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刍议当今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3 17:00: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拥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这 一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在 我国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演奏技法,如今琵琶音乐艺术已经遍及到各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它 以自 身独有的艺术形式屹然矗立于我国民族乐器之林,并对其他民族乐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就琵 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展开简要探讨 。

  琵琶作为我国弹拨乐器之首, 属于拨弦类的弦鸣 乐 器,其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是我国文化发展 的一个重要标签,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发展,通过琵琶及其 艺术发展史,能 够从中窥探过去文人的价值观 、世界观及 精神概况, 同时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我国音乐发 展史的一个重要脉络 。
\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 能 够作为独奏 乐器,同时也是民族乐器合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 琵琶的音乐表达方 面,其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演奏中 呈现出来的旋律既有柔情似水 、又有轻松 活泼等各种情 绪 。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可以说其表现力相当丰富,演奏 技法独特,拥有独特的个性 。研究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创 新,既可以进一步丰富琵琶的演奏技艺,而且能有效提 升 琵琶这一民族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价值 。

  在琵琶的演奏技法 中,和很 多传统民族乐器一样,均 包含左手技法 和 右手技法 两个方 面, 但是琵琶相对于其 他民族乐器来说,其技法 有 自身独有的特征,比较复杂,可以说 琵琶演奏属于民族乐器中相对较难的乐器 。所 以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在学 习 琵琶演奏艺术的过程中,必 须掌握传统的演奏技巧, 同时还要在学 习 过程中不断创 新发展,这样才能准确 、深刻把握琵琶演奏精髓 。

  一、琵琶传统演奏艺术的简要发展脉络

  ( 一 )传统琵琶的雏形

  当下 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大约是在魏晋时期 出现 的,最早是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 。在汉代刘熙《释名·释乐 器》一 书中写道:“推手前日枇,引手却日杷,象其鼓时,因 以为名也。 ”那个时候琵琶的基本形状和如今大家使用的 琵琶不一样,它的箱体呈圆形,直颈的形状,琵琶 的 音 位 和 弦的数量相对不固定,有时候五根弦,有时候为六 根, 人们称其为“秦琵琶”,经过长时间发展后,这一琵琶后来 演变成为当下 的阮这一民族乐器 。 曲项琵琶才是人们如 今所见 的真正 琵琶,它是大约在公元 5— 6 世纪从西域传 入的一种乐器,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胡琵琶”。这一乐器 呈曲 颈 形 状,琵 琶 的 共 鸣 箱 呈 梨 形,有 四 根 弦,也 就 具 备如今人们所见的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的形状 。

  (二)唐代是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期

  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政治 、经 济 、文 化 等 得 到 了 空 前 发展,音乐在当时也到达鼎盛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 音乐都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琵琶这一乐器更遍及大街小 巷,成为人们所见较多的乐器之一 。这样的现象曾被当时 很多文人雅士所描述和记载, 例如大家熟悉的白居易的 诗篇《琵琶行》中就对琵琶进行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忽 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停欲语迟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又如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 军行》中:“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 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这些经典诗句中不难看出琵琶 在当时的盛行程度 。 由于当时朝廷对音乐非常重视,很多 音乐学者对乐器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创作了很多音乐作 品 。琵琶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也乘上这一春风继续发展,在 演奏技法和制作方面都得到了空前进步。其中最为突出的 是演奏上从横抱方式转变为竖抱方式,同时把使用拨子演 奏的方式变为用手指进行演奏。制作上把琵琶的颈部进行 加宽,把共鸣箱的下半部分制作成由宽变窄的形状,使得 左右按音更加容易,同时将音位从四个变为十六个,大大 增加了琵琶的音域范围 。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创新后,琵琶 的演奏技艺得到提升,无论从左手还是右手,都获得了空 前发展,右手上形成了轮指统和二弹挑两个主要系统,左 手方面也形成了按指和推拉两个主要系统 。

  (三)琵琶演奏艺术的转型时期

  大约在公元 15 世纪前后,琵琶演奏艺术进入一个重 要的转型时期 。经过很多琵琶传人的不断创 新 发 展,琵 琶演奏形成武曲和文曲两大类别 。其中武曲主要表现戏 剧 性作品,以激扬 、壮观 、紧张等气势宏伟和结构庞大的 作品 为 主,如 今 大 家 熟 知 的《 十 面 埋 伏》《 霸 王 卸 甲》《海青拿天鹅》等就是琵琶武曲代表 。而文曲和 武 曲 则 刚 好相 反,它 主 要 以 抒 情 、叙 述 的 方 式 表 达 事 物 的 深 刻 发 展 和深邃意境,如:大家熟知的《夕阳箫鼓》《灯月交辉》《汉 宫秋月》等就是琵琶文曲代表 。琵琶武曲 和 文 曲 的 形 成 在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音 乐 文 化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留 下 了 浓 墨重 彩的一笔 。

  民国以前,传统琵琶曲主要以我国五声音阶为主,到 了民国后,琵琶演奏家增加了琵琶的琴码,出现了八项三 十品的标准琵琶, 这让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不仅能演奏传统五声音阶的琵琶作品,而且还能表 达十二平均律的新作品, 实现了琵琶从五声到七声的转 变,这为后来琵琶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琵琶演奏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0 世纪末琵琶的创作和演奏 主要以传统琵琶乐曲为主 。20 世纪 60— 70 年代,我国作 曲家创作了很多琵琶作品,基本遵循“古为今用,洋 为 中 用”的文艺方针,代表作品有《彝族舞曲》《欢乐的日子》《赶 花会》《狼牙山五壮士》《送我一支玫瑰花》《天山之春》 等, 这些作品都是在琵琶传统武曲和文曲的基础上进行的,在 技法、结构 、旋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发展和创新,为琵琶演 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 80— 90 年代, 琵琶作品的创作继续延续前面的风格和手法,同时也进行 了一些创新,除了独奏作品外,还出现了很多重奏及协奏 曲等不同形式结构的作品 。如:曹光平的《琵琶行》、牛春来 的《牧马》、顾冠仁的《花木兰》等,这些作品为后期作曲家 的创作打开了更多思路, 引领了琵琶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 21 世纪后,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更为多元化,风格也进一 步体现出新时代特色, 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加入一些 现代技法,琵琶作品方面更是层出不穷 、风格各异 。

  二、琵琶演奏艺术在当今的基本情况

  当今的琵琶演奏艺术主要包含演奏技法 、音乐作品及艺术表达三个方面 。

  ( 一 )琵琶演奏技法

  当下 琵琶演奏技法 中,除了传统的演奏技法外,创作 者还受其他乐器技法影响及现代表达需要, 增加了一些 特殊技法 。

  琵琶演奏技法 中最基础的是右手的弹和 挑, 尽管这 种技法 属于琵琶的基础右手技巧,其看似简单,实则变化 多端,要完成好也需要进行刻苦训练 。琵琶演奏中右手的 另一个重要技巧是轮指,它属于琵琶演奏中的核心技巧, 主要是用右手的手指依次按照顺序进行演奏, 这一技法 赋予音乐更多变化 。扫拂是琵琶右手演奏的关键技巧,它 有点类似于吉他演奏中的扫弦技法, 都是用右手手指同 时弹响几根弦,扫拂技法对于琵琶演奏来说爆发力很 大, 具有很 强的感染力 。除了这些琵琶右手的技法外, 还有 勾 、挂 、抹 、夹弹等数十种技法 。

  在琵琶的演奏艺术中,除了右手技法外,左手技法 也 很 重要, 尤其对于各种派别和 风格的展现方 面是不可或 缺的 。左手最基础的是按音,琵琶演奏中各种音高的变化 主要是通过左手按音 。另外左手还有推 、拉 、吟 、揉 、打音 、 绞弦 、颤音 、顿音 、泛音等多种技法 。

  除了以上传统技法外, 在当今演奏中还推出了 一 些 新技法,如:拍板 、滑奏 、点弦 、用弓拉奏等 。

  (二)琵琶音乐作品

  在当今琵琶演奏作品中,除了传统的作品外,还产生 了很多新创作及改编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 纷繁多彩 、风 格迥异,除了独奏作品外,还有很 多重奏 、协奏曲等大 型 作品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创作人 才和 琵琶演奏家, 他们都不同程度对我国琵琶演奏艺术 作出贡献 。 比如刘天华的《歌舞引》;吴祖祥 、王燕樵 、刘德 海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王瑞 创 作 的 重 奏 曲《江格尔传奇》;赵聪创作的《丝路飞天》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

  (三)琵琶艺术表达

  当今琵琶演奏艺术中,由 于乐器制造业的发展,人们 对琵琶音乐的声音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 。琵琶音乐中,演 奏家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他们通过个人的理解在相同或 不同的作品中均传达出个人的强烈情感 。通过琵琶这一 独特的弹拨乐器,表达不同的流派风格,传递出作品深邃 的意境 。通过琵琶音乐文化的呈现, 表达自己的审美追 求,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三、当代对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方式

  ( 一 )传统演奏形式和技法的传承

  当今,政治 、经济 、文化等全球化发展迅速,各地区之 间的音乐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为了传承和 弘扬我国民族 音乐文化,很多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都在不断努力 。琵琶 方面,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先 生曾经做了很 多尝试,并 且获得很 大成功,他对琵琶的形制进行改革,另外,立 足 于传统琵琶的演奏形式, 在继承传统琵琶演奏技法 的基 础上,融合西方一 些乐器技法,对琵琶演奏技法 不断推陈 出新, 并创作出相应 的琵琶独奏曲和 专项练习 曲作品进 行实践运用 。在刘天华的琵琶作品中,他总结了前人的演 奏经验, 合理运用传统演奏技法, 并将古琴技法的 “绰” “注” 移植和演变到琵琶中, 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 法 。他曾师从于沈肇州,所以沈先生的琵琶演奏风格对他 影响深远,在刘天华的琵琶创作和 琵琶演奏中,也继承了 前辈的演奏形式和技法 。

  在琵琶演奏艺术的继承方面,我国还有另一位堪称国 宝级大师的近现代琵琶演奏家刘德海, 他对传统的琵琶 演奏艺术十分精通,拥有极 高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包 罗万象,博采众长,在不断探索 琵 琶演奏艺术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 。在他一生的琵琶艺术事 业中,先后为后人留下了《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踏青》 《磨坊》《纺车》等作品,同时还撰写了专门的琵琶练习曲 集, 可以认为刘德海先生为我国当今的琵琶教育事业作 出了 自己的贡献 。

  当然我国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人物还有很多, 在此 就不一一列举,但综合来看,所有的传承人都是在传统的 演奏形式和技法上加以弘扬发展, 并以此为根基进行自 我突破 。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属于中华 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历史 悠久 、内涵博大精深 、传统优良的文化 。琵琶作为中华民 族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从产生以来,曾承载着中华民 族音乐文化发展脉络 。而本文所提及的琵琶文化主要是 指琵琶这一乐器及其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 其中包含 它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 、文化渊源 、文化审美等内容 。首 先,从琵琶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以来,对它进行演奏的都是 华夏子孙, 这些演奏者都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和传播者,本身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其次,在琵 琶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其内容涉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及文学题材等,这些内容都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壮丽辉煌、雄伟壮美的《十面埋伏》、 展现作者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 度 的《大 浪 淘沙》、音乐语言质朴而丰富的《阳春白雪》、取 材 于 北 方 游牧民族狩猎生活的《海青拿天鹅》等作品,均透露着 中 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气息 。最后,在传统审美文化方面,琵 琶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 其审美始终和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学观保持 一 致,无论是音乐的意蕴美 、意境美 、形 式 美等,都充分彰显出我国独特的审美思想 。 由此可见,当代对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三)培育和教化功能的传承

  音乐的教育就是培养完美的人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曾将美育定义为:“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 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认为音乐教育能培养人良好的道德 情操,能有效提升人的道德品质 。琵琶作为音乐教育中的 其中一项,能不断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当今的 琵琶艺术教育也较好地继承了这一重要原则 。在教化功 能方面,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提倡“礼治”,认为音 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所以他提出了音乐“尽善尽美 ”的 审美标准 。可见古人对音乐教化功能就非常重视,总体来 说, 琵琶艺术教化功能就是通过琵琶演奏艺术的学习和 传承,使学习者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从 而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审美观 。

  首先,琵琶演奏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传递琵琶艺术家 思想的载体之 一,从琵琶音乐文化的目的来看,琵琶演奏 艺术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艺术教化的体现形式 。音乐 艺术是音乐家内心世界的展示, 作曲家创作的琵琶作品 必然是他们的情绪表达, 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 倾诉 。琵琶音乐正是用声音表达作者对自身所处时代文 化的诠释,通过他们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真 、善 、美和假 、 丑 、恶 。琵琶作品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同时教育感化传 承者 。琵琶作品除了反映生活外,还能改变生活,这些都 是琵琶艺术对学习和传承者的情感 、思维方面潜移默化 的影响,刚好是琵琶演奏艺术教化功能的体现 。

  其次,在学习和传承琵琶演奏艺术时,表演和欣赏琵 琶作品的人都会受到琵琶艺术的教化作用 。所以传承者 和欣赏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认知水平,艺术修养方面要 具备相当的能力才能受到教化 。在欣赏琵琶演奏艺术时, 最深刻的体验便是对琵琶艺术的认知及审美上的感悟提高,这刚好体现出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需要呈现教化功能 。

  最后,纵观音乐发展史,能 看出其中教 化功能 的发挥 情况 。琵琶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也能在无形中 带动社会文化发展 。音乐艺术从开始就具有教化功能,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 就以礼乐明教 化, 统治者希望通过音乐 教育的感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如今音乐中的主旋律 作品,其展现的功能也是具有教 化成分,琵琶演奏艺术中 也不乏类似的红色经典作品 。
\

  四、当下琵琶传统演奏艺术的创新形式

  ( 一 )琵琶音乐表现的新颖化

  在传统的琵琶演奏中, 主要以独奏的形式 或简单的 民乐合奏形式 出现 。而现如今,受西方 管弦乐队的启发, 在我国的民族交响乐队中, 为了让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 多元化,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丰富作品内容,可以充 分发挥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 。作为具有十二平均律表 现形式的琵琶,可以让乐队的韵律更富有层次感 。在当下 创作如此 纷繁丰富的年代, 可以进行中西融合的琵琶演 奏艺术形式,如让琵琶和 钢琴合作,创作二者协奏形式 的 音乐作品, 让两个都具有十二平均律律制的乐器碰撞出 新的火花,用新的形式呈现琵琶钢琴合奏室内乐作品 。另 外可以运 用琵琶与西方 弦乐组成重奏的表演形式, 可以 形成琵琶弦乐三重奏 、四重奏 、五重奏等多种重奏表达形 式,呈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琵琶艺术作品 。当然也可以使 用琵琶与其他民族乐器和 民族打击乐器合奏的表现形式 等,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来丰富琵琶演奏艺术表现力 。在传 统的演奏姿势中,琵琶演奏者主要是坐着表演,而新时代 为 了 舞 台 表 现 的 需 要,也 可 以 创 新 这 一 方 式,用 站 着 的 方 式进行琵琶表演 。 以上这些方 式都可以让琵琶音乐表 现力得到新颖化发展,从而较好地实现琵琶艺术的创新 。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 和 国成立初期, 我国琵琶演奏的发展相对来说 还不太完善, 很 多著名琵琶演奏家在琵琶演奏研 究中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充 分推动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 。 例 如 著 名 演 奏 家 林 石 城 在 琵 琶 练 习曲 目 教 材 中 增 添 了 “四指轮”的技法 、吴祖强等人使用滑双弦等技巧创 造 了 《草原小姐妹》等曲 目 、刘德海先 生开 创了“正 反弹”等技 法 。通过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取 得了长足进步,展现出了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演奏技艺的提升,琵琶演 奏艺术的创新呈现出更多形式, 很 多现代化的技法 可以 融入其中,充分表达更深的琵琶音乐意境 。受弓弦乐器启 发,可以用弓来拉奏琵琶弦,从中获得琵琶连续发音的另 一种不同音色效果,以此来表达特殊琵琶音乐艺术 。随着 演奏水平的不断提 升,同时根据音乐的乐音和 噪音分类, 可以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加入没有音高的拍弦, 或者拍 琵琶琴体的技法, 这一技法 主要是借鉴吉他演奏中的拍 弦和 打板的演奏方 法,可以增强琵琶演奏的更多表现力, 通过这些现代技法 的运 用, 可以不断实现琵琶演奏艺术 的创新 。

  (三)琵琶演奏风格的多元化

  传统的琵琶演奏风格本来就比较多元,而且形成了很 多派别,比如:无锡派 、崇明派 、平湖派 、浦东派等 。对于当 下的琵琶演奏艺术而言, 还可以进行更多风格的创新发 展 。琵琶演奏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任何一种类型音乐 的表演风格都可以用其来完成和展现 。例 如可以用琵琶 来演奏巴 洛克时期 的音乐, 可以改编巴 洛克时期 的音乐 用琵琶进行呈现,从而展现出不一样感觉 的巴 洛克音乐 。 另外,也可以从现代很 多音乐表演风格中进行借鉴,从而 不断创新琵琶演奏风格,呈现多元化 。

  (四)琵琶作品创作的多样化

  从古至今,对于音乐来说,作品创作是其存在和 发展 的基础, 琵琶演奏艺术也不例外 。从琵琶在我国出现以来,催生了多首优秀琵琶作品,所 以当今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中自然不能脱离琵琶作品的创新 。

  一是不断丰富原创作品 。结合当下音乐创作教育和 生活经验,组织创作人才队伍进行专业化创作,从而形成 风格各异 、内容多彩的琵琶作品 。如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 海创作的《昭陵六骏》、廖晓筝创作的《红楼十二钗》,以及 分别表现出河南 、山西 、新疆 、云南人文风情的《河南曲子 风》《渭水清》《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火把节之夜》等 。 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为琵琶曲库的创新发展起到了较好 的引领作用 。

  二是加强改编类的作品类型 。改编主要是根据既有 音乐样本进行琵琶演奏化改编 。 当今各类优秀的音乐作 品层出不穷,为了丰富琵琶演奏艺术,可以对这个作品进 行移植和改编,以便通过琵琶这一乐器进行呈现 。例如: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 《野蜂飞舞》 是一首著名的钢琴作 品, 琵琶演奏家可以对其进行改编, 移植到琵琶上来演 奏,从而实现琵琶演奏速度和难度的训练 。又如一些流行 歌曲作品或优秀的影视作品等,都可以对其进行改编,以 此不断丰富琵琶演奏艺术的多元化, 以及琵琶演奏艺术 的包容性 。

  (五)教学方式进一步系统化

  琵琶演奏艺术教育在古代主要是依靠言传身教的方 式进行 。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琵琶演奏艺术 的教育方式也要进行创新变化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 、规范 的教育体系,让琵琶学习得到更有效的发展,立足全方位 发展训练更加出色的演奏者 。二是学习或借鉴其他成熟 的乐器教育法, 注重琵琶演奏技巧与能力循序渐进提升 的方式,让琵琶演奏学习系统化 、专业化 。三是进一步完 善我国琵琶演奏教学体系,不断夯实琵琶演奏教学水平,充 实琵琶演奏教学内容,同时除了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外,还可 以加入琵琶史、琵琶概论、琵琶审美等一些和琵琶专业相关 的课程, 利用这样的方式丰富学生对琵琶这一民族乐器的知识面,不断提升学习者对琵琶演奏艺术的自信心 。

  五、结语

  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琵琶从业者的 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得到广大行业人士的支持 。民族乐器 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琵琶演奏艺术 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传 承 和 弘 扬 。 在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方面, 也得到了很多专业琵琶艺 术家的重视,他们都在不断进行研究,相信通过广大琵琶 艺术家的努力, 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事业将会进入另 一 个春天,同时以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为出发点,进 一 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一个较好的 示范引领作用 。

  参考文献:

  [1]曹俊 .近 20 年琵琶演奏技术发展之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 学,2011 年 .
  [2]张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研究[D].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2012 年 .
  [3]王艺洁.论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D]. 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 年 .
  [4]王琛 . 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思维[J].戏剧之家,2015 (11):92-93.
  [5]杨晨 .岭南音乐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以 星海音乐学院琵琶重奏课程为例[J].黄河之声,2016(04):39-40.
  [6]詹 静 漪 .浅 谈 琵 琶 演 奏 技 法 的 演 变 与 创 新 [J].音 乐 天 地 ,2010 (05):59-60.
  [7]李璐璐 .承传 变革 创新—— 沈阳 音 乐 学 院 琵 琶 教 学 体 系 形 成 过 程 的 探 究 [J] . 乐 府 新 声 ( 沈 阳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2013 (03): 126- 132.
  [8]王欣洁 .浅论刘德海《天鹅》琵琶作品的艺术继承与创新[J].艺 术评鉴,2017(03):19-21.
  [9]郭树荟 . 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民族器乐独奏音乐—— 传承与创作双向路径与解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1):33-43+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541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