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侗族南部方言区留存着大歌 、琵琶歌 、牛腿琴歌 、叙事歌 、拦路歌 、酒歌 、儿歌 、侗戏等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大多与侗族女性有密切关系,以歌为例,大部分侗歌或由女性传唱,或是男女对唱,或为男性因女性而唱 。南侗女性的重要人生礼仪中都离不开音乐,可以说,南侗女性的 一 生就是与侗家音乐相伴的 一 生 。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 作为我国少数民 族之一的侗族有近 350 万人口,主要生活在贵州 、湖 南、广西、湖北等地区 。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侗水语支,其内部又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南部 方言区主要指贵州的黎平 、从江 、榕江;湖南的靖州 、 通 道;广 西 的 三 江 、龙 胜 等 地,通 常 简 称 为“南 侗 地 区”。 南侗地区有丰富的传统音乐,如大歌 、琵琶歌 、 牛腿琴歌 、叙事歌 、拦路歌 、酒歌等 。历史上,这些歌 种多以女性为中心,与侗族女性有着密切关系。
侗家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一些重要阶段 。 同许多 民族一样,这些重要的人生阶段都会有特定的仪式, 即学术上讲的过渡礼仪 。对于南侗女性来说,一生中 重要的过渡礼仪有诞生礼仪 、恋爱礼仪 、结婚礼仪 、 天年礼仪等 。这些人生礼仪都离不开音乐。
一、诞生礼仪中的音乐
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是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 行,也就是俗称的“满月礼”。 满月当 日,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 。侗 族南侗在新生婴儿满月当日会举行满月之礼,(仪式 从对歌开始)长辈会为新生婴儿大摆宴席(宴席在外 婆家办)。 满月礼举办过程中,除了给新生婴儿举行 特定的过渡仪式, 当然还有特色而有趣的环节—— 对歌(新生婴儿奶奶和外婆们之间的对歌),如谱例1.
乐曲开头第一句“哎顶哎”就唱出了拦路歌的旋律之一, 在对歌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同一旋律进行回对 。调性为 C 宫羽调式, 乐曲音列为低音 la、do、re、mi,旋律以级进方式进行,较为平缓,润腔较少,多为一字一音,结构短小,领唱句+三个乐句+结束句 。南侗拦路歌的曲调不是很丰富, 唱拦路对歌最重要的还是演唱者要有同曲异词的即兴能力 。
在南侗地区,拦路歌是比较普遍的,传统的侗寨一般是相对比较封闭独立的存在, 村寨村民所生活的地方安全系数较地,基于此原因,在有外来客和陌生人的时候,村里的人则会在村里的进出 口(寨门)设下障碍物( 一般是竹竿 、草标 、树枝 、拉绳等物)唱拦路歌。其功能主要有三种:一是仪式性功能,设一个仪式性的障碍物,扫除外来游客带来“不干净”的东西,怕给村寨带来祸害 。二是沟通性功能,试探性地打探来客缘由, 用对歌的方式沟通 。三是娱乐性功 能,也表示一种礼节,当下侗寨拦路歌主要表示热情 欢迎,主人设下拦路障碍物,客方唱开路歌,主方唱 拦路歌,一 唱一答,旋律简短、歌词幽默 。这一形式主 要为了展示或者考验各自的歌唱能力 、应变能力和 礼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拦路 。客方先用赞美性歌 词赞美主方,示意让主方开路,主方则用俏皮性歌词 为难客方不让过。
孩童阶段,基于孩童的声音 、记忆力 、童真等年 龄方面特征,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声音是干净 、清 脆、稚嫩的,所唱之歌就比较简单,旋律较为平缓,曲 调活跃,节奏性强,结构较为短小( 一 般就 一 到两个 乐段)。 歌词上多为一字一音,有些少的上下滑音,没 有过多复杂润腔,就是对一些 日常生活的直接描述, 没有过多去修饰 。如下歌曲《青蛙歌》节奏感就比较 突出,在每个乐句后都有“geal geal”的节奏,再加上 演唱时小朋友跟着节奏左右摇头, 更突出了小朋友 的天真可爱,如谱例 2.
二、恋爱礼仪中的音乐
恋爱礼仪也就是通常举行成年礼后, 以成年人 的身份进入社会,以世俗所认为的“正规”年龄进行 社交、行歌坐月 。成人礼是青少年进入成人社会的通 过仪式,它以青年生理成熟为基础,结合社会人的角 色期待而举行过渡礼仪, 也标志着从一个身份到另 一个身份的转变 。转变过渡过程中,南侗地区的侗家 人少不了的自然是歌声, 如在从江县西山镇顶洞侗 寨, 在农历的七月十四 日为村里年满 14 岁至 16 岁 青年男女举办成人礼,成年礼并不是每年都举行,会 等孩子成长到适合举行成年礼的时间, 但一般会时 隔两年左右 。村里所有举行成人礼的姑娘的家里长 辈要准备一些彩蛋和腌鱼,男孩家里则会准备一些糖 果和饮品。母亲为姑娘穿戴上精美的服装配饰,成人 礼当 日,姑娘才可以穿上侗裙(之前不可以穿),男孩 则穿上白净的衬衫,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参 加成人礼的侗族青年男女会在村寨里的街道上 、花 桥里唱拦路歌,在鼓楼下唱大歌 。
虽是同一 区域不过几十里路的村寨之间, 习俗文化、生活习惯亦有着一些差异 。如离从江县城几公 里路程的芭扒村又与顶洞村的风俗文化有所不同 。 芭扒村虽没有举办成人仪式, 但到了侗族意识上谈 婚论嫁的“法定”年龄,父母就会拿出提前为她(他) 们准备好的服饰,让他(她)们着装打扮,参与集体的 社交活动 。芭扒村的社交活动一般是节假日、春节期 间举办的一些民俗活动,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和当地 吃相思的习俗中,当地会有较大的歌唱活动。2022 年 2 月 3 日(大年初三春节期间)在芭扒调研中,她们在 春节前后一个多月会有大大小小鼓楼对歌的集体活 动 。在此期间,夜幕降临,村寨里的腊汉腊乜会互邀 至鼓楼对歌(村里分上 、中 、下寨,一般是腊汉先邀请 腊乜,相互邀请)。 但邀请之前他们也不是无组织的, 一般她们会在各自歌队队员里默认一两个唱歌比较 好 、组织能力强 、社交比较广的人作为领头人,由这 个领头人去组织 、联系和统筹 。进入鼓楼对歌之前, 腊汉会吹着芦笙到被邀请的区域迎接腊乜, 腊乜们 听到腊汉的芦笙声就纷纷出门 。届时他们分别会以 “主”和“客”的身份进行 对歌 ( 唱“拦 路 歌 ”和“开 路 歌”),有时点到为止,有时意犹未尽,如谱例 3.
开头的“呃标哎”从江芭扒 一 带的拦路歌曲调, 曲调羽调式,旋律线条篇幅较短,起伏小,旋律进行 较为柔和 、平缓;在歌词上,运用分节歌手法,同一旋 律唱三段歌词,歌词在内容上稍作改变;在形式上, “主”唱“拦路”和“客”唱“开路”曲调要 一致,唱段数 量相等,歌词对答要准,曲调由“主”唱“拦路”为准 。 当然唱了拦路歌后,相对地就会有开路歌,如谱例 4.
拦路对歌环节后,进入鼓楼对歌前,“腊汉”会吹 着芦笙迎接“腊乜”,后进行拦路对歌,这样的拦路对 歌表示对被邀请者的重视 。腊汉腊乜进入鼓楼 “登 渡”(对歌)。“月上柳梢头,相约鼓楼后,坐在篝火旁, 歌声绕悬梁。”鼓楼下、篝火旁,腊汉腊乜用歌声传达 内心情意,以歌交友,以歌传情 。鼓楼对歌是腊汉们 对喜欢腊乜的邀请,唱得好 、长得好 、性格好的腊灭 歌队常常是腊汉歌队争相邀请的对象, 鼓楼成为他 们彼此相识相知的地方 。鼓楼下的歌声娓娓道来,那 涓涓沁人心田的歌声中有人相识 、相知 、相悦 。鼓楼 对歌可以说是侗族青年男女感情的初次“集体相会”。
“嘎得楼”(译为“鼓楼下的歌”),是对“嘎嘛”“嘎 老”“嘎顶”“嘎所”“嘎祥”等的统称 。侗族男女青年到 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开始进入鼓楼对歌,青年男女所 唱的就是以爱情为主的歌, 有相对应的曲调和歌词 内容 。鼓楼对歌的歌曲旋律一般起伏较小,旋律进行 较为平缓 、柔和,多以级进为主,辅以四度 、五度 、七 度 音 程 润 腔 。 结 构 上 一 般 由“果 ( 组 )、枚 ( 首 )、僧 (段)、角(句)”构成,三首为一组,一 首 一 般为三段, 一段一般由三句构成,一般在鼓楼对唱时,男女歌队 以三首为一组或三句为一段落, 是一种基本固定的 程式套曲,注重的是歌词内容表述,如谱例 5.
《情人歌》由三个乐段(乐段:领唱+合唱+段尾) 构成,音 域为(低音 sol、低 音 la、do、re、mi、sol),曲 调 为 D 宫调式, 旋律音调以窄腔音列和低音小腔音列 为骨干 。高声部终止一般落在低音 la 和 do 音,低声 部终止在低音 la 上。高声部主旋律的起伏较有弹性, 有四五度的跳进上下滑音润腔、七度的跳进再向下滑 润腔,这些都是高声部在演唱时区别于低声部旋律润 腔特点 。还有尾句是“嘎得楼”,每首每个乐段都会有 的拖腔,少则六七个,多则 30 个小节左右的拖腔,侗 族男女唱“嘎得楼”虽然有固定性的程式套曲和歌词, 但考验的是演唱者记歌曲数量,记歌词的能力,还有 歌曲润腔的演唱,在歌曲的篇幅 、旋律的润腔 、歌词 的理解程度上都比儿歌、拦路歌难度系数大一些 。
这首歌是鼓楼对歌时女性对男性所唱的歌,从歌词大意中可以体会到唱这首歌时侗族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心中之千思万想, 只能借歌声来传达,同时也体现了女性在爱情方面的自卑感。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坐月自古皆然, 在以前夜晚或歌会后,姑娘们会三五结伴集中到一家,边学纺纱边拉家常 。他们以歌达情,以歌传情,如朱熹《诗集传·序》中日;“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①侗家腊汉腊乜亦是如此 。这时在走姑娘窜寨子的腊汉,看到哪家亮着灯 、纺纱声 、嬉戏声便会带着牛腿琴和琵琶前来,行歌坐月,有的谈笑嬉闹一 阵就会离去,有的则谈情唱歌到深夜甚至天明 。夜深人静,歌声娓娓交谈、如泣如诉,琴声婉转悠扬 。当然,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与发展,通讯 、交通 、交往等方式变化,相比传统年轻人的“集体交往”、纺纱交流的交往方式,现在年轻人以更便捷的方式交流交往 。虽生活方式在改变,但以歌交友 、以歌传情的情态仍在延续 。
南侗抒情性牛腿琴歌内容多以歌唱爱情为主, 特别是在行歌坐月时 。进入恋爱阶段的女孩子,声音过了变声期,声音柔美,歌声细腻委婉,伴着牛腿琴的独特音色,听起来更深入人心 。在《遇到阿哥心徘徊》的乐曲中,我们能感受到侗族女性在表达爱情时委婉又带些直接,心里想与对方有因果,但又害怕对方不中意自己,所以在歌词中用想象性的词来示意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
三、结婚礼仪中的音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 、各地区的结婚礼仪习俗各色各样,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汉族在婚姻礼仪上有“三书 六 礼 ”,“三 书 ”即 聘 书 、礼 书 和 迎 书;“六礼”,即指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和亲迎 。侗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 在婚礼仪式上虽没有古代汉族礼仪的繁琐复杂, 但也有其自己特色的一套婚礼俗程 。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模式变化,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与吸收, 在礼仪民俗文化中会有相互吸收借鉴,但也会保有各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之处 。侗族的婚前仪式有,采纳(男方父母会托一位家族里有儿有女的男性到女方家问亲)、纳征(择 日男方会挑个 吉 时 挑 鸭 子 和 一 些 烟 酒 糖 果 到 女 方 家, 算 是 定亲)、请期(在双方意见下,找风水先生选良辰吉 日 )。婚礼要举办三 日,全村同庆,接亲和迎亲男女双方会穿着呈暗紫色的亮布侗衣 。侗族接亲有一个重要的交流娱乐环节—— 拦路对歌 (男方接亲队伍到女家迎亲时要唱“开路歌”,女方则唱“拦路歌”)。 它是侗族的礼仪,同时也是双方亲家间的交流 。这样的交流有时是点到为止、有时意犹未尽 。拦路斗歌通常以迎 亲队伍的歌尽词穷 、强行闯关而结束,在宾主双方的 欢笑声中, 婚宴在鼓楼下的晒坝上隆重摆开, 敬酒 歌 、猜拳声此起彼伏 。待客人散去,新娘新郎家意犹 未尽的亲属相约而坐,继续斗酒斗歌,为新人祝福, 同时也为自己孩子亲事而感叹, 以歌唱的方式来叙 述内心所想,如谱例 6.
在南侗地区, 特别是喜事宴席中, 待宾客消散 后,就会看到还有那么一两桌妇女还在猜拳,还有随 着酒意而来的歌声, 这也是侗族女性生活忙碌之外 不多的畅所欲言之时 。这首酒歌就是在酒桌上亲家 之间为自家儿女说亲的谦之词, 在祝福新郎新娘之 时,也在为自己还未成家立业的子女而忧心,也体现 了侗族女性一辈子为自己 、家庭 、孩子不停地忙碌 着,休闲时刻都在用歌声的方式为子女说亲事 。
婚礼是人的终身大事,各民族都非常重视 。婚礼 中常常有歌舞活动以示庆贺,有些民族更有专用的整 套歌曲和严格的程序规定 。侗族南侗的婚礼仪式有不 一样的歌唱环节,例如,在榕江县的车江三宝侗寨,结 婚当日,亲朋好友会着装打扮到新郎家男弦女歌、男弦 男歌的对歌。如车江琵琶歌唱的《报到宁同杠》,歌词大 意(女)唱:静静地听我唱支歌,劝个同辈人,若你郎哥 心头会想,且送几句良言吉语,让妹我,日后留念想。
(男)唱:白天上山干活,想到你良言吉语,再遇 烦事, 哥我也会感到心头暖, 不知如何让妹放弃恋 他,心归和哥结连理 。
(女)唱:妹我独自走路,如何实现,妹我在后陪 伴,哥且走在妹跟前,相伴 一 路笑语,让那旁人来羡 慕,如今娘(郎)单身,成了欠缺女(男),我也指望时 来运转,如今得郎相伴,我的一生才圆满 。
这首榕江县车江琵琶歌《报到宁同杠》是男女对 唱的形式,在笔者调研中观察到,唱歌的人并没有新 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几乎不会唱),现场几乎是已婚 人士到新娘新郎家给新人祝福,以新人的身份歌唱 。 歌中唱自己的感情圆满, 同时也在劝同辈人也能遇 到知情人。
四、天年礼仪中的音乐
南侗女性的天年生活也并不是很闲暇, 可能是一辈子的劳作习惯,也可能是生活需要,身体硬朗的 人每日都还会继续做些农活, 但闲暇时会三五人聚 在一起,聊天 、唱歌,所唱之歌也不再只是情爱之歌, 回忆岁月过往流年,她们更多的是唱万物之起源,唱民 族之历史,唱英雄之业绩,唱心中之情感 。她们含饴弄 孙、教导小辈们唱歌、学歌,把祖辈的歌教授予她们。青 山依旧、晚霞落日,“她”的一生,就是侗族女人的一生。 她们和男人一起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侗族 文化 。侗族女性从出生、恋爱、结婚、至耄耋之年,其一 生中的重要时刻都离不开歌 。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是南侗传统音乐传承的主导力量,如谱例 7.
这首歌虽唱的是“祝英台”,但实则是在诉唱人 生,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侗族女性唱了 一 辈子的歌, 但也会厌烦,想换不一样的歌种唱一 唱。
五、结语
在南侗传统社会中, 节日和礼俗是人们 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而隆重,可以说,南侗社 会就是个礼俗社会, 人们的 日常交往往往具有仪式 感 。南侗女性的满月仪式、婚礼仪式到天年仪式都离 不开音乐 。南侗女性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与音乐相伴 的一生。
参考文献 :
[1]樊祖荫 . 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冀州,王承祖 .侗歌在巴黎[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3]吴定国 ,邓敏文 .蝉声中的文化—— 侗族大歌拾零[M].贵阳:贵 州民族出版社,2005.
[4]张中笑 ,杨方刚 .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 社,2003.
[5]普虹 .侗族音乐与民俗[J]. 中国音乐,1989(02).
[6]田联韬 .侗族的歌唱习俗与多声部民歌[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2(03).
[7]吴媛姣 .南部侗族地区民族音乐概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8]吴远华 . 民俗生活视域下的侗族民间音乐功能论[J].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2022(02).
[9]薛良 .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J].人民音乐,1953(12).
[10]徐新建 .“侗歌”研究五十年[J]. 民族艺术,2001(01).
[11]赵晓楠 .传统婚俗中的小黄寨侗族音乐—— 对小黄寨侗族音 乐的文化生态考察之一[J]. 中国音乐学,200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