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21年是红色之年,加之疫情的胜利转向,举国上下一一奏响百年礼赞之乐章,中国舞蹈界的“荷花盛事”随之绽放出国民的精神力量与时代担当。现当代舞作品在宏观上呈现出“忧患与磨难,顽强与制胜”的民族傲骨,体现出灾难面前人们不屈不挠的脊梁。微观而言,作品呈现两种导向,一是反映现实,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决策是带领我们走向光明之途;二是现、当代舞的存在意义,传递积极的信念与精神是其主要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中国舞蹈荷花奖的现当代舞蹈进行多个个例分析和对照,以期探讨现当代舞衍生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舞蹈“荷花奖”,现当代舞,时代价值
一、舞蹈“荷花奖”现当代舞的整体概论
纵观荷花奖舞蹈赛事的现、当代作品,群舞占据了绝对的份额,诸多“群像”随之应运而生,主要是围绕“革命历史”“国家(民族)意志”“地域特色”“抗疫之战”等四大范畴展开的人物群像塑造。横向观察,现代舞侧重“个人本位”,当代舞则展现“人民中心”,点明了现当代舞蹈创作的重心在于展现滚滚时代车轮所刻下的辙印,通过集中凝练后的小人物映射大时代的进程,真正做到从“人”的角度出发,挖掘人格、人性、人道,让群像变得鲜活而不刻板。
本次评选也出现了既关注现实又另辟蹊径的题材,在浓烈的红色中平添几抹彩。《远山不远》聚焦扶贫支教,原型加持,大无畏;民族和谐,有意义。《蹲蹲舞我》从古代舞俑姿态而生发,配合现代感和跳动化的音乐,可谓是亮丽的图景,且在传统固化的“三段式”结构中脱颖而出,倍感新奇。《彷徨》(《呐喊》)则呈现了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的创作心理过程,诸多新鲜的道具使用也非常精巧,想在几分钟内将这些内容饱满呈现出来需要“功力”。
诚然,面对社会人生百态,艺术家的敏感、沉潜、本真与独立是新题材萌芽的必需品。琢磨作品的主题语汇,众多编导偏爱用一种顿挫的点状发力方式,强调身体某一部位的突收与定型,由此解构出大量精密、快速而复杂的动作,让观众享受到肢体表达的视觉盛宴,产生共鸣。此外,舞蹈作品的“诗性”表达凸显了舞蹈的审美教育,让人对于各个画面有一种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自然感悟颇深。
因此,中国的现当代舞有着任重道远的艺术复兴与把握时代脉搏的责任,一定是守则创新,其规则在于反映现实时,注意模仿与生活并重;塑造人物时,注意图解与心理并肩;创造形式时,注意修辞与品质并生;颂扬精神时,注意血性与人性同在。由此,中国的现当代舞才有了欣欣向荣、行远自迩姿态。
(一)宏大叙事的当代舞
其一,作为反映“中国特色”的“当代舞”,它是记录我国时代发展进程、百姓生活状态的特殊载体,同时也意味着创作手法、舞蹈语汇的自由无束。当然,它也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关于“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焦点”。从作品的选题到精雕细琢、从表演到结构巧思,都能看出编导们精益求精的用心与对舞蹈艺术的虔诚。《我们看见了鸿雁》这个当代叙事舞蹈,讲述了一群青年乘大巴到内蒙采风,途中遇见贾作光老师,与其一同深入草原生活,在自然山水间获取艺术灵感,宛如一只只鸿雁,将内蒙文化艺术传播发扬。《烈火中永生》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的一段真实历史改编的,塑造出了一系列形象鲜明且饱满的革命英雄形象,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村托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和信仰之光。通过浮雕般的革命者群像,用以表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其内含的牺牲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已经熔铸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厚度。此类作品有着大局的把握,其华彩部分让人为之动容,满贯一腔热血的力量。
(二)本体表达的现代舞
其二,现代物组的独、双作品占据了绝对比例,开始摆脱“找别扭”的标签,关注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喜闻乐见的作品。一言以蔽之,可名之从本体的内向思维转向外向思维,并将两者结合,元融归一。显现当下的生活不易、如履薄冰,但是人间温暖常在,苦中作乐。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此次作品中诸多关于个人纠结、家庭问题的作品,却在表达方式上呈现了较高的相似—以身体技术为本位,却没有以立意为归宿,朦胧乎如雾里看花。不得不说,当下演员们的身体能力和现代舞技术着实娴熟精进、动势连接丝滑顺畅、技术运用游刃有余、表演能力有章有法,通过独舞、双人舞淋漓的展示出来,这也是现代舞最珍贵的地方,可以展形式、玩动作、秀技法、讲故事、宣私情等,但必须给人以触动、思索、回味,或新奇别致的震撼,致力于实现其当代的舞蹈价值。
二、时代背景下的舞蹈艺术魅力
(一)与科技结合下的装置舞蹈
本次赛事中道具的使用可谓独具匠心,巧妙绝伦。这里以《阶梯爱情》为例,利用舞台装置艺术的时空感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亲情与责任在舞台中演绎。在交叠的时空当中,表现了两个人从热恋到结婚再到危机,最终和好如初的人生历程。作品宣扬两个相爱的人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让温暖、甜蜜的爱情变得持久,在热恋归于平淡的生活、责任及亲情充斥的二人世界时,只有不忘“爱情”的初心,回归本真,才能真正领会“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深刻内涵。与科技的契合让我们看到舞蹈表达的兼具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当代风采是现今舞蹈人所密切关注的。不论是人物角色的流动穿插,还是装置舞台的旋转变化,都将串联出一组组美丽的符号,演绎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独特魅力。
(二)与电影艺术合拍的情感舞蹈
影片《超脱》在国际电影节上有着最佳影片提名的奖项,描写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讲述男主人公面对心理困境时自我怀疑和救赎的痛苦心路历程。而舞蹈编导运用男子双人舞进行淋漓尽致地诠释,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寄托与连接进行解构。在舞蹈语汇的载体下显得鲜活,发人深省。这种取自于电影题材的舞蹈作品有其“度”的再创造,不由得让观者产生共情。联想自身或是环顾周围,总要了解自我,才能有超脱的境遇。换个角度,在电影和舞蹈艺术的两相呼应下,社会应该对此现象予以高度关注,艺术间的相辅相成都是为人类的情感世界、精神领土积淀养料,幸福使然。
(三)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呼声很高的作品—《背面》,其震撼人心不仅在其演员的舞技精湛,更是作品的内涵打动你我。其创作灵感源于照片,一个倒在地上的难民,万般思绪激发舞者进行创作。一个精妙绝伦的肢体,加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悲悯情怀,可谓内外兼修,为之称赞。再看当下疫情的胜利,也是源于我们生活在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家园,生于斯长于斯乐于斯!
此外,王玫老师在《2021年“荷花奖”舞蹈比赛评审随想》一文中所强调的“无关舞蹈种类的感动”,简言之,这是编创者、教育者牵引出当代青年一带的“吃苦劲头”,展现排练过程中的进取态度,作品的“不断否定,趋于更佳”,也烘托了舞蹈的育人理念在此润生细无声,对于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何其重要。甚而,对于当代青年的“心理”建设也是不容小觑。诸如参与的过程,当事人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彼此内心强大的生命力,带来内心磅礴的力量。每个人都在坚定踏实的迈步,即便荆棘,终会苦尽甘来!现代舞《如影随形》《天使》都是在这一方面做到了从个体意识到国家命运的转换,观者在其“负责”的态度中看到了文化建设的大有可为。
三、关注时代,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之舞蹈实用价值
(一)创作中注重与时俱进:抗击疫情首先,摘取冠冕的《春会来》表现了疫情的肆虐性,使得等待春天的时光好像变得无比漫长。但这个冬天又有一颗颗热切的心在抗疫前线奋斗,有一群群热情的人在医院工作。这些爱,足以温暖这一整个冬天。那一天,值得等待,春天也一定会更加明媚的到来。整个舞蹈的结构立意在其专业角度不容分说的极佳,留下的感动有着疗愈人心,抚慰伤痛,温暖人心的实际作用,启迪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感恩”之心常在。就连当下河南的暴雨不断,八方人民仍旧果敢支援,这不就是不畏“寒冷”的接力棒吗?
(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支教扶贫
其次,呼应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远山不远》,青年夫妻档教师带孩子们成长,教会他们爱和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远山之外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不再年轻了,是粗糙的手,还是霜白的发,时光在塔公希望学校里留下了痕迹。爱人的回归与理解,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座远山里,送走一个个远去的孩子,这对支教夫妻建造了通往城市的路。舞蹈在这里环环相接,把朴实的事情娓娓道来,浓缩出了当下支教志愿者的情感微妙所在。发自肺腑的呼吁,加之国家的关注力度,终有显著的成效。使舞蹈长于抒情,优于叙事,于舞蹈本身是质的蜕变,于观众来说是连接你我,也是民族意识的呼唤。
(三)重视坚韧精神的传承:不忘历史
再者,作品《为了万家灯火》是以守灯人母子在重庆大轰炸中的命运故事为背景,交代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所造成的深重伤害,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刚毅不屈的民族气概。恰如罗素所言,对人类苦难痛彻心菲的怜悯是一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们度过一生。舞蹈的画面撷取、肢体语汇、道具安排、结构变化、情感累积等都是无声的言语,表现了峥嵘岁月的负重前行。纵使后代们不曾经历,也会仍旧在此精神下得以感染,化为前行的动力,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方可展望未来,更好生活。
(四)呼唤民族意志的新觉醒:青年气节
最后,中南民族大学的作品《蛙人》,苏时进教授在此喊出时代强音:终结口红男,变成血性男,开启英雄的时代,让人为之称赞。时代需要英雄。激励着艺术院团、院校多多创作出英雄题材的作品。在如今重要的节点上,鼓舞人心,不畏强权。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两栖蛙人特种部队。“海底蛟龙,陆地猎人”是人民对他们的称谓,他们好似一柄利刃,与敌短兵相接,所向披靡。这个军旅题材的作品源于编导老师的军旅“情怀”,是一种对于个人在部队的履历凝练,诸多在部队的学习心得都将化为肢体语言舞动,在观者领悟后,显现的是青年气节的呼吁。在教室里笔者看到编导老师的细细打磨,排练学生的汗水浇灌,犹如一道光划破那些战士在海底潜藏的漆黑岁月,不仅是一曲海军战士的颂歌,或是一支海军战士的赞舞,更是一种青年气节的传递,深谙此精神的魅力,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破不立,舞蹈的“变法”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在回顾与前瞻中,恰如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的:“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笔—现当代舞,将会打破“距离”与“隔膜”,带给观者一次次心灵奇旅、一场场精神的洗礼。
总而言之,“荷花盛事”之现当代舞的呈现,第一大价值在于高度关注民生,落实了以人为本的舞蹈艺术观。第二,在其不懈的创作中,不仅推动了自身跃进,也在姊妹艺术的相互补给下双双趋于丰富多元,为今后中国的艺术发展助力良多。第三,最重要在其美育价值实现之外,努力挖掘其蕴含其中的实用价值,诸如建设时代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团结人,教育人,造福于人,展望未来之势等。对于舞者群体是一种身心的锻炼,也是一种思维维度的扩展。于观者而言,是心灵的启迪、思想的飞跃和多维度的“盛宴”。最后,看其蓬勃发展的势头,使得当代学子其乐陶陶,将“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需要每一位舞蹈人共同努力,在时间沉淀下,形成时代风格,舞蹈才能走向艺术的康庄大道,实现时代的多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玫.2021年“荷花奖”舞蹈比赛评审随想[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02):18-23.
[2]慕羽.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04):84-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