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窥探陈天然绘画艺术特质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8 11:32: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当代画坛素有皖派、闽派、浙派等之说。亦有 南、北画派之分,其特性有以画家所在地域而称 谓,  有以其艺术特点来定位呈现。一言括之:    “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  由于身处各异的画家的艺术风格,  具有差异性是必然 的。所谓艺术风格,  即指独特与他人的艺术表现。由于各家名 流在生活习俗、文化心理、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不同,  就铸就了 独自的地域风格和艺术作品之特征。

关键词:  陈天然 ; 绘画艺术 ; 创作路径

本文以陈天然为例,论述陈天然地处中原(河南)而呈现 绘画艺术作品的风格及特质。

绘画作品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也是衡量艺 术家绘画水准高下的载体。绘画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 的再创造。是面对现实生活,  通过选择、提炼、加工,  再经过 主观意识的升华而表现出来的既具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精神的 艺术食粮。这一过程是艺术家创作的过程,  是客观主体与主观 意识的统一过程,  是感性与理性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地域性往往以浓厚的艺术风格贯穿其中。下面就陈天然的绘画 艺术,  分析其绘画艺术发展的规律,  分析陈天然绘画艺术成功 的必然性,  分析陈天然在立足本土咏赞家山给我们艺术发展带 来的启示。

\

一、家乡的地形地貌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对陈天然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厚重历史文化的 延续及家乡的风土人情,  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在陈天然的脑 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并使其绘画艺术的发展始终注入家乡 的思想情怀。陈天然的家乡坐落在巩县市河洛镇百岭村,  因为 陈天然绘画作品的提炼和升华使得这个村子赋予了艺术气质, 变得极为不寻常。它的东面是虎牢关,   自古为兵家战略要地;  西面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并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窟寺”,  有 唐代诗圣杜甫出生之地“杜甫故里”,有规模宏大的宋代皇 陵。北面是黄河和洛河的交汇处,  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圣地,  也 是河图洛书、阴阳八卦肇发之源,  伏羲八卦台、隋唐兴洛仓 遗址现存于此。滚滚东去的黄河之水,  记录着久远而沧桑的历 史。从地形地貌上看,  陈天然的家乡属黄土丘壑。它既不是名 山大川,  也不是山清水秀之地,  而是连绵不断的土岭丘壑,  一 望无际的层层梯田,  横穿丘壑之间的黄河滔滔不绝、奔流不 息。这种浑厚朴素的自然壮观和憨厚朴实的民族特性造就了陈天然绘画的艺术风格,  也可以说是注入了生命的灵魂。陈天然 曾说:    “盘古开天辟地遗存的高原丘壑,  久经风雨洗练的层峦 叠嶂,  万代祖传的良田沃野,  旷远浩瀚的历史积淀,  归总为卓 绝殊状的地貌人文,  形成浑古雄阔的稀世景观。这里是一派黄 土世界,  土地一望无涯,  土地万物并育,  土地人间天堂,  土地 神圣无比,  土地万古长存而永垂无极。时代日新月异,  大地沧 海桑田,  愈变愈美愈奇,  每一变化都在追加这块土地古老瑰玮 的气势,  增添柏沟岭得天独厚的神采,  熔铸为无尽不竭的艺术 矿藏。”

二、家乡地貌中的各种元素决定了陈天然绘画艺术的选材 和审美取向

遍览陈天然的绘画作品,无一不是对黄土丘壑和黄河母  亲的咏赞。那种血浓于水的乡土情感流淌在每一幅作品之中, 在这些作品中有连绵起伏、巍巍壮观的黄土高坡, 有曲曲弯弯  的山间小路、有挺拔不屈毅力于黄土高坡的柿树、有历经沧桑  散发着黄土神韵的土窑洞以及耕种的人群、毛驴、山羊、牛马  等,这些常见的农村题材都成为陈天然笔下的艺术元素。例  如,窑洞自古为中原地区人们休养生息的主要建筑,它冬暖  夏凉,古朴实用。在陈天然速写作品中有二幅主要表现窑洞  的作品,陈天然是这样解读的:    “巩县地处黄土高原、北临  大河东流、沟壑纵横、窑洞云集、得天独厚、气壮霄汉。” (窑洞民居之一)  。“农家门外多设石桌石凳、兼有餐饮,  谈天、下棋、读书的多种用途,此地素有耕读传家之古风” (窑洞民居之二)  。又例如,丘壑之中屹立的柿树,也是陈  天然的主要绘画元素之一,柿树作为一种审美符号,人格化  地诠释了陈天然对乡土意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和历代文  人画梅兰竹菊一样,以柿树的坚贞表现他浑厚的艺术风格和  坚韧不拔的人生追求。正如他所说:    “柿树颇有颜体书法的  威严气概,连那枝条的径挺迂回,顿挫转折之势,也酷似颜  书浑厚挺拔、开阔的神态。”而这些艺术元素汇集在一起,  就构成了陈天然整个的绘画艺术世界,构成一部讴歌北方劳  动人民的不朽诗篇。在作品《树根于土》《隐约之境》《独  树一帜》《路掩映而弥高》等作品中都反映出柿树那种孤傲  不屈的品格。在《深院斜阳》《老宅》等作品中都画出了农  村窑洞的沧桑,体现出陈天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农村发展而  带来的乡愁。在作品《晚归》《养生高寒路》《牧场细语》  《晴空》《出发》《套耙》等作品中都将农民的生活状态通  过人物的刻划表现得入木三分。

三、家乡的农耕文化使陈天然成为“黄河岸边农民劳动生 活的抒情歌手”

陈天然出生于农耕世家, 农耕文化自小就伴随着成长, 深 入到骨髓。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 40 年 代,这是陈天然绘画创作的启蒙期,也是从事绘画创作的开 始。这一阶段的作品《希望》《累》《流浪》《新的憧憬》等 作品明显表现出陈天然的艺术水准没有进入到成熟阶段。第 二阶段是 50 年代到 60 年代,在这个阶段,陈天然的艺术创 作开始发力, 他以农耕生活为题材, 以诗情画意为主格调创作 出不少优秀的绘画作品, 也因此一举成名。这个时期, 充分显 示出了陈天然的艺术才华,为以后的绘画艺术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作品《抢险》《村情山趣》《牛群》 《休息》《赶船》《山地冬播》《家肥出门》《谈天》《饲养 室》《宏图》等都成为经典之作,  尤其是《山地冬播》在日本 展出后轰动一时。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到 90 年代,这是陈天 然绘画艺术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陈天然的艺术特色逐 渐完善,  形成了独有、纯朴、苍厚、简约的艺术风格。这一时 期的作品《石城峡》《太行深处》《群驴》《情满青山》《运 化肥》《春色满园》《得天独厚》《云崖远眺》《移山》《夕 阳在山》《瑞雪》《云山抒怀》《晚凉》《抢种》《清溪》 《农闲》《谈天》《迎春》《万顷碧》《寒凝大地》《地久天 长》《朝晖》《曲径绕梦魂》《无尘》《岭上通途》《丛林高 坡》《万里寒光》等作品,  已经系统地体现出绘画艺术作品的 精神风貌, 标志着陈天然的绘画艺术从探索发展走向成熟。第 四阶段是二十世纪初期直到陈天然生命的终结。这个阶段陈 天然的绘画艺术进一步升华, 绘画作品进入一个巅峰状态。他 以平和的心态回归到艺术的自然状态、其作品高屋建瓴、超凡 脱俗。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一方净土》《叠嶂翠影》《峰高无 坦途》《俯仰今古》《幽境》《故道乡音》《顾景兴怀》《高 山之巅》《胸中丘壑》《空山游目》《居高心自远》《归心依 旧》《息心天涯》《仰孤峭之常安》《神游太虚》《岭高耐岁 寒》《仰观宇宙之大》《曲径独远行》《浮游尘埃之外》《不 违农时》《悠然自在处》《无限险峰》《视通万里》《重温旧 梦》《远望可以当归》《登山入高冥》《诗来天地外》《天地 入胸意》《绝顶人来少》《极驰骋之乐》《得心意而忘归》 《高原之大,  无奇不有》《泽畔纪行》《居至高之境》《下临 无际》《杳然天界高》等,  不一从述。在这最后的十八年中绘 画艺术又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作品游刃有余,通达天 地,  畅游于宇宙之外,  达到精神“逍遥游”的状态。力群在总 结陈天然的作品时说:    “中国传统山水画,都画得是巨石高 山,  清溪流水,  未曾见有画黄土高原者,  自画家石鲁始,  我们 才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黄土高原的层层梯田和丛丛灌木。现 在, 在陈天然的中国画中出现的黄土高原的景观, 正是画家熟 悉农村,  富有乡情, 歌颂农民生活的必然结果。因为我们的画 家再没有隐士闲情了, 再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雅趣了, 所以他 的中国山水画就有了新的内容。”“陈天然在人物造型上是准 确生动的, 形式多变而新颖。由于他熟悉农民生活, 所以成了黄河岸边农民生活的抒情歌手。”很显然, 力群的评价是对陈 天然绘画艺术前三个阶段的评述, 是十分中肯的。以上陈天然 的绘画作品包括了版画、速写和国画, 文中未作区分, 不管是 哪一类绘画作品, 都反映了家乡农村农民的普通生活, 都是对农民生活的赞咏。

\

四、家乡的风俗习俗对陈天然绘画艺术的启迪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 总是离不开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对其 的影响, 绘画艺术作品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艺术家对哺育自己 的土地总是充满深情厚意, 只有生活在这一地域中, 不断地深 化自己的感情世界, 不断地上升到精神世界, 并由此孵化出自 己的特色艺术, 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陈天然的生活 和艺术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陈天然的绘画艺术是“泥土 型”的,  看似不雅,  其实是大俗大雅,  以普通见神通,  以局限 通无限。土比洋好,  土的掉渣才是一种高境界,  土才有生活的 味道,  才更加地亲近大自然、接近大众生活。土地、土坡、土 路、土院、土窖、土岗、土垅、土丘等,  由土而来,  在土里横 爬滚打, 使作品土味十足、土气昂然。柿树和土地实为天作之 合,  在干旱的土地上,  柿树焕发生机,  蓬勃向上。生活在土地 上的农民,  或牧牛放羊、或担肥挑水、或赶车运粮、或耕种犁 地、或扬场收获、或锄地拔草。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组成一幅 幅生动的画面。生活习俗在陈天然的作品中总能生动地体现 出来。如春节初二有回娘家的习俗。陈天然在初二看到夫妻小 两口骑车回家娘家的场面,看到洋溢在小两口脸上的笑容以 及孩子们的期待之情。回忆并创作作品《回娘家》。陈天然一 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黑白木刻,是受农村织布机上的蓝花布 的启迪, 在黑白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农村人穿的蓝花 布、用的门帘、床单、被面等,  其深蓝的底色、素白的图案, 构成一幅幅黑白世界, 受本土艺术元素的影响, 开启了陈天然 黑白版画的艺术之路。而黑白灰的笔墨情趣也正是文人画的 至高审美趣向。

综上所述,  陈天然的绘画艺术风格是受其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地形地貌、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的影响,  这些地域 性特征使陈天然确立了绘画艺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他在鲁迅 的一段话中受到启发:   “艺术必须有地方色彩,  庶不至于千 篇一律。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由此,  他确 定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  并始终坚持如一。他说:   “生活 中摸索出来的规律和真理使我懂得, 永远不能离开故乡的土 壤,艺术生命才能像峡谷溪水那样,涓涓不息。故乡诗情, 泥土画意,  是我要毕生潜心探索的永恒主题。”从以上的分 析论述中,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陈天然把绘画的范围局限于 乡土,局限于家乡的柏沟岭,使得艺术作品极具乡土气息, 其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范围愈小, 地域特征愈明 显。艺术题材的地域范围愈窄、愈能表现出艺术特色,  这一 艺术特色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它与古人不同 ,  与他 人不同 ,不 重复古人,  不复制 自然 ,陈天 然创造性 地 以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

从而使作品走入人心,  走向世界, 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陈天然 绘画艺术道路成功的秘诀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啸东 . 守望故园  • 陈天然艺术研究文集 [M]. 北京:荣宝斋出版 社 ,2002:23-45.
[2] 徐恩存 . 诗情土地上的跋涉者  • 论陈天然的艺术世界 [M]. 河南:  河南人 民出版社,1994:36-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4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