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案例教学在美术专业《艺术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5:05: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艺术概论》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补充教学,可以变静 态理论课堂为活化的探讨课堂,打破原有《艺术概论》教学僵局,拓展美术生的艺术视野,其对于教学与育人具 有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面向美术专业《艺术概论》案例教学实施问题进行探讨,在明确《艺术概论》课程定位及 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提升《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实效,使其在美术生专业教育中发 挥实效 。

  《艺术概论》课程本身被定位为基础理论课,旨 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艺术修养, 加强理论知识积 累,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理论学习后的活学活用 。作 为一门广泛联系各类艺术的课程, 其强调理论指导 下的实践创新,突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审美能力 、 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概论》的学习 必不可少,其作为人文教育 、技法训练的课程载体, 主张让美术专业学生回归自然,释放天性,寻求艺术 与心灵及生命体验的融合, 并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 生命力。
\

  一、《艺术概论》课程定位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艺术本质 的探寻,把握艺术创作规律,使学生提升专业艺术水 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与表达 。近几年,国家基 于人文视野加大对美术专业《艺术概论》教学定位的 研究关注,将《艺术概论》作为人文教育的实施载体, 以弱化传统功利化的艺术观, 避免艺术沦为现实服务的工具,让艺术真正做到对生命和心灵观照 。美术 生通过《艺术概论》的专业学习,自觉挖掘提炼素材, 借助艺术进行内在图式的描摹实现艺术创作本体的 回归 。艺术本体回归仅依靠理论教学显然不够,在强 调技法训练 、知识讲解的同时,也应借助典型案例, 让学生主动感悟体会,在意境体验 、作品解读的过程 中实现技法训练和美育意识培育的融合 。美术专业 的学生加强对生命美的关注,产生艺术创作热情,在 线条 、色彩的编织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并转变为艺 术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面向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概论》教学价值

  在美术教育中应追求“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 三驾马车分别对应人文教育 、美感培育和技法技能 训练,三者缺一不可 。而《艺术概论》作为三者连接的 点,实现三者育人目标的统 一,这也由此决定了《艺 术概论》的教学价值。

  ( 一 )基于人文教育,提升艺术创作深度

  鉴于传统的艺术观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艺术概论》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病,体现为一味追求艺术生 产流程的规范化,盲目夸大现实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恰恰忽略了从艺术本源和艺术家的创作初心层面进 行艺术的创作探源,基于此,国家着力进行《艺术概 论》教学改革,强调人文情怀的凸显,将其作为教学 的一大主线,贯穿到《艺术概论》教学全过程,以其构 建心灵、生命及艺术创作的关联性 。鉴于艺术概论多 学科融合属性,让学生在走进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的过程中加大对心灵的关注, 以生命的敏 感体验作为创作的首要素材 。基于人文情怀开展《艺 术概论》教学,强调对艺术家内心诉求的探讨,以此 作为艺术发展规律的补充元素, 让学生在艺术创作 中坚守艺术创作的初心,承受外在环境的压力,真正 达到艺术创作超脱的境界 。基于《艺术概论》人文关 怀教学,使得学生不断提升主体素养,且在深入生活 的过程中加大对人性的洞察, 完成对世俗现象的超 越表达,真正让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不曾改 变其忠于心灵的创作初心,真正描绘人性的真实,以 不同艺术形象的创设进行人文精神的深刻表达 。

  (二)借助美感培育,提升学生审美品格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审美品格的塑造必 不可少 。美术属于艺术范畴,审美品格是艺术表达的 基本要素 。具有良好审美品格的人可以透过现象看 本质,借助多元的语言形式 、色块线条进行美的意境 建构,毫不夸张地说,审美品格对艺术创作起决定性 影响,因此应避免《艺术概论》教学中艺术教育观念 的狭隘化解读, 避免过分强调技法训练而忽视学生 品格塑造,从而让《艺术概论》教学流于形式,或一 味 地被教学内容所控制。《艺术概论》教学中可让学生 学习不同的美学风格,进而探讨不同创作方法,对比 解析不同流派作品, 增强学生对不同美学风格的认 知体验,作为学生创作的积累,以完善的品格进行创 作 。学生在人性洞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水平,对 美具有敏锐的捕捉意识,实现艺术创作中艺术构思 、 艺术情感 、知识内容等融会贯通,面对一幅幅作品时 看到的不仅仅是斑澜的色彩 、纷杂的线条 、各式各样 的构图,相反,他们看到的应是美的意境,并被美的 意境所打动、所感染。

  三、《艺术概论》案例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鉴于《艺术概论》多元的功能价值,以及更强调人文情怀培育的课程定位, 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入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强调课程内容的生活关联,强调教学的动态化 、开放性与体验感 。案例教学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动态化 、开放性等优势,更强调师生 、生生课堂中的互动,强调学生学习中主体价值的发挥,在案例的引导下增强学生对枯燥知识的理解, 丰富学生美术学习的情感体验, 使得学生保持艺术探索与求新的热情,因此案例教学法理应在《艺术概论》教学中广泛运用,以案例教学思维指导课程专题教学,借助开篇案例或总结案例激发学生话题探讨的热情, 实现理性知识讲解与学生感性体验触发的融合, 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 、艺术现象的剖析、回答相应的艺术焦点问题 。案例教学对应的自由分组探讨或总结发言都真正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不动摇。

  ( 一 )注重资源整合,精心挑选案例

  《艺术概论》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牵涉学科范围较广,案例选择空间大 、灵活度高 。为确保案例教学实效,教师需提前做好案例的挑选工作 。案例选择应基于贴近实际 、联系知识点 、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挑选原则, 在明确案例素材后进行教师层面的加工创造,以真正服务于教学 。案例编写中教师认真研读案例,全面分析案例素材,列出核心问题 、共性问题,换位思考,探讨案例展示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 。预测案例在教学中是否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并推动探讨深入的作用 。教师应做好预案,在案例素材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时抛出与学生观 点对立的观点,以增强辩论的激烈性,让讨论深化下去,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教师在案例编写选用时也要考虑学生现有能力与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相结合,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确保案例有一定的拔高训 练优势,避免过于简单,学生缺乏深入探讨的激情 。笔者列举了艺术概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两个例子进行案例精心选择的说明。

  空白艺术讲解的案例精选 。在《艺术概论》中强调空白艺术, 在创作中进行留白可以让鉴赏者基于创作中的留白无限想象 。教师教学中选择“深山藏古寺”的案例,著名画家命三位弟子作画,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一位弟子先创作了几座山,又增添了一座庙, 另一位弟子则于山林掩映下展露出庙宇的屋顶 和旗杆,以契合主题 。而剩下的一位弟子只描摹了一 座山 、一条河和一个僧人挑水往山里走的景象,教师 让学生评判哪一 幅创作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 境,让学生借助案例去思考,明确艺术创作中留白的 魅力,也有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创作想法。

  艺术创作中辩证理论知识的讲述对应的案例精选 。为让学生理解辩证艺术, 教师引入了这样的案 例: 法国巴黎博物馆有一座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雕 像, 但却恰恰没有手 。其创作者是著名的雕塑家罗 丹,最初的创作塑像有一双“完美无缺”的手,而创作 后罗丹的学生纷纷发出 “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完美无 缺的手”的赞叹声,但罗丹听后立马拿来一把斧子, 砍掉了所谓“完美无缺”的手 。这是因为在罗丹看来, 他想要表达的是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表述的重点 是面部,现在“完美无缺”的手却喧宾夺主,成为作品 中最抢眼的部分,使欣赏者忽略了雕像的核心内容, 忽略其关键的情感表达,因此罗丹做出了“砍掉手” 的决定,而这也成就了这一作品 。借助这样的案例让 学生获得辩证艺术创作的直观启示, 从而在创作中 善于抓主要问题, 真正突出重点, 以消除创作中的 “平平无奇感”。

  (二)多变的探讨引导,实现教学的升华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是简 单地抛 出案例,而 是借助案例引发学生热烈的探讨,教师不仅仅是案 例素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触发者 。案 例如同“敲门砖”,要想让课堂探讨在案例驱动下更 为 热 烈 与 深 入,教 师 需 要 掌 握 探 讨 引 导 的 策 略,以 灵活多变的课堂探讨引导增强案例教学实效 。教师 在探讨引导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探讨引导模式 。如 开 局 探 讨 引 导 、展 开 探 讨 引 导 和 收 尾 探 讨 引 导,同 时关 注 学 生 的 情 绪 、情 感 体 验,让 学 生 在 探 讨 中 充 满激情,思路清晰,反应敏捷,以奠定案例成功教学 的基础。

  开局探讨引导 。教师应掌握案例探讨的开局艺 术,短时间内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探讨兴趣,使得 学生在开局引导中进入探讨情境, 在案例牵引下让 探讨水到渠成 。一般来说,教师可由浅入深 、层层递 进,引发探讨,教师了解学生能力水平 、兴趣点,让学 生充满信心而主动探讨、大胆发言 。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教师通 过巧妙的“煽风点火”,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基 于自我的认知体验进行辩论探讨, 课堂氛围十分热 烈 。教师也可以借助压力制造实现探讨,按照一定规 律让学生依次发言,给学生施加压力,压力转变为动 力,转变为学生探讨的活力。

  展开阶段的探讨引导 。案例探讨进入展开阶段 基本对应探讨的高潮部分,教师要扮演好“老司机” 的角色,通过缜密的布局 、细心的观察,把控好课堂 探讨的方向, 且有效处理探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 离正轨、矛盾激发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处理中教师可 运用幽默夸张的语言动员激励学生,打破僵局,避免 冷场,教师应审时度势,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意 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既点拨启示学生, 又让探讨得以深入 。面对突发情况,教师必须保持冷 静与镇定,善于借助无声语言统控全局,让课堂探讨 张弛有度 。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 学会倾听,及时地肯定 、鼓励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 观点,并适当地点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反向思考 、 深入思考,保证探讨效果。

  结尾阶段的探讨引导 。在进行激烈的探讨之后, 学生往往有一定的疲惫感, 而此时可以由教师主导 进行归纳总结与点评, 对学生探讨过程中得出的结 论看法给予全面 、综合性的点评,让学生查缺补漏 、 总结归纳,以做好进一步的思考探究,让学生探索学 习新知识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必须涵盖几部分内 容,如要对学生探讨情况进行整体性归纳,使得学生 对整个探讨有清晰的 、完整的印象,能主动把握探讨 的全貌,且能自觉地融入探讨情境中。

  例如,在讲解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关联性这一知 识点时,可引出著名画作《呐喊》的拍卖案例,教师提 前制作相关案例视频, 以再现拍卖现场竞价的激烈 性,最终该幅作品以 1.199 亿美元成交,引发学生对 该幅作品的艺术性探索热情 。引入画家爱德华·蒙克 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并结合人 生经历思考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结合时代背景 进行风格的解读,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入艺术品鉴 赏分类及艺术市场发展形势等知识介绍 。 围绕案例 让学生探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存在哪种关系? 艺术 家如何借助艺术作品进行创作风格的展示, 进行艺术追求的表达? 在面对一幅作品时,如何理性全面地 进行艺术家 、艺术作品 、艺术市场三元素关系的解 读? 教师让学生进行探讨, 潜移默化地领会课堂知 识 。而关于艺术家、艺术作品及艺术市场三元素关系 的解读属于开放性的问题, 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 放手,使得案例教学取得理想预期 。在案例教学实施 过程中先设置情境,以情境激趣,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感受拍卖现场,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抛出与教 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不同学生从不同角 度辩论探讨,阐述各自的观点,教师及时记录,引导 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展,也提 升了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在探讨环节,教师 运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并帮助学生进 行思考路线的调整,并尝试不同角度 、更深层次的探 讨 。在探讨后教师整合学生意见,让学生更透彻地分 析案例所对应的核心问题, 使得学生真正理解艺术 家 、艺术作品及艺术市场三要素的关系,得出“艺术 作品是艺术家基于特定的艺术环境进行社会化自我 的表达的成果”这一结论,让学生明白这部分恰恰是 艺术家创作能力 、创作风格的映射,而这也是艺术市 场关注的内容。

  四、《艺术概论》案例教学成效

  ( 一 )减少产学差异,强调专业人才培养

  传统的美术专业《艺术概论》教学对应人才培养 结构矛盾化 、培养模式同质化 、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系 列问题,且与艺术产业发展相脱节,而引入案例教学 模式,借助理论引导 、案例探讨驱动和实践训练等解 决教学弊病问题, 方便美术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 习中明确个人兴趣点和艺术创作方向, 并实现知识 技能的灵活运用,有助于产学差异的缩小,艺术行业 的良性发展 。案例教学对应的开放教学氛围也将带 动学生专业技能的深化培养 。基于案例引导,让课 堂 探 讨 、教 学 实 践 得 以 深 化,教 师 根 据 学 生 个 人 情 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灵活选用独立创作或小组 合 作的 方 式 让 学 生 完 成 艺 术 理 解 基 础 上 的 创 作 表 达,为 个 人 艺 术 风格 的 确 定 、艺 术发 展 方 向 的 明 确 奠定基础 。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予多元化评价

  案例教学推动了原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价值,促进教学发展 。案例教学对应 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 既聚焦学生知识掌握情 况,也关注学生课堂探讨参与度,同时分析学生实践 成果,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依据,真正做到学生本 体理念下的聚焦式教育引导 。艺术教育、《艺术概论》 的课程教学具有开放 、发展 、时代性特征,不应追求 答案的标准统一,应合理规避单纯的闭卷测试,案例 教学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效果,教 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课堂表现,同时教师 要倾听来自于学生层面的对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 使得教学效果最大 化 。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立足于 教师 、学生 、教学三大维度,聚焦学生多元化发展,让 艺术教育真正契合学生个性化艺术表达诉求。
\

  五、结语

  作为以具体案例为支撑,于情境下激发学生课堂探讨的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有目共睹,将其运用到美术专业《艺术概论》教学中,将促进学生个人兴趣的激发 、职业发展导向的明确化,增强学生人文艺术情怀, 使得学生学习中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理解艺术 。鉴于案例教学法在《艺术概论》教学中的价值,应在实践中 、理论研究中进行案例教学模式的调整与改进, 使其助力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输出更多优秀的美术生。

  参考文献:

  [1]赵聪寐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中国民族博览,2021(14):85-88.
  [2]徐蕾 .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基础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素描教学案例分析[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05).
  [3]向 一 优 .艺术理论课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路径探析——以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概论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观察,2021(01):121-123.
  [4]郭利园 .慕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以《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191.
  [5]孙维维 .谈艺术概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7(Z5):54-55.
  [6]董宇.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3(08):34-35.
  [7]刘友平 ,张丽娟 .线上线下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与实践效果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课程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7):44-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263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