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16 09:38: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将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纳入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及路径的基础上,使用2017—2021年全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营商环境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在营商环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文章建议各地区应大力发展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创新,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被认为是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1]。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如何得到升级是一个重大核心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的结构演化,这个结构演化过程又受各种要素的影响[2]。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协调合作的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后,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
 
  “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营商环境的不断发展有望通过提高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产生作用,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多个方面构建复合型指标体系评价营商环境。
 
  张三保(2020)构建了省级营商环境测度体系,表明中国省份营商环境呈现出层次化特征[3];李*军(2022)从公共服务、市场环境等七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4];二是分析优化营商环境对经济产生的效用。董志强等(2012)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5];谢繁宝等(2022)研究得出营商环境能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6]。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有利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调整。目前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指标[7],测度二、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资本结构、科技创新、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杨继东等(2020)指出,营商环境通过增加专用性投资行业在总投资中的比例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8]。齐兰等(2017)发现,制度环境的优化能够作用于区域金融化的提升,以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9]。
 
  以上研究均着重对营商环境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分析,但可以看到,关于营商环境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充分。现有的文献大多从企业发展的微观角度、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营商环境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但是以科技创新作为作用路径通研究营商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因此研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分析产业结构的深层矛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营商环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首先,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动市场的公平合理发展。其次,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市场间的分配,使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中的分配效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资源配置进行提升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何地等(2021)得出营商环境通过和数据经济之间的交互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王玉燕(2023)分析得出营商环境优化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增加城市高层次人才供给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1]。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商环境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作用。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力抓手,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等,提升生产效率。第一,引入使用自动化、数智化的新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浪费,使产业结构向数字化不断发展。第二,科技创新可以不断优化新技术,引入更高级的产业,从而把低效的产业淘汰,促使产业向高级化发展。第三,创新能够提高生产要素使用与匹配效率,包括生产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等,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营商环境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会减少企业成本,有机会将更多的资金使用到科技创新方面,包括对生产的升级及产品质量的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升级。其次,创新能够推进市场的供需关系发展,信息共享速度大大加快,提高市场效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也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基础,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从而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熊凯军(2020)研究得出营商环境能够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尤其是在政府治理环境和法制建设环境方面[12]。雷挺等(2020)将营商环境分为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并研究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13]。科技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产业结构升级有多种影响因素,打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并且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科技创新在对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中介效应。
 
  三、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
 
  (一)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假设,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IH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代表产业结构升级,env代表营商环境,control是控制变量的集合,inn代表科技创新。参照温忠麟等(2014)[14]的中介效应做法,设定模型(2)(3)(4)。通过模型(2)(3)(4)分别验证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营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营商环境通过科技创新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作用。
 
  (二)变量及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意味着产业整体素质与效率的提升,还表示产业间结构的优化。为此,本文将使用如下产业高级化(IH)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参照刘伟等(2008)[15]的做法,使用各产业部门产出占比和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
 
  2.解释变量:营商环境(Env)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水平等多重因素。本文参照李*军(2022)[4]、张三保(2020)[3]以及营商环境报告等研究成果,建立了以下4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14个二级指标来刻画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且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
 
  3.中介变量: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Inn):当前的关于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采用研发支出、研发人员数、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本文选取申请专利的数量作为科技创新的衡量指标。
 
  4.控制变量
 
  结合已有研究结论,参考张跃胜等(2022)[16]的研究选取以下控制变量。第一,对外开放水平(Open)使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进行计算,对外开放水平是有利于营商环境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变量。第二,城市经济密度(Eoc)使用GDP/城市面积进行计算,衡量每平方公里的GDP,表现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第三,人口密度(Hum)使用年末人口总数/城市面积进行衡量,人口密度影响着各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5.数据说明
 
  由于数据缺失及样本数据可得性,研究样本为2017—2021年我国287个城市。原始数据搜集自2018—202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等各类公开信息,整合成面板数据。对部分缺失值使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处理。为避免异方差的出现,对科技创新指标进行对数化处理。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模型分析
 
  如表2所示,使用OLS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可以看到营商环境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营商环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使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提高政府、社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外,对外开放水平、人口密度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
 
\
 
    由列(2)可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科技创新可以减少要素分配成本,通过创新要素带动劳动、资本等要素向先进产业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生产效率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假说2得到验证。列(2)、列(3)、列(4)中表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营商环境对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科技创新对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中可以作为中介产生效用,科技创新可以作为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营商环境能通过提升政府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及完善社会和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低效产业和科技创新融合,提高产业效率,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假设3得到验证。列(4)中,将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纳入统一模型中,同时分析两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可以看到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都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营商环境的回归系数大于科技创新,说明营商环境的作用力度大于科技创新。其中,人口密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在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有利于各地科技的交流与发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经济水平提高时,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促进新的技术出现,从而不断优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区域异质性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策颁布等因素,各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为探究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区域特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基于此,本部分将287个城市分为四个区域,分组进行回归,探讨营商环境优化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由表4可知,总体而言,各地区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且东北地区的回归系数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从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更明显,所以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东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
 
\
\
 
  (三)稳健性实验
 
  第一,加入滞后变量。考虑到营商环境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能随时间变化,及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将营商环境的滞后一期纳入模型中进行检验。第二,替换核心变量。使用产业结构水平,作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替换指标。两种检验核心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营商环境优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与前文分析一致,通过稳健性检验。
 
 \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一)基本结论
 
  本文以科技创新为中介变量,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以我国287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测度,使用了混合OLS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营商环境确实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且营商环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进行。当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表现较好的时候,企业和投资者会向地区聚集。当这些生产要素产生充分利用,能够使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不断地发展。第二,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力度更强。
 
  (二)对策建议
 
  第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减少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优化政府服务事项,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持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发展投资进一步拓宽空间。同时,完善试点政策,将优秀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不断挖掘营商环境要素和地区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营商环境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市场需求,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鼓励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在产业发展中新技术的使用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科技创新,将科学技术融入产业之中仍待发展。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科研投入,结合自身产业结构,针对性地培养科研技术人员。并且可以搭建科技交流平台,鼓励全行业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交流,挖掘新的科技人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要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及尽快提高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制定相应政策。目前对于西部地区来看,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还不是很显著,政府应着力进行调整。对于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营商环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加明显,政府应该持续大力发展营商环境。借助科技创新,把握当前的产业发展方向,寻找最优结构升级路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2]陈普.要素禀赋、产业距离与产业升级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2020,39(6):24-33.
 
  [3]张三保,康璧成,张志学.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J].经济管理,2020,42(4):5-19.
 
  [4]李*军.我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南北差异分析[J].改革,2022(2):36-47.
 
  [5]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4):9-20.
 
  [6]谢繁宝,樊瑶.营商环境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8):179-183.
 
  [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5):4-16+31.
 
  [8]杨继东,杨其静.制度环境、投资结构与产业升级[J].世界经济,2020,43(11):52-77.
 
  [9]齐兰,徐云松.制度环境、区域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西部面板数据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22-33.
 
  [10]何地,林木西.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J].经济体制改革,2021(5):99-105.
 
  [11]王玉燕,张静娟.营商环境优化如何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J].财会月刊,2023,44(18):138-145.
 
  [12]熊凯军.营商环境、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基于技术比较优势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22(6):83-93.
 
  [13]雷挺,栗继祖.营商环境优化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内在机制及创新边际[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12):30-39.
 
  [14]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15]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08(11):4-8.
 
  [16]张跃胜,张寅雪,邓帅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韧性来自全国278个地级市的经验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2022(12):150-16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816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