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贵阳舞蹈发展考略与现状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4:08: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梳理了贵阳舞蹈的发展历程,通过各个代表时期的发展情况展现了贵阳舞蹈事业发力以来的诸 多成果与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尤其在面对历史与当 下的症结之中,着力阐释了贵阳舞蹈发展的现状,并针 对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找准问题和症结所在,进而基于事实层面提出了诸多举措与对策。

  【关键词】贵阳舞蹈,民族民间文化,城市文化建设,文艺事业发展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贵州舞蹈创作发展奠定了深 厚基础,贵阳作为一个人口融合型城市,汇聚了诸多的舞 蹈英才 。往前推,几代艺术家勤奋耕耘 、努力拼搏,为贵阳 的舞蹈事业贡献了许多辉煌成果 。从 20 世纪 50— 60 年 代起,就创作出以民族舞剧《蔓萝花》为代表的诸多优 秀 文艺瑰宝 。2005 年,“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 落户贵州贵阳,十年共举办五届 。这十年间,贵阳舞蹈在 “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中获得了 6 金 3 银 7 铜的优异成绩,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舞蹈作品和舞 蹈人才,老中青共聚一 堂,呈现出繁硕的艺术气象 。基于 此,中国舞蹈家协会于 2007 年 授 予 贵 阳 市“中 国 舞 蹈 之 都”荣誉称号 。这是对贵阳舞蹈事业的极大肯定,既是当 下贵阳舞蹈发展的一个侧影, 又是贵阳舞蹈从历史积淀 中奋发前进的缩影, 贵阳市舞蹈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不 断创作艺术作品,日益擦亮这张城市艺术名片,彰显出贵 阳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 。

  一、贵阳舞蹈艺术发展历程

  贵阳市专业舞蹈工作源于 1972 年贵阳市文工团的成立,从那以后,舞蹈作为新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开 始 发 挥其应有作用 。贵阳市文工团成立之初,由贵州省歌舞团 的陈欣蕾老师带领部分演员赴上海歌舞团学习, 完成了 对先进地区舞蹈工作的取经,经选择编排,《海岛女民兵》 《织网舞》 作为贵阳市歌舞晚会的首演节 目 。郝建民 、徐 川 、黄嘉敏等一批年轻的优秀舞蹈演员脱颖而出,引起多 方关注 。

  1982 年在贵州省首届舞蹈调演中, 贵阳市文工团创 作的《满江红》《囊萤夜读》《山林》等作品获奖 。在不断努 力与鼓舞之下,该团相继创作了《夜郎古歌》《黔韵》等更 贴近时代 、具有自身特色与影响力的舞蹈作品,自主的题 材选择也呼应了时代前进的步伐,赢得了广泛关注与美誉 。

  1985 年,贵阳市花溪文工队成立,明确以表演民族民 间舞蹈为主要方向, 该队精心编排的舞蹈 《苗族芦笙刀 舞》在全国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

  1982 年,贵阳市青少年宫成立,南明区 、云岩区少年 宫也相继成立,市 、区少年宫体系培养了一 大批舞蹈苗子 与新星,为后续舞蹈发展奠定了广泛基础,这 一举措使得 贵阳的少儿舞蹈事业脐身全国先进水平 。1986 年,以贵阳市少年宫为主组成的中国少儿艺术团,受文化部派遣,赴法国演出,并得到文化部嘉奖 。 自此之后,贵阳市少儿舞 蹈发展迅猛 。2000 年,由市 、区三家少年宫联合演出的少 儿舞剧《夜郎新传》获中宣部“五个 一 工程”奖,也是全国 获此奖项的唯一少儿舞蹈作品 。

  2005 年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落 户贵阳,十年共举办五届 。同年,贵阳市舞蹈家协会成立, 囊括了表演 、编导 、理论 、教育 、管理,以及群众舞蹈组织 活动中具有卓越成就的专家和杰出人才 。市舞协团结和 带领全市舞蹈家共同努力, 开创了贵阳舞蹈事业蓬勃发 展的新局面,特别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 比 赛中作品四次获得金奖,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连续 三次获得唯 一 的“金黔奖”,实现了贵阳舞蹈 在 贵 州 省 乃 至全国舞蹈比赛中金奖零突破。《银项圈》《山那边》《水姑 娘》《彝山魂》《吉宇鸟》《古道行》《太阳山》《斗牛场上》等一 批融合了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 了较大反响,走上了一 条展现贵阳舞蹈特色的道路,代表 了贵州民族民间舞蹈的最高水平 。2005— 2013 年,这是贵 阳舞蹈发展史上硕果累累 、意义深远的 一个重要阶段,创 造了贵阳舞蹈文艺事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

\

 
  二、贵阳舞蹈艺术发展现状

  近十年以来, 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共发展了三百多名 会员,其中包括十余名中国舞协会员,三十多名贵州省舞 协会员 。贵阳市舞蹈家协会积极履行对会员 、文艺工作者 和新文艺组织 、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领 、联络协调 、服 务 管理 、自律维权等职能,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建设中的主 导作用,不断促进和活跃舞蹈艺术创作,结合工作实际, 适时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 、深入基层一 线采风创作,通过 举办专业比赛 、开展理论研究和专题培训 、文艺志愿者服 务基层 、群众性舞蹈活动 、地区舞蹈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力丰富舞蹈文化发展业态, 多维度促进和繁荣中国特色舞蹈艺术事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营造了良好的 舞蹈文化发展氛围 。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 有其自身独 特性,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舞蹈有乌当区的《下坝苗族花 棍舞》《小尧花鼓舞》;花溪区的《把火村芦笙花鼓舞》《高坡 芦笙舞》;白云区的《傩舞》;清镇市的《芦笙摆群舞》;修文 县大塘村的《对踩舞》《盘花舞》《竹竿舞》《苗族古歌》《芦笙 舞》《苗族口琴》;独山村的《苗族舞》、下普村的《牛角舞》、 六广的《花灯》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舞蹈文艺提供 了 源 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贵阳市的舞蹈艺术家将其与传统融 合, 创作编排了一 系列具有地域风情与时代特色的优质 舞蹈 。

  新时代以来, 贵阳市舞蹈艺术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 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 紧紧围绕改革开放 40 周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等 重 大 活 动,围 绕 中 国 梦 、脱 贫 攻 坚 、全 面 小 康 、乡 村 振 兴 、生态文明 、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有力推进实施“强省 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艺术展演 、创作采风 、志愿服务 、 文化交流,举办了“贵阳市筑城广场市民才艺大赛—— 舞 蹈比赛”“贵阳市百姓健康舞大赛”“贵阳市舞蹈新作品大 赛”“贵阳市少儿舞蹈大赛”“贵阳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 等多项文艺活动, 持续开展 “送欢乐下基层”“舞蹈进校 园”“文军扶贫”“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轻骑兵服务社区” 等文化惠民工程, 从不同的梯级上培养了一批各具特点 与职能的舞蹈人才, 提升和拉动了贵阳市舞蹈事业不同 面向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

  ( 一 )新时期贵阳市舞蹈艺术创作成果

  1.专业奖

  在 2014 年第二届贵州省专业文艺奖评选活动中,贵 阳市舞蹈家协会创作的国标舞《致青春》获特等奖 、民 族民间舞蹈《百年地戏是乡情》获优秀奖;在 2015 年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中,贵阳市花溪 区 文 化馆创作的《射背牌》获十佳作品奖;在 2022 年第八届贵 州省专业文艺奖评选活动中, 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创作的 舞蹈《苗映青山》获二等奖 。

  2.群文奖

  2017 年,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娇娇 妹》获“小荷新秀”奖;2021 年,《我与小马比蹦高》获“小荷 之星”金奖 。在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舞蹈全民星”栏 目 中,《屯堡孃》《苗女欢歌》《踩鼓》获“舞蹈全民星”奖,《洪州 琵琶歌》获优秀表演奖 。在“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舞蹈大 赛中,舞蹈《苗山花开》《山间红摆裙》《稻花香》分别获“魅 力之星”“风采之星”“魅力编导”“星级组织”奖 。在 2015 年 贵州省“群星奖”舞蹈比赛中,《射背牌》《茨藜花红》获一等 奖;2018 年“群星奖”舞蹈比赛中,《盛苗》获二等奖;2021 年“群星奖”舞蹈比赛中,《蓝靛女》获二等奖;《第 一 书记 玩直播》《辣椒书记》获三等奖 。

  (二)舞蹈活动丰富多彩,展现“舞蹈之都”文化魅力

  1.打造文艺活动品牌,举办主题文艺展演

  为推动贵阳舞蹈文艺创作, 发现和培养舞蹈文艺人 才,贵阳市舞蹈家协会打造活动品牌“贵阳市舞蹈新作品 展 演 ”,牢 牢 把 握 时 代 前 进 脉 搏,唱 响 主 旋 律,讴 歌 新 时 代 。 自 2017 年起,连续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繁 荣贵阳舞蹈创作”“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庆祝 新 中 国 成立 70 周年”“讴歌时代英雄 助力两战胜利”“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永远跟党走 、舞心向党”“喜迎二十 大” 等一 系列主题鲜明的舞蹈新作品展演, 特别是 2020 年和 2021 年的大赛,吸引了各大艺术院校舞蹈专业人才 参加,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也挖掘出许多优秀的 青年编创 、表演人才 。

  2020 年舞蹈大赛以“疫情防控 、脱贫攻坚”为创作主 题,以舞助力抗疫和脱贫攻坚的胜利,充分体现了舞蹈文艺工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 、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2021 年舞蹈大赛以“永远跟党走 、舞心向党”为创作主题,通过舞 蹈的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讴歌党的丰功伟绩 、歌 颂 党的百年辉煌, 表达舞蹈文艺工作者永远跟党走的信心 和决心 。通过活动推出了《花开时》《哚娓啊哚娓》《苗·绣》 《辣椒书记》《梭戛长河》《面孔·无畏前行》《青春·风采》《追 月人》《幸福垛垛垛》《呼吸》《禳桥女》《逆行》《在党旗下起 舞》《激战困牛山》《光》《映山红》《好花红》 等 一批优秀作 品,许多青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反映了新时代舞蹈工作 者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美好期许与热切肯定 。

  舞蹈大赛的举办为舞蹈创作 、表演搭建了交流展示平 台,极大地鼓励和激发了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发现 和培养了大批青年文艺人才, 积极推动了贵阳市舞蹈文 艺事业发展,探索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为贵阳市舞蹈事 业的长足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

  2.群众舞蹈蓬勃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2013— 2014 年,贵阳市 舞蹈家协会集中资源力量 、组织专家学者编创了《贵州百 姓健康舞》教材,该教材分为 A、B 版,具有鲜明的本土元 素和民族风格 。教材推广后, 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青 睐,相当一段时期内,百姓健康舞成为广大群众的一项重 要健康活动,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

  值得一提的是, 这套教材编创团队的专家学者结合 贵州多民族省份的实际情况,扎根本土民族文化,充分吸 收苗族 、侗族 、布依族 、彝族等贵州少数民族舞蹈元 素 风 格,结合当下群众的健康需求,编创出二十支既具有典型 民族风格 、又适宜群众需求的健康舞 。这套健康舞所运用 的舞蹈配乐秉持民族风情总基调不变, 具有较高的审美 价值,配合着节奏鲜明 、身姿优美的舞蹈,观赏性极强 。舞 蹈教材一 经推出,迅速在全市普及,掀起了全民学跳百姓 健康舞的热潮,十年来近三十余万人积极参与,大大推动了贵州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

  2013 年开始,贵阳市大型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周末大 舞台、市民展风采—— 市民才艺大赛”连续举办了八届,其 中,“群众舞蹈比赛”和“百姓健康舞大赛”参与人数最多, 深受老百姓喜爱,成为贵阳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 。

  在全市重要的文化活动中, 群众舞蹈 一 直发挥着积 极向上的作用 。在 2013 年贵阳市迎新仪式上,一 万多人 同时跳百姓健康舞,气势磅礴中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 2013 年,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在贵 阳举行,同时,中国文联在贵阳开展“送欢乐下基层”舞蹈 惠民活动, 中国著名的舞蹈家与贵阳市三千名舞蹈爱好 者在筑城广场共同跳起贵州百姓健康舞, 汇聚成一片欢 乐的海洋,场面活跃,美不胜收,受到中国舞蹈家协会 的 高度肯定和评价,充分展现了贵阳“舞蹈之都”的魅力 。

  3.地区特色舞蹈活动丰富多彩

  贵阳市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许多以舞蹈 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活动 。南明区连续举办了六届“黔 茶飘香”茶乡风情歌舞展演;花溪区连续举办“花溪 之 夏 艺术节”、正月十五“民族民间歌舞大联欢 ”;白 云 区 连 续 举办少儿艺术节;乌当区连续举办“乌当区学生艺术节”; 开阳县连续举办“民俗民间艺术节”;修文县连续举办“阳 明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 。一 系列艺术活动充分展现了 贵阳舞蹈事业的扎实根基, 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发 展态势 。

  4.新文艺群体积极活跃展现新姿态

  贵阳市新文艺群体积极活跃, 贵阳市职业现代舞团 “乌舞团”为其中的突出代表,该舞团以丰富的艺术作 品 和良好的文化服务, 逐渐成为贵阳舞蹈文艺发展中极其 活跃的生力军 。该团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打造了以“贵州 现代舞周”“贵阳(国际)山地舞蹈周”为主要形式与内容 的艺术品牌,开创了“舞蹈周”这一灵活而持续的形式,饱 含着创作活力与激情 。该团创作的《风动 、铃动 、心动》《此心安处》等舞蹈精品赢得了广大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在此基础上,该团形成了集教育 、剧场 、创作 、 文娱等于一体的舞蹈艺术产业链, 为贵阳城市文化建设 发展起到了互动前沿的引领作用 。

  (三)培育壮大创作队伍,繁荣贵阳舞蹈创作

  为培育壮大贵阳市舞蹈创作队伍,提高创作水平,市 舞协先后举办了 “百姓健康舞基层辅导老师培训班”“舞 蹈创作研讨培训班”“强省会兴文化—— 贵阳市舞蹈文艺 人才采风创作培训班”, 邀请了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百 、秘 书长罗斌,中国著名舞蹈编导何川 、王敏佳等诸多专家学 者现场进行授课,以面对面的形式与学员进行交流,以请 进来的姿态, 开阔和丰富了本地舞蹈工作者的眼界与学 识 。市舞协积极组织艺术家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采 风创作活动,深入到黔东南 、黔西南地区十多个民族村寨 进行创作采风,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这一 系列举措从两个 向度上完成了从高端讲堂到“接地气”的融合,打 通 了 舞 蹈创作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隘, 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 智力与实践的双向支撑 。

  实践证明,通过多年努力,贵阳市的舞蹈编导水平有 了很大提高,一批中青年编导的作品经受了“中国舞蹈荷 花奖”和“贵州省文艺奖”的考验,获奖无数,创作的《太阳 山》《苗女银绣》《斗牛场上》《苗映青山》《致青春》《百年地 戏是乡情》等舞蹈精品赢得了省内外舞蹈专家认可,贵阳 舞蹈已经走在贵州舞蹈的前列,出现了李友舒 、赵鹏 、孙 进 、范巧 、赵欣 、黄秋兰 、涂元元 、乌宏志 、汪阳 、李青等贵阳 舞蹈创作老 、中 、青三个年龄段的代表人物 。

  (四)送文化下基层,开展文艺志愿服务

  贵阳市持续开展“送欢乐下基层”“舞蹈进校园”“文艺 轻骑兵服务进社区”等文艺志愿服务;开展了“我 的 舞 蹈 梦—— 西江美育工程温暖欢乐行”“爱在丹寨, 放飞蒲公 英的梦想—— 爱心献给留守儿童公益活动” 等下基层献 爱心 、送温暖的文化公益活动;与雷山县西江民族小 学 、丹寨县扬武民族小学 、花溪区高坡乡中心完小 、清镇市第三中学 、 白云区都拉民族小学等民族学校结对子进行文 艺帮扶,打造了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 、南明区中南社 区 、金元社区等舞蹈特色村和特色社区 。

\

 
  三、未来发展思考及对策举措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打造无愧 于时代的精品力作,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促进贵阳文 艺高质量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阳文艺工作者 的首要任务 。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自 2013 年之 后,贵阳很少创作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舞蹈作品,虽有少 数作品入围荷花奖比赛终评,却都未能取到较好成绩 。结 合贵阳舞蹈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打造文艺精品 、搭 建 展 示平台,既是新时代对文艺的要求,又是推动贵阳舞蹈发 展 、再创辉煌成就最积极 、最有效的举措 。

  ( 一 )打造文艺精品工程,繁荣贵阳舞蹈创作

  文艺精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队伍培养 、 表演阵地建设 、采风创作实践 、重点作品创作 、政府扶 持 等,全面推进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

  1.大力培养攀登文艺高峰的编创人才

  舞蹈编导是一个舞蹈作品的灵魂, 贵阳市高水平舞 蹈编导目前处于人才短缺状况, 编导人才的短缺限制了 贵阳舞蹈的发展,编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显得尤为关键, 要想办法创造利于编导人员学习与进步的阶梯, 一方面 是“送出去”:拟定培优计划,选送一批优秀的青年舞蹈文 艺人才到全国著名高等艺术院校“舞蹈编导班”进行专业 学习,定向培养专业编导人才 。原省文化厅曾定向培养过 两批舞蹈表演人才,首批培养的北京舞蹈学院“贵州 班 ” 表演人才现在已经成为贵州舞蹈界的中流砥柱, 证明了 培优计划卓有成效,需要长期坚持 。另一方面是“引(请) 进来”:长期或不定期引进全国优秀舞蹈编导到贵阳进行文 艺 精 品 创 作 、舞 蹈 编 导 培 训,帮 助 培 养 青 年 创 作 人 才成长 。2021 年 11 月 24 日,时任省委书记谌贻琴在省委人 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 战 略, 以超常规举措培养 、引进 、用好人才,奋力推进人才 大 汇 聚, 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之一。 ”上述举措不仅能够为贵阳文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支撑,还能为本地人才的成长提供快速通道,最终实现共 同进步,发挥出各自无限潜能 。

  2.大力培养攀登文艺高峰的表演队伍

  贵阳市的舞蹈团队资源除了极少数的专业半专业的 表演队伍(贵阳市演艺集团)之外,基本上是以群众 业 余 舞蹈为主,由于贵阳市缺乏专业舞蹈表演队伍,所以必须 依托贵州省内艺术院校方能完成, 这导致优秀的舞蹈难 以保留下来,有的节 目 比赛完就宣告结束,不少好的舞蹈 节目无法与基层群众见面,很难起到推广 、普及 、提 高 的 效果 。 因此,需要组织贵阳市专业舞蹈表演队伍,让优秀 舞蹈作品可以稳定保留并长期演出, 打造成为对外宣传 的品牌,真正树立“中国舞蹈之都”的良好形象 。

  3.推进采风创作实践活动

  2021 年, 中国舞协组织文艺家赴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喀什地区开展了为期九天的专题采风创作活动, 此举对 新疆文艺创作给予了有力启发和指导 。在随后举行的第 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中, 新疆艺术学 院创作的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以高质量的艺术水准获 得了全场最高分 。鉴于此,可知切实推进采风创作实践活 动,加强与中国舞协的交流与联系,争取到舞协的指导和 支持,必将大幅提高文艺创作质量,推动舞蹈艺术发展上 一个台阶 、跨一道门槛 。 因此,要坚持“深入生活 、扎根人 民”,将采风活动制度化 、常态化,并结合实际成立采风创 作培训基地,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团结组织广大文艺家经 常走进 一 线 、走进采风创作基地,积极倾听群众心声,创 作出更多“接地气”的艺术作品 。

  4.狠抓重点文艺作品创作

  回顾第十 、十一 、十二 、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 民间舞大赛的获奖作品,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笔者发现 上述作品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 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并赋予作品积极的现实意义;第 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民族 民 间 文 化;第 三,作 品 有“个 性 ”,充 满 奇 思 妙 想,编 创 极 具新意 。 当然,在汲取优秀作品经验的同时,还要注意避 免创作上的 一些问题,比如在第十届比赛中,中国舞协冯 双白主席指出了四点不足:属性不明,地域不明;内 容 含 糊,立 意 不 高;创 作 雷 同,千 人 一 面;不 接 地 气,虚 设 高 潮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只有承载深厚文化内涵 、蕴含深 刻思想的文艺作品,才能历久弥新,才能触及人们灵魂最 深处,从而贴近经典 、成为经典 。贵阳这块神奇的土地具 有浓厚鲜明的红色文化 、 阳明文化 、生态文化 、 民族文 化 、三线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只有立足本土 、推陈出新, 集中全力狠抓重点文艺作品创作, 才能产生具有中国气 派 、时代风貌 、彰显贵阳城市底蕴 、展现贵阳人文风情 之 醇的舞蹈精品 。

  5.有效实施文艺精品扶持

  舞蹈是一 门需要编创 、表演 、音乐 、服装 、道具 、舞美 、 灯光等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综合性艺术, 一个舞蹈 精品的良好呈现,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做保障,这也是 舞蹈编导在创作中面临的最大障碍 。因此,必须加大对文 艺创作的扶持力度,保障舞蹈事业的发展经费,使舞蹈家 能源源不断为贵阳市的文化大繁荣输出文艺成果 。

  (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擦亮“舞蹈之都”名片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推出更多优秀作 品,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 色文化强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展现文艺工作的新作 为、新气象,进一步完善深入“中国舞蹈之都”美好形象 。

  1.积极承办国家及省级舞蹈评奖活动

  贵阳成功承办过十年共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有良好基础和丰富的组织经验,加之有 “中国舞蹈之都”这张名片,积极承办国家级 、省级舞蹈评 奖活动,必将进 一 步深化“舞蹈之都”这张文化名片 的 内 涵,再创新时代贵阳舞蹈文艺的新辉煌 。

  2.提升打造“贵阳市舞蹈新作品展演”活动品牌

  “贵阳市舞蹈新作品大赛”是贵阳市舞蹈家协会为推 动舞蹈创作打造的文艺活动品牌,已连续举办五届,推出 了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和青年人才,建议依托《贵阳市优秀 文艺作品奖励办法》和《贵阳市甲秀文艺奖评选办法》两 个激励措施,将“贵阳市舞蹈新作品展演”提升为贵 阳 市 “甲秀文艺奖”评奖活动的展演阵地,更好地促使创 作 者 创作舞蹈作品 。

  3.创新开拓“贵阳山地舞蹈艺术周”活动品牌

  近两年,贵阳市新文艺群体职业现代舞团“乌舞团”积 极活跃,逐渐成为贵阳舞蹈文艺发展的生力军,并成功举 办了两届“贵阳山地舞蹈艺术周”,旨在将 贵 阳 丰 富 的 山 地资源 、民族资源 、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舞理念相结 合, 打造属于本土的精品文化艺术,为“爽爽贵阳”注入 新 的 文化元素 。这是贵阳“两新文艺”在新时代大潮下创新模 式的尝试, 以全新的舞蹈艺术表达方式向全国传播贵州 贵阳 、展示贵州贵阳,所以要加大扶持指导力度,将 这 一 活动品牌培育好 、发展好 、宣传好,最大限度地发挥 功 能 效用 。

  四、结语

  在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 贵阳市的舞蹈 艺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辉煌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 些 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前文指出的人才匮乏 、精品短缺 等, 恐将影响贵阳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从贵阳市实 际情况出发,在梳理发展脉络 、总结发展现状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努力方向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401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