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簪花仕女图》这部旷世佳作千古流传,并且深受中国书画迷的喜爱 。这部作品相传出 自唐代著名画 家周 昉之手,是仕女画中的一幅传世精品。《簪花仕女图》这部作品中,画家将每 一 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形象 立体,并且极为注重细节展示,在用色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给观赏者带来一种极其强烈的视觉感官享 受 。周昉的绘画手法独特且功底扎实,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这部作品在中国书画经典佳作中具 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及研究价值 。鉴于此,本文站在中国书画中的“鉴”与“赏”角度对《簪花仕女图》展开了 一 定 的解读 、分析与研究,进而探析画家周昉在整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语言与处理方式 。
关键词:中国书画,“鉴”与“赏”《簪花仕女图》
在中国书画的评鉴与研究实践过程中,“鉴”与 “赏”本身具有不一样的定义 。通常而言,“鉴”是鉴 别 、鉴定的意思, 主要用于针对书画艺术作品好与 坏 、优 与 劣 、高 与 低 的 评 定,以 及 辨 别 作 品 的 真 伪 ; “赏”则是一种赏析与品评,由观赏者对书画艺术作 品欣赏,并且发表自身的独到观点与看法,展现自身 的情感思想 。客观而言,“鉴”与“赏”两者在中国书画 作品范畴之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虽然两者处 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与范畴, 但都需要站在优秀的中 国书画艺术作品视角进行研究与探索, 并且采用科 学化 、合理化 、创新化的研究方式展开细致全面的 “鉴”与“赏”,进而能够获得艺术上的熏陶与感染以 及对经典书画作品产生跨时空的情感共鸣。《簪花仕 女图》这部旷世佳作堪称仕女画中的经典作品,无论 是艺术造诣 、绘画技巧或者细节把握等方面都达到 了一定的层次 。因此,从中国书画作品的“鉴”与“赏” 角度出发,对《簪花仕女图》进行深入解读与品鉴,在新时期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研究与探索价值 。
一、《簪花仕女图》主要概述
《簪花仕女图》这部经典作品为唐代著名画家周 昉创作而成 。该作品绢本设色,长度 179.60 厘米,高 度 45.75 厘米,现在被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 。开展周 昉的个人简介查询可知: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 。其 个人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周昉的家室 较为显赫,从小在一个衣食无忧的贵族家庭成长,成 年之后的周昉先后官至越州、宣州长史 。周昉在仕女 图创作方面极具天赋且水平高超 。其擅长绘制贵族 妇女肖像,人物刻画神情兼备,精美细致 。与此同时, 周昉个人也对宗教画较为擅长, 其曾经创作出极具 民俗风格以及民族特色的“水月观音”,该作品被世 人传承且津津乐道 。周昉的人像作品 自身极具艺术 概括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绘画极具艺术技巧,作品 能够展现出博大精深的艺术感染力。《簪花仕女图》 这部作品古雅精致、运笔朴实且色彩鲜明 。整部作品极为精细地描绘出了春夏之交的季节, 贵族妇女身 着精美服饰赏花游园的美好情景。《簪花仕女图》整 部作品共分成四段,详细展示出了贵族妇女们采花 、 赏花、漫步以及戏犬等场景 。作者在作品设计过程中 别具匠心,不仅在颜色把握上做到了富贵 、浓艳 、多 彩,但是却不并落于俗套,而且在每一个人物的线条 绘制过程中都笔锋精致有力,浑厚到位。《簪花仕女 图》这部作品的整体构图方式采用独树一 帜的“平铺 列绘”。在作品的卷首以及卷尾中的宫女均展现出一 种顾盼生姿的优美情态, 让整部画卷的人物活动都 能够首尾呼应 、收拢归一 。尤其是,作品中宫女的精 美花髻与纱质长裙是当时唐朝最为流行的 “盛装”。 宫女们妆容精致,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面插着茉 莉花,在乌黑头发的完美衬托之下,整个妆容明丽且 典雅。值得一提的是,在《簪花仕女图》这部经典画作 中,周昉选择的绘画描法以游丝描为主,在具体的绘 画过程中运笔精准 、匀力平稳 、柔美轻细 。在色彩的 选择与辅助下, 其对画中人物的肌肤以及纱罗的美 好质感进行了完美润色与渲染 。总而言之,无论站在 艺术角度抑或是历史层面,《簪花仕女图》 都极具鉴 赏价值与研究意义 。
二、“鉴”与“赏”视角下的《簪花仕女图》人物形 态特征解读
《簪花仕女图》这部经典作品中,作者周昉主要 在人物形态方面进行了立体化 、精准化 、生动化的呈 现与诠释,其所绘制的仕女形象几乎都“丰盈体态 、 顾盼生辉”。这种人物形态绘制与定义与魏晋南北朝 时一度被世人所称赞和认可的 “飘逸脱俗 、秀骨清 象”的“贞妇烈妃”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或者可以直 接将其称为两种风格,两者的艺术特色截然不同 。平 心而论,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针对封建道德伦 理以及人物形象绘画的主观诠释, 在精神趋向方面 重在“向往来世、清淡脱俗”。而针对《簪花仕女图》而 言,这部作品则注重现实生活的写实感,能够生动直 观、有棱有角 、形象细致地描述现实生活中女性美的 一面 。并且,其极为注重对当时女性精神世界的刻画 与展示, 是针对当时贵族女性生活的一种写实化描 述与展示,作品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时代感 。站在“鉴”与“赏”的艺术视角来分析不难发现:《簪花仕女图》 这部经典画作在针对仕女形象的精美描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相通相似”的运笔特点与创作特征 。具体来讲,首先,针对《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进行解析与研究可以发现, 周昉所刻画的人物面部大多数呈现出了圆脸与丰颊的特征, 在眉部刻画中则以八字短眉为主,并且人物的眉头略翘,眉尾下撇 。在人物眉间都会精心点饰豆瓣大小的各种金色小花 。周昉笔下的女性往往都眼睛细小,眯成一线,并且拥有朱红色的小嘴,给人一种娇媚无比且令人爱怜的感觉 。其次,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人物自身的形体比例设计上也展现出了精湛功力 。在仕女的形体展示过程中,周昉采用一种夸大化的笔触,让人体的丰盈 、丰满程度恰到好处地得以夸张化处理 。作品中的仕女几乎每一个人都显得高大丰硕, 但绝非呆拙臃肿, 在作品中完美凸显了一种步态轻盈的身姿,而且,在客观层面分析,也对唐朝人的时代风貌以及精神气质做出了最佳刻画与展示 。最后,周昉在这部作品的妆饰与仕女服装设计方面极为注重对仕女头上的头饰进行刻画,梳巍峨高髻,并且以金玉步摇作为点缀 。许多仕女的发簪都插上鲜花,显得美艳绝伦 、流光溢彩 。在服装刻画方面,仕女通常身着精美的斜领大袖以及大幅的精美长裙, 将丰盈之美展示得一览无余 。站在“鉴”与“赏”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与探讨,《簪花仕女图》 在真正意义上客观反映出了唐朝贵族仕女们日常较为安逸 、休闲 、富足的生活,以及当时那个朝代的整体审美观 。在《簪花仕女图》这部旷世佳作中,周昉对于仕女们的体态美以及情态美都做出了生动 、立体 、精准 、细腻的刻画与描绘,其中两大艺术成就与造诣值得称赞 。第一方面,周昉针对仕女们的面部表情进行了深入且精妙的刻画,进而展现出了画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细节 。尤其是在画面中执扇的一位侍女, 该人物仿佛若有所思,神情安详又波澜不惊 。这位仕女与作品中其他五位仕女的神态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令人称赞不已;第二方面,周昉对于画中人物“手部”的精美雕琢与刻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具体绘画过程中,其选择了细腻流畅的线条以及画法, 并且让手部动作极为符合每个人的动态与表情 。或赏花,或束衣,或 戏犬,或提衫,或扑蝶,在动态情境下展现出一种极 为悠闲轻松却又略显无奈与茫然的完美画面 。站在 “鉴”与“赏”的深度分析与探究角度上不难发现,这 种极致化的细节展示也客观反映出了在当时的社会 背景下,贵族虽然拥有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但其内 心深处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困境与茫然无措之 感 。此种独特且深邃的人物描述与刻画风格对唐代 之后的绘画风格形成了诸多深远影响。
三、深度解读《簪花仕女图》绘画技法的艺术魅力
( 一 )《簪花仕女图》的构图艺术之魅
站在中国书画“鉴”与“赏”的主体视角深度解读 《簪花仕女图》的绘画技法,可以发现周昉在这部旷 世精品仕女图中所展现出的高超绘画技巧以及别具 匠心的艺术风格 。在构图方面,这部长卷仕女画给人 第一感觉就是大气精美,耳目一新 。周昉在整部作品 的全幅构图创作过程中,用一种“相等间隔”的比例 精心绘制了几位仕女, 让仕女以一种行列式的形式 在画卷中进行排列 。观赏者倘若从左向右望去,画卷 中的几位仕女便会给人带来一种遥相呼应的美感, 如同每个人从远处向近处漫步走来 。在这一作品的 创作中,周昉在构图方式上选择了一种步步看 、面面 观的散点透视高超构图策略与方式 。在整部作品中, 两个仕女取远景刻画,四位仕女取近景展示 。每一位 仕女自身的整体形象与气质在初步观赏过程中并不 会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巨大差异性,她们的装束 、 容貌、发饰都较为相似 。然而倘若观赏者能够近距离 的进一步细致化观察, 必然能够发现这部作品中仕 女们的不同之处 。每一个仕女都各具特色,并且丝毫 没有呆板 、单调之感觉 。与此同时,周昉这位注重细 节的画家还能够将作品中每名仕女面对动物时的动 作以及神态作为一种艺术展示媒介,不仅客观体现出 了仕女自身的 日常生活环境 、性格爱好以及个人素 质,而且也能够将每一个较为独立化的个体完美融入 到一幅整体画卷之中 。作者也利用精美的笔法以及 细节化的艺术处理方式展现出了一种形神兼备且动 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簪花仕女 图》这部作品之所以拥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艺术价值,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的人物比例方面进行了精细处 理,作者通过相应处理,展现出了人物诸多的鲜明特 色以及与众不同之处 。通过对早期各类经典绘画作 品的解析不难发现, 唐朝绘画作品中大多数人物的 比例大小通常会由其社会地位高低所决定, 并非依 照传统意义上“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 。结合对《簪花 仕女图》这部经典作品的深度观察能够发现:整个画 面左起第二名仕女的位置较远,从这位仕女自身的 服饰以及神态来分析可以看出,周昉在画作创作过 程中并没有根据侍女的身份来进行处理,为了让画 面空间进行深入的延展,让观赏者的视野能够更加 开阔,其采用了“近大远小”的主体原则来进行了创 作 。再仔细观察画面可以发现,整部作品左起跟随 在一位贵妇身后的第四名仕女则被作者处理得“较 小”, 这无疑是结合身份地位高低的主体原则来进 行的设计与安排 。 由此可见,周昉这部经典仕女画 作品中, 人物的大小比例在极具创意化的同时遵循 了两大主体绘画原则:近大远小以及主大仆小 。这种 在当时极具创新意识与艺术造诣的绘画原则与风格 无疑为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突破与深远影 响, 并且也让观赏者能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与遐 想余地。
(二)《簪花仕女图》的用笔线条之魅
一部经典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与“画面美”想 要得以完美展现, 作者必须要在用笔的线条方面与 众不同,且展示出良好的绘画技巧 。毫无疑问,周昉 在《簪 花 仕 女 图》中 骨 法 用 笔 的“线 条 之 魅 ”令 人 钦 佩, 这种笔法对于整部作品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起 到了一种决定性作用 。周昉在画作中所展现出的典 雅含蓄 、细劲有力且细腻精致的线条,让每一个人物 的衣着 、形态得到了立体化塑造,同时也让仕女身披 薄 纱 的 美 感 以 及 隐 约 可 见 的 白 皙 肌 肤 得 以 完 美 展 现 。这些优美的线条必然为整部作品注入了强大的 生命力与创新力 。比如说,在画中人物的衣裙线条展 示方面,周昉采用了一种大气且细劲的“琴弦描”勾 勒绘画方式 。在这种用笔方式下,丝纱的质感被完美 勾勒了出来,并且,这也让线条能够跟随每一位仕女 自身的身姿动态而产生相应变化,整体画面极为规整细致,同时又展现出了极佳的艺术感与流动性,让这 部《簪花仕女图》在观赏者面前呈现出了一种柔美之 韵味与飞动之势,可谓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三)《簪花仕女图》的炫美色彩之魅
除了构图与线条之外,在《簪花仕女图》这部经 典作品的“鉴”与“赏”的实践过程中,一 个值得耐心 品位与用心领悟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所完美掌控 的炫美色彩 。色彩是一部绘画作品中的灵魂所在。翻 阅不同时期的历史材料不难发现, 不同时代绘画中 的色彩与当时文化背景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画家 周昉所处的那个时代,政治稳定 、社会和谐 、经济迅 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正是在当时社会的背景 下, 作者在色彩语言的展现与运用方面也清晰地诠 释出了时代特征。《簪花仕女图》的整个画面以暖色 调为主体颜色 。周昉在色彩搭配方面将暖红色设置 为了整部作品的主色,并且辅以青 、绿等颜色进行了 装饰与点缀 。作品中的色彩展示集中在画面中仕女 所身着的精美服饰上,红色的精美衣裙 、浓妆艳抹的 妆容色彩以及露臂袒胸的大气装束, 无不体现了唐 朝自信、开放且强盛的主体风貌。
四、在《簪花仕女图》中感知中国书画的“鉴”与“赏”
平心而论,在当前社会创新化发展大环境下,人 们对于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不同的需求, 而鉴赏经典的艺术佳作无疑是提升个人审美素养与 鉴赏能力的一条极佳途径 。作为周昉的一部旷世经 典画作,《簪花仕女图》 所主要描述的内容就是几位 贵 族 妇 女 在 春 夏 交 汇 时 节 一 同 游 园 赏 花 的 美 丽 情 景 。整个画卷之中,卷首与卷尾仕女所展现出的姿态 能够达到交相辉映的效果, 让整个画卷既富有整体 感,又更加生活化、立体化、鲜明化 。作者在创作过程 中,不仅仅只围绕人物做文章,其还在所刻画的人物 之间完美点缀出了白鹤 、小狗 、辛夷花以及玲珑石等 艺术元素 。站在“鉴”与“赏”的视角下分析,作者周昉 并不是只仅仅刻画与展现了仕女们的精美服饰与妆 容,更像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展现出了唐朝贵族 妇女的生活情趣以及生活爱好, 体现出了当时整个 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一种良好氛围。
站在中国书画“鉴”与“赏”的艺术层面对整部作品重新解读与分析能够发现许多精妙之处 。例如,《簪花仕女图》 这部作品虽然描绘的是唐朝贵族妇女结伴游园赏花的精美画面与艺术场景,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 周昉却没有采用花园庭院作为整幅画作的背景,仅仅对每一个人物的姿态 、形象 、服装 、妆容 、表情做了着重刻画与描述,真正做到了“下笔如有神”,用简练的线条对人物动作形态进行了刻画, 并且用明艳却不庸俗的色彩展现了服装上的颜色与花纹 。让这幅作品不仅层次鲜明而且栩栩如生, 极为逼真形象 。 同时也让观赏者在观察与品鉴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画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安逸 、典雅且大气的个性化风格 。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与作者展现出的情感思想相得益彰 、完美融合,无疑会对当时唐朝的仕女画产生诸多积极且重要的促进和影响。
针对《簪花仕女图》这部唐代的经典作品而言,在“鉴定”方面如何做到明辨真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体上的甄别与判断 。具体来讲,首先,站在绘画组织语言角度上进行鉴别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优秀画家, 其个人作画风格必然都极具独到之处,即便临摹得再像,往往也会存在客观上的各种差异。《簪花仕女图》这部作品在细节刻画以及下笔用线等方面极为精细且浑厚, 每一位画家的社会阅历以及情感经历都不同, 因此他们所投入到绘画中的情感必然也会存在差异性,也就是说,情感是无法替换且独一无二的;其次,依据经典艺术画作中的各类建筑物 、风俗习惯以及服饰用品的艺术考订 。例如,在《簪花仕女图》这部经典作品中,可以通过唐朝当时流行的服饰 、发饰以及妆容来进行判断与辨别;最后,结合跋尾印记形成深入化的鉴别 。客观进行分析,周昉这部经典作品《簪花仕女图》尽管未有款识 、题跋以及观款,但该作品曾被南宋高宗赵构所收藏,整部作品的画心有南宋“绍兴”连珠印 、南宋贾似道“悦生”葫芦印 。上述元素完全可以支撑我们来进行相应的艺术鉴别以及艺术考证 。总而言之,中国书画中 的“鉴 ”与“ 赏 ”尽 管 隶 属 于 两 种 不 同 的 范 畴,但“鉴”和“赏”两方面对经典艺术作品来讲都是不可或缺、极为重要且不可分离的。“鉴”与“赏”两字的叠加能够构成“鉴赏”一词 。而“鉴赏”的真正内涵无疑是理性与感性针对不同艺术作品所完美交融形成的结 合,是“鉴”与“赏”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统一 。我们可以 这样理解与认知: 在新时期中国书画经典作品的鉴 赏与品评过程中,“鉴”是一种重要的前提,而“赏”则 是人们获取艺术享受与艺术体验的真正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 书画中的“鉴”与“赏”对于经典艺术作品而言不可或 缺,并且这一主体工作的创新发展之路可谓“任重而 道远”。 本文以《簪花仕女图》为例,站在“鉴赏”综合 视角下针对周防的这部旷世经典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与文化魅力进行了深度解析与研究 。客观而言,优秀 且高超的经典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 、流传 千古,其主要原因绝非仅仅依靠画家自身所具有的高 超画技与水平,而体现在作者是否能够在艺术创作过 程中, 通过完美的艺术手法与精湛的技艺表现出 自 身的情感与诉求, 进而为观赏者传达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与艺术魅力 。因此,中国书画中的 “鉴”与“赏”的相关工作仍旧需要获得专业人士以及 全体艺术爱好者的重视与关注, 进而让新时期中国 书画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健康 、稳定的创新发展 。
参考文献 :
[1]谢蕊 .《簪花仕女图》构图 、服饰及其文化研究[J].浙江纺织服 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41-45.
[2]陈谷香 .世有解语花 ,凭谁解花语——《簪花仕女图》之主题与 隐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6):9-18+209.
[3]张庆丽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语言[J].美术教育研究,2021 (09):12-13.
[4]时茹婷 .周防《簪花仕女图》之形象审美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 , 2019(02):74-79.
[5]薛玉霞 .浅析周防《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J].艺术评鉴,2020 (07):71-72.
[6]张卉 .浅析中国书画中的“鉴”与“赏”—— 以《簪花仕女图》为 例[J].艺术评鉴,2018(17):3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