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建设的背景下,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关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使用,这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管理效能的渠道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很多企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和阻力,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价值以及功能的实现。基于此,文章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的困难和阻力”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阶段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普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期相关研究内容为更多企业用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困境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借助预算实现对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整合,目的在于更为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针对企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为了规避其给企业带来进一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有必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应对。
一、基本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
于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性特征。其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使用采取战略性的设计和安排,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对其进行统筹和支配的作用。
第二,协调性特征。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其实施范围必须渗透到组织当中的每一个模块和细节,实现内部资源的科学调配与统筹。
第三,监察性特征。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单纯停留在下达指标、预算编制以及指标汇总程度,而是需要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跟踪以及必要的考核分析,促使预算管理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权威引导的作用。
第四,系统性特征。其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预算控制以及考核奖惩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彼此衔接构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其间如果某个环节的预算管理目标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实现,其他环节的预算执行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第五,全面性特征。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资本、筹资、经营以及财务预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甚至于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所有部门都需要参与预算管理,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基层,从前期的预算编制一直到后续的预算执行等都需要全方位地渗透预算管理在其中。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企业当中实施预算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为科学地分配内部资源,提高对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编制,企业能够实现对内部资源的合理使用、科学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显著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控制水平,实现对各类风险因子的有效考察和监督控制。严格意义来说,预算本就是贯穿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工具,也方便企业的管理层及时深入流程了解业务的进展情况,风险控制过程中预算执行较之最初设定的目标存在如何程度的偏差。在执行预算流程的过程中,参照全面预算管理所编制的指标信息以及监督管理基准,对比预算执行情况,可以为后续相关决策的出台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战略执行,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有效推动和贯彻落实,有助于为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执行目标和方向,也为各个部门构成了其需要共同遵守的战略目标和执行规范,而且通过前期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和控制,能够及时觉察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而帮助企业在实现对整体战略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1]。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
第一,经营预算。其主要是指企业日常所从事的各项预算活动,如通行费用收入、管理经费、用以购买设备和进行后续养护所生成的预算。
第二,财务预算。其包括针对企业内部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实施预算,主要目的在于及时盘活企业内部的多种资产,保证企业内部的资产完整和有效,最终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第三,劳动力成本预算。主要针对企业的社保以及广大工作人员的薪资进行预算,通过及时对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管控劳动力成本,以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第四,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可以通过对各项业务支出进行分类,生成一定的费用预算,如此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提高对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在有效平衡资金空缺的情况下,也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开启。
第五,投资预算。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尤其是固定资产的选择、采购、调整以及更新等维度更是表现明显。就内容而言,其不仅体现了企业投资内容以及方向的选择,还表明了企业的筹资情况、当下现金流的情况以及投资回收收益等。
二、现阶段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总结来看,现阶段很多企业在推进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以下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和考核环节发生了严重的脱节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后,重视预算编制、忽视预算执行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预算编制结束之后,由于企业内部的考核机制不够清晰、现有考核意识不强,缺少对于后续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了解得也不够全面,无法为后续预算编制调整提供充分的指导[3]。
(二)预算管理方法已经出现了偏差
一些企业在预算管理方法的使用方面,已经明显出现了偏差。
第一,企业的监督和预算审批机制不够完整,直接致使预算管理工作长久地流于形式。
第二,一些企业使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尽管考虑到后续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办法进行前期预料的因素,但是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定的主观性。
第三,企业管理因为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所以在实际推进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后续很容易发生脱离行业性质的情况。不少企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套用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预算管理出现重叠、内容较差、责任不清晰、考核细节不准确等情况。
(三)预算编制的时间比较短,执行反馈的周期比较长
这种问题可以具体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第一,因为预算编制本身并不能很好地预料各种具有突发性的问题,所以如果后续在需要进行调整时,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往往形同虚设。
第二,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因为涉及较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出现较长的编制周期。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统筹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既定时间和周期内不能完成预算编制,导致在下一个预算周期开始之际反而缺少指导性的文件,甚至在没有考虑到考核执行依据的情况下,影响到新一轮预算编制的水平和质量[4]。
(四)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认识不清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清,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企业内部和预算不发生直接关系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不足,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力度以及科学性。
第二,企业在实际推进工作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大多是由财务部门主导的,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其中,甚至只负责对结果的确认,整个管理过程流于形式。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归根到底是企业当中结合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实现的一体化、综合性的预算管理。因为其会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所有部门,所以任何一个部门、岗位都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参与者、执行者。只不过因为一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始终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即便企业对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也认为预算编制、执行后续的反馈等环节都需要由财务部门主导、负责,所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战略始终处于脱节的状态,导致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参与的热情不高。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突破思路
针对前文所提及的问题与困境,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改进: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导向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战略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为导向,具体来说其包括预算组织、预算指标、预算编制、预算监控,以及预算考核等一系列内容,健全有效的战略制度体系必然也会有与这一系列工作息息相关的制度以及规范要求。严格意义来说,预算编制与调整都是需要进行规范的过程,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以及程序,同时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实施[5]。
(二)应用办法
针对企业实施和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文章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着手,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促使其能够为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以及战略计划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第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考核需要把握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其会失去相应的约束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注重对考核体系的建构,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针对具体需要调整的预算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和顺序进行调整。
第二,对预算编制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为了确保预算管理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需要在推进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给预算编制安排足够的时间,具体可以通过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提前启动下一周期的预算编制、扩大预算编制的周期等一系列方式,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企业可以完善预算编制即时报送机制,通过定期和定时报送的方式,保证后续预算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时,可以及时提交分析报告,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第三,实施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企业具体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差异性,通过使用特色化的预算管理项目,在前期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零基预算编制的方法,直接取消往年的基数,重新安排各个部门的预算,区分不同预算的重要性。通过构建完善和严格的监督审批机制,对内成立专门的预算审批小组,结合标准进行预算审批,最终生成对内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策略,减少因为随意预算和肆意调整,影响预算执行刚性的问题。
第四,企业需要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和重视,引导企业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由于预算管理工作本就是一项系统和综合性的工程,涉及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对于任何企业、任何行业的财务部门来说,其都不可能了解企业业务的所有内容,也不可能深入业务的所有细节,所以其无法实现随时随地了解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财务部门归根到底无权替代其他部门进行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只能在其他部门有编制需要时,提供经验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而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通过明确在此过程中的权责和义务关系,将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严格将预算执行工作完全和部门、岗位的待遇衔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参与的“全面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制度、方法和策略的角度进行完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当中所能起到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本就是优化内部管理控制、强化资源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及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充分了解和认知内部市场环境以及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生成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在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更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加强信息化管理,全面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宏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融合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22):37-40.
[2]张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财会学习,2023(21):70-72.
[3]于方予,王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7):129-131.
[4]何小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14):85-87.
[5]郭庆.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3(14):88-9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