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音乐教师革命音乐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4 15:14: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革命音乐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且这些作品还塑造了许多中国形象,记录了许多故事,是 先辈战时的生活 日 志、革命经验的结晶、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革命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中 国共产党革命音乐虽被逐渐纳入高校、基础音乐教材当中,但在具体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仍有欠缺,存在缺少 寓教于乐 、音乐学习与革命历史脱节等现实问题 。提升音乐教师革命音乐文化素养对于明确音乐教学任务、 加强革命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 教师提升革命音乐 文化 素养是 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音乐教育中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 重要举措 。提升革 命音乐 文化 素养, 首先要具备对革命音乐 文化 的 价值认 同 、教育责任和文化 自信,其 次要 掌握相关革命音乐 的 原 始素材,以及基于原始素材创作 的作 品 。与此同 时,需要 突破歌 曲教学单一 化模 式, 结合革命音乐作 品 与英雄榜 样 、历史故事 、革命精神,创 编适应大中 小学段的 校本 教 材,在课堂上增强中 国共产党革命音乐 教与 学的趣味性, 认真研究其 中 展现 的 中 国形 象 、中 国故事,把这些中 国声 音作 为 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的 生动教材,使革命 音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增强革命音乐 中 历史知识的 传递,使 学生在无形 中 接受革命音乐 文化 的 熏陶和渲染, 从而 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 、增强文化 自信与 民族凝聚力,使革命音乐深入人心的同时,革命精神也深入人心 。

  一、具备对革命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责任和 文化自信

  ( 一 )对革命音乐文化具备价值认同

  塑造对革命音乐文化的鲜活认知,塑造对革命音乐文 化 的 价值认同, 需要 教师通 过 歌 曲为 学生讲述革命文化 的社会影响力 、一代代中华儿女对 党文化 领导权的认同, 激发青年人 的 爱国情感, 使革命音乐 文化成 为 学生心中 认同的文化 。
\

  1943 年深秋的夜晚,19 岁的曹火星①在纸上写下一句 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 国 。”他 一边哼唱 一边作 曲,歌 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 国》就此诞生,歌 曲一 经问世,就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 。1950 年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 听到 女儿唱 曹火星写的 这 首歌,他 认为 在“中 国 ”前 面 加一 个“新”字更加符合 历史事实,这 首歌 后来正式定 名 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19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 宣传部 发布了组织专家编写的 《庆祝中华人民 共 和 国成立 70 周年优秀歌曲 100 首》,其中就有这首《没 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 歌 之 所 以 可 以 流 传 数 十 年,获得一代代人的热爱,是因 为它流淌着亿万中华儿女 的心声: 只有中国共 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国家独 立 、民族富裕 、人民幸福 。这首 歌曲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 民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下前进, 自然成为中华儿女通过 音乐共同感受到的一种价值认同 。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 、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今天,还 是未来, 中国共 产党革命音乐都始 终伴随着人们前进的 脚步,教 育着所有中华儿女,发挥着独特又重要的功能 与 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 师,更应具备对革命音乐文化 的价值认同,以及用音乐讲述革命文化价值认同的能力 。

  (二)对革命音乐文化具有教育责任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 培养什么人是教 育的首 要问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 和 接 班人 。对中小学 生进行革命传统教 育 、革命音乐教 育,有助于增强学 生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认同,使 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958 年金门炮战, 厦门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 百余名 少先 队员为解放军送水洗衣 、擦炮弹 、挖战壕,在防空 洞 以石为凳 、以地板为黑板坚持 学 习 。词作家周郁辉 、作曲 家寄明为歌颂他们的事迹,创作了一 首 歌曲《我们是共 产 主义接班人》。 这首歌曲也编印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 下册的音乐教 材中, 不仅起着激励学 生做共 产主义事业接 班人的作用, 而且启示革命音乐歌曲的教 师要团结 教育少年儿童继承先 辈革命传统, 对革命音乐文化的教 学 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三)对革命音乐文化拥有文化自信

  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共 产党人李升和 女主人公小凤在山林中相遇, 李升答应 送 小凤参加抗联的一个唱段 。为了能 够展现出抗联在党的 领导 下,与敌军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作曲家劫夫将共 产 党人李升比作冬夏常青的大松树 。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 轻”,是一种革命浪漫主义和 乐观主义的 结 合,激 励 人 们 保 持革命精神和 斗志 。作曲家刘烘在为电影《上甘岭》的 插曲《我的祖国》谱 曲时,他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 深 情怀恋升华为人们提 起 祖国就拥有的骄傲感 与 自 豪 感, 唱出了许多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感情 。重整山河待后生, 革命人永远是年 轻, 如今更应对革命音乐文化拥有文化 自信,做革命音乐的教学者和传唱者 。

  二、掌握相关革命音乐的原始素材和基于原始素材 创作的作品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 材指南》中提 到有两类反 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 原始 素材和基于原始 素材 创作的作品 。熟悉掌握这两类素材中相关革命音乐的内 容,充 分 发 挥 其 在 革 命 音 乐 教 育 中 的 育 人 作 用,既 能 使 先 辈留下 的宝贵音乐财富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延续, 也是 讲好革命传统文化 、唱好革命音乐的基石 。

  ( 一 )原始素材

  重要革命史实、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 、纪念场馆 、重要纪念日及仪式 等,是中国共 产党人先进事迹 、优秀作 风 、崇高追求和珍贵经验的集合 。 由于中 国共 产党革命音乐 发展历程 中诞生的 经典音乐作 品 都紧密围 绕着党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所以革命音乐的教学与了解 这类原始素材是密不可分的 。

  对 革命音 乐 作 品 要 采用从 作 品 的 历 史 背 景 、关 联 的 历史事件出发,对其音乐 风格 、音乐语言 、表 现形 式 、艺术 价值等方面进行 全方位研究 与解读 。如:胡可作词 、徐曙 作 曲的《王老三减租小唱》,描述了晋察冀农 夫 王 老 三 在 减租运动大开展背景下改善生活的故事 。他 种着两亩半 的 地,辛辛苦苦一 整 年,半饥半饱凑合 一 冬天,自从看 到 政府的 法令,响 应党的 减租政策,有饭大家吃 、有活大 家 干,生活慢慢得到改善 。这首歌曲的学习必须结合党当时 的方针政策,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 意 义:建设农村 根据地不仅是 为 革命战斗后方保障, 还可以 推动革命发 展,改善人民生活 。再如 1937 年创作的《游击队歌》,旋律 流畅 、生动活泼,是 一 首具有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的音乐作 品,而 它的 学习必须了解党团结依靠人 民,发动和组织群 众开展游击战争的革命史实 。

  (二)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

  革命英雄人 物自己撰写或创作 的作 品, 他 人 以 重要 革命事件 、革命英雄人 物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 的作 品 等,都是珍贵的革命音乐教育资源 。

  如人民音乐家聂耳写下的《聂耳日记》中,有聂耳于少 年时代和青年时代两次在 日记中 写下的 《我之人 生观》, 记录了他从闲云野鹤的 向往到 积极革命的 志向, 从 一 名 练习生 、演员,到书写救亡作曲家的思想转变 。中学时,聂 耳在《我之人 生观》的作 文中 写道,他 的 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 、出国 读书,增长见识,能在 学术上有所 建树,最后挣钱找一 处山清水秀的 地方,与几个谈得来的朋 友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 。而 这 一 处山清水秀让人 隐逸的 世外桃源,首选是 昆明的 西山 。未经世事 、天真未泯的 少 年时期,聂耳幻想着未来如何活得 精彩 、如何活得 快 乐 。 大学期间,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 生观》,这 一 次的 日记与 中 学时期相 比 有了巨大的 思想转变, 他 在 日 记 中 写 道: “种 种 的 恶俗和许多不 能适应新社会的 旧礼教,这 些都是 我们应当打倒的 。换言之, 就是 打倒恶社会, 建立新社 会。 ”聂耳这个 时期的 理想已经变成 希望学工科,研究 点 艺术,以 实 在 考察之所得,建设新的社会 。此时的 聂耳秘 密加入地下党组织, 不 愿意再 当传统意 义上言听计从的 所谓好学生,他 开始质 疑现 实 、向往革命 。聂耳的 视角介 于一 个 普通 青年在 那个 时代中 的 自我生存和 国 家 兴 亡, 他 的 文字读来十分令人 动容, 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思考 和启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再如《文艺战士话当年》,共有十几本分册,其 中 的 文 章都是由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战士撰写, 他们写 战地生活 、作品创作的故事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创作的影 响、根据地文艺团体的工作等,其中不乏许多活跃在根据地 的词曲作家笔墨 。这些文字既是研究革命歌曲产生与发展 的重要参考史料,也是了解根据地革命文化的重要来源 。

  三、探索革命音乐校本课程的研发

  2023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 和 校 本 课 程 建 设 与 管 理 的 意 见 》,支 持 加 强 校 本 课 程 与 国 家课程 的有效 配合,形成课程 育人合力;提出可以挖掘特色文化 、革命文物 、遗址 、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 。可以积极探索大中小学革命音乐校本课程研发,结合 革命音乐与历史故事 、英雄榜样 和革命精神的学 习,从革 命音乐文化中探索社会 和 文化深层结 构 的文化品位和精 神家园,增强音乐课堂中革命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

  ( 一 )将革命音乐与历史故事相结合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无论哪种文艺形式,讲故 事都是吸引人的最好策略,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 爱听故事的情结, 学 生对于革命音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 学 习 一定也有这样 的心理和欣赏需求 。与革命音乐相关 的故事有很 多,突破“讲好故事”这一关,既可以将音乐课 堂变得轻松有趣,又可以使学 生学 习 四史,在无形中熏陶 和渲染革命音乐文化 。

  “复光复亮,宗旨一样 。携手并肩,还怕那桩? ”—— 我 国民主革命时期 著名革命家施存统为了表达他对钟复光 的爱情和革命理想, 作了一 首 浪漫且富有革命精神的打 油诗 。这首诗除了表现出浓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蕴 藏着浪漫温馨的故事:施存统是最早的中共 党员之一,曾 参与创办《浙江新潮》、当选团中央书记 。钟复光也是一名 共产党员,少女时代是学 生运 动的积极 分子,在向工人宣 传 、出版革命书刊等工作中处处走在前面 。1923 年,钟复 光进入上海大学社会 学 系学 习, 施存统来到上海大学社 会学 系工作 。在一次交谈中,钟复光提 问施存统“如何创 造 自己,如何有益社会 ”,施存统刻了 一 枚“复光复亮 ”的 图章,并将自己的名字 改为施复亮来回答她,在当时被传 为一段佳话 。1940 年,施复亮和钟复光的儿子出生了,就 是后来的人民音乐家—— 施光南 。施光南在父母的培养下,思 想 紧 跟 时 代 发 展 步 伐,写 下 了《 打 起 手 鼓 唱 起 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 的凤尾竹》等 千余首 音乐作品, 许多作品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小学 音 乐教 材,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 级上册的音乐教 材就编 印着施光南作曲的作品《多情的土地》。

  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既要学习革命伴侣施复亮与钟复 光不畏艰难的精神,又要学习施光南对待音乐创作严谨的 态度,以此激励新一代音乐教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

  (二)将革命音乐与英雄榜样相结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 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 家不能没有先锋。 ”1921 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 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中国共 产党革命音乐践行者,也有 许多用歌曲记录下来的民族英雄,至今使人们难以忘怀 。 革命音乐中的英雄榜样体现出人民英雄忠诚 、执着 、朴实 的英雄品质,以及榜样 的无 穷力量,彰显着敢于担当与敢 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 。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歌颂了少年英雄王二小不畏 生死,机智与敌人周旋的事迹 。1941 年的一天,王二小正 在狼牙口村外的山坡上放牛, 突然发现敌人正 向村子走 来,他为了掩护我军后方 机关,勇敢地把敌人带进八路军 的埋伏圈, 他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 中 。这首 反映根据地军民抗战精神和 民族 气 节 的 歌 曲, 1942 年 元旦经《晋察冀日报》“老百姓”副刊发表后,被群 众广为传唱,甚 至传唱到敌占区,对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工 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首歌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人 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印着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如今听来依旧使人热泪盈眶 。

  由赵洵作词 、徐曙作 曲的叙事歌 曲《晋察冀小姑娘》, 全曲共九段词, 歌 曲讲述了一个 生活在 晋察冀抗 日 民主 根据地的小姑娘不畏生死,坚守军民誓约的感人故事 。作 曲家徐曙运用中 国 民间音乐元素北方大鼓, 赋予歌 曲说 唱 的形 式, 在 一声声 唱 词与念白中 塑造 了小姑娘不畏生 死 、坚决斗争,为保卫家园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 。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应把榜样学 。王二小和晋察冀 小姑娘的 故事催人 泪下,他 们展现 了一 种 可信 、可爱 、可 敬的中国形象,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人们传承与弘扬 。学 习英雄故事, 认识英雄形 象,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 观,勇敢面对 自己学习生活中 的 困难,在 生活中起到 正面 积极的作用 。

  (三)将革命音乐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如今在 唱 响 革命歌 曲的 同 时,也唱 响 了革命精神,加 深了对革命文化 的理解和认同 。2022 年, 中共中 央办公 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 作委员会工作 的 意 见》,其 中 提到:“用中 国共产党人精神 谱系教育青少年,引导其从中 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 念之基。 ”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 事业发展,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

  有一首歌曾被誉为战场上的“精神原子弹”,它的词曲 作者都是 奔赴一 线的革命战士,这 首歌 就是《中 国人 民志 愿军战歌》。1950 年,麻扶摇写了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 心狼》,周巍峙从新华社《人 民 日报》上看到 这 首诗,被 这 首诗深深打动,当天就将诗谱成曲 。这首歌曲体现了人民 志愿军英勇顽强 、不畏艰难的乐 观主义精神,以及视祖国 人 民利益高于 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半个世纪的 光阴 流 转后,词作 者麻扶摇和曲作 者周巍峙于 2000 年第 一 次见 面,五 十 年 前 麻 扶 摇 奔 赴 沙 场 举 枪 征 战,周 巍 峙 守 卫家园挥笔呐喊,当他 们见面时已是 人 生暮年 、霜 染 两 鬓, 两 人在家中促膝长谈 、回首往事的场景令人十分感动 。

  结合革命音乐和历史故事来学习革命精神,通过对歌 曲的 背景 、主题 、精神等 层面进 行 分 析,梳理中 国 共 产 党 革命音乐 中 蕴含中 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 内 容, 将 歌 曲 与 中 国共产党人 的精神谱系建立联系, 进 而增强革命音 乐课程 的启发性,为 弘扬党的伟大革命精神 、学习革命音 乐 、学习党史增添新的动力 。

  四、组织与革命音乐相关的艺术实践

  百闻不 如一见 。教师可以 通 过 组织多种 与 革命音 乐 相 关的 艺术实 践,引导学生在“做中 学”,也可以 探 索“革 命音 乐 +”模 式,使 学生在 实 践中 达 到 革命音 乐 文化 理解 的“知行合一”,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革命音乐文化素养 。

  ( 一 )组织革命音乐文化采风

  以重要 节日为 契机,如建党节 、建军节 、国 庆节 、五 一 劳动节 、五四纪念日等 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所在 地方红 色基地实 地感受革命文化,如八路军总部旧址 、古田会议 纪念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山西国 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 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 、沂蒙山根据地红色 旅游区 、聂 耳故居 、延安革命纪念地 、渡江胜利纪念馆等 地,接 触 生 动的 场景,走进 一 张张旧照片 、一 件件纪念物 、一 本 本 日 记,有助于促进 学生对革命音乐 文化 的 理解,唤起学生对 革命文化 学习的 热情;有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革命史实 、 知识,且将其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

  (二)组织观看与开展与革命音乐相关的文艺演出 、音 乐节 、学术讲座等活动

  教师可以 和学生一起观看国 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央歌剧院上演的天津音乐学 院 复 排 的 民族歌剧《同心结》、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的大型 红 色 原 创 话 剧《碉 楼·寒 燕 归 巢》、江 苏 大 剧 院 上 演 的 南 京 民 族乐团红色经典音乐会“我们的节 日 ”等演出;还可以 请 经 典 革 命 音 乐 作 品 的 词 曲 作 家 、老 红 军 、革 命 战 士 后 代 进行革命音乐系列讲座或走访,听他们唱歌 、讲故事,有 助于在学 生中间营造欣赏革命音乐文化的氛围;有 助 于 教 师 积 累 更 多 教 学 素 材,更 准 确 、生 动 地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将 革 命 音 乐 与 英 雄 人 物 、历 史 故 事 、革 命 精 神 等 有 机 结 合起来 。

  (三)探索“革命音乐+”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 以“音乐+党建”的理念,开 展了以“百 年红船歌声扬”为主题 的系列音乐党课活动,用音乐阐述 党的历史 、用艺术展现党的思想,将党的百年 发展历程与 不同时代背景下 的音乐 、舞蹈结合起来,让党史的学 习更 加生动有情,更具普适性 。教 师可以以此 为范本,探索以 “革命音乐+思政教育”“革命音乐+历史史话 ”“革命音乐+ 理想信念”“革命音乐+哲学科学 ”等理念为主题 的课程或 活动,促进革命音乐的教 学 转化,打 开 学 生视野,促进 学 生思考,破解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困局 。

  (四)组织革命音乐相关的社会服务

  组织学 生进行假期社会 实践,宣讲革命音乐文化 、举 办革命音乐文化汇演进社区 、进基层、返家乡,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促进社区和基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革命音乐 的社会 服务功能,带动家乡红色旅游,为社会作出一 份贡 献。在“行走的思政课”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走出校园与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互动,丰富人生体验,达到将所学融入社会、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目的,还能助力音乐教师在社会 大舞台 上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
\

  五、结语

  中国共 产党革命音乐百年 发展史伴随着中国共 产党 革命事业发展,占据了 20 世纪初 以来中 国 音 乐 的“半 壁 江山”,也是中国共 产党百年伟大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 分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活动开展得卓 有成效,和革命战斗 一 直紧密配合,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 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 中国共 产党革命音乐不仅在战争 年代成为鼓励军民进行战斗的有力武器, 在今天依然是 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生动教 材, 激励人们在新时代开 辟美好的未来 。革命音乐教育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作 为新时代的音乐教 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提 升革 命音乐文化素养,讲好革命音乐 、历史故事和 革命精 神, 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

  参考文献:

  [1]中共 中央党史和 文献研究院.2023 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
  [2]聂耳著 .聂耳日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3]晋察冀文艺研究会编 .文艺战士话 当年(二)[M].北京:文化艺术 出版社,1989.
  [4]习近平 .在颁发“中国人民抗 日 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63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