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跨文化视角中的印尼音乐甘美兰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2:0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印尼最具特色的乐种甘美兰,是印尼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音乐形式之 一,其中爪哇岛与峇里岛的甘美兰合奏最为著名 。印尼甘美兰是印尼宫廷和宗教的音乐,在各种庆典中得到广泛应用 。甘美兰是以打击乐器为主,管弦乐器为辅进行合奏,体现印尼的传统文化 。此外,甘美兰也常常为皮影戏和舞蹈伴奏 。甘美兰音乐热忱并充满情感,对于 20 世纪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甘美兰音乐特色及其音乐的流派与发展进行研究,探究甘美兰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跨文化,印尼,甘美兰

  甘美兰是印尼地区最喜闻乐见的民族乐队,它 的音乐大多采用半音和无半音的五声音阶 。现如今, 甘美兰音乐已然成为了世界民族音乐中的主要类型 之一 。甘美兰音乐是由多种音色合奏而出的音乐,其 组成乐器包括:木琴、钢片琴、锣、鼓、拉弦乐器等 。在 印尼,甘美兰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正式的庆典中 。如: 在巴黎天主教堂典礼上, 甘美兰会用作进场曲或者 是散场曲;在雅加达,电台广播也经常采用甘美兰, 每逢重要日子,甘美兰也是必备播放曲目;皇室的巡 游盛典也会应用甘美兰 。甘美兰不仅对西方音乐产 生了重大影响, 其音乐文化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也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
 

  一、甘美兰概述

  《星星索》《梭罗河》 是人们常见的印尼音乐,这 些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并具有独特风味,听着音 乐,人们仿佛徜徉在美丽梦幻的南洋风光中 。但是作 为印尼音乐中最有特色和最悠久的甘美兰, 是印尼 音乐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

  在 印 度 尼 西 亚 语 中,“甘 美 ”是 敲 击 的 意 思,而 “兰”则是用来标示名词,甘美兰合起来就是敲击乐 的意思。而甘美兰也是演奏的整队组合的名称 。甘美 兰音乐及其乐队形成于 15 世纪,距今已有 500 年的悠久历史,甘美兰音乐作为民族乐队,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深深扎根于印尼泥土中 。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敲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敲击乐器包括:“沙隆”“波南”“根德尔”“干邦”等等;管弦乐器包括:“苏铃”“格渣比”“拉巴布”等。

  甘美兰是印尼音乐的典型代表, 是以金属击奏乐器为主 。有研究指出:狭义上,甘美兰是指打击乐器;广义上,甘美兰不仅仅包括音乐艺术,还包括绘画艺术及雕刻艺术 。

  甘美兰音乐对于西方音乐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其中法国作家德彪西的《版画集》就是受到甘美音乐的感染与震撼创作而出的 。甘美兰在我国的音乐中很少被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飞儿乐团的《千年之恋》,这首歌曲前奏中使用了部分甘美兰 。甘美兰音乐为全世界人民了解印尼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甘美兰类型

  在印尼,没有两个甘美兰乐队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如:音阶 、演奏风格 、乐器 、人声及文化等 。甘美兰乐队,是一个高度团结协作的集体,不同的演奏者相互配合,彼此照应,在即兴发挥中又能循规蹈矩,形成极具特色的甘美兰音乐。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甘美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巽他甘美兰、爪哇甘美兰、峇里甘美兰 。巽他甘美兰, 这个是在爪哇岛的西部地区形成的, 甘美兰作为仪 式的一部分,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使用皮洛音阶的地 贡甘美兰;爪哇甘美兰,这种甘美兰主要是作为宫廷 音乐,其音乐比较缓和,每个宫廷有各自特色;峇里 甘美兰,这种甘美兰是以多变和快速变化为主,以炫 技的风格著称,例如刚克伯牙甘美兰 。

  按照地方特色甘美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西爪 哇 、东爪哇 、中爪哇以及巴厘 。甘美兰的音阶类型不 同,有无半音音阶和半音五声音阶两种,除此以外还 有“七平均律”音阶 。

  通过对印尼甘美兰进行了解, 一支完整的甘美 兰乐队会包含大约 20 种不同类型的乐器, 包括:铜 排琴、木琴 、竹琴 、桶鼓 、吊锣等 。甘美兰乐器主要分 为三类:敲击锣鼓类、金属键乐、其他旋律 。敲击锣鼓 类,主要包括:吊锣 、釜锣 、排锣等;金属键乐包括:高 中低音金属排琴 、高中低共鸣筒金属排琴等;其他旋 律乐器包括:木琴 、西特尔 、竖笛 、大手鼓大鼓等 。在 使用上,甘美兰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其他管弦等为 辅,通过不同乐器间的相互作用,呈现独具风格的音 乐效果 。除了乐器以外,甘美兰乐队也有自己的歌唱 演员,在演奏时,同时伴有歌唱,主要应用领域为戏 剧、皮影、舞蹈等 。

  三、甘美兰特点

  甘美兰音乐中鼓是占领核心位置的, 在表演过 程中,节奏的快慢,乐段之间的切换 、音乐风格的塑 造基本是以鼓声为主要信号进行转变,因此,鼓是甘 美兰音乐的灵魂, 同时也是不同乐器之间沟通的桥 梁 。鼓谱的编创需要遵循音乐的基本特征 、审美等 。 在鼓经的编创过程中, 编创者需要结合自己的技术 水平,听觉的习惯以及审美的体验进行编创,鼓经通 常使用 D、P、T 三个字母进行表示, 其中 D 是代表的 大鼓的鼓点,P 代表的是右边小鼓鼓点, 而 T 代表的 是左边小鼓鼓点 。在甘美兰音乐中,每一个曲目的鼓 经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甘美兰音乐演出不使用乐谱, 而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

  在印尼,单纯的甘美兰表演或者是在电台上播放 很常见,除了印度尼西亚的各个岛屿,甘美兰还受到 了附近其他国家的影响 。比如马来西亚也有甘美兰, 但是其在音阶上和印尼干部兰不同, 主要是以 C 等 为调音的基础 。当今,欧美以及世界各地有不少人都 在学习和演奏甘美兰。

  作为印尼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甘美兰,其音乐也具有复音分阶和音乐思维,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两套音阶系统

  印尼甘美兰的音阶包括两套,一套为五音音阶, 一套为七音音阶,同时在音阶系统中,两个音还是不 等距的 。甘美兰音乐都是合奏的形式,合奏的主要乐 器为敲击乐器,铜锣 、鼓等等,而每一种乐器在乐队 中都会出现两组,并且两组乐器的音高是不相同的 。 同时,甘美兰音乐节奏较为复杂,因为甘美兰主要以 敲击乐器为主,因此每一个敲击手的鼓点 、句型等不 同,构成了其复杂的音乐节奏。

  (二)演奏的即兴性

  在甘美兰的演奏过程中,其音乐并不是齐奏,也 不是欧洲音乐的和声对位, 而是各音乐复杂交织在 一起,演奏也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奏者以核心的旋 律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兴表演 。甘美兰音 乐具有循环曲式和复音重叠的特点, 其音乐动机相 对简单,演奏者通常不看乐谱,而是根据自己的长期 训练以及对音乐的感知与直觉进行演奏 。演奏者将 各自的音符汇编在一起,构成复杂的旋律,如切分 、 休止及不同和声织体等相互交织 。甘美兰音乐具有 循环性,对每一个音乐单位进行反复,其中大吊锣的 声音每出现一 次, 这就意味着本次循环的结束和下 一轮循环的开始 。有研究者指出,这种循环的思想, 也与印尼宗教文化中的“轮回”观念相联系 。在音乐 的循环中,演奏的即兴性也伴随其中。

  (三)遵循音阶的调试规范

  甘美兰音乐乐队大部分以打击乐器为主, 虽然 看着敲敲打打存在一定的即兴性, 但是敲打之中也 蕴含着很多的规范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甘 美兰有两种音阶调试体系, 即培罗格音阶体系和斯 连德罗音阶体系。这种体系比较接近五平均律。另一 方面,甘美兰在演奏时,还要遵循“帕台特”的规范, 包括骨干音 、特定音域 、旋律类型和终止规范 。而这 种演奏比较适合表达愤怒的情绪情感, 其演奏的时 间也是凌晨。

  四、甘美兰音乐的流派与发展

  巴厘音乐主要是以甘美兰音乐合奏为主, 最具 代表性的是凯布亚尔大型乐队,其音乐富有生机,比 较适合展现音乐家全面的艺术才能 。另一种甘美兰 为根德尔瓦扬,主要以共鸣筒金属排琴演奏为主,整 个乐队的音色相对柔和, 同时这种甘美兰伴奏对于 乐师的要求也较高 。这种乐队在为皮影戏伴奏时的 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风格柔美,形式也比较自由,用于伴奏比较安静的场面;另一类则是风格坚硬,低 音的曲调较为突出,用于伴奏战争的场面 。除了大型 乐队,在巴厘岛还有小型的甘美兰乐队,主要适用于 宗教或者民俗民间舞的伴奏。

  西爪哇的甘美兰包括两种, 一种是农村的伦腾 甘美兰,一种是宫廷的德贡甘美兰 。这两种甘美兰所 使用的乐器基本相同,但在风格和技巧上是不同的 。 伦腾甘美兰声音更为响亮,比较粗犷,而德贡甘美兰 较为轻柔,比较温和。

  东爪哇甘美兰则是以玛琅为分界线, 分为东西 两个部分 。西部主要展现高雅风格,东部主要体现民 间风格 。其中高雅甘美兰虽然受到了中爪哇地区的 影响,但在风格上也存在不同,其声部的变化更为明 显,同时气氛更加活泼。

  民间甘美兰音乐,主要以唢呐为主伴奏乐器,最 初唢呐甘美兰是应用于斗牛活动中, 由于唢呐的声 音比较高亢,能够燃起比赛的气氛,后来唢呐被应用 于舞剧中伴奏 。在此之后,演奏时还加入了其他的演 奏辅助,用来表达欢腾热烈的气氛。

  五、甘美兰的人文价值思考

  甘美兰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早些时 候,西方音乐家就被这种充满神秘感的音乐所吸引, 其中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就曾经在甘美兰音乐 中汲取灵感,创造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 。

  印度尼西亚是融合了佛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的 国家,有着其独特的宗教音乐 。其中巴厘岛的宗教音 乐是最为流行的 。印尼地区的宗教具有很强的艺术 性与融合性,其大部分音乐都是伴随着音乐而产生。

  在印尼文化中,甘美兰音乐也被赋予神的色彩, 人们对于每一次的演出,都特别的尊重,例如在表演 甘美兰之前,每位演奏者都要脱掉鞋子,保持庄严的 神态,以此表示对神的最终 。 同时,甘美兰的乐器摆 放位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随意移动,就意味着 对神灵的冒犯,每套甘美兰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这 意味着与神灵同在 。另外,在甘美兰音乐中,也会出 现曲 目的循环,这种多层次的重叠,也是和印度宗教 的“轮回”相得益彰 。

  在印尼的社会文化中,人们认为竞争等不友好行 为,这些欲望与不友好会影响社会的安稳,因此人们 通常以互相尊重、和谐相处、避免冲突为准则 。另外, 因为甘美兰的表演, 常常是需要演奏者相互配合与 合作的,因此,他们更强调团体的完整性与合作性, 比较注重合作,强调和谐相处。

  六、甘美兰的学习思考

  ( 一 )文化融合,践行“一带一路”

  近年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一 带 一 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在传播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同时,也在吸收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之路,也是思想和文化交流之路。印度尼西亚是 21世纪丝绸之路的主要国家, 对于印尼音乐文化的学习,也符合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理念 。随着各国间的交流互动增加, 相关文化的学术研讨会也在不断增加 。甘美兰音乐也在我国得到了宣传和推广,其中印尼甘美兰早在 2015 年就在我国广西开始传播,在如今的新常态下, 不断拓展我国与东盟音乐的学习,也是对一带一路理念的践行,打开了文化融合与借鉴的格局。

  广 西 南 宁 是 中 国 - 东 盟 博 览 会 的 举 办 城 市,与“ 一 带 一 路”的沿线东盟国家交流互动频繁,同时广西艺术学院也指出,要利用地区优势,不断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 。如今我们通过学习印尼甘美兰与东南亚的锣群文化,追溯其本源,学习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将音乐特色本土化,增强我国铜鼓文化与东盟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当前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以及广西艺术学院均有对甘美兰的教学, 通过学习甘美兰, 学生不仅能够扎实掌握的甘美兰理论知识,同时当听到甘美兰的伴奏时,学生们心理上也能产生舒适 、顺畅的感受,这也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和谐和睦相处,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1 年 11 月,广西艺术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了“中国-东盟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共同组织了甘美兰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节目呈现了印尼的传统音乐 、舞蹈等,同时还在其中加入了我国传统的乐器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 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站在建党 100 周年,中国-东盟对话关系 30 周年的时间点,这场音乐会,不仅让人们对音乐文化进行了解,还是对跨文化研究的推进 。

  (二)对文化保留敬畏

  在研究和探讨甘美兰音乐文化中,我们了解到,甘美兰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脱下鞋子,避免将乐器弄脏,同时在进行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稳重,并且沉稳地走到乐队当中,不可以横跨或者是依靠乐器,否则就是对乐器的极不尊重, 也会受到相关神灵的惩罚 。这种对于文化的敬畏,也是对于传统的保护与 敬畏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 人之言 。这也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心存敬畏, 这是一种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讲规矩 、守底 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中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 有所止 。敬畏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与要求,这也是我 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如今各种物欲横流与 信息泛滥的时代, 我们应当对民族文化心存敬意与 温情, 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保持科学的理念与信 仰,务实奋进。

  (三)文化平等

  在印尼甘美兰音乐中, 虽然其包含众多种类的 乐器,但是每一种乐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地位都是 平等的,这与其他的乐队不同 。印尼是一个多宗教的 国家,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印 尼地区的人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在甘美兰音乐的 演奏中,演奏者认为这是集体音乐,每种乐器相互依 赖, 相辅相成, 完整音乐的展现需要演奏者齐心协 力,共同来演绎与传达音乐的美好 。随着经济全球的 不同推荐,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进,但是由于各 国之间存在文化等差异, 这也引起了沟通过程中的 一些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文化的交流要遵循 尊重差异,普遍平等的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平等互 利 。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持本土文 化的认同,消除潜意识中的文化冲突的不良影响,认 可文化的多样性。

  (四)和谐让世界更美好

  在甘美兰的演奏中, 演奏者在互相尊重的基础 上,需要团结合作,和谐展现每 一 部分乐器的特色, 保持曲子的完整性 。全国政协文化史与学习委员会 副主任叶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 文明互鉴与人类发 展相伴而生, 只有各国相互尊重彼此文化的多样性 和差异性,才能实现文明的和谐 。 中华民族的复兴, 除了依托经济等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 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推进,我国也举办了敦煌 文博会的,主题为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会议交流, 世界各国要形成互相理解与欣赏的 人文格局,促进民心相通。

  (五)更科学地对音乐进行记谱

  记谱法是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正确 的记谱对于音乐的保存与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甘美兰音乐并没有像其他音乐一样对于每件乐器的 音乐旋律进行准确细致的记录, 而是指记录核心的 乐曲, 而这一点也是源自印尼人对于甘美兰音乐的 即兴传承,这一 即兴性,让人们多了更多的想象和创 造空间,给人提供了创作的空间,给音乐保留了提升 的空间,这也是对创作家的创作保护。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自己的记谱法, 对于传统乐 曲都进行了精确的记录, 这也使得后辈失去了口传 心授的能力, 可能禁锢了年轻音乐人的创造性想法 和思维,在未来我国音乐的记谱中,我们应该意识到 记谱知识辅助记录音乐,而不是创作音乐的源头,同 时在记谱中要学会取舍。

\
 

  通过对甘美兰音乐的特点及类型进 行了解,我 们领略到甘美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有着独特的 魅力,在未来甘美兰音乐的学习与推广中,应该加强 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行更多的文化欣赏与借鉴 。在 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化的新时代背景下, 全球各国应 该积极组织各类型音乐研讨会 、音乐周等活动,为音 乐文化搭建交流的桥梁,相互学习,不断完善音乐传 承机制, 透过其他文化, 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本土 化,促进全球的大融合。

  七、结语

  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 世界音乐文化百 花齐放, 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眼光来看待 世界音乐文化, 从不同的音乐文化中, 增强 自我审 美,汲取国外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表达手段,促进中国 与其他国家音乐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 该学习甘美兰音乐中的互相尊重 、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传承音乐文化的同时,促进各国交流,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 。

  参考文献 :

  [1]陈伟婷 .甘美兰的音乐体验与文化表达—— 跨文化视野中的 印尼甘美兰学习体会[J].黄河之声,2020(16):170-173.

  [2]仁迪 .甘美兰在广西艺术学院的教学及推广研究[D].桂林:广 西师范大学,2018 年 .

  [3]楚卓 ,鲁松 .论中国 — 东盟背景下印尼甘美兰音乐在广西的研 习路径[J].艺术探索,2021(04):35-41.

  [4]孙 莎 . 印 尼 甘 美 兰 的 艺 术 特 色 及 人 文 价 值 [J].北 方 音 乐 ,2017 (23):12+17.

  [5]系泰来.竹摇神韵 鼓瑟天籁—— 浅谈印尼的传统音乐甘美兰[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26-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5080.html
本文标签: 跨文化 ,印尼 ,甘美兰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