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为研究对象,一 是简要介绍了《借云馆曲谱》的构成部分以及音乐类型,概述了“马头调”的名称由来 、存在形式 、特点;二是对《借云馆曲谱》中的两种《马头调》进行分析;三是以《借云馆曲谱》中的单曲《马头调》为研究重点,从内容情感 、句子词格 、旋律音调 、音韵修辞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解读《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 。
小曲小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头调” 是小曲小调的一种形式, 从商贾云集的码头文化中 发展而来,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清代李斗的《扬州 画舫录》便有“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 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的记载。《霓裳续谱》 《白雪遗音》《借云馆曲谱》等著作收录了“马头调”歌 词、曲谱,这些都是研究“马头调”的重要资料 。
一、《借云馆曲谱》基本情况
( 一 )《借云馆曲谱》的构成部分
《借云馆曲谱》由华秋苹编订,华秋苹本名华文 彬,字伯雅,精于医学 、雕刻 、篆书,在音乐领域也有 很高的造诣,尤善琵琶和古琴。《借云馆曲谱》共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置部分,主要收录了曲谱刊 行的序 、跋等文字内容,并表达了华秋苹对曲谱编印 的看法 。第二部分为《借云馆小唱》,主要收录了明清 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 10 首曲子,而《马头调》则是其 中之一 。第三部分为《借云馆韵略》,包括“出字收音 总诀”“辨声捷诀”等内容,主要是演唱技巧方面的内 容,例如:如何用韵、如何发声等。
(二)《借云馆曲谱》的音乐类型
如前所言,《借云馆曲谱》 共收录了 10 首曲子 。尽管曲子数量不多,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覆盖了多个类型 。从音乐结构的角度而言,《借云馆曲谱》的曲子包括单曲体、联曲体、变奏体、多段体等类型 。单曲体由多个乐句构成一个完整乐段,如《马头调》由七个乐句构成、《番腔》由五个乐句构成、《琴曲》由八个乐句构成 。联曲体由多个不同曲牌的曲子串联而成,如《五瓣梅》便由五个曲牌的曲子串联而成 。伴奏体由曲风类似 、不能重合的旋律构成,如《咏风花雪夜》。多段体由多个不同的乐段构成,如《清平调》前面 为 吟 诵 性 乐 段, 后 面 则 带 有 浓 厚 的 昆 曲 北 曲 风格 。从旋律的角度而言,《借云馆曲谱》的曲子包括时调小曲 、吟咏性的乐曲,以及佛曲风格小曲三类,其中,《三阳开泰》《软平》《五瓣梅》 属于时调小曲;《题牡丹亭后》《琴曲》《清平调》 等属于吟咏性乐曲;《马头调》则兼有两种曲子性质;佛曲风格小曲仅有《番腔》一首。
二、“马头调”概述
( 一 )“马头调”的名称由来“马头调”也称“码头调”,是民间小曲的 一 种形式。“马头调”的名称由来和码头有着密切关系。运河是古代中国商贸往来的重要渠道, 运河沿线的众多 码头则是货物中转 、商旅休憩的场所,由此孕育了市 井气息浓郁的码头文化,而“码头调”则是码头文化 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郑振铎所言:“‘码头调’的解 释,也许便是码头的调子之意吧,乃是最流行于商业 繁盛之区,贾人往来最多的地方调子”。码头有广义、 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码头,特指沿河的停船地点;广 义上的码头则指围绕码头而发展起来的商业都市, 如临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的传播范围 逐渐从狭义的码头向广义的码头, 乃至其他商业都 市传播 。因此,本文认为“马头调”是从码头文化发展 而来的,是商业都市广为传播的一种小曲小调 。
(二)“马头调”的存在形式
“马头调”是 一 类民间音乐统称,其存在形式主 要有三种:第一,作为民歌的“马头调”。在上海、内蒙 古等地,“马头调”多作为民歌而存在,其中,上海的 “马头调”是民歌的具体名称,内蒙古的“马头调”则 是 一类民歌统称,属于“马头调”的民歌均有各自名 称 。第二,作为小曲的“马头调”。小曲的流行范围不 同于民歌,并且,有着更高的艺术性。“马头调”中同 样有不少小曲,此类小曲多由文人创作,并由商业都 市中具有一 定艺术造诣的歌伎演唱,《借云馆曲谱》 中的《马头调》便是小曲性质的“马头调”。第三,作为 曲艺的“马头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与 各地曲艺相融合,成为民间曲艺的一部分,如河南大 调曲子中的“马头调”。
(三)“马头调”的特点分析
“ 马 头 调 ”的 特 点 主 要 有以 下 四 点:第 一,流 变 性。“马头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到达清代中期,已经 非常盛行,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呈 现出极强的流变性 。第二,广泛性。“马头调”的分布 极为广泛,大江南北均可见“马头调”的身影,并且, 不同地区的“马头调”在题材内容 、审美风格方面有 一定的地域差异性 。清代成书的《梦华琐薄》便有“京 城极重‘马头调’,游侠子弟必习之”的记载 。第三,民 间性。“马头调”为民间音乐,属于民间音乐的小曲小 调。“马头调”既有一般民间音乐的共性,也有“马头 调”的特性 。第四,集体性。目前流传下来的“马头调” 歌词有数百首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歌词均没有明确 的创作者 。多数“马头调”均由集体创作而来,其中, 既有民间艺人创作的内容, 也有文人雅士修正的内 容,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马头调”具有雅俗共赏的 特点。
(四)《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调》
清代音乐文献中,收录“马头调”的主要有三种: 《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借云馆曲谱》。《霓裳续谱》 由王廷绍编订,刊行于乾隆六十年(1795 年),收录了 两首《马头调》,均仅有词而无谱曲。《白雪遗音》由华 广生编订,刊行于道光八年(1828 年),收录了数百首 《马头调》歌词,但曲谱仅有一首,且为没有板眼符号 的工尺谱。《借云馆曲谱》收录了两首《马头调》,一首 为单曲《马头调》,即歌咏思妇情怀的“未曾拆书先把 泪流,自把胸捶”。另一首为《五瓣梅》中的《马头调》。 《五瓣梅》为联曲,由《满江红》《银钮丝》《红绣鞋》《扬 州歌》《马头调》 五首曲子串联而成 。本文中所指的 《马头调》特指单曲《马头调》,并未将联曲中的《马头 调》纳入讨论范围。
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音乐分析
( 一 )内容情感分析
“马头调”的题材极为丰富,从《白雪遗音》收录 的数百首“马头调”作品来看,其主要题材有三种:一 是景物风光类 。此类作品多以某地的自然风光 、人文 景观为内容,最为典型的便是《马头调·济南八景》。 二是社会生活类 。此类作品多聚焦于底层人民的生 活, 用小曲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多样 性,如《马头调·货郎儿》。三是闺怨类。此类作品以闺 中少妇为描绘对象,歌咏思妇情怀。《借云馆曲谱》中 《马头调》属于闺怨类的范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 经》中的《卫风·氓》《卫风·伯兮》《鄘风·柏舟》。 细读 文本,《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中的思妇情怀主要 有三重,第一 重是思念之情 。纵观全曲,思念之情是 主基调,正如曲词中所唱的“相思只把人的心想碎”。 第二重是委屈之情 。思妇久不见情郎,满腔爱意无人 诉说,乃至“废寝忘餐,意懒心灰,身子消瘦”,甚至到 了“魄散魂飞,命在垂危”的地步 。第三重是忧虑之 情 。远在外地的情郎仅仅寄回书信,人却没有回来, 思妇担忧他“另有一个娇娇滴滴 、齐齐整整人儿,与 你成婚配”,害怕他如同王魁那样“尽把良心昧”。
(二)句子词格分析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共七句,每句又分为 两个以上的短句,第一句包括两个短句,句式为“七 、 四 ”,第二句 包括 五 个 短 句,句 式 为“ 四 、四 、四 、四 、 五”,第三句包括四个短句,句式为“三 、四 、七 、四”, 第四句包括七个短句,句式为“三 、四 、四 、四 、四 、九 、 四 ”,第五句 包括 八 个 短 句,句 式 为“七 、四 、四 、四 、 四 、四 、四 、四 ”,第六 句 包 括 五 个 短 句,句 式 为“八 、八 、六 、五 、四 ”,第 七 句 包 括 六 个 短 句,句 式 为“七 、四、四 、四 、四 、六 、四”。 从句式角度来看,《借云馆曲 谱》中《马头调》具有整散结合 、错落有致的特点,每 个短句最短三字,最长九字,其中,四字短句大多连 续出现,如第二句中的“蹬蹬金莲,咬定银牙,揉揉秋 波,紧皱蛾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词格为 典型的“马头调”带把词格,即在正句之后另加一句, 如第一句中 “未曾拆书先把泪流” 为正句,“自把胸 捶”为加句;第二句中“蹬蹬金莲,咬定银牙,揉揉秋 波,紧皱蛾眉”为正句,“委屈诉与谁”为加句 。从唱腔 的角度而言,带把结构的加句为帮腔;而从曲词的角 度而言,带把结构的加句则有补充 、强化 、转折等多 重作用。
(三)旋律音调分析
作为曲牌的“马头调”属于大牌范畴,即板数在 108 板以上的曲牌。“马头调”共七句,每句一腔,每一 腔均有一个小型乃至中型曲牌的规模 。此外,套曲结 构也是“马头调”的一种形式 。作为套曲,便是将“马 头调”的七腔分开,并在其中插入其他曲牌,如“银纽 丝”“小桃红”“叠断桥”“太平歌”等 。腔韵指乐曲中最 具代表性 、最为独特的音调,其在乐曲中反复出现, 具有推动乐曲发展 、强化音乐情感的作用。《借云馆 曲谱》中《马头调》第 14~21 小节 、第 36~44 小节 、第 62~67 小节 、第 117~ 125 小节 、第 149~ 156 小节可以 视为同一 腔韵, 其在结尾处均有一个从羽音向宫音 的进行。《借云馆曲谱》将这两个音标注为“品头”,杨 荫浏先生的解释为:“品头指琵琶上弹的过门”。《借 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为民族化的五声调式,七句的 落音 分别为徵 音 、宫 音 、徵 音 、宫 音 、宫 音 、徵 音 、宫 音,乐曲最后部分以器乐伴奏结束,落于徵音 。
(四)音韵修辞分析
小曲小调多合辙押韵,《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 调》也不例外 。全曲七句不仅句尾押韵,句中也有不 少押韵的地方 。从十三道大辙的角度来看,《借云馆 曲谱》中《马头调》押的是灰堆辙(ei、ui),如“锤”“眉” “谁”“睡”“辉”“飞”“碎”“帷”“灰”“危”“配”“随”“昧” “魁”。《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采用了多种修辞手 法,比如,比喻 。第二句中的“蹬蹬金莲”“揉揉秋波”, 用 借 喻 的 方 式将 脚 比 作“金 莲 ”、眼 睛 比 作“秋 波 ”。 又如,借代 。借代在形式上与借喻相似,但二者属于 不 同 的 修 辞 手 法 。借 代 用 于 与 事 物 密 切 相 关 的 名 称,主要起着代替作用,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第六 句中的“想你那秦楼楚馆”,便用“秦楼楚馆”借代勾栏;第 七 句 中 的“何 异 王 魁 ”,则 用“ 王 魁 ”来 借 代 负 心 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也采用了化用的修辞 手 法,如 第 四 句 中 的“碧 云 惨 淡,黄 菊 生 辉,西 风 紧 急,北雁南飞”便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与王实甫的 《长亭送别》。 整体而言,《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 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对古典诗词的巧妙化运用使 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相思只把人的心想碎”“身 子消瘦”等生活化的语言,则使其具有强烈的通俗文 学色彩 。
四、《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解读
( 一 )艺术研究价值
存世文献中,收录“马头调”曲谱的主要有两种: 《白雪遗音》《借云馆曲谱》。《白雪遗音》注重歌词收 集,辑 录 了 400 余 首《 马 头 调》歌 词,但 曲 谱 仅 有 一 首,即《马头调(连板)》工尺谱 。该谱为连板,没有板 眼符号,译谱较为困难。《借云馆曲谱》中收录了两首 《马头调》曲谱,即《马头调》《五瓣梅·马头调》,极为 珍贵,为“马头调”的音乐解读提供了重要资源。“马 头调” 广泛存在于多种曲艺形式中, 如河南大调曲 子 、浙江走书 、贵州琴书 、北京时调小曲等。《借云馆 曲谱》中《马头调》与其他曲艺形式中的“马头调”既 有明显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 以河南大调曲子为例, 该曲艺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开封 、洛阳 、南阳等地, 发展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河南大调曲子音乐 丰富 、曲板庞杂,各类曲牌 180 余个,而“马头调”则 是其常见的曲牌之一 。仲立斌从词格 、内容 、旋律音 调 、句尾落音四个方面对《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 与河南大调曲子“马头调”做对比,揭露了二者的联 系,从这 个角度 而 言,《借 云 馆 曲 谱》中《 马 头 调》对 “马头调”的艺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二)文化传承价值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首先,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价值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的观点,传统文化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知识分子 、上层人士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大传统;第二个层次为普罗大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小传统。“马头调”作为民间广为流行的小曲小调,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时调”。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 、现代化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小传统面临着消亡风险。《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 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地域文化传承价值。“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马头调”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中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差异化的审美风貌 。流传下来的 “马头调”有南派 、北派之分,南派主要流行于江苏 、 上海等地;北派则主要流行于山西 、内蒙古等地 。华 秋苹虽为无锡人,但《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却类 似于中原和北方风格, 呈现出曲调融合的特点 。 因 此,《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在地域文化传承以及 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音乐教育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 指明方向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全 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重要作用,《借云 馆曲谱》中《马头调》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教育价值 。其 一,拓展音乐课程资源 。根据现行的课程体制,音乐 教育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三 类,而从学生学情出发,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则是音乐 教育的趋势 。民间音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鲜活性、 发展性等特点, 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 。 《 借 云 馆 曲 谱》中《 马 头 调》为 民 间 音 乐 的 代 表 性 内 容,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拓展音乐课程资源 。 其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 的热点 、重点,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 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对音 乐学科而言,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 、艺术表 现、文化理解三项内容。《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作 为传统民间音乐,既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审 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
(四)经济开发价值
“马头调”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独特的经 济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 。随着非遗保护工 作的不断深入, 民间音乐类非遗项目持续增加,其 中,不少项目包含“马头调”。 以太原民歌为例,太原 民歌源自《诗经》中的“唐风”,以及《乐府诗集》中的 “并州歌”,已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结 果显示,流传至今的太原民歌共 150 余首,其中,“马 头调”有 10 首 。 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非遗经济,将非遗开发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 因此,《借云馆 曲谱》中《马头调》同样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空间 。比 如, 在文化产业中开发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 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高涨。《借云馆曲谱》中《马 头调》曲调婉转 、悠扬,歌词兼有文学性 、通俗性,能 够应用于曲艺 、演艺等市场开发,实现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统一 。又如,在文旅融合中开发 。 当前,文 化 、旅游正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文化 资源被开发为旅游资源,在丰富旅游景点 、提升旅游 层次 、提高经济效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旅融合为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经济开发提供了新的机 遇,能够更好地彰显其经济价值。
五、结语
《借云馆曲谱》作为清代音乐文献,在研究古代 民间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从《马头调》的歌 词 、曲调中,可以了解到“马头调”的艺术风貌 、发展 流变情况,对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借 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并且做好研究与开发 工作。
参考文献 :
[1]杨荫浏 .华秋苹资料闻见录[J]. 中国音乐学,1994(04):5-6.
[2]徐元勇.华秋苹《借云馆曲谱》研究[J]. 中国音乐,2005(04):72-76.
[3]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49.
[4]王路 .华秋苹《借云馆曲谱》的艺术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2018 (02):169-171.
[5]王绪东 . 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145-146.149.
[6]管 谨 义 . 明 清 小 曲 散 论 [J]. 星 海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1995(Z2):44 - 47.24.
[7]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770.
[8]仲立斌.大调曲子《码头调》与《借云馆曲谱·马头调》之比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3):32-38.
[9]李秋菊 .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年 .
[10]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意见[D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4-08.
[11]江伟 ,周敏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研究 —— 以无锡 灵 山 小 镇·拈 花 湾 为 例[J].艺 术 百 家,2020(05): 200-2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