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亮点,因此课程资源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广大 农村幼儿园而言,乡土课程资源的应用 有助于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让 幼儿尊重自然,热爱民族文化。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乡土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 性的特点,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资源 应用,符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也为新时期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良 性基础。
关键词: 乡土资源 ; 农村幼儿园 ; 课 程能力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当中对幼 儿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和归纳,认为 幼儿园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保持合作,与小学进行衔接并充分利用 不同的教育资源给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 条件。虽然部分农村幼儿园的经济条件 比较落后,条件性和素材性的课程资源 比较缺乏,但乡土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仍 然非常突出,能够在遵循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发挥良好的育人功能。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特征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对于幼儿们来说,他们喜欢那些生 活当中有趣的事物,因此把乡土资源开 发融入至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 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教育走出教 室,走向自然,寻找室内没有的材料让 他们能够释放天性。乡土资源的世界实 际上就是属于幼儿的世界,无论是社会 生活还是乡土材料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 当中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身边的 生活元素。
例如,少数民族就有着属于本土地 域的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民族装饰等 可以成为重要的文化素材。诸如此类的 乡土资源都可以让学前教育充满着趣味 性,让幼儿教育过程更加顺利。
(二)具有灵活的开发形式
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使得这些区域内的乡土资源开发 利用价值较高,在学前教育阶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能充实课堂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也对学前教育的重点进行了说明,其核心在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认知。一个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必然是地区文化的一种重点反应,体现的是地区民族风情的重要元素,在各自的体系当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让幼儿们穿着民族服饰来“上课”,或是演唱本民族的歌曲等,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当中感悟文化资源和乡土气息。
除去这一部分的资源之外,还包括动植物资源、气候资源、民间游戏、民间体育、文学作品等,这些资源从本质上看都是乡土课程资源,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历程当中所积累的文化元素。正如广西崇左地区“白头叶猴之乡”和“甘蔗之乡”的美誉正是从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的角度对乡土元素进行的总结和归纳,前者从生态角度,后者从环境角度,都是根据生活经验对资源展开利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门艺术形式或是文化形式。 [1] 。
二、乡土资源支持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
(一)教育部门的课程资源规划
作为教育培训部门,需要让幼儿园园长、教师和有关领导意识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价值,在遵循幼儿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来增强思想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培训部门还可以亲自带领教师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探索, 强化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优化美术资源的利用方法和利用手段,充分应用乡土资源的独特性特征和资源条件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美术元素。例如侗族的芦笙就是一种特殊 的乐器,是不同于其它提取的特色乡土 音乐资源,将这些音乐资源融入美术教 学过程当中,就可以完成图片和音乐、 声音和视觉层面的多视角变换,帮助幼 儿提升审美能力,也让他们学会如何用 乡土资源来表达个性,表达自己内心的 看法和观点。
在具体的课程资源规划方面,幼儿 园可以将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为主要的园 本课程,然后以此为基础改变园本课程 的教材功能。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应 该转变管理观念,以幼儿园的角度重视 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不在于让幼儿掌握核心知识,而是要从 生活当中领悟生活元素促进个人的健康 成长。
尽管很多幼儿园地处农村地区有着 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教师仍然可以成为 研究主体,可以致力于乡土课程资源开 发和利用的园本教研制度和监督评价制 度,让教师之间可以完成资源共享,课 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2] 。
(二)自然资源与园本化建设
自然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幼儿园周边的乡土资源可以给园本 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用稻草 编制帽子、用树叶制作贴画作品等。教师 可以与幼儿共同地在自然环境当中搜寻 那些有价值的物品,将其改造之后转变 为教学活动的操作材料。这些手工制作 的物品尽管在美观程度上和使用价值上 并不突出,但能够成为幼儿参与实践活 动的主要载体,手工艺制品也能培养幼 儿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变得 更加积极而主动。每个幼儿园的教室内 都设置了自然角,教师也可以根据季节 变化将对应的植物摆放在教室之内。春 天可以摆放迎春花、桃花, 夏季则可以摆 放绿色植物等。这些自然材料对于农村 地区来说随处可见,只要能够有效地利 用,就能使其发挥现实意义。自然环境 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幼儿的科学常识,还 可以加强对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 练。这种直接的课程建设能够让幼儿获 取到不同类型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 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一方面领悟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另一方 面受益于大自然的缤纷亮丽 [3] 。
(三)乡土资源课程主题渗透
乡土资源的课程主题渗透是以乡土 资源为基础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 题单元,然后将这些单元内容展开整合 形成一系列的活动,按照单元划分标准 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完善。
例如, “花山壁画”就是世界文化 遗产项目,并且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 画类项目的空白。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 展现在幼儿面前,以图片或是视频的方 式展现出这些作品的魅力所在,以主题 外展模式来促进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应 用,旨在从观察和互动的角度来发现幼 儿感兴趣的内容。又例如,教师还可以 将一些区域内广泛传播的民间传说、歌 谣等作为教育载体,如果幼儿们对于这 些节日、风俗内容感兴趣,或是关注神 话故事的情节,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 内容引导,在课程中很好地渗透各种乡 土资源。此外,在广西地区有着我们耳 熟能详的《刘三姐》《百鸟衣》等传说 故事,这些民间传说都具有比较广泛的 社会内容,无论是人物传记、历史传说 还是地方风物传说等,都可以以幼儿感 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融合渗透。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可 以在乡土课程资源的渗透方面扮演着关 键角色,在具有乡土气息的环境中激发 幼儿对于资源的兴趣和关注,也能最大 程度地给幼儿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课程资 源。必要时还可以融合不同层次的知识 强化多学科资源的联系, 如美术和音乐、 美术和自然等。
(四)加强对于内容的反思与设计
教师层面展开的反思有利于在课程 建设的过程当中更加理性化和自主化, 让教师对教育实践拥有自我管理意识。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层面教师可以将自己 经常发现的问题和事件态度等进行记 录,与其它教师进行反馈和交流从而拓 宽思路,广泛听取不同意见 [4] 。
乡土资源的应用应该融入新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 为。未来可以让教师定期地参与到培训 过程当中, 学会如何运用乡土资源, 如何规划乡土资源的价值所在。实际上教学 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够让教师在完成知识 储备的同时将教学教研行为转化为教育 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促进教师先进课 程理念和有效教学行为的推进和发展 [5] 。
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 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多媒体 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可选择的教育渠道。 根据乡土资源的应用要求,将一些纪录 片、微课资源等作为教育资源,将幼儿 们代入虚拟的环境当中,尝试让他们在 情境当中领略资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结语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 农村幼儿园在园本课程方面的开发利 用,在提升课程能力的同时重视幼儿园 的教育功能。乡土资源当中的艺术资 源、文化资源等都刻意成为教育载体, 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为今后的学前教 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次研究也探讨了 乡土资源的核心内涵以及在资源开发环 节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旨在给今后的 学前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农村幼儿 园深度应用教育资源完成内容的规划和 处理。
参考文献:
[1] 杨丽芳 , 吴艳梅 . 开发乡土资源 助力农村幼儿美术教育 [J]. 课程教材教 学研究 : 教育研究 ,2019(11):3.
[2] 黄小琼 .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 程的建设与探索 [J]. 课程教育研究 : 学法 教法研究 ,2019(15):279-280.
[3] 王丽 , 陶金玲 . 农村幼儿园乡土 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J]. 陕西教育学院学 报 ,2019,35(10):8-12,83.
[4] 马 钰 雯 , 朱 钰 颖 . 唱 响 乡 土 资 源 的 总 旋 律 -- 农 村 幼 儿 园 乡 土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J]. 东 方 教 育 ,2015(06):227-227.
[5] 毕春梅 . 浅析如何巧用乡土资源 架构幼儿园 “本土化”特色课程 [J]. 考 试周刊 .2020,(82):159-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