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指导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27 13:41: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美术操作能力,实际开展时主要通过模仿、观察和创新 等,使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然而模仿、观察和创新都依赖于学生本 身对于社会和实际生活的认知。陶行知 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就是教育”“社会 就是学校”等都恰如其分地为美术教育 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为此,进一步探究其思想给美术教育带 来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 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美术教 育;指导意义;生活教育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发展 下,关于美术教育的相关目标和总内容 标准中开始将审美体验、社会、创意等 相关要素融入其中,尤其是表示要使美 术教育中的创意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创 造力结合起来,这就给美术教育的开展 提出了巨大挑战。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 基本技术和审美,所以它与其他学科教 育则存在本质区别,更需要找寻到一种 与之相符合的教育理念与思想。而陶行 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正好能给其带来一定 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对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当下学界 基本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 学做合一”三句予以概括。

             其中“生活即教育”作为陶行知教 育理论当中的核心部分,意在使教育和 生活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生活中产 生教育的场域,让教育体现生活的本身 [1] 。一方面,  它包含了各类形式,  生命的 所有需要都属于它。即人类生活和教育 本质上是同步的,生活决定了教育,教 育内容与形式也都来自于生活,所有人一生都要接受生活的教育。另一方面,  生活和教育之间是辩证统一地体现“生  活即教育”这一观点。即生活能体现出  教育的意义,教育中也存在和生活之间  的联系。“社会即学校”其本质上是扩  大了教育的内容与范围,将教育场所扩  展到了所有生活场所,同时也把社会引  入了学校,实现了社会和教育的紧密结  合 [2] 。“教学做合一”其本质就在于实现  教与学的充分联系,其中做是教学的中  心,所有教学都应该在做当中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一观点还应与上  述两种观念联系起来看待。需要注意的  是,这里的“做”是指认知的开始,是  基于“教”和“学”的,也就是“做” 是知识的来源。

             总之,陶行知教育思想十分注重教 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倡导开展生活 教育,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 生的学习,都要加大对生活实践的关注 度,要能从生活实践中出发最终回归到 教育的本身上。

二、指导意义

(一)解放创造力

             艺术本身就是审美创造,美术也是如 此, 是人创造潜能的重要体现, 也展现了 人的本质力量,但如何对创造潜能进行 挖掘,如何全方位培养创造力,就是所 有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进行美术技能培 养之外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所在。实际 上,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就已经体现了创 造教育的相关内容,认为要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就要先解放创造力, 并提出了“六 大解放”。一是解放头脑, 使其可以尽情 想象。二是解放双手, 使其能动手操作起 来。他认为,  只有勤于动手,  才能使创造 力被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实现首脑并 用。三是解放眼睛,使其能纵情观察万 物。即学校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深入自然和社会进行亲身观察,进而在广阔  的自然与社会当中发现问题,由此学会 分析和解决问题, 强化创造力 [3] 。四是解 放嘴巴, 使其能畅所欲言。即要尊重学生 的言论自由,使其能勤于发言,勤于思  考。五是解放空间, 创造出更多接近自然 和社会的机会。即打破传统的学校空间、 家庭空间, 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社会, 从 中对万事万物进行探索。六是解放时间, 使其能有时间、有机会学到自己真正想 要学习的内容。

            针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 放”,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则可以从 这几点着手:  一是要给予充分的营养, 即 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其能高 效参与到大脑创造当中。二是要培养良 好习惯,使学生能形成优良的专注力和 集中力,由此促使大脑实现灵活运用。 三是要实现因材施教。即不同的学生应 该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提供更加 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始 终处在平等的教育状态下,彼此之间相 互尊重。

            有学者认为,自由是开展艺术活动 的核心;也有学者认为,创造力在学生 群体中的体现主要在于思考方式的灵活 性、心智活动的流畅性以及思想行为的 个性化。总之,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于学 生创造力的解放与培 养对于当下美术教 育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二)加强审美体验

            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感 性思维,它与审美之间属于同质同构关 系。在美术活动中, 创作者会对表现对象 形成体验,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学生 之间会构成体验,并且更加侧重学生的 感知与收获,也就是教师应该将自己的 体验经验传授给学生。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的“教学做合一”不仅体现了三者之 间的基本关系,也有学的结果。从关系角度来看,这三者之间不分你我;从结 果角度来看,结果应该是三者的结果, 它正好给审美教育提供了方法途径,即 审美欣赏与创造。而要达到这一点,在 实施美术教育时则需要进行审美体验分 享。因为审美体验当中包含了个人的情 感想象与理解感悟,主体会在自己的审 美世界当中获得相应的审美感受,而这 些必须在具体的审美实践当中获得。

\

            学校美育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关键途 径,学生时代也是形成审美理想和趣味 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美育必须尽可能 设置大量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 强化审美兴趣培养的课程。另外, 由于一 个人稳定的审美心理和家庭之间存在着 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家庭方面也需要 提升孩子的审美。广阔生活中的美更是 开展审美教育的场所,教师应善于利用 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水平,比如定期 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当中进行观赏,感 受自然风光,使学生可以在审美享受当 中深刻体验美的意境 [4] 。虽然生活与自然 当中的审美客体比比皆是,但学生感受 到的美并非实在和具体的存在物,所以 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展审美欣赏就可以作 为美术教育的重要抓手。更加具有现实 意义的审美创造应该是全面深入审美活 动之中,在其中产生深切体验。总之, 美术教育必须将平等的体验作为核心基 础,将民族的教和学作为重要启示。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美术融入生活

             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生活和教育属 于同一过程,两者不能割裂对待。教育 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也无法离开教育, 两 者是统一的。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所以 教育也是无处不在的,应该在生活中渗 透教育,在教育中融入生活。将其具体 到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自身必须完全 认同和理解这一观念,进而使生活能真 正融入美术课堂。比如在美术课堂上可 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废弃物制作手 工制品,使常见的生活素材和工艺美术 实现完美结合,变废为宝。在这种形式 作用下,一是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是能有效启发其创造力,激发创作热 情;三是能带领学生发现和探索美;四 是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将社会环境融入学校环境

           社会是一种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有组 织有纪律的相互合作的群体,学校是由 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统教育的组织机 构,对于社会而言, 学校是其中一个非常 小而且特殊的群体。学校和社会之间是 对立统一的, 两者相互依存。将其具体到 美术教育中,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 大量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能实现有机统一, 进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美”, 同时体会到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三)使教学做三者在融合中契合

          “教学做合一”其本质就是将教育、 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化 学习内容的目的。这一思想的提出,给 当下素质教育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启示作用。为此,  在日常美术教育中,就要大胆解放思想  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解放 学生头脑,激发创造激情;解放双手,  提升创造力。整个过程不是强迫的,而 是引导其对美术产生兴趣,由此驱动内  心的求知欲。比如在绘图过程中,不要  求学生搭配的和谐性,而是更注重想象 的自由,激发创作欲望;或者在解放双 手中,鼓励学生首脑并用,创作手工艺  品等,使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更多“美”的作品,由此强化美术学习 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最终达到强化创造 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是一项十分严 谨、细致的工作, 实际开展过程中应该不 断深入研究与应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与此同时,也需要在时代发展趋势下不 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 善, 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 拓展教育思 路,使更多先进理念可以结合起来指导 教育教学实践。但重点还是要以学生为 教学中心,全面优化和丰富教学手段, 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突出实践 能力培养,实现理实结合,培养出更多 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齐素娟 . 陶行知教育思想介入 现代美术教育的思考 [J]. 课程教育研 究 ,2019(04):232.
[2] 刘燕 .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改 革的启示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 版),2018,000(026):120,55.
[3] 包宇婷 .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 美术教育的研究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 刊 ),2016,v.13(04):233.
[4] 李祥辉 .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初 中美术教育的启发 [J]. 新一代:理论 版 ,2020,000(004):P.234-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52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