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推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ESG信息披露问题可以促进企业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国家“双碳”目标和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作为重污染行业,钢铁行业一直是能源与资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也是我国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通过对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唯产值论已经不是评估钢铁行业的主要依据,企业应当顺应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完善企业ESG信息披露,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加快企业绿色发展进程,缓解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与环境保护造成的冲突,帮助钢铁企业树立起良好形象,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ESG,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引言
2023年9月,以“可持续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ESG领导者大会在上海召开,其核心思想与*的*十大报告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遥相呼应。ESG体现兼顾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近20年的发展,ESG治理在中国的发展由市场倡导向机构主动选择转变,在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低碳政策的背景下,更多企业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纳入其经营战略,ESG的引入和实施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企业着重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披露,导致ESG报告的披露内容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ESG指标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我国传统工业的绿色转型。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较于其他制造企业更为明显,企业还承担着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能够促使企业重视ESG实践,对利益相关者而言,能帮助其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促进资本良性循环[1]。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寻找当前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我国发展实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企业ESG信息披露提供参考,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钢铁行业背景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所承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ESG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也被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纳入了对企业价值的考量标准[2]。一方面,国家积极贯彻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的产业变革,钢铁行业的ESG建设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3]。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帮助企业从价格、产业准入、绿色转型等方式促进钢铁行业的产能优化。另一方面,钢铁产业覆盖面广,与生产关联度大,市场驱动力较强,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就业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钢铁工业生产总值达全国GDP的5%,钢材生产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50%,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我国钢材生产技术仍以高强度的多流程技术为主,粗钢生产能力占比高达90%。依照麦肯锡的测量标准,为达成本世纪气温上升不超过1.5℃的目标,我国钢铁行业需要在未来25年内将该行业的碳排放量减少一半,因此,钢铁行业在消费、制造、技术和供应等多个相关领域共同支持向零碳经济转型非常重要。
随着ESG信息披露机制在我国的逐渐完善,我国企业不断认识到将ESG治理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达成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更是为了顺应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解决自身产业过剩问题,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升级、技术革新以及管理升级来减少污染排放。同时,钢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缺乏竞争力,致使其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使得钢铁产品中低端产品占比高,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模式的改变极为迫切。
(二)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现状
在“双碳”“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完善ESG信息披露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企业责任,成为企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中诚信绿金统计,2022年度A股及中资港股共2 785家公司发布披露了ESG相关报告(包括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为45.56%,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和披露水平逐步提升,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只有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卓越的表现,钢铁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可持续发展[4]。目前,钢铁行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公司数量占比并不理想。如图1所示,在整理的31家钢铁上市公司中,仅5家企业披露了“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或“ESG报告”。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当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将ESG治理体系完善并融入公司的发展路线,将国家经济目标与企业愿景相结合,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注重自身发展同时,注重利益相关者责任,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5]。
二、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问题及成因
(一)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问题
首先,ESG报告编制标准未统一。一方面体现在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建设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发布的ESG信息报告载体形式多样化,涵盖ESG报告、CSR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或者部分企业将ESG信息融入自身年度报表中而没有单独披露,同时在报告内容的呈现上,以“较好”“较差”等模棱两可的字眼进行表述,降低了企业与企业之间ESG信息的可比性,给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信息的分析、研究和评判形成阻碍。另一方面是ESG信息披露体系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ESG治理理念起步较晚,在ESG建设体系法律法规大多是以国外ESG信息披露内容作为参照,致使不同企业所披露的ESG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量纲不一。此外,企业为自己打造绿色发展的形象,进而对ESG信息选择性披露或是报喜不报忧的ESG“漂绿”行为频发,均弱化了ESG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其次,自愿披露ESG信息报告的企业少。在“双碳”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这与ESG概念中的E(环境)理念不谋而合,随之而来的是绿色消费的浪潮,然而对此,部分公司将ESG报告作为宣扬公司价值观、展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渠道,同时ESG给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效果还是虚增成本的问题仍旧未得到解答。从数据上看,接受统计的31家钢铁企业仅5家出具了ESG报告。对企业而言,尤其是重污染企业,完善ESG报告披露机制,自愿承担ESG信息披露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声誉,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ESG信息披露内容有待完善。大部分钢铁企业ESG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并不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在环境层面,很多钢铁企业未详细披露其生产过程中具体产生的污染物,对自身能源的利用也未详细说明,尽管都树立了企业的环保理念,但未进行定性定量的披露;在社会责任方面,大多选择对企业员工权益的保护和员工成长培训指标进行披露,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信息的说明,对售后服务问题的重视有待提高;在公司治理层面,主要选择了股东权益、企业组织架构及董事会相关指标,尽管包含了公司治理的关键信息,但覆盖面偏小,给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够全面。
(二)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问题成因
缺乏制度约束,未形成ESG信息披露体系。首先,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上缺乏统一,在注明了编制依据的报告中,95%的企业以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指定的准则进行编制,超半数的企业在编制过程中参照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4.0》及GRI的标准,另外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依照国家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作为参考编制,因此,针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规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尤其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能源的高效使用和污染物的合理处置关乎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声誉,更需要提高钢铁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同时外部制度的监管形成强制约束,监督钢铁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其次,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应该考虑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当前发布的《ESG评价标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企业ESG信息披露,但缺乏针对性,ESG评价体系的制定应“量体裁衣”,即考虑我国发展国情,针对行业特点细化评价指标,才能改变ESG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企业ESG信息披露意识淡薄。部分钢铁企业对ESG信息披露的动因来自政策的压力,这说明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较为缺乏。但ESG信息披露能够促使企业全方位发展,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对环境、社会的责任,关注公司治理建设,提升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公开透明的治理架构帮助企业行稳致远,高效地制定管理决策。但社会责任意识和ESG治理理念的匮乏,导致管理层未认识到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甚至排斥信息披露,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即便是对ESG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也存在未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未设置ESG治理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对ESG信息披露过程实施监督,缺乏专业人才对ESG信息披露数据进行整合、发布和指导,导致ESG信息披露质量低下,阻碍企业长久发展的进程。
三、完善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策略
(一)定性定量相结合,关注利益相关者
由于ESG信息披露标准还未完善统一,ESG信息披露的差异较大,市场当前停留在自愿披露、鼓励披露、不披露就解释、强制性披露并存的状态,积极地披露定性定量的ESG信息,细化指标和评价标准,研究具有兼容性、可比性的标准化信息披露和评价制度,为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引,对定性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而且,可理解性不仅仅指对投资者和股东可理解,也需要消费者可理解,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获得优良的ESG评级,以显示企业的竞争力。ESG信息是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求,定性定量的披露机制会使投资者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同时加强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参与监控,也可以通过媒体加强社会公众对ESG信息披露的认识,提高社会舆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
首先,企业应当将ESG治理理念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在该理念下指导管理层做出经营决策,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应当顺应当前市场对ESG投资需求的趋势,一方面建立具体的规范制度披露ESG信息,另一方面,将ESG治理理念纳入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成立监督部门并设立奖惩制度,真正保证制度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再次,应当对ESG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ESG治理政策,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是避免披露非真实信息的有效手段。最后,企业应当建立高效的数据收集平台,推行数字化技术,促进ESG信息披露的形式规范、内容真实且深入。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更能促进整个行业对ESG信息披露的重视,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三)优化ESG信息披露体系
在环境层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企业在依靠大自然的资源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钢铁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之一,应对其所排放和处置的污染物进行精准披露,量化废水、废气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体积,还应当重视生物多样性问题,将ESG治理理念落到实处。同样,在企业环境制度的建设上,也应当对环保成果进行量化分析,用具体数据来证明其实践成果。也应该避免夸大企业环保行动或成果的ESG“漂绿”行为,不破坏ESG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在社会责任层面,应当同时重视对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多方面。对于客户责任的履行,应当保证对客户隐私信息的保护,保障商品销售后的客户服务等多方面权益;对于员工责任的履行,需要披露包括落实员工权益保障、针对员工的晋升培训是否做到透明公开、是否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否设立高效的沟通平台,以及对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机制。企业不应该对负面信息隐瞒、规避甚至是美化,回顾和反省是企业态度诚恳的表现,真实地披露信息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了解,信任的建立能帮助企业得以长远发展,也有助于企业针对负面信息进行改进。
在公司治理层面,加强企业股权结构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避免股权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披露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结构能够提高决策质量,加强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披露权利及会议信息,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治理架构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做到透明公正的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影响企业对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决策,需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要将ESG作为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管理层需要将ESG治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激发企业活力,不是仅仅因为要符合法律规定去设计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认识到践行ESG理念其目的不是简单以追求公司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应该更多地站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角度,为实现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优化公司ESG表现,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钢铁行业ESG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高质量发展模式之下,ESG所体现兼顾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企业注重产品绿色创新,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ESG报告的披露要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体现高质量发展策略。同时,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ESG信息能为钢铁行业营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企业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主体,通过推动钢铁行业ESG信息披露,以ESG治理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钢铁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包括减少碳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保护等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秉祥,茹雨青,李真.企业ESG报告信息披露内容分析[J].财会月刊,2023,44(13):73-78.
[2]刘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财会研究,2023(3):48-52.
[3]周翔.基于ESG视角分析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3(5):16-20.
[4]高雨萌.2022年我国钢铁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分析[J].冶金财会,2022,41(11):7-14.
[5]徐光华,卓瑶瑶,张艺萌,等.ESG信息披露会提高企业价值吗?[J].财会通讯,2022(4):33-3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