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15:39: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政府重视地域文化复兴,出 台 了一系列扶持岳 阳花鼓戏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岳阳花鼓戏的复兴发展,本文分析了岳阳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岳阳花鼓 戏舞蹈动作的生活性 、程式性 、喜剧性 、典雅性 、行当性 、创新性等特征,同时探讨了岳阳花鼓戏传承与创新的 原则与策略 。

  岳阳花鼓戏深受湘楚文化影响, 带有独特的声腔韵 律,以及浓郁的乡土戏曲表演程式,充 分展示了当地劳动 人民的生活场景与劳作场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极 具生活和 艺术情趣 。但是目前这种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 艺术形式 正 面临着发展困境, 因此对岳阳花鼓的舞蹈艺 术特征进行探析,对其传承与创新有极大意义 。
\

  一、岳阳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

  ( 一 )岳阳花鼓戏的历史

  花鼓戏发源于地方民歌,其中包含大量的民歌内容和 民间艺术,最初是一旦角一 丑角双方 演唱,后来演出形式 与演出规模逐渐变化和 发展,形成以小生 、小旦与小丑为 主的演出形式,且包 含其他角色,带给观众丰富的体验 。 花鼓戏一般取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作, 主要展现传统 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 。湖南花鼓戏在发展初期是以牌子曲 和 民 间 小 调 的 演 唱 为 主,在 演 唱 时 通 常 会 伴 随 舞 蹈,随 后“川调”与“大锣鼓”等开 始 传入,使得湖南花鼓戏出 现了民间传说题材的新剧目 。 目前,湖南花鼓戏分为六大 流派,岳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个重要流派 。岳阳花 鼓在当地被称为翁琴戏和 花鼓子, 是一种起 源于湘北农 村地区的传统地方 小戏,在岳阳 、临湘等地较为流行 。岳 阳花鼓戏受楚文化的影响较深, 今岳阳县新墙镇是屈原 行吟放歌的地方,汉代王逸《楚辞·九歌注》记载此地:“祠必 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妆和表演驱 赶瘟疫邪祟。直至今日,岳阳县新墙镇仍然存在击鼓娱神的 舞蹈表演仪式,极具地方特色 。清代,岳阳花鼓这种民间歌 舞已经发展到一旦角和一丑角配合演唱的表演形式, 还存 在《十送》《五展》等对子歌舞,由一人起唱 、众人帮和,并利 用锣鼓 、唢呐伴奏,人们载歌载舞 。一般认为岳阳花鼓戏发 展成一种完整的剧种是在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 。

  (二)岳阳花鼓戏的现状

  相比于湖南花鼓戏的其他五个流派,岳阳花鼓戏的表演内容更丰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其中花鼓戏代表作品包括《三子争父》《雪梅教子》《思夫》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文 化气息,舞蹈内 容是作 品 的 核心,不仅体现 了湖南地域文 化艺术特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岳阳花鼓戏是 舞蹈艺术与 戏曲艺术的 完美结合, 呈现 出戏与 舞融合 发 展的特点,表 演者 通 常呈现 出载歌 载舞的 舞台效果,营造 出良好的观赏氛围,给人带来绝佳的享受 。岳阳花鼓戏的 舞蹈通 常搭配乐 器 大筒表 演,能够展现 出舞蹈的韵味,呈 现 出特殊的 意境,使人仿佛亲身体验到农业活动的 场景, 更好地感受到 花鼓戏的 文化 内 涵 。随着经济的 发展与新 的娱乐形 式产生,岳阳花鼓戏逐渐走向衰落,表 演人 才凋 零,艺术专业性 流失,观众减少,演出机会不 多,给岳阳花 鼓戏的发展造成 了较大危机 。2008 年在一众学者 与政府 的重视与 努力下,湖南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 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岳阳花鼓戏的 发展受到 了一部分人 的 重 视,但是实际上并未改变其逐渐衰落的发展趋势 。

  二、岳阳花鼓戏的舞蹈动作特征

  ( 一 )简单性

  在 岳阳花鼓戏表 演过 程 中, 由于舞蹈在 其 中 起到 的 是点缀和衬托的作 用,因此舞蹈动作 大都十分 简单,并且 很少有幅度较大的 动作, 舞蹈动作 主要是 为 表 演与 演唱 服务 。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舞蹈动作只有简单的步 伐,如:纵步 、碎步 、退步 、便步 、三半步 、十字步 、矮子步 、丁 字步等,表演难度较低 。例如,碎步与生活中的碎步类似, 但是需要具有舞台感,强调脚尖着地时的 紧急与 快速,在 表 演时需要 配合 花鼓, 展现 出碎步状 态, 营造 紧急的 氛 围;纵步是 一脚在前,另 一脚在后面,与前一脚相距半步, 身体重心在后腿上,同 时两脚向前跳跃;丁字步是 指 演员 的 一 脚直站 、一 脚横站,横站脚的 脚跟向左垂直,直站 脚的腿部向前凹,身体微侧 。岳阳花鼓戏表演时的手部动作同 样十分 简单,其 中 包括佛手 、兰花手与 乌鹊口 手 等,需 要 与 表 演相 配合 展示手部舞蹈动作 。佛手是 指 演员的 中 指 与无名指 弯曲并拢,并且 和大拇指捏在 一起,演员的食 指 与 小拇指保持伸直状 态;乌鹊口 手是 指 演员的 中 指 、无 名指 与 小拇指 弯曲并拢, 演员的 大拇指 与食指保持伸直 状态 。肩部动作同样是花鼓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内容,如 在展示爱情故事的花鼓戏中 二人 传情 、在 演员整 装亮相 时,都需要 肩部动作 加以 配 合,突出花鼓戏干脆的 特 点 。 面部动作需要 与 手部 、脚步相互 配合,从而 表 达 出作 品 的 思想与人 物情感, 使 观众更好地理解花鼓戏内 容 。花鼓 戏的 面部动作 包括眼部动作 、嘴部动作 、鼻部动作,如 表 演者 可以 通 过 笑眼 、呆眼 、留情眼等 传达 出不 同 的 情 感, 而逗嘴 、歪嘴 、嗡鼻等 又能形成 不 同 的 表 演效果 。岳阳花 鼓戏的 舞蹈动作 虽然简单, 但是需要演员展示出舞蹈动 作精髓,从而 给整个 表 演增添色 彩,带给观众 良好的视觉 体验 。

  (二)生活性

  岳阳花鼓是从当地的 民歌 发展而来的, 大量借鉴了 民间戏曲艺术形 式, 因此在 表 演的 时候具有浓郁的 生活 气息,花鼓戏的 舞蹈动作也带有地方特色,充分体现 了当 地劳动人 民的 日常生产生活场景, 融入了民族民间舞蹈 道具,提高了花鼓戏的 表 现 力,道具的 融入不仅 可以 丰富 舞蹈动作,而且 能够呈现 良好的 表 演效果,增强热烈的气 氛 。例如,在“三小”的表演体系下,小生 、小旦与小丑都可 以将 扇子作 为 道具,丰富自己的 表 演内 容,扇子作 为 日常 生活中 经常使 用的 工具, 在 花鼓戏中应用时需要结合 不 同 角色 、不 同 身份,展示出不 同 角色 的性 格特点与情感 变 化情况, 合 理设计动作 与力道 。生角扇子舞的 动作 应轻 柔,如表 达 喜悦时扇扇子动作 应明快轻巧,开合 有力;表 达心情沉闷与苦恼时,应使扇子动作缓慢沉重 。旦角扇子舞更加优美,包含“四门夕花”“八步图”等套数。“四门夕花”一般应 用于爱情戏中,在表演时,旦角手中的两把扇子像 两只蝴蝶互相追逐,翩翩起 舞;“八部 图 ”包含八种舞扇式 样,如双垂扇配合慢碎步 、双手叉腰配合快飞步 、一 手 叉 腰一手舞扇配合慢蹬步 、双手端扇配合快碎步 、前后摇扇 配合演员碎步走 、双手舞扇配合云 、蹬 、螃蟹步等,结合唱 腔给人以轻盈之感 。而小丑的扇子动作相对粗鲁,带有些 许滑稽色彩,通常引人发笑 。岳阳花鼓戏中的舞蹈动作具 备生活化气息, 一方 面能 够展现具有民间生活特色的表 演风格,能 够引起 观众共 鸣,吸引观众观看,另 一 方 面 也 同样带有媚俗的舞蹈动作,存在一定缺陷 。

  (三)喜剧性

  因为岳阳花鼓戏具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 同时其所 展现的内容也与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其本身就具有 一定的喜剧风格 。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是 喜剧色彩浓厚的,与艺术家追求悲剧艺术正 相反,普罗大 众偏好喜剧风格作品 。岳阳花鼓戏起源于民间,展现了人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 因此其创作应符合人民群众的 审美需求, 展现喜剧性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 作,从而深化其内涵 。在具体表演中,花鼓戏演员为了达 到夸张效果,通常会对舞蹈动作进行夸张 化处理,使之更 具有喜剧特点,从而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演员的面部表情 要和 舞蹈动作相互配合,形成极 佳 的喜剧效果,例 如,丑 角展现出的啄嘴 、歪嘴 、耳部 动作等 。岳阳花鼓戏在表演 时,舞蹈动作通常与唱词结合在一起,歌舞要表现出劳动 人民在日常劳动与生活中的喜悦心情,并通过吹 、拉 、弹 、 唱等乐器进行伴奏,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例 如,岳阳花鼓 戏特有的乐器大筒在使用时增添了花鼓戏的湖 湘 韵 调, 演员随着唱腔全身投入,尽情展现自己的舞姿,并做出犁 地 、绣花 、推车 、喂鸡等动作,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

  (四)典雅性

  岳阳花鼓戏虽然源 自 民 间 戏 曲,并 且 大 多 数 作 品 都取 材于民间生产生活故事,但其中的传统剧 目也非常多, 如《五娘行孝》《郭巨埋儿》《打刀救母》等,受川调的影响较 深 。岳阳花鼓戏在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观众是劳动人民, 因此 表演者为迎合人民群众喜好, 就让花鼓戏作品创作 充满生活气息,但是当花鼓戏被更多人了解和 接 受之后, 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涌入其中, 则使得花鼓戏的文化性与 艺术性不断提 升,并且结合传统民间故事,使其具有典雅 性 。例如,花鼓戏《牛郎织女》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经过艺术加工,并融入花鼓戏特有的唱腔与 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追求爱情的精神 。岳阳花 鼓戏是从传统戏曲中发展而来的, 舞蹈动作虽带有生活 气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程式 化套路,具有 自 己的技艺标准,在表演过程中更加追求技巧与美学 艺术 。 当前,改编的传统剧目《游春》《思夫》《补背褡》等不仅展现 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气息,而且呈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兼 具民族民间文化与高雅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风格 。

  (五)程式性

  岳阳花鼓戏在反 映 生 活 的 过 程 中 具 有 程 式 性 特 点, 主要表现在花鼓戏主要是对生活内容的提 炼 与 加 工,并 对生活内容进行规范与美化,为观众呈现出具有节奏化 、 模式化和舞蹈化的舞台作品 。在岳阳花鼓戏表演过程中, 不同人物 、不同角色 、不同动作等都有一整套程式 化的舞 蹈动作, 优秀的艺术家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 化的舞蹈动作,但是仍然需 要重视“做”和“打 ”这两项舞 蹈表现形式的基本功运用 。从角色角度来分析,岳阳花鼓 舞的程式性特征需要从小生 、小旦等角色入手进行研究 。 例如,小生在花鼓戏中是主角之一,其舞蹈动作属于生角 舞,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使用鼓,因此 生角舞的程式套路大 多和鼓相关 。小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应重点关注花鼓位 置,掌握击鼓姿势与基本鼓点,结 合剧情发展,做 出 合 适的舞蹈动作 。花鼓的位置一般在演员的前后、上下、左右等,花鼓位 置 变动,小生击鼓的 姿势也需要 改变,基本鼓点有 三盘子 、毛儿头 、凤凰三点头 等 形 式,小生的 舞蹈程 式 包 括走圆场 、半圆场 、分 腿跳与 骑马式等,需要 结合 唱 词 与 剧情合理选择 。小旦同样是主角之一,旦角舞一般在压花 场出现,小旦在 表 演时需要 注意 压的形 式 、手式 、步式,以 及舞蹈程式 。压有单压与双压两种,同时还有四旦群压与 生旦双压,需要结合剧情选择 。小旦的手式是指小旦在舞 蹈时的 手部动作, 有单手大摇摆和双手左右大摇摆等 形 式,根据剧情,还有左拉手与 右拉手的 手部动作 。小旦的 步式是指 小旦在跳舞时的 步法,包括大 、小跳步,大 、小碎 步,以及快 、慢碎步等形式 。小旦的舞蹈程式包括圆场走 、 剪子股走 、踮脚过河走等 。从舞蹈的 角度而 言,可以从歌 舞动作 和特殊舞蹈动作入手, 分 析岳阳花鼓戏的 舞蹈动 作程式 。在岳阳花鼓戏歌舞表演中,一般舞蹈表演是为了 突出故事,活跃气氛,表现力较强 。例如,在花鼓戏中,“叉” 这个 舞蹈动作 能够带给观众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活跃场 内 气氛,表 演者 会集体上台翻跟头,使 表 演更具吸引力 。 特 殊 舞 蹈 动 作 是 指 在 花 鼓 戏 中 出 现 次 数 不 多 的 舞 蹈 动 作,如“顶碗灯”“顽石磙”“垫子功”等,这些动作超出了旦 角和生角舞蹈局限 。如“顽石磙”需要 老生与 四位旦角配 合完成,老生倚靠于顽石磙上,旦角站在 老生的 膝部和胸 部,跟随音 乐 挥动绸子,难度较大,一 旦完成 必会赢得 满 堂喝彩 。

  (六)层次性

  岳阳花鼓戏舞蹈动 作 需 要 结 合 花 鼓 舞 表 演 选 择,因 此表演具有层次性,能展现 出完整故事情节 、人 物性格与 内 心情感 的 变化情况 。花鼓戏舞蹈动作 的设计需要结合 情节 、唱 词与 角色 特点,保证动作 之间衔接流 畅,又能 够 根据情节发展呈现 出情节跌宕起伏, 以及人 物心情从高 兴到失落,或从悲伤到 治愈的 变化 过 程,岳阳花鼓戏舞蹈很好地展现出这些内容,因此舞蹈动作具有层次性 。岳阳花鼓戏的单一 动作 被称为套子, 单个 动作是 由身体不 同 部位 的 动作形成 的, 在 表 演过 程 中 演员需要 注意 动作 的 协调 性 、连贯性 与 递进 性,灵活运用舞蹈动作,配 合 花 鼓 戏描述情节与表达人物性格 、情绪变化 。在分解单个舞蹈 动作 时,需要 理解其 中 的 精髓,准确把握具体动作,确 保 在 表 演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 舞蹈动作 表 达情感 。舞蹈动 作 的衔接具有层次性, 不仅要 考虑到 生活气息和舞蹈调 度,而 且 需要 结合 道具的 使 用,从而 层层递进,呈现 出 烘 托氛围 、推动情节 、渲染情绪等艺术效果 。

  (七)创新性

  岳阳花鼓戏发源于古代人 民的 祭神活动与 人 民群众 的生产生活,经过 长久的 发展,从最初的 载歌 载舞发展成 一旦一 丑互 相 唱,最终形成“三小”的形 式,而 表 演素材取 自当地的 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以 及群众 生活,在 清 代 也 出现了“花部”和“雅部”之争,最终“花部”取胜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国 家重视民族民间艺术发展,培养了一批 岳阳花鼓戏的 演员与传统乐 器 演奏家,根据时代需求,改 编了传统剧目《牛郎织女》《补背褡》等,并创 编了现 代剧 目《铁树开花》等,反响较好 。传统的岳阳花鼓戏剧目在现 代仍然受到人们的 喜爱, 一方面是 这些剧 目具有较高的 文化性 与 艺术性,且具有当地特色,另 一方面是 这些剧 目 所展现 的 内 容与人们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并且 可以 基 于现代需求和现代戏剧表 演技巧进行 改编, 能够引起人 民群众共鸣 。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 的创新性使其 可以 适 应现代社会发展,满足当前人 民群众 的 文化 艺术需求,在 具体发展过 程 中,可以 吸收其他 舞蹈形 式,丰富花鼓戏的 内容与表演形式,从而增强花鼓戏的现代性与创新性 。例 如,现代花鼓戏《徐特立》中,演员围绕徐特立通 过脚步与 手部动作展现 波动状 态, 展示了大浪潮鼓舞激荡着热血 青年的 场景,“时代浪潮”是传统花鼓戏中 没有的,是 一 种创新 。

  三、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的传承

  ( 一 )传承原则

  在进行岳阳花鼓戏的传承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 、保 护文化完整性 、利用与保 护并举的原则 。首先,岳阳花鼓 戏的舞蹈动作传承与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但是在这一过 程中需要关注表演艺人,通过给予荣誉称号等形式激励艺 人开展传承工作 。其次,在进行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传承 时,需要将花鼓戏舞蹈内容完整保存下来,保 护专业技术 人才,且为花鼓戏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其发展提供物 质保障, 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岳阳花鼓戏发展 。 最后,岳阳花鼓戏舞蹈传承需要利用与保 护并举,正视保 护和利用二者的矛盾,基于现实情况对花鼓戏剧目进行创 新,充分利用花鼓戏的舞蹈元素,将其传扬出去,并利用新 媒体技术,让更多人关注岳阳花鼓戏。例如,当地可以组织 举办岳阳花鼓戏舞蹈大赛 、岳阳花鼓戏舞蹈交流活动等, 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形成热点,传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 。

  (二)传承形式

  岳阳花鼓戏舞蹈主要采用社会传承方 式, 一种是师 傅教徒弟进行舞蹈延续的形式, 另一种是花鼓舞爱好者 对花鼓舞演员演出观摩传播舞蹈的形式 。喜爱花鼓戏的 人们可以通过拜师学 艺的方 式 学 习 专业的舞蹈 动 作,也 可以通过观看演员演出学 习, 但是这条传承路径导致 花 鼓戏舞蹈创新不足,影响了花鼓戏的传播 。纵观现阶段的 岳阳花鼓戏社会传承实际情况来看,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社会传承方 向仍需 加强, 需要切实解决其传播困难这一 根本状况 。

  另一种花鼓戏舞蹈是通过家庭传承,基本上是父传子 、 母传女,但是这种传承方 式传播效果不明显,如果子女不 用 心 学 习 就 有 可 能 导 致 花 鼓 戏 舞 蹈 的 传 承 出 现 错 误, 甚 至导致部 分技艺丢失 。再加上虽然部 分家庭对于花鼓戏舞蹈有所了解,但是尚不具备明确的传承意识,对其传承与发展也造成阻碍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进程加快,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注传统文化应 用与传承, 其中岳阳花 鼓戏舞蹈传承机制出现了一定变化, 对其加以合适 的引 导, 家庭传承这种形式 在未来也会逐渐成为一条可靠方 向 。 当前花鼓戏舞蹈的传承最可靠的路径就是由 政府部 门主管,建设文艺学 校,培养花鼓戏的舞蹈演员和 乐 手, 这样 不仅可以系统性培养从业人员的舞蹈技术和 思想文 化素养,而且能 够通过不断教 学 研究 、交流学 习,创 新花 鼓戏舞蹈的艺术形式 与内容,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且根 据现代生活创编新的剧目 。

  四、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的创新

  ( 一 )促进舞蹈动作的多元发展

  岳阳花鼓戏舞蹈动作展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特色,如果能 够较好 地运 用这些舞蹈动作, 势必会 引起人们对当地文化及岳 阳花鼓戏的关 注 。 因此,当地在发展花鼓戏时,应 根据时 代特点,促进花鼓戏舞蹈动作的多元化发展 。例 如,当地 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方 式, 选择引人关 注的花鼓戏舞蹈动 作制作视频,并在抖音 、快手等流量较大的社交平台上发 布,让观众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花鼓戏舞蹈动作,从而了 解岳阳花鼓戏,深刻感受到岳阳花鼓戏舞蹈魅力 。 同时, 当地政府还可以进行文化创新,积极 与游戏公司 、电视剧 和电影制作公司进行合作,在游戏 、电视剧与电影中展示 花鼓戏经典舞蹈动作, 并将花鼓戏舞蹈与其他艺术元素 结合创编,保 持 花鼓戏舞蹈精髓,使花鼓戏舞蹈更加广泛 地传播,增强感染力 。

  (二)舞蹈动作应展示民俗文化

  岳阳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 从汉代 的祭祀神明中得到启发,并取材于人们 日常生产生活,经过无数创作者 、表演者的传承与发展,留存下来的大都具有独特的 民俗文化 特征, 这些舞蹈动作 在 现代社会展现 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 属性 与 艺术属性, 因此具有极高的 利用和传承价值 。例如,传统花鼓戏舞蹈在创编时可能是 1— 2 个人完成 的,但是在 流传过程 中,演员为 了展示出更 好的效果,可能会对 原本的作 品进行创新,使其更具有艺 术性,就会设置为多个人共同表演 。当前我国的文化艺术 水平较高,对 岳阳花鼓戏的 舞蹈动作进行 系统性研究,可 以 发现 舞蹈动作 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并分 析舞蹈动 作 中所展现 的 艺术元素和民族元素, 深入挖掘花鼓戏舞 蹈动作 与 民族文化 、舞蹈艺术的联系,再对 舞蹈动作进行 汇编与 整 理,创新传统剧 目,能够给观众呈现更加具有艺 术性 的 文艺作 品 。岳阳花鼓戏在 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 了各种优秀的剧目和舞蹈技艺,同 时也在 向下兼容,产生 了不 合 适的 动作,需要 传承者 仔细辨别,务求去粗取 精, 保证每个 动作都有积极的 、美好的 内 涵 。例如,《刘海砍 樵》是 岳阳花鼓戏中 的 经典剧 目,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 其 中刘海上山砍樵时登山的 动作是 通 过 跳跃步伐进行展 示的, 而 主人公涉水的 动作是 通 过脚掌重叠踏步的 动作 展示的, 这些舞蹈动作 不仅 可以 表 现 出人 物的 心情与性 格,而 且 展现 了民俗文化 的 趣味,在 传承花鼓戏的 时候, 解读与研究 经典剧 目 中 的 动作, 有利于花鼓戏舞蹈动作 的传承与创新 。

  (三)强化岳阳花鼓戏舞蹈的宣传

  岳 阳 花 鼓 戏 舞 蹈 技 艺 的 宣 传 需 要 社 会 各 界 共 同 努力 。首先,当地文化部门应当根据时代潮流,找准花鼓戏 舞蹈宣传方向,并严格遵循花鼓戏舞蹈传承原则,将 舞蹈 动作有重点 、完整传承下去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举 办花鼓戏舞蹈表 演等 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交流 学习, 共同探讨花鼓戏舞蹈发展的优势与 不 足, 提升花鼓戏舞 蹈影响力 。同时,文化艺术部门可以组织举办岳阳花鼓戏 艺术的 知识讲座,向人们科普传播岳阳花鼓戏艺术的“前世今生”。 花鼓戏演员和戏班子应重视舞蹈艺术的精进,在表 演中将 舞蹈与 花鼓戏搭配 在 一起, 丰富岳阳花鼓戏 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其艺术性 。例如,可以根据时代需要, 创 编新的剧 目, 为剧 目 中 的 不 同 角色设计个性 化 舞蹈动 作,展现 岳阳花鼓戏的 文化 艺术内 涵,传承花鼓戏舞 蹈 。 同 时可以 在新媒体平台上注册账号, 发布精彩的 舞蹈视 频,利用流量宣传岳阳花鼓戏舞蹈 。岳阳花鼓戏具有鲜明 的 民俗文化 风格, 相关文化博物馆以及资料库机构应当 发挥合力作 用,整合其 过 往发展进 程 相关资料,借助信息 化技术与 多媒体技术等, 组织举办岳阳花鼓戏大型展览 活动,向社会大众展现该舞蹈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
\

  五、结语

  总之,岳阳花鼓戏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简单性 、 生活性 与 喜剧性,在 长期发展过 程 中,花鼓戏广受人们喜 爱,形 成 了 自己的 程 式与 套路,并不 断发展变化,因 此 又 具有程式性 、典雅性与创新性等特征 。花鼓戏的舞蹈是为 花鼓戏服务的, 整个 舞蹈需要结合 花鼓戏唱 腔 和故事情 节进行创 编,舞蹈动作 的选择需要结合人 物形 象 、故事情 节等,充分体现出岳阳花鼓戏的整体性 。

  参考文献:

  [1]宋和明 .浅谈湖南花鼓戏中 的 舞蹈表 演形 式[J].戏剧之家,2020 (36):29-30.
  [2]夏 杨 .岳 阳 花 鼓 戏 舞 蹈 动 作 的 应 用 与 传 承 [J].艺 术 大 观 ,2022 (36):112-114.
  [3]宋和明 .花鼓戏的发展和舞蹈艺术特色研究[J]. 明 日风尚,2022 (24):37-40.
  [4]任 慧 婷 .“湖 南 花 鼓 戏 ”舞 蹈 创 新 研 究 [J].戏 剧 之 家 ,2021(17): 30-31.
  [5]李熙林.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特征[J].艺术品鉴,2021(17):124-125.
  [6]宋和明 .湖南花鼓戏舞蹈元素的应用与传承探讨[J].艺术品 鉴 ,2020(30):125-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647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