现 出三种不同的 家国美感 ,从叙事到体验再到信仰 的建构 ,层层递 进 , 汇聚成具有 崇高美感价值的审美形态 ,其符合 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情感结构 ,所 以 能够形成一 种强 大 的 家 国情怀与 内在精神力量 。优秀文 艺作品应 当发挥积极的 时代价值与 美学价值 ,抒 写人 民故事, 彰显文化自信。

  【关键词】 悲剧,崇高美感,满江红,戏剧冲突

  电影《满江红》 以一封写有秦桧与金人勾结证据的 密信为线索展开叙述 , 张大 、瑶琴 、丁三旺 、刘喜一伙 人巧妙利用密信 , 主要是为了使岳飞遗作满江红流传于 世 , “迫使 ”宰相秦桧要找出杀害金人的凶手 , 并找到 这封密信想要隐匿自己的罪证 。影片基于隐藏在人物与 故事情节线索中的普遍伦理价值对抗 ,在激烈紧张的戏 剧冲突中展开三个向度的 “ 冲突 ”叙事 , 一是人物性格 冲突 , 具体表现在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冲突 ; 二是人物 与环境 的冲突 , 即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 三是视 觉叙事冲突 , 主要表现为影片色彩与镜头拍摄话语的冲 突 。这三个向度的戏剧冲突产生的叙事原因在于 《满江 红》 将悲剧矛盾叙事的多元结构作为悲剧故事展开的必 然线索 , 由此演绎出为达到群体正义以小人物的牺牲换 取满江红的千古流传和家国正义 , 而牺牲的个体则是 “ 悲 ” 的冲突聚焦与情感表达。 《满江红》 的 “三向度冲 突 ”叙事因线索结构而合理 、 因线索聚散而生动 , 其在故事情节 、价值观表达与叙事策略上都显现出悲剧美的艺术特性 , “ 功能层建置的是故事的价值观体系 ; 行动 层塑造的是人物关系和戏剧动作 ; 叙事作用层指的是叙 事策 略 , 即讲述故事的叙事系统。” 这三个层次对应了 《满江红》 的 “三向度冲突 ”叙事 ,影片通过对人物性格 冲突 、人物与环境冲突的戏剧刻画形成跌宕起伏 的行动 层 , 并且建置出具有深刻内涵与积极意义 的主题情感, 这种情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弘扬了民族精神 , 抒发 了 家 国情怀 。影片的叙事策略为以色彩冲突建构画面 , 传 达 了视觉情感 , 多次以反复元素呈现出宏大 、悲壮 的审 美特点与艺术特性 。可见 , 作为文学叙事的电影 《满江 红》, 其通过戏剧矛盾所设置的个人实现了所依存群体 伦理实体的永生 , 为其所代表的伦理实体做出特定价值奉献 ,呈现出崇高的家国美感。

  一、人物性格冲突呈现家国叙事的悲美基调

  《满江红》 人物性格冲突主要体现在以张大为代表的小人物与以秦桧为首的佞臣的对抗 。激烈的人物性格冲 突传达出一种家国叙事的悲美基调 , 电影通过对镜头语 言 、 台词和人物进行细节刻画 ,在人物性格冲突刻画 中 营造了影片跌宕起伏的节奏氛围 。影片中张大等小人物 所代表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誓死与金人作殊死斗争的伦 理力量 , 而宰相秦桧与皇帝宋高宗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下 君主一人专制的伦理力量 , 这种伦理力量促使宋高宗与 秦桧杀死手握兵权的岳飞 , 以防止君权受到威胁 , 甚至 不惜与金人议和 。“一切外化为实际客观存在的概念都 要服从个别具体化的原则 …… 各种伦理力量和各种发 出 动作的人物性格 , 无论在内容意蕴上还是个别显现形式 上 , 就得相互区别开 , 各不相 同。” 秦桧在影片中大都 出现于 阁楼 内 , 他多疑又贪生怕死 , 经常利用替身为 自 己 阻挡刺客 。他从不亲手杀人 ,但无数人因他而死 , 他 的恶在于伦理道德的崩坏 , 以及人性中的贪婪 。秦桧卖 国求荣 、心狠手辣的性格与宰相府总管何立 阴 险诡谲、 笑里藏刀的性格截然不同 。相府总管何立一袭青衫 , 言 行举止文雅斯文 ,但用诡刃杀人的功夫了得 , 他视人命 如草芥 ,谈笑间便能杀人 。两个人物性格的形成原 因在 于背后的伦理力量 ,对于封建权力的崇拜和渴望驱使他 们呈现 出 “ 恶 ” 的性格 ,但在恶的方式与具体显现形式 上又不尽相 同 。影片成功之处也在于此 ,对于反面人物的刻画生动饱满 ,坏人并没有脸谱化 ,而是各具特色。

  《满江红》 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实则是戏剧冲突所导 致 的 , 作为悲剧影视题材作品 ,戏剧冲突的情节塑造是 极其重要 的 。悲剧的灵魂是戏剧冲突 , 悲剧具有六个成 分 , 分别为情节 、性格 、言词 、思想 、形象 、歌曲 。其 中 , 最重要的是情节 , 而 “ 情节是行动的摹仿 ; 动作才 能唤起观众 的悲悯和畏惧的感情 ”。 悲剧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 , 而情节是行动的摹仿 , 可见 , 悲剧实质是在模拟动作 。在这里 , 动作是一系列完整 的 、具有意义 的、 显著性 的事件 , 这些事件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 , 说 明其中可能暗含冲突的意义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 的源 头和动力 , 那么悲剧的实质与发展的动力则正是这两种 不同的片面理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悲剧 中 , 冲突双 方所代表的是普遍的伦理力量。” 最普遍的伦理力量要 从 “ 伦理实体 ”这个概念说起 , 伦理实体具体到社会 内 容 , 它应该包括永恒的 、宗教的和伦理关系 , “伦理实 体 ”是许多普遍社会伦理力量的和谐统一 。那么冲突 的 实质就成了伦理实体的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 动过程 。从戏剧叙事来看 , 发生冲突的两股势力或人物 背后都蕴藏着伦理实体 , 这个伦理实体影响着人物 的性 格和行动 , 其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 。 随着情节的发展, 两种伦理实体的对立统一支撑着悲剧 。例如 , 古希腊悲 剧中安提戈涅选择牺牲自己来对抗不人道的法律 , 以个人的牺牲达到普遍伦理力量的永恒。

  《满江红》 中的人物性格冲突实质上是两种普遍伦 理力量 的对抗 , 家 国一体 、誓死维护民族利益的伦理力 量与封建统治阶层的伦理力量相对抗 , 那么冲突之 中矛 盾双方必然会发生变化 。最终 , 张大 、刘喜等小人物作 为体现 “ 普遍伦理力量 ” 的人 , 赢得了伦理力量 的永恒 存在与胜利 ,传承了岳飞精神 , 以悲剧式的个人结局换 取更加崇高的生命意义 。在安提戈涅的悲剧中 , 同样可 以看到伦理实体的对立冲突 , 以及个别特殊体所做 出 的 牺牲 。悲剧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冲突的范围之内 , 更蕴 含着重大的社会伦理道德力量 , 悲剧中的善恶对立并不 是极端 的 , 悲剧的本质在于普遍伦理力量的自我分裂与 重新和解 。在戏剧 中 , 这种力量将转化为戏剧人物 的性 格 , 每个个体代表着一方面或一种力量 , 他们在运动时势必发生分化和对立 , 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会否定对方的存在 ,但由于个体的善恶是并存的 , 最后可能双方经 过否定之否定达成和解 ,但这个过程一定是艰难且痛苦 的 。“通过这种冲突 , 永恒的正义利用悲剧的人物及其 目的显示出他们的个别特殊性(片面性 )破坏 了伦理 的 实体和统一 的平静状态 ; 随着这种个别特殊的毁灭 , 永恒正义就把伦理的实体和统一恢复过来了。”

  《满江红》 影片中 ,孙均作为亲兵营副统领 ,在影片 伊始他是为宰相秦桧办事 ,奉命搜查刺杀金人的刺客和 丢失 的密信 。 当他在牢房中亲眼看到张大后背的 “ 精忠 报 国 ” 四字之时 , 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 他面 临 着两个选择: 第一 , 继续做秦桧的走狗 ; 第二 , 为正义 而战 , 站在岳家军一方 。普遍伦理实体的冲突体现在人 物性格上 , 成为其性格发展的重要推动原因 。 孙均在 “ 跪着活 ”与 “ 站着死 ”之间徘徊不定 , 被骂了三次走 狗 , 每一次都进一步激化人物内心冲突 ,激起他心 中所 存的正义感与尊严 。 当他冲破内心冲突 , 押着宰相背 出 《满江红》, 选择正义而舍生取义时 , 是具有血性的英雄 人物 , 是不畏生死为传承家国信仰与岳飞精神的好儿 郎 。“社会历史中的人因为受到时空 、种族 、阶级 、性 别 , 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 , 只追求其中一种或若干种理 想 ,形成所谓个人‘情致’, 性情迥异的人相遇 ,必然产 生误解和引发冲突 , 导致戏 内戏外 一 出出人间悲剧 。” 无论是张大 、刘喜 , 还是瑶琴 , 他们亦有妻子和女儿 、 有爱人 , 他们一定也想与家人安居乐业 ,但他们选择 以 命设局为岳飞报仇 , 坚定地与邪恶势力对抗 , 当个人 的 幸福与安乐与家国正义产生巨大冲突时 , 他们能够选择 英勇赴死 。这种冲突的呈现为影片铺垫了一种家国叙事 的悲美基调 。善良勇敢正义的人物为家国正义而献身的 痛与人物心灵的崇高美交织在一起 ,将家国叙事的悲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

 
  二、人与环境冲突彰显家国体验的崇高美感

  《满江红》 通过对画面的场景渲染与镜头特写来凸显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 而这种强烈的人物与环境冲突 能够彰显出家国体验的崇高美感 。无论是岳飞还是为岳 飞复仇的张大等人 , 他们与南宋当时封建政权统治下这 个大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冲突 , 他们想要抗金杀敌 , 以报 效祖 国 ,在重文而轻武的环境下 , 以及君主忌惮手握兵 权 的将军 , 这都导致这些人物最终以悲剧收场 。 当时 的 南宋皇帝偏安一 隅 , 毫无作为 。 百姓被金兵肆意欺压, 却无人反抗 , 抗金将领与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贬 , 故而 形成了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冲突 。《满江红》 能够展 现这种家国忧患意识 , 从更广阔的道德意蕴层面强调人处于黑暗环境之中的极力反抗与绝不妥协的家国正义。

  影片对于家国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的构建具有情感 与道德意义上的合理性 。家国文化是家国观念 、家 国关 系 、家 国伦理 、家国行为的总和 , 它 以家庭或家族 的 自 然情感为基础 , 这种以 “ 在家尽孝 、为国尽忠 、济世爱 民 ”为核心价值 , 以 “ 仁爱万物 、天下大同 ”为使命追 求的家国文化催生出的家国情怀为华夏儿女提供了精神 依托 。“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家庭与国家所构成共 同体深 深 的情感 , 这种情感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主体对家 国归 属感 的认 同 ; 二是主体对家国危机荣耀的感念 ; 三是主 体对家国责任使命的担当 。作为主体 的人 , 与家 国共 同 体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 , 这种依存关系决定了主体 与共同体之间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关系和身份上的归属 关系。” 影片给予观众强烈的家国情怀体验感 , 并且通过画面的重复渲染与特写镜头凸显出来。

  影片将全军复诵《满江红》 的场景渲染得无比悲壮。从重复 内容来看 , 满江红一词彰显了岳飞对于民族 的满腔热爱之情 , 其中暗含着其为国尽忠 、为 民而战 的奉献 精神 。从表现手法来看 , 影片巧妙利用全军复诵的情节 让这种家国体验的美感达到顶峰 。战士们一传十 , 十传 百 ,激情 昂扬 的《满江红》 唤醒他们血脉中对于家 国 的 深深眷恋之情 , 以及对于金人的憎恶之情 , 至此 , 保家 卫国的英雄本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 肉体的灭亡是暂时 的 , 而伟大的岳飞精神是永恒的 。在整齐划一 的复诵声 中 , 观者对于崇高感的体验达到极致 , 而复诵传达 出 的 强大精神力量代表着力的崇高 。这一片段使得家国情怀得到升华和提炼 ,让观者由衷地生发出崇高的敬意。

  “ 崇高具体表现为数量的崇高与力的崇高 …… 主体 就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否定 的 )而转化为肯 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肯定 的), 这就是崇高感。” 所以观者在获得崇高感时 , 首先会产生一种痛感 。人类 对于死亡 、杀戮 、流血的恐惧是天生的 ,在 电影 中 , 当 张大被迫用刀捅死丁三旺时 , 当瑶琴刺杀何立时 , 当张 大英勇赴死假意被孙均刺死时 , 这一幕幕场景都能激发 起观者 的痛感 ,但人物行动的背后代表着强大的民族正 义 , 以及他们为国赴死的使命感 , 所以这种强大 的力量 促使痛感转化为崇高感 , 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感与涤荡灵魂的无限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樱桃的特写镜头既是影片的线索 , 又是人物情感诗 意化 、艺术化 的象征 。“特写有时候会给人一种 自然主 义表现细节的印象 。但好的特写能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 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 , 它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 传 的渴望 、对生活中一切细枝末节的亲切关怀和一股火 一般的热烈感情 。好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 , 它们作 用于我们的心灵。” 樱桃的第一个镜头意味着破案线索的 出现 , 杂院后厨里的小女孩手里拿的樱桃并不符合人物身份 , 引起人们怀疑 , 为观众提供了线索 。

  樱桃 的五次特写镜头具有不同的情感体现:

  一是象征着亲情 ,桃丫头并不清楚马夫是她的父亲, 却依旧将珍贵的樱桃端给马夫刘喜 , 说 明刘喜对桃 丫头的照顾和爱 ,而樱桃便也成了父女亲情的象征。

  二是象征着友情 , 张大目睹刘喜 的牺牲后 , 他看到 桃丫头手中的樱桃 , 想到刘喜赴死前 的嘱托—— 照顾桃丫头母女 ,这是友情 , 也是生死之交。

  三是象征着爱情 , 也是从这里水果樱桃化为诗歌中 的樱桃 。瑶琴与张大相认时唱的 《樱桃 曲》 流露 出乡愁 情意 , 并反映了家国一体 、家 国共在 的伦理文化观念, 流淌在血液中的对于家园 、家乡的热爱让观者在听到这 首《樱桃 曲》 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 同时 , 能够联想到瑶琴与张大舍儿女私情为民族和国家而牺牲的崇高精神。

  四是象征着家国大义 , 瑶琴登上宰相楼之前 , 知道 自己可能九死一生便吃掉了那颗樱桃 , 至此食物樱桃在影片中彻底消失 , 暗示着小人物的牺牲。

  五是象征着爱国之情 , 瑶琴与何立 同归于尽时 , 张 大唱起这首《樱桃 曲》, 其中暗含着两层意思: 第一层, 饱含对爱人瑶琴牺牲的悲痛之意 ; 第二层 , 暗含张大誓 死完成使命 , 实现 “ 归家 ”这种美好理想 , “归家 ”也暗含着打败金人 ,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的意味。

  樱桃曲的两次演绎彰显了家国体验 的崇高美感 , 让 观者不仅为瑶琴与张大的爱情惋惜 , 而且对小人物们舍 生取义行为产生无限崇敬之意 , 这使得观者的崇高美感 体验更进一层 。“特写镜头中的物象除了是概念和情感 的瞬间符号之外 , 它还必然使人注意到它的感染力和与 众不 同之处 。它能够唤起一种只有注视它的目光才能感觉到和体察到的情感性。” 樱桃是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 的形象隐喻 , 也是情感的暗示与传递 。樱桃在影片 中象征黑暗中的光与爱 ,饱含着亲情 、友情 、爱情与 国 家大爱 。影片通过场景渲染与镜头特写的拍摄手法将激 烈的人与环境冲突呈现给观者 , 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画面 渲染使观者的感官沉浸于画面所构建的家国体验崇高美 感 中 , 被角色舍生取义之崇高精神所感动 ,进而生发 出升华灵魂的强大精神号召力。


\

 
  三、视觉叙事冲突抒发家国信仰的悲壮美感

  《满江红》 通过视觉叙事冲突 ,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 与色彩变化展现了一种高对比色彩 , 让家国信仰的悲壮 美感愈发明显与悲壮 , 这种美感体现在感官视觉上 , 是 一种高饱和度的红色 。“视觉叙事指的是用图像讲解故 事 ,包括摄影图片、动态影像、互动媒体、数字游戏等, 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事件在外观和形态上 的特征。” 观 者能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色彩的明暗变化 , 所 以更能够 贴近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 。 影片的整体色彩以深蓝 、 红 、绿为主 , 搭配出色彩冲突的强烈反差 。高大 的古城 建筑呈现出一种冷峻的灰蓝 , 黎明的天空有着幽深的青 蓝色 。影片前期这种压抑的冷色调营造 了紧张 、黑 暗、 悬疑重重的环境氛围 ,侧面说明人物所处时代社会的黑 暗 。暖色调象征着人间至深情感 , 也象征着人物的崇高 使命 , 暗示着瑶琴等人物的生命 。瑶琴发髻上的鲜艳红 花由盛开到枯萎 , 暗示着小人物为家国正义牺牲的悲壮 英举 。“ 观众对于事物和事件的解读主要源于视觉形 象 , 而视觉叙事作为构建群体认知占有非常重要的比 重。” 在影片基本是冷峻的蓝色调中 , 红色意象以点状 分布的形式构成视觉色彩的形象冲突 。瑶琴 的头花 、唇色 、樱桃这些仅有的红让画面展现出极致 的色彩张力。

  两方对比是为了更强烈地烘托一方的特点 。蓝色压抑 的 大环境也无法消灭代表 “ 希望 、爱和家 国正义 ” 的红, 反而在色彩冲突中格外醒目 。所 以《满江红》 的主题色 便是 “ 希望 、爱和家国正义 ” 的红色 , 影片抒发的情感 在色彩上的具体呈现便是最具有吸引力 、最能让观者潸然泪下的红色。

  影片通过色彩冲突抒发家国信仰的悲壮美感 。 比如 前期对于孙均脸部的打光是冷色调的 , 而孙均反水后为 岳家军复仇后 , 他的面部呈现出明丽的暖色调 。在故事 快结束时 , 天空亮 了 , 整个画面的色彩明亮起来 , 这也 说明这一群小人物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 岳飞遗言《满江 红》 的传承使得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永存 , 影片 中 的戏剧冲突是为主题情感而服务的 。“ 表达是故事 的根 源 , 终极命题不应该是情节层面上的戏剧任务 , 而应该 是功能层面上 的主题思想。” 影片成功将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色彩视觉叙事冲突传达出来 , 使得主题情感通过色彩的烘托更加饱满生动。

  影片呈现出家国信仰的悲壮美感 , 其美感源于守护 家 国 、保卫江山的坚定信念 ,源于舍去自身生命选择忠 于家国的奉献情怀 ,源于崇高灵魂为家为民殉道的无私 义举 。《满江红》 中的一个个人物为传承岳飞精神 、为 保卫 民族 国家 、为坚持正义而牺牲自我 。他们所代表 的 普遍伦理力量具有正义性和道德感 ,在两种普遍力量 的 冲突 中 , 小人物的悲剧牺牲让忠义之魂与爱家爱国 的精 神力量成为永恒 。这种极富道德美感式的家国情怀与崇 高感是符合民族心理特性与文化底蕴的 。 中华 民族 自古 以来就有家国一体的文化伦理观念 , 爱国精神的传承对 于培养民族团结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 随着 全球化 、工业化与数字化的不断发展 , 外来文化渗透逐渐加剧 , 所以青年一代更要坚定家国信仰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发扬高度的爱国精神 。而文艺作 品肩负着 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与审美熏陶价值 , 其主题思想的传达与话语语境应符合民族特性与时代特性。

  通过影片《满江红》 的色彩冲突塑造 , 能够看 出影 视作品弘扬家国美感的价值与意义 。其一 , 《满江红》 在艺术与情感上满足了当下个体的心理需要 。其色彩 的 鲜明冲突艺术性地隐喻着情节发展 , 让观赏个体沉浸于 这种艺术化的家国情感表达中 ,在这种象征性的镜头语 言中获得一种家 国 归属感 。 “ 艺术植根于人的心理需 要 , 而且满足了人的需要 。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 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 所 以像 《满江红》 类似 的 影视作品所产生的家 国美感能够为观者提供崇高的精神 力量 , 使得其被崇高对象鼓舞和打动 ,进而产生一种 自 内而外的精神洗礼 。观者的精神层面得到极大 的丰 富,并且指引人们积极生活、努力工作。

  其二, 《满江红》 传达出的主题思想切合时宜。岳飞 精神的守正情怀与正义感是这个时代所继续需要的 。像 《满江红》 一样具有家国美感的影视作品传播是一种良好 的态势 ,其有利于培养朴素忠诚的家风家貌 ,形成内在的 正向驱动力 ,从而推动爱国精神的传承。爱国类影视作品 以其极具感染力的故事冲突与人物形象塑造 ,给人以精神的陶冶与灵魂的净澈 ,传递给社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其三, 《满江红》 描述了我国传统故事 ,无论是服饰、 建筑 、诗词还是人物原型 , 都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 。影 片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承继能够让观者陶醉在其营造的 家国悲美氛围与文化语境中 。 由于家国美感的内部生成 原因在于家国一体的伦理文化 , 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思 想底蕴与民族品性 。影视作品应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 思想底蕴融入当今时代生活中 , 深耕 中华文 明之精华, 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具有美感价值的文艺作品 , 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为人民创造精神食粮。

  四、结语

  冲突铸就戏剧 , 线索成就情节 , 电影 《满江红》 所 呈现出的三种戏剧冲突彰显了人物处于叙事线索中不可 避免 的矛盾 ,将跌宕起伏的节奏氛围与生动的镜头语言 相结合 , 再以色彩视觉叙事构建冲突 , 以强烈 的冷暖对 比色调进行艺术化隐喻与象征 ,在个体牺牲与群体价值 取舍中生发出高昂且悲壮的家国美感 。这种美感究其根 源来自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心理与内在情感结构 。影视 观众认 同《满江红》 是具有价值凝聚力与家国美感张力 的优秀文艺作 品 , 这类优秀的文艺作品站在人民立场书 写具有家国意义与人民大众审美价值的故事 , 不断刷新 拍摄手法与主题价值观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 引领全 民健康审美能力与价值熏陶的方面竭力开辟影视创新道路。

  参考文献 :

  [1]韩佳彤. 电影剧作体系的分层建置研究[J].电影评介,2021(05):55-60.

  [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85-290.

  [3]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9.

  [4]王珉. 中西悲剧的差异性探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9 年.

  [5]丁尔苏.从“两善对峙 ”到“善恶斗争 ”—— 黑格尔悲剧冲突论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02):149-158+621-622.

  [6]刘松. 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3 年.

  [7]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01.

  [8][匈]贝拉·巴拉兹. 电影美学[M].北京:中 国 电影 出版社,1986:40-41.

  [9]米特里.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10]代钰洪,苑 霄.介入与融合;互动媒体作品的视觉叙事构建分析[J].文艺争鸣,2023(01):188-192.

  [11]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5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