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0 13:34: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 两山”理 论 、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 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 究 。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 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 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 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 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 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 、低碳 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 工 作走深 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 的又一典范。

  关键词: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 干流山西段 总长 965 公里,流域涉及 11 市 86 个县 (市 、区),面积 11.46 万平方公里,占全 省总面积的 73.1%,拥有汾河、沁河 、涑 水河等重要支流 ,是全国“ 三 区 四 带 ” 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 国土“ 三 调 ”数据 ,山西黄河流域林地 面积 7300 万亩 、草地 2968 万亩 、湿地 57 万 亩 , 分 别 占 全 省 的 79.84% 、 63.72%和 69.82%。 流域内建有森林公 园 51 个 、风景名胜区 32 个 、湿地公园 47 个 、自然保护区 34 个。山西黄河流 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 , 流域生态和能 源特色鲜明 ,是山西生态保护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 对山西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 高 质 量 发 展 进 行 研 究 , 对推动山西早日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 究现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 [1],如韩君等[2]研究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 平整体偏低,石碧华[3]研究认为可持续发 展和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 的问题方面,屈小爽等[4]研究认为黄河流 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平衡状况 较明显,盛广耀[5]认为黄河流域缺乏完善 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与有效的区域协 调机制。而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路径方面,秦华等[6]从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 质量发展路径,牛玉国等[7] 围绕防洪保安 全、健康水生态 、先进水文化等提出相关 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现有的对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是从宏观 层面对流域整体概况进行研究,对各省 (区) 流域发展状况及路径研究相对缺 乏[8] 。鉴于此,本文从山西视角出发,依 托山西黄河流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研究方面的进展与现实问题,提出 可行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更丰富 的理论支撑。

  一、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进展情况

  近年来 , 山西锚定创建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 质 量 发 展 重 要 实 验 区 , 深入打好黄河生 态 保 护 治 理 攻 坚 战 , 稳步推进“ 一 泓清水入黄河 ”,黄 河 流 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 生态系统 整体功能逐步提升 , 绿色发展水平跃 上新台阶 。

  ( 一)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步伐大幅 提升

  近年来,山西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 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抓重点补 短板,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工程,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1.国土绿化厚植生态底色。国土绿 化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工 作 , 山西黄河流域内 86 县 和 9 个 省 直 林 局 累 计 完 成 营 造 林 2300 多万亩 ,修复退化草地 7 万亩,完 成草地改良 10 万亩 。进入“ 十 四五”时 期,流域内实施中幼林抚育达 600 多万 亩,正在修复的退化林达 90 万亩 。西北 地区正在建设百万亩人工林,此工程将构建沿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 600 公里 绿色长廊,改变该区域饱受风沙困扰的 现状。

  2.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 以 “ 两山七河一 流域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为牵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 湖草沙系统 治理。2022 年,先后启动山西花坡、沁水 示范牧场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 工程以及在太忻经济区的 24 万亩造林 工程;建设太原市汾河上游国土绿化项 目和朔州市永定河(桑干河)源头国土绿 化试点示范项目 ,并为项目筹集到 3.5 亿元中央投资资金。随着重点生态工程 的不断推进,山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 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

 
  3.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持续加大 。率 先在汾河流域建立起生态补偿制度,按 照“ 谁受益谁补偿 ,谁保护谁受偿”原 则 ,在沿汾河六市—— 忻州 、太原、晋 中、吕梁、临汾、运城探索实施汾河流域 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实 行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按月核算、年终结 算 。2022 年上半年,太原市、吕梁市、晋 中市 3 个市支付了相应的生态补偿金, 忻州市 、临汾市 、运城市 3 个市获得生 态补偿金。12 月,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 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 对汾河 、大清河 、桑干河等重要河湖的 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明确省、市、县 三级水源地保护清单,为山西黄河流域 的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更为丰富的制度 保障。

  ( 二)坚决打嬴三大污染攻坚战

  2022 年,先后印发《山西省水环境 质量再提 升 2022—2023 年 行 动 计 划》 《山西省空气质量再提升 2022—2023 年行 动 计 划》《山 西 省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2022—2023 年行动计划》《山西省地下 水污染防治 2022—2023 年行动计划》等 文件,以政策为牵引,积极推进山西生 态文明建设。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2 年以 来,山西多地以精准防控 、靶向治理为 原则,开展了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 治百日攻坚执法行动,大气污染治理取 得了优异成绩。数据显示,2022 年,山西 黄河流域 86 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综合 指数平均为 4.34.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 77.9%。省会太原市通过不断深化市区 及周边“ 1+ 30”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机制, 建立跨行政区共保联治机制,空 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2 年, 制定《“ 一 泓清水入黄河 ”工 程方案》, 部署十大重点工 程, 扎实提升地表水 水质;开展 入 河排 污 口“ 再排查 、再整 治”工 作,进 一 步规范入 河排污 口 的管 理及对入河污染物的管控。山西黄河 流域中参与评价的 58 个断面中,优良 水体比例达到 82.8% , 同比提升 16.7 个百分点 , 且 8 个位于黄河干流上的 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 , 占比 高达 87.5%,同比提升 12.5 个百分点 。

  3.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 紧紧围绕 “ 黄土复净”要求,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 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动落 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 。 目前,正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 清废行 动”,黄河流域“ 无废城市”建设已进入 新的更高阶段。

  ( 三)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山西通过坚持以文塑旅 、 以旅彰 文,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比 较优势,逐步将山西打造成世界知名旅 游目的地。

  1. 加强黄河文化系统保护 。2022 年,出台《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 扬规划》, 有序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 保护和活态传承 , 全力打造黄河国家 文化公园(山西段)文化旅游示范带 。并 连续举办三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览会,有力推动云冈石窟 、五台山、平 遥 古 城 三大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护 利 用 。

  2. 多 形 式 讲 好 黄 河 故 事 。 截 至 2022 年底,推出了《黄河儿女情》《黄河 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天下黄河》《黄 河情韵》《九曲黄河》《大河之东》 等 一 系列黄河题材舞台艺术作品 。举办天 下黄河——“ 中国梦·黄河魂 ” 百位油 画名家黄河行大型 写 生 创 作 与 巡 展 、 “ 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 美术作品展”等创作展览活动,山西省忻州 保德县九曲黄河阵灯会 、河曲河灯节 、 山西绛州鼓乐、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 实景旅游演艺项目《如梦碛口》等成为 典型代表 。

  3. 黄河文旅加速融合 。2015 年以 来 , 连续 9 年举办山西省旅游发展大 会, 联合世界旅游联盟共同举办三届 “ 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正在稳步建设 , 山西省内 5A 级 景区增至 10 家 ,六地入选 2022 年国家 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国家级森林 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已经达到 104 家 , 康 养产业正在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生 力军,为探索经济转型、文化繁荣、社会 文明、生态友好的山西模式奠定了坚实 基础。


\

 
  二、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生态与经 济正在协同共进,但结构性、体制性、素 质性矛盾仍然突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山西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在 一 定程度上仍缺乏有效 支撑。

  (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 较大

  沿黄地区生态脆弱,是全国水土流 失较严重的区域之一 。煤炭等自然资源 相对丰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会造成更 大的环境破坏,使地方陷入越注重短期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越槽糕的局面 。与此 同时,产业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问题依 然突出,支柱产业高排放特征明显 。各 地虽然制定了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但项目进 展仍旧缓慢,新动能增长乏力,难以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部分 山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缺乏 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 。 同 时,一 些地方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上马 “ 两高”项目仍具有强烈意愿,环保压力 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发面临多重困 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依然薄 弱。

  ( 二)文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山西地处高原,各地区被地形 地势所阻隔,山西沿黄流域不同区段的 自然生态和文化类型也各有不同 。受制 于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禀赋差异 及沿黄特有的生态约束,流域内相关地 区自然资源发掘利用水平和文旅融合 发展程度不 一,出现了自然资源 、人文 旅游资源开发碎片化 、散点化 、低端化 的特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 山西沿黄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 而 且 , 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挖掘仍不够深 入,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皆面临严峻考 验 。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主体 发育不足,产业体系亟待健全,文化创 新融合度低,缺乏强势且有影响力的文 化精品。

  ( 三)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山西沿黄县区区域协同发展 及有关部门联动形式仍有待优化,且市 场化投入机制仍不健全,生态保护及价 值转化缺乏有效形式,导致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能力不强。一是山西整体研发投 入水平较低 ,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 年,山西全社会 R &D 投入强度仅 为 1.12%, 比上年降低 0.06 个百分点,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且沿黄 的忻州、吕梁 、运城三市全社会 R &D 投 入 强 度 分 别 为 0.21% 、0.74% 和 0.96%,更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高 端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总体数量少,国 家重点实验室、国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及 两 院 院 士 数 量 占 全 国 比 重 均 不 足 1%, 即创新主体少 、企业创新活力不 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 力不强。


\

 
  三、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精准治 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动黄河 流域污染防治 工作。

  1.形成可行制度。通过构建政府、企 业 、社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实施机 制 , 形成查处问题一体化闭环管理机 制 ,及时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势 头,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解 决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并从市场激励 约束机制、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公众监 督机制等方面推动减污 工 作的顺利进 行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市 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减少污 染物排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研发等 一 系列环境友好行为,进一 步带动更多社 会主体和普通公众参与到环保 工 作当 中。

  2.建立赏罚机制 。要在黄河流域地 区政府各级机关单位设立污染物减排 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 激励各级行政 组织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减污工作当 中,确保各项政策落地 。对在减污工作 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企 业 进 行 表 彰 ,对 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 并对污染严 重的企业予以重罚 ,倒逼涉事企业进 行环保升级 。

  3.遏制“ 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要严 把“ 两高 ”项目准入关 口 ,充分发挥能 源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防控作 用 , 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 建 。建立在建 、拟建、存量“ 两高”项目 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完善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建立新 建项目实时电子台账 ,对“ 两高 ”项目 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程监测 。针对 煤电、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 ,强化现 场监督,紧盯产能与能耗,严防违规新 增产能 、超产超量及虚报瞒报等行为 的发生。

  ( 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 双碳”目标下,要以制度体系为 保障 、以创新为驱动 、以减碳提质增效 为导向 ,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推动煤 炭 、电力、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 碳转型,以绿色低碳产业助力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1.建立低碳发展体系 。在实现“ 双 碳”目标压力下,山西要尽可能创造条 件全面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形成覆盖全社会的降碳激励约束体 系 , 引入绿色核算方式并引导各级政 府及国有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 财政、 税收等方面给予碳减排企业和 产品 一 定的政策支持 , 为企业设计自 愿碳减排鼓励机制, 以支持低碳经济 快速发展 。

  2.构建规范有序的碳市场 。要充分 利用好碳税等手段构建和完善激励约 束机制,激发各级政府 、企业以及个人 的积极性 , 鼓励企业增加低碳产品的 投入,鼓励该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探 索社会碳减排的收益渠道 ,研究地方 低碳试点 、地方碳账户 、地方碳交易市 场等多种渠道实现机制 , 在现有基础 上不断完善碳交易规则 , 分析碳价格 变化与规律, 建立符合山西实际的碳 定价机制 。

  ( 三)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深入研究山西黄河流域历史故 事、人文情怀,大力发掘黄河文化价值, 以文旅产业促进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 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加强黄河文物保护和传承 。要深 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 工 程, 把中国文 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 坚持保护第 一 、 加强管理 、挖 掘价值 、有效利用 、让文 物活起来的工 作要求 , 全面提升文物 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 保 护 传 承 水 平 。 要充分认识文物保 护 的 重 要 意 义 ,统 筹协调好文物保护工 作与经济社会发 展的关系,充分尊重文物,让文物活下 去、活起来 。进 一 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 、特色和价值,积极开展黄河文 化遗产系统调查与科学研究, 积极参 与中华文明 探源 工 程,用“ 活”的文物 讲好黄河文化 。

  2.加强黄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山 西 要 以 建 设 国 际 知 名 文 化 旅 游 目 的 地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为目标,加大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黄河 、长 城 、太行三 大文旅品牌,持续做深做好 做强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 。壮大文旅 产业主体,积极培育文旅龙头企业,带 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 充分 利用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 积极发展 主题文化旅游,规划设计出 一批“ 山西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 晋南华夏根祖 文化旅游线 ”“ 晋陕大峡谷旅游线 ”等 专题旅游线路 ,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 园建设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文旅 产业经营机制 、投入机制 、监管机制 、 要素支撑机制等, 全面提升山西黄河 文化的影响力 , 让黄河文化在山西焕 发璀璨光芒 。

  参考文献:

  [1] 段友文 , 郭晋媛 .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的民俗赋能与高质量发展[J].山西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05):26- 36.

  [2] 韩君 ,杜文豪 , 吴俊曙 . 黄河流域高质 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 2021.34(01):28- 36.

  [3] 石碧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内 涵 和 实 现 路 径 [J]. 理 论 视 野 ,2020 (09): 61- 66.

  [4] 屈小爽 ,徐文成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 协调及高质量发展:基于黄河流域研究[J].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123- 128.

  [5] 盛广耀.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的基本逻辑与推进策略 [J]. 中州学刊,2020 (07):21- 27.

  [6] 秦华 ,任保平 .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 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经济与管理 评论,2021.37(06):26- 37.

  [7] 牛玉国 , 张金鹏 . 对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几点思考 [J].人 民黄河,2020.42(11):1- 4.10.

  [8] 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生态补偿 机制优化[J].人民黄河.2022.44(08):13- 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72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