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促使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此过程中,美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重视, 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变成了高 中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需 要注重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 设计出不同的意境主题内容, 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有利 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达到了既定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工作 的目标。本文通过说明“意境”主题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 中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的有效 教学设计策略, 从而有效提升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 题的有效教学设计工作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高中美术 ; 欣赏课程 ; 意境主题 ; 教学设计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教学要求, 不仅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美术知识, 而且需要学生 形成较高的美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然而, 长期以来, 高中美术课 程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过于老 旧、固定, 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美术教学内容较为老旧, 新颖性不足, 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影响到学生美 术课程学习的效果。基于改变此种不良状况的目的, 教师应该 积极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 参考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情况, 精心 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教学主题, 使美术教学内容变得更加 丰富多样, 使得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能够融入到相应的意境当中, 提高了学生发现美与审美方面的能力, 保证美术欣 赏课教学的质量。鉴于此, 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程 “意境”主题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拥有一定的 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意境”主题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近些年以来, 对于我国而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延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 地,很多学校也开始积极响应号召,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的进 行, 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 使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三观和思想意 识, 培养其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中国画 欣赏课便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1] 。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合理设计不 同的意境主题,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能够获得良好的美术教 学效果。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可知, 教师在高中美术课程 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主题, 有利 于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印象, 使学生掌握更多 的知识。开展具有意境主题的美术教学工作时, 能够引导学生 不自觉地融入到画作勾勒的意境当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并 且, 学生们在欣赏和学习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 能够增加对美 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进而完成了既定的高中美术课程 学习的任务 [2] 。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做好针对情感共鸣资源的有效整合工作,增强意境 主题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效率,要求美术教师做好 针对情感共鸣资源的有效整合工作, 以便增强意境主题教学的 效果。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工作当中, 教师需要引发学生形成情 感上的共鸣, 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 带给学生新颖的美术学习 体验,使学生们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更多的乐 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显而易见, 很多美术作品当 中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 生,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对学生形成 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画作当中作者所表达 出来的感情与思想,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 [3] 。例如,教师讲解 高中美术欣赏课《江山如此多娇》画作的时候, 经过教师的介 绍, 使学生了解到此画作主要描绘了我国的大好 河山风光, 培 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此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事先制作好的 Flash 视频课件,让学生感 受到极大的视觉冲击,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且增强了民 族自豪感 [4] 。
(二)充分发挥出意境主题教学模式作用,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意境主题 教学模式作用,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 理解, 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用此种教学模式, 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 并且也增强了协同合作的能力。比 如, 教师讲解高中美术教材中的山水画鉴赏课以前, 先把学生 划分成不同小组, 为各个小组留任务, 要求其选出一幅喜爱的 山水画, 并且向其他学生展示, 说明喜爱的缘由, 可以介绍画 作的作者生平经历与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学生在这种活跃、讨 论的环境下, 能够深入了解山水画, 并且学会鉴赏, 增强了自 身的审美能力 [5] 。
(三)紧密联系大自然与现实生活,营造适合的主题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来说,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的开展 可谓十分必要。学生通过进行鉴赏和学习, 能够深刻记忆和掌 握相关美术知识, 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 使学生提高发现美的 能力。所以, 美术教师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 需要提高对现实 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利用率, 为学生们营造出适合的主题教学情 境,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当 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融合到一起之后, 可以获 得更好的美术课程学习效果。比如, 教师讲解高中美术《玉石 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 基于使学 生系统掌握我国古代玉石文化, 增强其审美价值的目的, 美术 教师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自己家的玉石饰品, 并且与美术 课本当中的玉器加以比较, 让学生找出二者的差异性, 经过教 师的指导和启发, 系统掌握玉器的制造过程, 增强自身的审美 能力。并且, 在此过程当中, 学生能够详细了解玉器的色彩、 形态以及质感等方面的知识。借助此种意境主题, 使学生深刻 理解,达到既定的美术教学工作的目标。
(四)构建问题主题式教学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问题主题 式教学情境, 发散学生的思维, 体现出意境主题教学的功效。 教师具体进行美术教学工作的时候, 应该紧密参考具体的教学 内容、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情况等, 合理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 容, 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 要求教师首先系统掌握美 术课程当中的内容, 并且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美术欣 赏课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借助设计问题的方式, 使学生们可 以熟悉不同知识间存在的异同点, 加深记忆、灵活掌握。为 此, 美术采用此种意境主题教学模式, 能够在发散学生思维的 同时, 使其熟悉不同的知识。比如, 教师讲解高中美术《现实 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 因为具体教学内容中的外国雕塑作品关联到各个国家、地区,此时, 美术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下述问题: 欧、亚、非洲等各个 国家、地区的雕塑作品具有哪些成就和差异呢?借助此种教学 问题, 营造出一种问题教学情境,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中能够提高对狮身人面像、人首翼牛像以及雅典娜头像等雕塑 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并且也掌握了各个民族雕塑、相应宗教 以及生活习惯等不同方面的知识, 保证了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 的质量。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系统分析与思 考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显得尤 为必要, 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说明“意 境”主题设计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高中 美术欣赏课程“意境”主题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做好针对情 感共鸣资源的有效整合工作, 增强意境主题教学效果、充分发 挥出意境主题教学模式作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紧密联系 大自然与现实生活, 营造适合的主题教学情境、构建问题主题 式教学情境, 发散学生的思维。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 结果, 能够得到有关高中美术教师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并 且从中获取到相应的启发和帮助, 以便增强高中美术欣赏课程 “意境”主题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 进而促进我国高中美术教 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韩民, 赵新华, 李媛媛 . 高中美术欣赏课高效教学措施 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通讯 ),201,100(006):274-275.
[2] 肖勇, 孙文行, 李明月 . 散文 " 意境 " 鉴赏的艺术—— 《听听那冷雨》课例研究 [J]. 科学咨询 ,2019,158(236):107-108.
[3] 雷莹, 杨红艳, 杨敏有 . 美术欣赏课中意境之美对包装 设计的运用探讨 [J]. 中国包装工业 ,2019,178(152):334-338.
[4] 商友文, 孙文博, 张阳阳 . 美术欣赏课中如何理解艺术 作品的“意境”与“传神”[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 152(024):118-119.
[5] 俞芳, 王语嫣, 王民秀 . 浅议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美术 的融合 [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220(036):242-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