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的弊端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高师古筝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措施,希望以此推动古筝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师 ; 古筝教学 ; 弊端 ; 改革
一、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的弊端及不足
(一)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满足现代需求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部分高师院校在开展古筝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习得的模式理念,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的知识传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久而久之会压抑其天性,极大程度的削弱其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出现学生不愿意学,教师逼着学生学的尴尬局面,学生会对古筝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而随着我国教学的改革,积极引入了多元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引导下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以此发挥教学价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二)缺乏科学学习目标,教学效果不突出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师的古筝教学本质上与学院并无太大的差异,甚至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革新优化,高师院校的教学模式会以学院教学作为基础和前提,甚至存在一定的相互攀比心理。众所周知,院校所开展的古筝教学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探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高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合理借鉴。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师古筝及学院古筝教学在教学目标任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直接使用院校教学模式会忽略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使其产生错误的就业理念。
(三)忽略理论教学,轻视素质培养
过于重视技能教学、忽略理论知识的培养是目前高师古筝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所培养出的学生可能实践能力高超,表现优异,但在整体综合素质方面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高师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工作均是基于基础知识及弹奏技能技巧,但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古筝的难度等级,忽略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也没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古筝表演经验,阻碍了其后期的可持续发展。
高师一旦将古筝实践操作技能技巧作为核心目标任务会使得学生无法学习其他的基础课程,这样的行为看似实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学生除了古筝之外对其他所有乐器一窍不通,也只会识谱,无法独立完成乐曲的编写。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在进行古筝学习时更为高效快速,由此可见,文化素养对古筝系统学习、音乐素养提升产生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存在个体主义,彼此不团结
在高师古筝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通常会采用 1 对 1 的单个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个学生开展教学指导,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突出,换而言之,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或多或少存在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这种单个教学指导模式下的古筝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压力,并且如果学生长时间独立练习就只能掌握独奏的技巧,忽略了合作的要点,不会调整自身状态。
(五)缺乏多元实践指导,学生经验不足
高师古筝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无法开展实战训练,久而久之,学习体验感偏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无法有效进行语言表达,导致其无法在后期工作中快速高效的传递知识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师古筝教学应当有针对性地创设实践教学模块,基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职业环境开展有效的课堂模拟实训。
二、高师古筝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近年来,学习古筝的人数不断增加,高师院校的古筝教学活动却没有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传统滞后,发展缓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切实解决古筝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用多元化的解决策略手段,以此实现教学活动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有效梳理教学内容,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目标任务
1. 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满足实际需求的知识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也对音乐课程进行了革新优化,要求各个课程彼此应当有效渗透融入,实现高效整合。在目标任务的设置时,必须凸显出其多元化特征,注重教学的综合性和平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课程开设的目标任务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应当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学会享受学习,通过实践探究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框架,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部分高师古筝教学内容重复,结构不明确,教学活动的开展仅凭工作经验,没有基于教学环节及课程的连贯性,同时内容的设计过于复杂。而古筝学科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同章节、不同科目的内容或多或少存在关联性,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梳理完善很有可能会造成知识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则阻碍了教学进程,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及教学时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有效发展,高师古筝教学应当有意识的加强不同学科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看似相互独立但彼此促进、相辅相成,以此实现教学的科学性、全面性。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既能够快速高效的传递出人类情感,同时也是个体情感的寄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训基本能够独立弹奏曲目,其速度、音准、风格、节奏准确度较高,但很多学生只是对死板的实践技巧进行运用,没有融入渗透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筝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分析其中蕴含的内在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情感体验丰富的优秀演奏者,而不是机械化的曲目弹奏人员。
2. 制定科学教学目标,与时俱进
高师开展古筝教学本质上是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在
这样的背景下,古筝课程的设计和完善必须充分立足于这一目标任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教学能力高超、多才多艺的古筝教师。随着社会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即不仅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应当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技能技巧,提高音乐功底,同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指导明确民族发展的历程,使其自觉主动承担继承发扬优秀艺术文化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形式及方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高师古筝教学在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专业院校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专业课的发展创新,同时长时间利用该项教学形式会使得学生过于自我,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教学形式,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优势、发展潜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站在平等角度上友好合作,最终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三)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平台及机会,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高师古筝教学通常是由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学习,二者之间的位置相对而言较为固定,教师只是单一的传递书本知识,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流,在期末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学生也只是习得知识,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也没有根据自身理解进行内化吸收,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固定化,无法基于现实需求进行创新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无法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后期就业时也无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职业能力较差。基于此,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核心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明确意识到教学的主要步骤环节及指导工具,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机会和平台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学习,同时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作环境及工作需求,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后期的快速上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古筝教学应当有效梳理教学内容,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目标任务,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形式及方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平台及机会,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枫 . 探究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 [J]. 文科爱好者 ( 教育教学 ),2019(03):34-35.
[2] 符映红 . 中职学前教育古筝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000(002):818-819.
[3] 杨 媛 .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高校古筝教学改革探究 [J]. 戏 剧 之 家 ,2019,000(01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