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琵琶曲《陈隋》的艺术特征及演奏要点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5:5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由琵琶艺术家刘德海先生创新改编而成的琵琶经典乐曲《陈隋》,是研究民族音乐和琵琶演奏的经典曲 目,其原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广为流传 。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探讨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注意的相关要点 。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 以其丰富的 表现力 、独特的演奏效果而深受文人志士的青睐,被 人们称为我国的“弹拨乐器之王”。 它既能表达欢快 悠扬的音调,又能抒发雄伟壮丽的气概,人们常常将 传 统 琵 琶 演 奏 作 品 分 为 武 曲 和 文 曲 两 种 主 要 的 类 别。《陈隋》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首欣赏价值和研 究价值都很高的琵琶传统文曲, 其也是琵琶教学和 表演的样板式经典作品 。它反映的是陈朝、隋朝宫女 在宫廷莺歌燕舞中强颜欢笑、隐忍悲怨的情景 。而本 文主要研究的是经过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改编创新 的《陈隋》,他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了《陈隋》中,使这 首曲子成了鉴赏音乐 、研习民乐 、学习琵琶演奏的著 名曲目 。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要演奏好这一经 典作品,要从这首乐曲的内涵 、音乐韵味 、演奏技巧 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和思考, 事实上演奏好这 一 琵琶文曲作品对于其他琵琶文曲的演奏都会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

  一、《陈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 、有逻辑的乐音表现社会生 活及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其能够抒发情感 、打动听 众的心弦 。对《陈隋》这一经典琵琶文曲进行研究,需 要了解乐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其所表现的对象或 事物的具体情形,理解音乐力图表达的思想 、目 的和情绪,只有理解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演奏出乐曲的 效果和魅力 。

  《陈隋》这首琵琶传统文曲表现的是古代陈朝 、 隋朝末代皇帝的昏庸无能,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被 残酷奴役和压迫,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状况时常发 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文人通过创作出《陈隋》这 一 琵琶传统文曲的方式, 来批判了当时两位皇帝的 种种恶行, 述说了人们哀怨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心 情。《陈隋》有很多版本,且不同的版本在演奏时曲谱 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研究的是著名琵琶演奏大师及 琵琶教育家刘德海根据曹安和演奏谱进行改编的版 本 。刘德海先生的改编在作品的表达上更加精炼,在 原曲基础上用抒情的旋律来展现了古代宫廷女子的 细腻情感变化, 乐曲中能感受到乐曲在歌舞升平的 环境里所显露出的淡淡哀怨之声, 作品有一种古代 宫廷女子自言自语般的述说氛围 。

  二、新编琵琶曲《陈隋》简要音乐结构分析

  琵琶独奏曲《陈隋》的创作使用的是我国民乐传 统的多段体结构形式,全曲由引子 、一 、二 、三 、四和 尾声构成, 主要调性为五声羽调式, 典型的小调色 彩,表现出了淡淡哀怨之愁,中间有部分临时的调式 调性的变化。其中引子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句为 1~9 小节,第二乐句为 10~ 19 小节 。在低沉的引子述说完后,音区移高进去第一段 。第一段由 25 小节构成,可 以分成 3 个句子,第 一 句前 7 小节,停留在 5 上,第 二句第一段的 8~ 13 小节,停在主音 6 上,后面的 12 小节为第三句, 也是结束在主音 6 上 。第二段由 49 小节构成,可以简要分为 4 个句子,前 10 小节为第 一 句,停在 5 上,第二段的 11~22 小节为第二句,也 是停在 5 上,第二段的 23~30 小节为第三句,最后部 分为第四句,结束于主调主音上 。整个第二段相对前 面进行了更大篇幅的发展,音乐起伏跌宕,时而激动 时而哀怨,充分表现出了歌舞升平之中的哀怨之情 。 第三段由 44 个小节构成, 和第二段保持平衡之势, 同时也是第二段的延续, 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大的部 分,前 10 小节为第一部分,停留在 5 上;第三段的第 11~25 小节为第二部分,也是停留在 5 上,最后的 19 小节为第三部分,结束于 1 上,向宫调进行犯调,和 第二段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 。第四段共由 22 个小节 构成, 和第二段形成平衡之势, 可以分成两个大乐 句,第 一 句为前 9 小节,结束在羽调主音上,后面部 分为第二句 。尾声部分也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和引 子对应,前 8 小节为第 一 句,后面部分为第二句,以 引子的素材呼应在羽调上完满结束全曲。

  三、新编琵琶曲《陈惰》的艺术特征

  音 乐 的 特 色 或 特 点 是 指 音 乐 所 体 现 的 时 代 特 征、民族特色 、情感特点 、表现形式 、风格韵味 。陈隋 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是乐舞盛行的时代, 音乐悠扬 动听 、优美舒缓,舞蹈飘逸柔美 、华丽多姿,这时,音 乐表演是统治者及达官贵族宣扬自己 、庆典招待 、娱 乐休闲的方式,其后来在民间社会也开始流行,这是 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陈隋》琵琶曲体现 了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表达了宫女哀怨的心情 。

  ( 一 )音乐作品创作素材集中统一

  琵琶曲《陈隋》的音乐素材精炼、集中统一 。作品 的每个段落结构层次清晰, 全曲主要采用的是多段 体变奏发展的方式,调性上以羽调式为主,第三部分 运用到同宫系统的犯调处理, 转移到宫调式形成了 一个明亮色彩的对比 。刘德海先生新编的这首琵琶 曲《陈隋》具有典型的传统文曲特点,其旋律优美抒 情 、简洁感人,饱含生动的情感和思想 。此曲在刻画 人物的形态举动 、内心情绪上细腻入微,优美动人的 音乐把浓郁的古风美感和哀婉的心境融为一体,在 欣赏中聆听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乐曲所叙述 的故事也能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得此曲久传不衰 。

  (二)节奏处理彰显古典宫廷舞蹈特色

  我国古典宫廷舞蹈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这些舞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变化,也成了我国舞蹈文化的典型和代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典宫廷舞蹈具有鲜明的特色,其拥有严谨的程式化动作,与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大相径庭 。古典宫廷舞蹈彰显的是优雅 、高贵 、傲慢的气质,舞者在舞动时需舞姿优美 、形神兼备,优雅的动作中要带着一丝拘谨, 彰显出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 。

  琵琶曲《陈隋》从作品的标题字面来看,描写的 是陈朝和隋朝的内容,属于宫廷音乐范畴 。宫廷音乐 和宫廷歌舞相伴而生,所以在创作这首琵琶曲《陈隋》 时,运用和借鉴宫廷舞蹈的节奏型是必不可少的 。从 乐谱的很多节奏处理来看,八分附点 、前八后十六 、 前十六后三十二等节奏的多次运用能使聆听者明显 感受到乐曲所呈现的宫廷女子舞蹈的画面 。

  (三)琵琶独特技法得以合理运用

  在指法方面,曲作者运用了复合指法,这种指法的运用能增加旋律的丰富性, 进而体现出一种多声部思维 。在演奏时左右手会承担不同的任务,各自独立演奏相对独立的声部, 这一指法安排突破了常规指法的应用,让乐曲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音乐形象也因此得到了较好表达 。另外作品中还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演奏技法,如“撞钟”式的手法,其能够模仿撞击钟的声效。“滑音”演奏技法在二 、三段中均有使用,这种技法演奏出来的声音像在模仿古琴, 音乐中展现出了抒情化的古典美感, 而音乐中古典舞者的形象也得以尽显 。左手的揉推滑弦十分讲究,其能把乐声表现得优柔缠绵 、细语委婉,让人仿佛看到翩翩舞动的场景,听见从内心里流出的吟唱。

  (四)全曲音乐呈现出强烈叙事感

  整 首 乐 曲 反 映 了 封 建 社 会 统 治 阶 级 的 奢 侈 荒淫, 表现了他们对民众疾苦愁怨的无视和对宫女的残忍压迫, 特别是, 乐曲描写了宫女被强迫纳入宫廷、任人差遣、忍怨强欢、凄苦哀伤的境况和情感 。此外,乐曲也展示了古代音乐舞蹈的华丽 、宫廷音乐的优美动听 。在演奏此曲时,务必要注意倾注真挚的情感,深刻领会音乐的内涵和韵味,既充分弹出音乐的优美,又要表现出宫女的哀愁 、凄凉和怨愤心境,进而使乐曲体现出打动人心的悠扬 、柔美和悲愁的美感 。要结合不同音乐场景中的景物,使观众产生音乐想象,进而触景生情 。整首曲子表面上似乎写的是帝 王达官在宫中行乐 、饮酒 、听歌 、观舞,实质上主要道 出了宫女们的凄惨境遇,表现了她们的悲苦与哀愁, 体现出创作者对饱受欺凌的屈辱的宫女们的怜悯。

  这首新编的琵琶曲《陈隋》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性 很强的曲目, 从欣赏和演奏乐曲的过程中能够明显 感觉到,乐曲音乐缓缓奏起,眼前仿佛看见宫女翩翩 起舞的场景 。随着乐曲进一步发展,宫女伴随木鱼般 清脆的节奏,步履轻盈,款款而来,轻歌曼舞在宫廷 、 宴会之中,面对帝王 、官员强颜欢笑,却又难以遮掩 她们从神情中流露出的哀怨凄凉 。时强时弱的鼓乐、 忽急忽缓的旋律, 在表现歌舞宫廷周围戒备森严的 军卒护卫 、体现帝王威严的同时,也体现了宫女身陷 宫中无助无望的惆怅。

  四、琵琶曲《陈隋》所反映的现实内容

  ( 一 )曲中对古代妇女的地位进行了显现

  男尊女卑 、夫唱妇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丑陋顽 疾,但是其却名正言顺地成了残酷压迫 、奴役妇女的 清规戒律,甚至在《诗经》《礼记》《论语》中,也都清楚 地写着许多对妇女苛刻压榨的条律 。由此,大部分古 代妇女一生都会受到惨不忍睹的摧残折磨, 她们的 命运被封建统治者和男人所掌握,被欺凌 、被压迫 、 被奴役,全无自由 。实际上,历史上许多宫女都在思 想上 、精神上具有激烈反抗的意识,却大多都苦苦挣 扎,没有出路,这种情况下曾还出现过宫女忍无可忍 而刺杀皇帝的事件 。琵琶曲《陈隋》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创作的,乐曲表现了古代妇女的悲惨遭遇,呈现 了在歌舞升平的场面中所透露出的淡淡哀怨之声。

  (二)音乐场景中感受陈朝隋朝歌舞盛行

  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与隋朝的皇帝, 特别是末代 的陈后主 、隋炀帝,都是史上最为荒淫无度的帝王之 一,他们奢靡腐化 、挥金如土 、大造宫殿,大肆强掳宫 女,时时沉迷在歌舞升平 、花天酒地之中 。在这种奢 侈糜烂之风的影响下,朝廷的达官显贵也效仿于此, 家宴乐舞盛行,到处莺歌燕舞,因此歌舞音乐也被不 断翻新,规模越来越大 。宫女成了供帝王寻欢作乐的 奴役工具,许多宫女被强迫入宫而失去了自由 。琵琶 曲《陈隋》的创作揭露了封建帝王的黑暗无耻,其音 乐内容成熟,表达完整清晰,能从中隐约感受到创作 者的不满情绪。

  (三)音乐内容传达历代宫女悲凉境遇

  古代封建社会宫女制度使许多女子被迫入宫,民间挑选 、诸侯纳贡 、战争掳掠,民间百姓甚至官员 贵族都人人自危 。宫女在宫中没有自由,长期被皇帝 和王公贵族呼来唤去, 过着被奴役欺凌的惨不忍睹 的生活 。很多宫女一生都只能在孤独悲叹中度过,一 生命运凄惨。“诏又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人入宫选 之,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是《资治通鉴》中对 宫廷挑选宫女的凄惨场面的记载。新编琵琶曲《陈隋》 的创作素材源自《汉宫秋月》,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用新时代的方式去表达了当时的景象,作品虽 然淡化了宫廷的压迫情节, 但观众还是能感受到曲 中的悲凉之情。

  五、新编琵琶曲《陈隋》在演奏中的注意要点

  ( 一 )发挥音色特点,准确传递情感

  新编琵琶曲《陈隋》的音色是表现这个作品的重 要特征,除了文曲一般的悠扬柔美之外,作品更主要 是要呈现出古代音乐古香优雅 、流畅厚重的韵味和 气势,演奏者需要在指法运用上体会力度 、节奏的把 握和左右手之间的协调自然, 产生强烈而动人的情 感,从而恰当采用相应指法,如推弦 、颤音 、泛音 、滑 音、敲击声等 。

  比如:引子中以饱满的音色,回响共鸣,声音缭 绕,余味无穷 。

  又如:第 一 节中所呈现出的乐声婉转 、悠扬,明 快的节奏,好似一群宫女正在翩翩起舞,令人神往 。

  再如:结尾使用和弦滚出犹如疾步 、飘动 、回环 的舞步,音色悠扬,强弱分明,让人心潮起伏。

  (二)娴熟技法运用,提升音乐感染力

  这首文曲能够经久传承,除了旋律优美外,演奏 手法也是其难能可贵之处 。有许多艺术家对全曲指 法进行了研究,该曲的音乐效果十分讲究,经过刘德 海先生改编后,乐曲变得更具有叙事感,旋律也更加流畅 。刘德海先生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新的手法,演 奏者在欣赏和教学训练时, 需要仔细琢磨其中的韵 味, 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乐曲深刻的内涵和富有 变幻的情感 。 比如: 作品中加入模仿木鱼节奏的技 法,凸显了曲子新意 。清脆的木鱼节拍是采用了“摘” 的指法,其能够勾起聆听者丰富的想象,不仅节奏明 快,而且还给乐曲增添了不少思绪 。这种效果的创新 指法是此乐曲突出的亮点, 也使得音乐的感染力得 到了明显增强。

  另外,作品在左手技法处理上运用了多种修饰琴 声的手法,更好地美化了音乐效果 。通过左手指尖或 指腹把琴弦推出拉回 、上下左右揉弦 、指腹短瞬间触 弦 等 手 法,使 琴 声 高 低 回 环 、余 音 绵 长 多 变,把 推 、 拉 、揉、打等技巧综合运用,使琴声时而铿锵激昂 、时 而如泣如诉 、时而缥缈空灵,令人陶醉神往 。这些手 法在“引子”“尾音”音乐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引子” 最后一小节和“尾声”最后一小节就运用了这样的技 法 。结尾乐音多在较低音域,乐声厚重、共鸣回荡,最 后以八度音差的响亮泛音收尾, 让人们的心情和思 绪久久难以平静。

  新编琵琶曲《陈隋》中还借鉴了三弦 、古琴等其 他乐曲的发音特点, 通过琵琶这一乐器模仿其他乐 器的声音效果, 更加充分地发挥了琵琶的丰富表现 力 。乐曲演奏指法技巧创新很突出,琵琶奏出了好几 种民族器乐的声音, 在体现舞蹈音乐的地方还有地 方戏曲音乐风格, 其中刘德海创新地把弹泛音的位 置“弹 1/2”的弹法运用在了引子高把位上,产生的特 色和效果尤其明显 。 比如引子第二句就运用了这种 方式,体现出古琴的神韵,悠扬浑厚 、绵长飘逸;还有 在第三段 X 弦上,弹奏速度稍快,显出了空灵致远的 韵味 。第三段的第一句后面部分对三弦声效进行了 模仿,三弦是民族器乐中渲染热闹高昂气氛的乐器, 琵琶在这里奏出三弦弹拨的韵味, 更准确地表达出 了乐曲的内涵和情感,使音乐旋律变得更为多彩 。

  (三)音乐衔接照应,首尾遥相呼应

  《陈隋》之所以能久演不衰,成为琵琶音乐的经 典之作,就在于它旋律 、结构精炼简洁,手法精巧,节 奏舒畅柔美 。对全曲演奏情况进行分析,该曲在演奏时看似难度不大, 实则音乐意味深长, 非经精细琢磨,难以将优美与哀怨的情感准确地演绎出来 。全曲六个部分之间紧凑自然地相连,环环相扣 。在演奏时要充分体现段落层次,衔接之处要清晰交代 。如:《引子》末尾的小节 、开头第一段第 一 小节就相互呼应;第一段结尾处与第二段开头一小节对应协调, 乐曲流畅自然,娓娓道来 。这些地方的旋律相互连接 、自如优美,充分体现了乐曲各个部分的关联性 。尤其是结尾的两段,刻意安排为密切呼应的旋律,更是让整首乐曲浑然 一体 、余音缭绕,给人带来无尽的回味 。引子和尾声更是遥相呼应,起到了总结点题之效,并完满收束。

  六、结语

  刘德海先生新编的琵琶曲 《陈隋》 音乐特点鲜明,作品表达内容明确,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演奏的过程中,要让他们转变认为该曲简单易学的思想,把演奏出作品深刻内涵作为教学目标 。这首节奏舒缓 、旋律优美的乐曲,并不比节奏快 、曲目长 、指法繁多的乐曲更容易把握, 其需要将古代宫女的情感和当时的乐舞特点恰当地表现出来 。因此,除了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演奏者必须认真领会其丰富内涵,注重情感和韵味的体现,还要多看 、多听刘德海等专家演奏的录影(录音)资料,取其精华,加深对乐曲美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演奏效果。
\

  参考文献:

  [1]高世瑜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2]郑琳,陈群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J].江西社会科学,2005(06):142-146.
  [3]赵玉艳 . 隋朝音乐史初探[D].合肥:安徽大学,2009 年 .
  [4]杨 珺 .论 琵 琶 曲《 陈 隋》的 演 奏 分 析 [J]. 大 众 文 艺 (理 论 ),2009(07):60-61.
  [5]庄永平 .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侯江霞 .琵琶曲陈隋的创作分析与艺术处理[J].艺术科技,2015(09):140.
  [7]朱明 .论琵琶曲《陈隋》中左手吟揉演奏技法的艺术表现美[D].开封:河南大学,2014 年 .
  [8]唐彦春 .琵琶曲《陈隋》与《汉宫秋月》之比较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9(03):6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1819.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