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拾取困难问题,设计一款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该装置通过图传设备以及SSD算法完成垃圾的识别,由Pixhawk第四代飞控系统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树莓派控制动力源,从而实现二级伸缩式机械臂的拾取垃圾动作的控制以及垃圾收纳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的重心位置由无人机、机械臂和垃圾收纳装置共同决定,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以及重心位置分析。结果表明,水平面上装置重心位于几何中心,不存在重心位置的偏移;垂直轴上,该装置重心位于云台正下方,可以保证飞行的平稳性和机动性。机械手作为最危险部件,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受力、变形、应变以及应力分析,该分析基于机械手与机械臂的连接面为固定面以及机械手与垃圾的接触面为受力面的边界条件。变形、应力、应变分析数据表明,机械手内部最大变形量为1.395×10-7 m,最大应变量为6.135 5×10-5,说明该部件变形微小,可忽略不计;最大应力值为1.227 1×107 Pa,小于部件材料的许用应力值,说明该部件工作安全可靠。
关键词:无人机;机械臂;垃圾拾取;树莓派;有限元分析
Design of Intelligent Garbage Picking Robot Carried by UAV Under Complex Landform
Zou Xintong,Wang Xiaoyuan※,Peng Chen,Ma Yiming,Yu Tingyu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garbage picking robot was designed for the problem of which garbage pickup was difficult in complex terrain.The recognition of the garbage was realized by the image-transmitting equipment and the SSD algorithm.The flying attitud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Pixhawk 4 system.A Raspberry Pi was utilized as the controlling power source to control the garbage picking of the telescopic mechanical arm and the motion of the garbage withdrawing device.The barycenter of the design was decided by all the parts which include the UAV,the mechanical arm and the garbage withdrawing device.Solidworks was applied in the model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barycenter.The result of the barycen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arycenter of the design is located at the geometric center in the horizontal plane,which means the location of the barycenter won´t skew.In the vertical plane,the barycenter located directly below the pan-tilt,which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the flexibility of flying.The mechanical claw is the most dangerous component.So ANSYS was used to accomplish the force analysis,deformation analysis,strain analysis and stress analysis.Th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that the junction surface of the mechanical claw and mechanical arm was considered as the fixed surface while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mechanical claw and the garbage was considered as the thrust face.The analyze data of the deformation,stress and strain can show that the maximal deformation in the mechanical claw is 1.395×10-7 m and the maximal strain in the mechanical claw is 6.1355×10-5,which can tell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omponent is too tidy to consider.While the maximal stress is 1.227 1×107 Pa,which is less than the allowable stress value of the component material.It can fully illustrat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mponent.
Key words:unmanned aerial vehicle;mechanical arm;garbage pickup;Raspberry P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0引言
近年来,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山地、景区、水库、沼泽等较为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拾取问题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拾取,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使得清洁人员处于较大的危险之中。
面对这样的问题,无人机与机械臂的结合为解决复杂地形下垃圾的处理提出了新的可能性。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机械臂的搭载平台可以为六自由度移动的无人机,便于机械臂到达例如山地、景区、水库、沼泽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之中。而无人机搭载的工作装置为机械臂,使得无人机不仅有检测与观察环境的能力[1-2],同时也易于人机交互以及操作控制。
在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拾取工作中,无人机与机械臂的结合[3-5]使得垃圾拾取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同时具有拾取效率高、准确率高、安全性高以及节约人力等显著优点。而目前国内外无人机与机械臂相结合的技术尚处在研究开发的初期,技术不够成熟,应用也不够普及。
本文设计了一款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以精妙的机械设计以及合理的电路排布,通过机械传动系统、飞控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的协调运作,实现复杂地形下垃圾的拾取与收纳。最后,通过对整体机器的重心位置分析以及机械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校核其力学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验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1总体设计方案
复杂地形下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的整体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1)使用TCP协议,由无人机上的CSI摄像头作为图像传输装置,将无人机前方视频同步传输到客户端程序;
(2)根据接收到的图像,利用SSD算法识别图像中垃圾的大致方位,进行标注,便于定位;
(3)成功识别到垃圾后,操作者操作无人机降落至垃圾上方,并操作无人机至悬停状态;
(4)启动拾取程序,利用树莓派控制电机启动机械臂,控制舵机启动机械手,以实现机械臂抓取垃圾的动作;
(5)启动收集程序,将垃圾自动放入到收集装置中;
(6)往复进行以上动作,直至垃圾收纳装置集满,无人机自动返航,将垃圾投放。
2机械机构设计
2.1整体机械结构
复杂地形下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无人机部分、机械臂-机械手部分、垃圾收纳部分3个部分组成。其中,机械臂-机械手部分与垃圾收纳部分通过云台与无人机部分相连接。
2.2机构动作流程
无人机启动后,通过图传装置和SSD算法识别及定位到垃圾位置,操作者将无人机降落悬停至垃圾位置附近,开始进行垃圾的拾取及收纳。
首先,操作者启动拾取程序,控制电机启动定滑轮,定滑轮连同尼龙绳带动第二级机械臂进行伸长,此时机械手到达指定位置;接着,控制舵机启动机械手,机械手通过夹紧动作实现垃圾的抓取;完成垃圾拾取动作后,定滑轮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二级机械臂收缩至原始位置;同时,控制电机带动垃圾收纳装置旋转至机械手正下方,机械手松开,垃圾落入垃圾收纳装置内;最后,控制机械臂-机械手部分和垃圾收纳部分复位,完成一次垃圾的拾取[6]。往复进行以上动作,直至垃圾收纳装置集满,无人机自动返航,投放垃圾。
2.3各机构部分设计
2.3.1无人机部分
本设计的无人机为八轴式旋翼无人机[7],装配有云台以及起落架,可承载质量高达8 kg,除去所搭载装置自重外,仍可承载5 kg的质量。无人机为可操纵式具有上升、下降、悬停等不同的飞行姿态[8]。
2.3.2机械臂-机械手部分
其功能为完成垃圾的抓取,优势为结构简单、高效低耗、传动巧妙。如图3所示,本部分主要由2段PVC杆、2个定滑轮、1个机械手、2个42步进电机、1个DS3218舵机组成。该部分的设计创新点在于两段PVC杆构成伸缩杆结构组成二级机械臂,由定滑轮及尼龙绳带动其伸长与收缩。通过定滑轮、尼龙绳与伸缩杆结构的有机配合,不仅可以实现机械臂的收缩,同时对比液压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经济成本低,虽然平稳性不比液压传动装置,但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其平稳性已满足收缩及抓取运动的要求。抓取垃圾的具体流程:无人机悬停于指定位置后,操纵者通过遥控发出抓取指令,此时控制定滑轮的电机转动,带动机械臂伸长;机械臂伸长至指定位置后,机械手通过舵机带动而夹紧,拾取垃圾[9];完成垃圾拾取动作后,定滑轮反方向转动,带动机械臂收缩至原始位置,实现一次垃圾的抓取。
2.3.3垃圾收纳部分
垃圾收纳装置主要由一段PVC杆、一个42步进电机、软质塑料容器组成。42步进电机带动垃圾收纳装置转动,与机械臂的伸长与收缩以及机械手的夹紧与放松相配合。垃圾收纳框连接件使用钢材,保证较强的刚度及稳定性,其形状为半径为10 cm的圆,能够保证大部分垃圾可顺利进入垃圾收纳筐。垃圾收纳筐采用软质塑料,其体积可根据垃圾存储量进行调整,并避免与其余机构发生冲突。
3受力及有限元分析
3.1重心位置分析
无人机的飞行性能与重心位置密切相关[10]。在水平方向上,如果无人机的重心位置发生偏移,将会导致无人机起飞困难且伴有偏飞,进而导致飞行操控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对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进行中心位置的校正;在垂直方向上,重心过高不利于飞行器的稳定性,同时重心离螺旋桨平面越远会增加飞行器的惰性进而导致飞行器耗电多,做功大,因此要求无人机在垂直方向上在保持稳定性的条件下,使得重心位置尽量靠近螺旋桨[11]。运用Solidworks对机器人进行建模以及不同材料密度的设置,得到重心位置如图4所示。模型重心等参数如表1所示。图中机器人重心在水平方向位于无人机中心位置,无偏移,符合要求;重心在垂直方向上位于云台正下方,即可保证飞行的平稳性,也可以保证飞行的机动性。
3.2受力分析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螺旋桨是产生升力的唯一来源,同时云台正下方是无人机、机械臂和垃圾回收一体化装置的重心位置,即重力的作用位置。机器人的不同飞行状态取决于升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机器人总质量为16.40 kg,在空中悬停时,受力平衡,无人机框架单臂升力为2.05 kg。为满足无人机正常起降,无人机框架单臂升力大于2.05 kg,同时为满足无人机姿态控制时的加速需求,单臂升力最大为10.20 kg,单臂动力富裕系数为4.98。在最大升力的状态下,机器人受力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升力大于重力,机器人处于上升状态。
3.3机械手有限元分析
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平稳且安全地实现飞行以及抓取垃圾的一体化操作,必须对机器人进行强度计算以及校核。根据机器人运动学以及受力分析,机械臂抓取部分的机械手、无人机的机臂和中心板是最危险区域[12]。由于无人机负载按照其标准配置且中心位置无偏移,因此无人机强度满足要求,故主要对机械手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本研究利用ANSYS对其进行有限元变形、应变和应力计算和分析,从而保证机器人的强度的安全性和挠度的合理性[13-14]。
根据机械臂结构和运动特性以及机械手电机的选型,将机械手与机械臂连接部分和与抓取垃圾的爪作为固定面;根据一次抓取的垃圾质量为500 g,安全系数为2.04,在2个抓取垃圾的爪部施以最大抓取力10 N。机械手以碳纤维作为材料基体,其抗拉强度为290 GPa,弹性模量为6.02 GPa,泊松比为0.012[15-16]。
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抓取爪部是最大变形量处,且最大变形量为1.395×10-7 m,该变形量远小于机械手允许最大变形量,所以挠度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如图7所示,机械手在啮合齿处产生最大应变,其值为6.135 5×10-5,该应变远小于机械手允许最大应变,所以应变也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如图8所示,机械手最大静应力位置在在啮合齿处,其值为1.227 1×107 Pa,机械手材料为碳纤维,抗拉强度为290 GPa,从相关文献中查得静载荷的安全系数许用值为1.5~2.0[17],得到许用应力:
[σ]=σb/nb=1.45×1011 Pa>1.2271×107 Pa[18]。
所以强度也是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验证,机械手满足材料强度要求、刚度要求以及高可靠度要求(失效概率不大于0.01%)。最危险位置为齿轮啮合处,该处强度、刚度均在许用值范围内,满足不失效工作条件。机械手最大抓取力预估为10 N,满足一次性抓取500 g垃圾的需求。
4控制系统设计
4.1动力源选择
为在拾取垃圾的过程中保持稳定,机械手部件处舵机选用大扭力DS3218数字舵机(180°),其空载转速为0.16 s/60°,堵转扭矩18~21.5 kg/cm,满足抓取塑料瓶及纸屑等垃圾的抓取力需求。传动定滑轮处以及垃圾臂回转处电机选择42步进电机,该电机质量为282 g,额定电压为3.3 V,步距角为1.8±5%°/步,保持转矩48 N·cm,满足传动力以及稳定性需求。根据所选电机以及舵机数量和型号,动力系统选择5 V、2 A的电源进行供电。4.2控制系统组成
无人机采用Pixhawk4作为飞控控制系统,该系统架构清晰,生态系统庞大而完善,具有多线程,可以保证自动飞行姿态的自由性,多数外设可以自动检测和配置。凭借其双处理器,搭配树莓派3B+作为飞控扩展,装备有摄像头、云台、机械臂,可以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以进行图像传输和识别、垃圾拾取运动等操作。
4.3控制原理及流程
无人机控制系统启动后,树莓派程序自动开始运行,通过Python编写的多线程程序控制无人机外设。图像传输装置选用CSI摄像头,使用TCP协议,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流数据并存储到内存中,在同一局域网下启动客户端程序,将进行base64编码后的流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程序将数据解码为图像,显示在窗口上,实现无人机前方视频同步传输到客户端程序。客户端程序中还包括有SSD算法,该算法速度快,可以一次完成目标定位,同时,基于特征金字塔的检测方式,在不同特征映射下预测目标,比Yolo算法更能准确识别小目标,更适用于飞行、悬空姿态下对垃圾进行标注及定位。
发现垃圾后,操作者降落无人机,启动拾取程序,通过树莓派利用RPI.GPIO库输出高低电平,以实现对步进电机、舵机323的控制,进一步实现机械臂抓取垃圾的动作,并将垃圾自动放入到收集装置中。往复进行以上动作,直至垃圾收纳装置集满,无人机自动返航,将垃圾投放。
5结束语
为实现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智能化拾取,本文设计了一款复杂地形下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垃圾拾取机器人。本设计将SSD算法、图像传输装置、Pixhawk飞控技术及树莓派作为控制主体,结合以二级机械臂与可旋转垃圾收纳装置为主体的机械结构,可稳定、精准地完成飞行控制、垃圾识别、垃圾抓取以及垃圾收纳的统一动作,实现了人、机、电三者的交互控制。本设计将无人机与机械臂相结合,使用六自由度的无人机来搭载机械臂,进而机械臂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展,与此同时,图像传输装置使得操纵者能够实时知晓环境情况,降低误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拾取任务。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本设计为复杂地形下的垃圾拾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珂,李晓甜.垂起固定翼无人机高速公路无人值守巡检系统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25):56-58.
[2]莫志恒.无人机航测在桥梁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测绘,2018,32(10):1178-1181.
[3]胡玉柱,冼俊衡,任姝萍,等.基于PIXHAWK飞控的四旋翼机械臂无人机设计[J].电子世界,2020(7):181-182.
[4]何慰,方勇纯,梁潇,等.一种两自由度飞行机械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航空学报,2021,42(2):264-274.
[5]韩秀枫,吴剑,穆忠伟.四旋翼无人机斜面降落系统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9,26(11):65-69.
[6]刘宏,刘冬雨,蒋再男.空间机械臂技术综述及展望[J].航空学报,2021,42(1):33-46.
[7]马仲航,张执南.多施翼无人机遥操机械臂多功能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0,54(6):636-642.
[8]熊靖丰,胡士强.带单关节机械臂四旋翼无人机的建模与控制[J].计算机仿真,2020,37(5):65-70.
[9]刘志元,孙东阳.含区间铰间隙柔性机械臂控制精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21,44(2)53-64.
[10]王刚,胡峪,宋笔锋.考虑重心位置不确定性的无尾无人机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15,36(7):2214-2224.
[11]李永泽,袁昌盛,张沥.某无人机基于载重任务的重心位置配置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472-3475.
[12]刘峰,喻辉,高鸿渐,等.重载四旋翼无人机结构优化设计与强度计算[J].航空工程进展,2018,9(1):99-106.
[13]郑洲洲,张森,张岩.基于ANSYSWorkbench的机械手关键部件优化[J].轻工机械,2020,38(5):39-42.
[14]丁杰源,吴群彪,卞鸿飞,等.碳纤维干燥机的结构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1(6):100-101.
[15]黄亚烽,孟宪明,吴昊,等.碳纤维单向带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8(4):28-31.
[16]裴允嘉,郑鹏.重载多旋翼无人机碳纤维传动轴失效分析与优化[J].机械工程师,2019(7):61-64.
[17]魏天路,王俊发,崔金福,等.安全系数与可靠度的相互关系及选取[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8-70.
[18]封高歌,张延斌,甘斌,等.检测装置对自动扶梯的梳齿板动作有限元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22,51(3):45-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据媒体报道,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已制定了2020年...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