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儿童舞蹈具有边歌边舞 、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受到儿童的接受与欢迎 。儿童往往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活泼好动的行动力 、对于外部事物的模仿学习能力也较强,所以童真 、童趣也是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孩子们在模仿的前提下进行游戏式的舞蹈成为儿童舞蹈的主要特点之 一 。同时,对于儿童而言舞蹈是其培养审美能力 、提升对于美的欣赏力的途径之 一,在舞蹈的同时孩子们的身体也能够得到锻炼,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文首先从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及艺术特点进行论述,其次论证儿童舞蹈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与影响作用,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儿童舞蹈在编排及教学中的实际执行策略 。
关键词:儿童舞蹈,基本特征,艺术特点,执行策略
儿童时期是建立正确审美观 、价值观的关键时 期,同时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需要一 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对其成长进行正确引导 。毫 无疑问, 儿童舞蹈教育对于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优 秀的教育方式, 儿童在舞蹈的过程中身体素质 、情 感 、审美 、注意力等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对于 促进儿童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 影响作用 。但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 只有充分了解儿童舞蹈的内涵, 把握其基本特征及 艺术特点, 才能让儿童舞蹈更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 长铺路搭桥。
一、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及艺术特点
作为以儿童为主体的舞蹈活动,儿童舞蹈自然而 然地体现出童真 、童趣 、童幻等鲜明特点 。儿童时期 孩子们的专注力较差, 难以凭借自己的 自制力进行 长时间的舞蹈学习, 因此儿童舞蹈在编排时充分考 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 。 以游戏化的形式引起儿童的 参与欲望, 通过唤起儿童的舞蹈热情使其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舞蹈活动 。总而言之,儿童舞蹈的 基本特征及艺术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一是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是儿童舞蹈的游戏性可以引发儿童热情; 三是儿童舞蹈的想象性可以创造儿童梦境 。
( 一 )以趣味激发儿童兴趣,借兴趣助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所以说,儿童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符合儿童的兴趣, 能够使得儿童做到快乐地学习 。儿童时期,孩子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 面对任何未知事物都有探究一 番的想法 。但是,儿童由于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其难以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某一件事 。正是因为孩子的这种年龄特征, 教师在编排儿童舞蹈以及在舞蹈教学时十分注重舞蹈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以语言的形式引起儿童的好奇心, 进而通过生动有趣的舞蹈动作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与参与热情。
以儿童舞蹈《孔雀归来》的教学为例,上课铃响后教师走下讲台对孩子们亲切地说:“小朋友们知道‘孔雀舞’吗? ”“老师,我知道! ”孩子们争先回答 。
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孔雀舞’是我国哪个民族 的传统舞蹈吗? ”孩子们都面露难色,成功被教师激 起了好奇心:“不知道啊,是哪个民族? ”接下来,在教 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了“孔雀舞”的动作练习 。看 着孩子们各不相同的舞蹈动作,教师笑道:“小明,你 的手没伸直,像一 只大公鸡 。小红,你的动作太僵硬 了, 就像捕食的老鹰 …… 咱们来比比谁的动作更像 孔雀吧。”在教师的言语刺激以及生动有趣的舞蹈动 作吸引下,孩子们都沉浸在了“孔雀舞”的世界之中, 以兴趣帮助自己进行了长时间的专心学习 。所以说, 趣味性是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之一 。
(二)以游戏引发儿童热情,用形式吸引
游戏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其对于儿 童的吸引作用不可忽视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做 游戏也是孩子们 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适合的 游戏往往能够使得儿童废寝忘食 。 因此近年来教育 界也逐渐兴起了“教育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的教育 概念,那么对于儿童舞蹈而言也是如此 。儿童舞蹈的 进行往往以游戏为媒介, 通过舞蹈内容与游戏形式 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快乐游戏之中学习舞蹈,实 现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满足。
以儿童舞蹈《可爱兔子舞》的教学过程为例,在 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兔子舞”的形式比 较陈旧,儿童早已对其失去了热情 。 因此,舞蹈教师 创造性地把“兔子舞”与“木头人”的游戏相结合 。具 体规则如下,孩子们伴随着音乐跳兔子舞,在舞蹈的 过程中教师会不定时地喊:“一二三,木头人! ”教师 话音落下后就都不能移动, 移动的孩子将会面对出 局的惩罚 。在经过实际舞蹈教学的检验之后,教师发 现相比于原来单纯进行“兔子舞”教学,与游戏结合 的《可爱兔子舞》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在相同的课 堂时间中,游戏化舞蹈对于儿童的吸引力更强,孩子 们舞蹈动作的掌握水平也达到提高 。所以说,游戏性 也是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以想象创造儿童梦境,凭内容共鸣
儿童时期的孩子往往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他们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许多成年人发现不了 的事物 。儿童舞蹈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之 一, 其对于培养孩子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具有不可或 缺的影响 。所以说,幻想性作为儿童舞蹈的鲜明艺术 特点将贯穿儿童舞蹈的编排与教学 。儿童在进行舞 蹈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太阳,给予他 人温暖与希望;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吹螺号的少年,在海边盼望着父母的归来 …… 总而言之, 只有舞蹈 的内容符合儿童的想象力水平, 才能使得孩子们产 生共鸣,才能感受到舞蹈中蕴藏的真、善、美。
例如在进行舞蹈《小螺号》的教学时,伴着熟悉 的配乐, 教师带领孩子想象自己就在一望无际的大 海旁边 。想象望着蓝蓝的大海, 海鸥自由自在地飞 翔,一位吹海螺的少年正在想念出海捕鱼的父母 。孩 子们开动自己的想象力, 在脑海中构建出一 幅新时 代海边渔家儿童的生活图景 。同时,吹螺少年对于父 母安危的担忧以及对父母的思念引发了舞蹈儿童的 共鸣, 在舞蹈的学习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父母工作 的不易,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 。所以说,富 有童幻性是儿童舞蹈鲜明的艺术特色之一。
二 、儿童舞蹈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作用
儿童时期正是孩子们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黄 金时期, 倘若此时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儿童成长进行 辅助和推动,必然能够使孩子受用一生 。因此从这个 层面来说, 儿童舞蹈教育不失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教 育手段 。在参与儿童舞蹈的过程中,儿童以下几方面 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个是儿童的审美能 力,儿童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美育的 关键途径;第二个是儿童舞蹈能够起到对于孩子的锻 炼作用,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保障孩子的茁 壮成长;第三个是儿童舞蹈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交流协作能力。
( 一 )培养审美能力,帮助儿童感受生活美好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之目的 ,在陶冶活泼敏锐 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即审美教育 。在当 今世界,美的感知力对于一个人是极其重要的 。审美 能力对于儿童来说同样重要, 只有孩子能够明确地 辨别美与丑, 才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准确把握 事物的对与错 。同时,美育教育还能够帮助儿童发现 生活中的点点美好, 使其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健康 心态,避免厌世情绪的产生 。正因如此,能够培养审 美能力, 帮助儿童感受生活美好的儿童舞蹈教育才 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 能够在潜 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孩子们在对优美舞蹈 进行欣赏及模仿的过程中, 美学教育便春风化雨般 浸润儿童的心田,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播种下了向往 美的萌芽 。另外,无论何种形式的儿童舞蹈,其本意 都是抒发人们的喜 、怒 、哀 、乐之情,优秀的儿童舞蹈能够令孩子们感到身心愉悦及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 击,多欣赏古今中外经典的 、出色的舞蹈作品,能够 激发儿童的内心情感 。在儿童舞蹈的感情刺激之下, 有利于儿童感同身受地体验到舞蹈中人物的思想与 情绪,能够大大提升儿童对于美的共情能力 。所以我 们应重视儿童舞蹈的美学效应, 在儿童舞蹈教育中 注重培养孩子的美学修养, 充分发挥儿童舞蹈的美 育作用,帮助儿童发现并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
(二)促进生长发育,保障儿童身体茁壮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 越好,儿童的营养条件大大改善 。但是我们应明确的 是, 要想获得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必须在吃好的同 时参与到运动当中 。儿童舞蹈作为以儿童为目标人 群编排的舞蹈形式, 无论是从运动的强度抑或是时 间来说都是十分适合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 。儿童舞 蹈作为一种运动形式, 不仅能够通过一定强度的训 练达到强化心肺功能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 的运动刺激儿童的骨骼能够使其长得更高、更壮。
另一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儿童提升食欲,能 够有效缓解乃至避免儿童的挑食 、厌食情况的产生 。 舞 蹈 教 育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还 能 够 端 正 孩 子 的 错 误 体 态,以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压腿 、压肩为例 。孩子们在 专业舞蹈教师的辅助下进行压腿 、压肩不仅能够提 高身体的柔韧程度, 还能够有效纠正儿童驼背以及 不良腿型等错误体态 。适当的运动还能够提升儿童 的免疫力,增强对于病毒 、细菌等的抵抗力,为孩子 竖起一道坚实的免疫壁垒 。
(三)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儿童团队交流协作
众所周知,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够起到“1+1>2”的 效果, 而对于儿童来说舞蹈便是一种需要团队配合 的活动。要想实现舞蹈的完美呈现,仅仅依靠一个人 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儿童便在舞蹈的学习过 程中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了合作意识的观念 。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可以使儿 童在舞蹈合作 、竞赛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相互 竞争的意识。
舞蹈根据参与的人数大致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 集体舞, 由于班集体的存在因此儿童舞蹈类型一般 为集体舞 。一支好的舞蹈需要团队的合作,集体参与 的舞蹈形式决定了每位同学必须掌握与他人交流对 话的能力 。交流作为合作的前提,是合作能够顺利开 展的基本保障 。所以说,家长及教师应积极支持儿童 参与到舞蹈活动中去,以此提升孩子的团队交流协作能力,增强孩子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儿童舞蹈在编排与教学中的实际策略
毛 主 席 曾 经 说 过:“实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准”,对于儿童舞蹈教育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纸上谈兵”,而是应把研究所得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下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儿童舞蹈编排与教学的具体策略:第一,儿童舞蹈的编排应该以童趣为指引, 创作内容需要紧密贴近儿童生活;第二,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借助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帮助学生融入舞蹈学习当中;第三,儿童舞蹈教师应明确职业素养与道德素质在教学工作中的根本作用, 利用多种手段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 一 )以童趣为指引,创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教师在儿童舞蹈的编排中应注意孩子兴趣的重要作用, 只有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创作内容才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进而较好地激起儿童的兴趣 。第一,从选材的角度而言儿童舞蹈应当从生活中出发,以孩子们的生活小事作为切入点, 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儿童的日常生活舞蹈化 。第二,从主题角度而言儿童舞蹈应当体现生活中的真 、善 、美,以美好的感情增强儿童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例如在编排儿童舞蹈《我爱洗澡》的过程中,教师们准确地把握到了儿童在生活中洗澡这 一 行为 。舞蹈教师针对部分儿童抵触洗澡的现象, 在舞蹈的编排中设计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洗澡动作 。首先在舞蹈的开始阶段,伴随着隆隆的鼓声,孩子们富有节奏地快速下压双掌,仿佛就在拍水一般 。这个动作正是借鉴了在洗澡时儿童玩水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们在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洗澡的乐趣 。然后伴随着音乐达到高潮,孩子们也做出了夸张的洗脸动作,憨态可掬的动作不仅惹得家长 、教师纷纷发笑,孩子们也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另外,此次舞蹈教学还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自己洗澡的技能, 对于缓解孩子们对于洗澡的反抗情绪具有明显的作用 。正是因为此舞蹈的内容选材紧紧贴合儿童的 日常生活, 才能有效激起儿童的兴趣, 使其能够将舞蹈中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里面,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二)以科技为辅助,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融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普及,21 世纪也被称为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而在儿童舞蹈教育层面,教师同样 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 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衍生之一,其在教 育行业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 频 、文字等多种信息的联合使用,能够逼真地构建出 舞蹈所要表现的场景, 使儿童仿佛有身临其境的体 验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融入舞蹈的氛围中去 。所以 说, 舞蹈教师在一线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技 术的合理应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本平淡乏味的 舞蹈课堂体验变为三维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 乐在课堂、学在课堂 。
以儿童舞蹈《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 制作了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上课铃声落 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投影仪在银幕上呈现出了一 幅静谧的荷塘夜色图 。带着丝丝凉意的夜风缓缓吹 拂过荷塘中尚未绽放的花苞, 只是荷叶下的鱼儿们 仿佛还未休眠, 她们扰动平静的水面使得月色下的 荷塘更加宁静 。随后,音乐一转,孩子们也加入了舞 蹈的队伍中去 。他们身着绿裙子,手拿红扇子,好像 自 己就是那夜风中微微摇摆的荷花 。在孩子们倾情 地表演中,课堂也逐渐接近了尾声,但是儿童们都还 是意犹未尽的表情 。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功劳,通过 创设生动形象的舞蹈环境使得儿童忘记时间全身心 投入到舞蹈当中, 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收获更多的 学习成果,极大地提高儿童舞蹈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以素质为根本,教师主动提升职业素质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于教师 而言“金刚钻”便是自身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养,从 某种程度上来说, 舞蹈教师的道德素质是优先于其 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的 。因此,若想做好儿童舞蹈教 育课程的建设工作就必须要求舞蹈教师要有较高的 素质水平 。舞蹈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充分利用学校的 学习环境主动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养水 平,坚决避免由于自身失误导致儿童出现受伤情况 。 另外,由于儿童的年龄尚小,并未建立完整的男女有 别理念体系, 这就更加需要舞蹈教师依靠自身道德 修养加以引导, 在教学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 触,帮助儿童建立面对他人正确的边界感。
以少儿芭蕾舞《帕基塔》的教学为例,任课教师 在课程开设前前往学习图书馆对于芭蕾舞教学内容
进行了再三确定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芭蕾教学的科 学性与规范性,该教师还借阅了《从零开始学芭蕾》 《芭蕾术语词典》《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等书 籍进行参考学习 。经过系统完善的自主学习,该教师 对于芭蕾舞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掌 握了儿童芭蕾舞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所在, 确保了 舞蹈课程的安全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该教师使用 了教棍等器材帮助学生纠正动作, 避免了不必要的 身体接触,守护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 其肩上承载着国家 强盛与民族复兴的重担, 因此我们应重视儿童的教 育工作 。总而言之,儿童舞蹈具有童趣性 、童幻性以 及游戏性等基本特征与艺术特点, 对于少年儿童的 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舞蹈 教师在教学一线的工作过程中应努力发挥儿童舞蹈 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用舞蹈教育促进儿童美 育工作开展,用舞蹈教育帮助儿童强健体魄,用舞蹈 教育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及交流能力 。新时代背景 下,社会与人民也对儿童舞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以儿童为本 、以科 技为辅 、以素质为核,才算是响应了时代对于儿童舞 蹈的号召 。在儿童舞蹈的编排当中,教师应明确儿童 生活是少儿舞蹈的创作源泉,题材广阔,体裁丰富 。 我们要抓住儿童舞蹈的艺术特征, 把握住时代的脉 搏,用爱心架起桥梁,以童心追求童趣的独特表现方 法, 将民族的审美观与现代儿童的审美观融会贯通 在一起,努力去创造儿童舞蹈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
[1]张爽 .论少儿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 学,2011 年 .
[2]孙志红 .儿童舞蹈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感[J].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4(11):84-85.
[3]范颖 .我国业余少年儿童拉丁舞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年 .
[4]马丽君 .浅谈儿童舞蹈的基本特征[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09):250.
[5]付晓丽 .儿童舞蹈教学探析[J].文艺生活·文 艺 理 论,2009(08): 33-34.
[6]赛亚平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J].戏剧之家,2010(06):8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