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绛云楼题跋》是潘景郑从钱谦益的著作中辑录编排而成,在文献学史上有着独特的成就。《绛 云楼题跋》的文献记述体例、记述内涵、 学术思想是钱谦益思想的总体反映,在文 献学史上有着独创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但 辑录者潘景郑对《绛云楼题跋》的辑录和 编排亦成就了《绛云楼题跋》。
关键词: 《绛云楼题跋》; 文献学 ; 成就 ; 意义
《绛云楼题跋》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钱谦益的著作。钱 谦益(1582----1664) 字受之, 号牧斋, 晚号蒙叟, 东涧老人, 明末清初文坛的盟主 之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 集》《太祖实录辩证》《开国群雄事略》 《列朝诗集》和《内典文藏》等。在学问 上讲究灵心经世,在学术上讲究学古和创 新的统一,是明清之际承前启后的人物。 绛云楼坐落于常熟虞山脚下钱谦益的别墅 红豆山庄内, 极尽江苏园林风景之胜, 景色 怡人,景象绚丽。钱谦益把自己平生收藏 的所有书籍,细细划分类别,设了七十三 个大书柜,总卷数据说在十万以上,其中 有极其珍贵的 3900 部宋元版图籍。但好景 不长,据钱谦益在《宋本汉书跋》中的记 述,绛云楼于清朝顺治七年失火焚毁,存 世仅八年。钱谦益的著作由于含有反清复 明的思想,在乾隆时遭到禁毁,其文字长 久不传于世。《绛云楼题跋》是后来由苏 州当代藏书名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从 钱谦益的著作《初学集》、《有学集》及 《牧斋外集》中综录题跋二百六十五首, 合 成《绛云楼题跋》。所以《绛云楼题跋》 在文献学上来说是钱谦益与潘景郑二人共 同的著作,钱谦益以片段性的题跋文献, 原创性的丰富了文献学史和文献学本身的 内涵;潘景郑在串珠式的整合梳理中,成 就了《绛云楼题跋》和钱谦益的学术,并 且以其独有的文献学体例、内涵和思想表 述,使《绛云楼题跋》成为文献学史上一 个经典。
一、《绛云楼题跋》的文献记述体例
《绛云楼题跋》内容蕴含广泛, 涉及 古书版本、校勘考订、艺文品评, 全书收录题跋二百六十五篇。其中经部有十七 篇, 史部有三十六篇, 子部有九十一篇, 集部有一百二十一篇。经部包含了易、经 解、春秋、小学等, 史部包含有正史、别 史、编年、杂史、职官、传证、谱牒、地 理等, 子部有儒、道、杂、类书、小说、 音乐、杂艺、释氏等, 集部以诗集为主。 全书没有明确的标出经史子集四部分类, 但内容体例却是严格按照四部分类法来 编排的。
钱谦益在题跋中记述了自己得书的源 流,经过,藏书的来历。有些书是别人赠 送的,如《宋版左传》“宋建安余仁仲校 刊左传,故少保严文靖公所藏,其少子中 翰道普见赠者。”这段记述不仅记载了版 本的年代,是谁校刊的,还记载了书籍流 传的经过,自己得书的方式,对于版本的 流通经过探讨有着很深的意义。这样的记 述很多,另外如《淳熙九经一》、记述了 《九经淳熙》的流传, 《前汉书》记述了 《前汉书》是宋椠本之冠,还记述了自己 花费千金购买的经过, 《后汉书》亦是如 此,爱书之心跃然纸上。其他如《毛业季 所藏武兰亭》《营造法氏》等都说明了作 者为了求取心爱之书,四处求索,一掷千 金,即说明了这些珍籍的得失来源,也表 达了自己爱书惜书之心。
钱谦益在书中判明版本优劣, 注明版 本源流, 精心校勘, 对照版本之得失, 得 出自己的见解。如《春秋繁露一》“万历 壬寅, 余读春秋繁露, 苦金陵本多舛, 得 锡山安氏活字本, 校雠增改数百字, 深以 为快。今见宋刻本, 知为锡山本之祖也, 宋本第十二卷阴阳始终篇, 八者损一而出 者句下, 二行阙五字, 二行阙六字。”通 过金陵本和锡山活字本的对比, 以宋本为 样本, 精心校勘, 精确到字数, 这样既说 明了版本的优劣, 也说明了善本的精确。 “钱谦益重视收藏并著录宋刻元刊 , 这在 其生活的时代及当时藏书观念 , 十分自然。”① 这样对比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礼 部韵落》“礼部韵落, 以宋雕本为准, 元 板去之远矣, 凡字书皆然。”也是通过宋 本和元本的对比, 得出版本的优劣, 精确 到字数。题跋中对于善本的记载很是突 出, 由于作者收藏的大都为珍本、孤本、 善本。在题跋中记载的也大都为这些版本的最优本,是有很深的文献学意义。如《前后汉书一》“赵文敏家藏前后汉书,为宋本之冠。”《东都事略》“河南王损仲, 数为余言《东都事略》于宋史家为优”。也有细述不同版本注疏,来表明版本的得失,使版本不同时代的注疏的发展过程得以呈现。如《高诱注战国策》“战国策经鲍彪淆乱,非高诱原本。而川姚宏校正本,博采春秋后语诸书,吴正复校正鲍注,最后得此本,叹其绝佳,且谓于时蓄之者鲜矣,此本乃伯声校本,又经前辈堪对勘误,采正传补注,标举行间。”就是通过战国策高诱注本, 鲍彪注本,姚宏校本, 吴正复校本,伯声校本这众多校注本之间的优劣得失,来判明版本的优劣。钱谦益在题跋中也提到善本经过勘误后所收藏的一些难得珍本,同时注明了校正者、勘误者和版本出处,对于保留珍贵的书籍传世和版本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意义。如《文中子中说一》“文中子中说,此为宋刻善本,今世行本出安阳崔氏者,经其刊定, 驳乱失次, 不可复观。”这样的版本出处注明还有很多,象《金陵旧刻法宝之书》“金陵少宗伯殷秋崖先生,手订愣严经十卷,采录华严合论为约语四卷,又得宗镜会要于长干精舍,付梓行世。”在书中特别是对于苏东坡手订的那几本书的记载尤为珍贵,如《东坡志林》《坡书陶渊明集》等。对于道经的记载也是很有见底,通过指明版本,注明善本,保留了一定的文献价值。如《真诰二》“真诰未见宋本。近刻经俞羡长刊定者。至改握真辅为掘真辅。荒谬可笑。此钞依金陵焦氏本缮写,与道藏本及 吾家旧刻本略同,比羡长刻盖霄壤矣”其他如《十家道德经 注》《道德经指归》亦是如此。详细记述了这些道经的版本 优劣,通过对比,得出自己的见解。从钱谦益的这些记载中 可以看出钱谦益非常善于从版本的对照中来判明版本优劣, 精心校勘,认真缮写,对于版本的记录下了很大的心血。
钱谦益在题跋中也有涉及文字勘误, 精本精校, 留下许 多辨误的地方。在书中主要是对《左传》的辨误。如《左传 随笔二》“楚子伏已而盬其脑,建安本伏字绝句,则已当音 以,岳本及淳熙本皆伏已绝句,则已当音纪。陆德明音义不 云音纪, 则知当以楚子伏为绝句, 而已作以音, 不音己也。” 这里通过建安本和岳本、淳熙本及陆德明的反复对照,对文 字进行仔细的勘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因为“已 ”字和 “己”字字形相差不大,古人在抄书或则印刷过程中很容易 发生错误,只有这样的精确对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 对于语音的辨析和文章字义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帮助。在《左 传随笔三》中“屈荡尸之”这个“尸”字就是一个误读,作 者仔细比较了“淳熙九经本,长平游御史本,相台岳氏本, 巾箱小本,并作户,而建安本却作尸,知此字承伪久矣,宜 亟正之。”这是作者对字进行仔细辨误,通过许多版本的不 同字的刊刻,最后得出自己正确的见解。详细有力的确证了 “尸”字应作“户”, “尸”字是刊刻者的一个误读,可见 做学问的严谨。在《左传随笔四》中,作者又对句法进行勘 误。“襄二十四年传, 寡君是以请罪焉。陆德明本, 是以请 请罪焉。并七井反, 徐上请字音情。请, 请罪焉。句法当拈 出。”这是作者对于句法的辨析,以请请罪,这个请字如果 不是发生错误,就很难理解句意,在这里点出请字音情,这 样句意就豁然而解。另外《左传随笔五》“以度而去之,杜 注连所纺以度城而藏之,音义云,去之。起吕反,藏也。” 这里是对整个音韵进行考辨,作者随后解释到在古音中藏为 去,这样文章意义理解就皆然相反,藏和去在今义中的含义 区别还是很大的。这样作者在书中虽然篇幅不大,但对字、 音、义、句法、音训都是有所涉及的。
二、《绛云楼题跋》的文献记述内涵
钱谦益在题跋中记叙了大量的书画、印谱、碑刻,有很高 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作了深入的研究, 把自己的见解和书画这 些作品的特征及价值作了细致的记述。其中鉴定字画真迹的一 些方法, 对于书画的评价及赏析, 很有自己的见底, 也表示了 自己对于书画的一些偏爱和理解。如《怀素草书卷》“今所见 藏真真迹,凡数卷,大都绢素 敞,字画浅淡……此卷笺纸簇 新, 无直裂纹匀之状, 字皆完好, 无一笔损缺。”这样就对于 字画真迹的 鉴别有了很一定的看法, 很有指导意义。也有见 到精品的而不仅喜形于色的, 对于书画整体感觉非常突出, 心 里非常喜欢, 不觉下笔一言。如《中书科书卷》“今人书法, 多涂稚结蚓, 又每自书所为诗文, 往往如鸟语鬼言……偶一展 玩, 如人当裸裎同浴时, 忽见抠衣整冠者。”在众人书法中,脱颖而出, 这样对于一个大家看来是非常欣喜的。在题跋中也 有注明作者、出处和明代文坛整体状况的。如《李文正公手书 东祀录略卷》“西涯先生李文正公东祀录一卷。在怀麓堂全 集中, 此其手书……国初之文, 以金华乌伤为宗, 诗以青丘青 田为宗。永乐以还, 少衰糜矣。至西涯一振。”这样对于书画 的流传和相关作者的情况的流传是有很大意义的, 可以知道书 画的价值、流承极其相关时代信息。对于国画也是如此, 不仅 有精彩的评述, 而且议论画的质量, 评价画的价值, 以详细的 语言描绘画的所展现的图景和信息。在题跋中以绝世精品《清 明上河图卷》开篇, 详记清明上河图的特征、版式、题款及内 涵。“云此张择端真本也, 卷首有五言律诗一首, 题云, 赐钱 贵妃, 下有内府珍图之印, 又有清明上河图五字, 卷首有天辅 五年辛丑三月十日观十一字。”这样对于清明上河图就有了直 观的印象, 对于后世鉴别欣赏有很深刻的意义。钱谦益的生活 审美也是一定的深度的, 象对《琴史》《酒经》《菊谱》《文 房四谱》《归立恭看花二记》都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作者的生活 趋向。
钱谦益在题跋中记录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其中有大量的珍 品、善本。在《唐人新集金刚般若经石刻》中, 虽说是碑刻, 但注明了金刚经的译者, 并且与当时的明代流行本作了细致的 对照, 是极其珍贵的文献。“唐弘农杨, 取金刚经六译, 排纂 删缀,命曰新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成于太和元年,经文 五千一百六十七字。今本仅四千四百五十六字”在记载了字数 的同时,也详细记载了译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在集部中,钱谦益记述了自宋以来至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歌 创作情况, 从《坡书陶渊明集》开始, 到《元钞本乐府新编阳 春白雪》, 记叙了宋至明的文坛诗歌发展状况, 这些都是很珍 贵的文学史料文献。“钱谦益要求作家要缘情言志, 作品要关 乎时世, 创作要博学养气, 审美效果要和厚雅正、有益风化。 达到这些要求, 诗歌作品就可以感发意志、观察得失、指斥时 弊、融合社会了。就儒家诗歌理想来说, 这是至善至美的。钱 谦益的诗学思想可以说正是这种儒家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儒 家诗论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掘和综合。”②如《东坡 先生诗集》中记载收录了全部的苏东坡的诗“坡诗尽于此矣, 读者宜辨之。”钱谦益同时把明代文坛的诗歌大家作了一个详 细的梳理, 象汪水云、董崇相、王损仲、程孟阳、杨铁崖等人 的诗作做了一个概括, 也做了一个恰当的评价。如《西湖竹枝 词》“杨铁崖故宫诗用红兜字, 辄欲举笔抹之, 今观鹧鸪竹枝百 首, 虽复慷慨历落, 别有托寄, 而所叙列多不可了吾意。”在 评价的同时, 也作了批判, 既点出了杨铁崖竹枝词的特点, 同 时也表达了她的不足。钱谦益不仅对于宋以来的重要文人墨客 的诗文内蕴、特色有选择的作了一定的记载, 并且也有评价、 批判, 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 作家作品的流传、行世、价 值、数量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绛云楼题跋》的文献学术思想
钱谦益的思想大约可以概括为“作为一代文宗 ,钱谦益显然不满意, 大致论之, 钱氏学术思想可概括为: 经世致用, 贬抑理学、推崇汉学, 晚年奉佛。”③ 钱谦益的儒学、佛学和 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绛云楼题跋》收录的集、序中。“以 钱谦益集序为例, 总结出开篇“认题”与谋篇 “立意”的构 思路径,使得开放式的集序写作变得有章可循。这并非钱谦 益集序的特有现象,事实上应是明清时期所有集序的共同特 征。” ④
《绛云楼题跋》基本体现了钱谦益的思想,通过潘景郑的辑录体现出来。在二百六十五篇题跋中, 开篇就是儒家首经《易笺》, 第一句是“文王明夷, 则君可知矣; 仲尼旅人, 则世可知矣。”这句话是钱谦益对当时国家破碎, 外族入主中原, 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黑暗之中的悲鸣, 也是自己人生沉浮, 历经坎坷, 找不到理想归宿的感叹。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战火纷飞, 动荡不安, 国家改朝换代, 山河沦丧, 民不聊生的时代。
《绛云楼题跋》第一句用文王明夷开篇是有特殊寓意的, 一方面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方面也是希望有象文王这样的圣人再次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打破黑暗现实, 迎来新的光明的呼唤。而仲尼则是作者的自比, 孔子一生漂泊, 有志不得伸展, 虽然在以后是圣人, 但在其当世却是郁郁不得志, 周游列国, 申诉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就是没有统治者来采纳。钱谦益是个有才华的学者, 人生也是郁郁不得志, 三起三落, 仕途坎坷, 饱受当权者排挤, 人生理想不得实现。不知道作者这篇《易笺》题跋写于何时, 如果是写于降清之后, 则更是对自己处境不满的悲叹。所以在《易笺》后几句, 钱谦益就写到遇到异人拆字“其人曰: 子以字为字; 吾以身为字也。余再蒙大难, 思文明柔顺之意。”就是作者当时心境的最佳写照, 是钱谦益心灵的自白。
钱谦益的重书补书抄书思想很浓厚。在题跋中表明了自己 重视抄书以藏, 重视补书, 遇到残编断简, 藏之不弃, 以冀他 日能够补全, 并且详细记下自己补书的经历。如《宋版左传》 “脱落图说, 并隐公至闵公五卷, 昭公二十一卷至二十四卷, 却以建安江氏本补足。”这样的例子很多, 有《春秋繁露一》 “宋刻阙卷首二纸, 亦偶失之耳, 非阙文也。如更得宋本完好 者, 则尚刻为全书, 好股者宜广求之。”爱书之心跃然纸上。有 很多书是钱谦益自己抄写的, 只要听到有好书, 则花费心思, 极力假借抄写, 如《东都事略一》“河南王损仲, 数为余言东 都事略于宋史家最优。长安吕少卿家有钞本, 遂假借缮写。” 这是藏书家的最基本的素质表现。
钱谦益的思想在儒学和佛学之外,最主要的是史学思想。 钱谦益的史学思想对于整个明史, 有总结的意味, 对于清朝的 史学思想有着开启未来的意义。尤其是钱谦益在汉学上的重新 溯源, 在唐宋上的吸纳, 很好的实现了学古和开创的结果。钱 谦益提出的“本级最佳的”提法, 影响了有清一代。并且“钱 谦益对经与史的论述 , 明确了经史关系 , 摆 正了经与史各自的 地位 , 客观上对史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对司马迁、班固和 欧阳修的论述 , 更是就史学本身来谈 , 这是他对中国古代史学 的整体认识和评价。这些认识和评价基本上是从史学方法 论意 义上立论的 , 涉及史义、史法、史料的取材和辨伪、读史方法等等 , 涵盖面广 , 论述较为深刻。这对 于提升史学的独立地位 和主体价值更有意义 , 对扭转整个明清之际的学术风气也不无 作用 , 并推动了清代史学的发展。”⑤钱谦益在史学上有自己的 独到创见, 在《绛云楼题跋》中的《东都事略一》中有史学体 例以“本纪最佳”说法, 《杜苍略史论》有“有一代之史, 马 班之书是也。有万世之史, 孔子之春秋是也。”的独到看法。 也有修史方法上亦有独到创见, 如《东都事略二》中有“修史 之难, 莫先乎征举典故, 网罗放矢”等看法。这些创见是“钱 谦益的史学思想以《春秋》《左传》为旨 , 糅合汉宋 , 这在明 末清初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在治史方法上钱谦益注重考 信 , 主张发凡起例 , 开创 新的修史路径 , 极大地影响了明末清 初的史学风气。”⑥ 在《绛云楼题跋》选辑的有关钱谦益史学 内部的的条目中, 都以此为宗。其中条目《东都事略一》《东 都事略二》《杜苍略史论》等涉及史学题跋都是钱谦益对自己 史学思想的最直白记述。
总的说来《绛云楼题跋》在当时虽然没有辑录成专著, 但 依然有其深远的影响和不凡的价值。既有对传统的承袭, 如崇 尚宋元旧本, 多精校本, 是一人题跋集, 而且也记载了许多同 代人的精本, 很难得。对于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对其族孙 钱曾《读书敏求记》的撰写, 对于《铁琴铜剑楼题跋》《拜经 楼题跋》等都是有直接的参考意义的。而且承前启后, 明代书 目的成就影响力很小, 而钱谦益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 以其丰 富的学识, 动人的笔触填补了这一空白。虽然绛云楼已经付之 一炬, 但其历史影响将不会被湮没。当然《绛云楼题跋》也有 很多的缺失, 如收入的经典太少, 内容太杂, 有些书的版本记录不全, 题跋的形式不统一等等。《绛云楼题跋》是钱谦益的 文献学思想总体体现, 但也是辑录者、编排者潘景郑的文献学 思想所在。在文献编排以及总结的意义上来说, 《绛云楼题 跋》是潘景郑的版本目录学成就体现,没有潘景郑,就没有 《绛云楼题跋》, 也没有《绛云楼题跋》在版本目录学上的历 史成就。
注释:
①王红蕾 . 浅析《绛云楼书目》的若干问题 [J]. 中国图书馆 学报 ,2010.36(06):100-104.
②翁容 . 灵心·世运·学问——钱谦益诗论小议 [J]. 漳州师 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40-45.
③李小博 , 靳伟燕 .《绛云楼书目》与钱谦益学术思想刍议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32(05):82-85.
④赵宏祥 . 集序写作的“认题”与“立意”——以钱谦益集 序为例 [J]. 中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24(03):169-175.
⑤靳宝 . 论钱谦益的史学观 [J]. 辽宁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06(02):75-80.
⑥王博 . 论钱谦益的史学思想 [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2009.12(06):47-50.
1978年, 当年只有20岁的胡宁娜本想报考南京艺...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