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数据治理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16 11:56: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越来越注重对数据生态闭环体系的建设,使数据综合应用成果得以有效应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高校课表数据应用为例,基于管理视角,总结通过充分的数据应用反推数据治理工作的经验,以及数据应用的广泛性。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据治理;课表;数据共享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LI Baohua
 
  (Zhengzhou Shengda University Information Division,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ecological closed-loop system,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work to make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data application effectively us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ervices.This paper takes the application of timetable dat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from a management perspective,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reversing data governance through sufficient data application,and the universality of data application.
 
  【Key words】:smart campus;data governance;timetable;data sharing
 
  0引言
 
  近年来,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投入专项经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但“重建设轻应用”等问题也普遍存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由“基础建设”向“深入应用”转变,“谁来用、怎么用”成为新的关注重点,其中数据应用在高校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不少高校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或研究,但因数据标准、共享、数据质量及需求等原因,实际效果也是参差不齐。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从小处入手、以师生需求为驱动,通过数据展示和数据共享证明小数据也有大作用。案例以课表数据为圆心向外画圆,从二维码电子班牌到电子课表综合服务系统,从最初的课表展示到如今为教室查询、课表展示、教室管理、教学督导等提供数据支撑,既坚持了“数据同源”,又把数据应用落到实处、将数据价值发挥到极致。
 
  1教学管理问题与项目开发背景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为高校教学质量形势提供了重要依据。具体到高校,在教育数据治理角度存在很多问题,如数据采集难、更新慢、标准不统一、信息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另外,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相关的方面服务能力还很弱。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成为各大高校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正是对教学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总结才有了二维码电子班牌的设计。学校二维码电子班牌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教室外课表信息更新快、更换不及时的问题。2018年之前,学校所有的教室门口都有一个标牌用以放置当前学期纸质课表,显示该教室的课程安排情况供师生或教学管理、督导人员查看。实际过程中因排课进度、课程调整、临时申请等原因,课表变化十分频繁,教室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打印新课标替换以减少信息不准确带来的影响。鉴于上述背景,学校开始了二维码电子班牌的自主设计开发工作。
 
\

 
  2功能及版本迭代
 
  2.1二维码电子班牌
 
  2018年学校信息化处(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完成二维码电子班牌的设计开发,以一室一码的形式设立教室专属班牌。用户使用手机微信或浏览器扫码查看教室当天课程信息(课程名、授课教师、班级、班级人数等),通过“前一天”“后一天”切换可查看近期的课程安排。此时的二维码电子班牌功能相对简单,但恰恰是这种简单应用却给师生查询、教室管理带来极大得便利。2018年二维码电子班牌在资讯大楼、综合实训大楼试点使用,2019年推广至全校所有教学场所,两年来学校的教室再未更换过“班牌”,大大降低了之前频繁更换纸质课表的成本[1]。
 
  2.2电子课表综合服务
 
  二维码电子班牌解决了教室课表展示查询及教室管理的部分问题,对楼宇课表展示和教室使用情况的需求随之而出。2019年学校信息化处(原信息化办公室)进一步对原系统进行扩展,实现了按楼宇、按管理单位等综合条件展示上课信息以及教室使用情况的查询[2]。
 
  (1)基于多媒体集中发布系统,在校内主要教学场所设置电子显示屏,用以显示该楼宇当前课表信息(节次、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班级等),根据上课时间安排,课表信息每5分钟更新一次。楼宇课表展示上线并投入使用后,师生进楼后在电子显示屏前驻足查看成为习惯,教学管理人员巡视课堂、教学督导人员听课前通过大屏显示的当前课表信息,快速地选择教室,不用再翻纸质课表。(2)按楼宇、教室、节次逐级显示,实现空闲教室查询功能,师生通过微门户点击“教室查询”,选择楼宇后显示该楼所有教室的使用情况,对应节次显示在用或空闲,其中红色为占用、绿色为空闲,选择具体教室则默认显示该教室当天课程安排。该功能上线后有效解决了学生无课时间找空闲教室自习的难题,极大缓解了图书馆等场所公共自修室的压力。不论是按楼宇显示课表还是教室查询都是基于最初二维码电子班牌的基础,也是目前最受师生认可、使用率较高的应用服务。
 
  3课表数据共享与应用
 
  3.1数出有源、一数一源
 
  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常规的课程表数据,但除了教学安排,学校还存在各种活动、培训等原因需要临时申请教室的情况,因此仅从教务系统提取数据会存在教室状态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的情况。为了不影响教学管理、又能全面统筹教学场所的使用情况(包含教学计划安排及教学计划外的使用)、同时保证数出有源,学校出台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教室使用均需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交申请。教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整合后生成完整的电子课表数据库。
 
  3.2能对尽对、反推数质
 
  随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基本实现了校内所有业务系统的集成,课表数据为其他业务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如图1所示。
 
  (1)教室智能门锁管理与应用。近两年,学校对实验教学楼实施了智能门锁改造,门锁替换成智能门锁实现按课表刷卡开门(校园一卡通)。智能门锁系统通过课表数据下发授权,下一节课在该实验室上课的任一学生在本节课前25分钟可通过刷卡打开教室门,不在该教室上课的非本班学生无法开门。(2)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与应用。学校教室以多媒体教室为主,因涉及到设备管理且分布不集中,日常管理难度大。学校通过设备改造及数据对接实现了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智能管理。有排课安排的教室,提前20分钟设备自动加电待机,任课教师只需启动“一键上课”即可打开教室全部多媒体设备。(3)教学可视化平台应用。学校2019年建成教学可视化平台,完成了所有教学场所的摄像头覆盖,既又实现了网上巡课、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又为师生获取教学活动影像开展教学研讨等提供渠道和资源。教学可视化平台对课表数据的应用重点体现在网上巡课中,平台主码流页面展示集成教室上课实时画面和当前课程安排信息,包括上课班级、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等信息,极大方便网上巡课和教学过程管理[3]。

\
 
  二维码电子班牌、电子课表综合服务系统陆续上线后,方便了师生查课表、找教室等,偶有调课不及时导致的课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因其影响不大也少有反映。随着课表数据共享度越来越高,成为各个系统非常重要的数据支撑;各系统对课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才能保证其应用或服务的正常使用,如课表不准确会影响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影响学生开门上课、影响督导网上巡课评价等。也正是各个应用对课表数据的高质量要求和依赖,反而倒逼了教务系统、OA系统对排课、调课、申请教室等工作的规范要求,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课表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交换中心的基础数据质量。
 
  4数据治理探索与实践
 
  国内高校在数据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如缺少统一标准、数据质量差、数据交换深度不高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数据治理工作才能完成数据重构、实现数据的深度共享。
 
  4.1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基于各类业务数据,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标准具体可包括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以及数据质量标准等,除此外,以国标、行标、部标为指导,科学规划全校数据资源,形成全面的统一的数据标准[4]。
 
  4.2建设主数据库和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等过程,依托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构建主数据库,并为学校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元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校数据资源的统一定义和管理,便于全面掌握数据的生命周期。
 
  4.3制度与规范建设
 
  通过数据管理办法等明确数据治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审核、运维管理、存储归档、应用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要求,逐步建设高校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质量改进体系。通过制度完善,改变数据操作中的漏洞、矛盾、不规范操作等,实现数据治理工作的长期性[5]。
 
  4.4借助平台完善数据
 
  上述三项是大多数高校开始数据治理工作的基础,如何有效推动,除了学校重视、职责明晰等,发展需要、任务推动更有效,如以教学质量监测为抓手,把教育数据应用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将中有意义。传统的教育数据采集范围狭窄、数量有限,无法提供预警,未来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是校内主要业务系统之一,数据信息多但又不产生数据。教学质量监测平台需要学生、教师、学院、专业、教育教学等基本信息,通过培养目标监测、培养过程监测、培养结果监测等,形成一套实时在线数据支撑教学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机制。平台数据指标内涵和校验规则与教育部保持一致,对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维护的及时性、数据对接的稳定性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无形中称为数据治理的有效抓手,倒闭数据治理涉及到的单位角色全部动起来[6]。
 
  4.5借鉴国内外经验
 
  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美国通用教育数据标准项目内容、西安某高校参照“波多里奇质量奖”指标体系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技职类大学评价体系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
 
  5结语
 
  从应用开发到数据对接,学校充分发挥了民办高校“机制灵活决策快、问题驱动职责清”的体制优势特点,课表小数据的深入应用既解决了师生个人的课表、教室查询问题,又满足了各类应用的使用,教室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更加智慧化,实现了小成本大收益的建设目标。数据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数据价值。未来基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对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闭环管理系统的支撑作用,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稳定的数据基础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入促进服务创新、提升高校管理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绒.高校智慧校园框架下的数据治理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4):6-7.
 
  [2]陈刚.高粘度、超融合、轻便型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讨[J].软件,2020(10):273-274+285.
 
  [3]李特,孙大松.二维码教室课表系统设计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3):97-100+115.
 
  [4]秦彦彦,廖宏建.高校智慧校园数据治理建设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96-97.
 
  [5]马久霞.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教学管理质效[J].智库时代,2019(43):243-244.
 
  [6]徐晨清.基于智慧校园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设计[J].软件,2020(7):251-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04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