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精准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创新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重庆工商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6 11:56: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肯定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 章以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针 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认识及评价 、具体作用及影响 因素、改进与期望等设计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 《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高,也充分肯定课程思 政的必要性和作用 。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生硬 、教学形式陈 旧、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了课程思政效果。基于精准思 政视角,提出内容精准—— 找准契合点,形式精准—— 利用现 代技术,评价精准—— 建立多维度考核机制的创新建设路径。

  关键词:精准思政,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 思想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 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 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 人、全方位育人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2019 年 3 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 谈会上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2021 年,习近平总 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 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 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肯定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指 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为课程思政建设 提出明确要求 。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和金融专业 学生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数据总结归纳出课程思政的现状 和问题,并提出建设路径。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基于问卷调查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问卷 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 的部分大一学生 。调查问卷共包括 17 个问题,前 2 个问题是 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后面 15 个包括教学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与改进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 107 份问卷,有效问卷 107 份,利用回收到的数据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分析。

  ( 一)总体认识及评价

  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有一定程度了解, 59.8%的学生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但仍有 40.2%的学 生不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从课程思政总体评价来看,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满意度较高;62.5%的学生对 《政治经 济学Ⅰ》 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为非常好;36.5%的学生评价为 比较好;仅 1%的学生评价为一般,即 99%的学生认可课程思 政内容 。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有益性 。 52.4%的学生认为在《政治经济学Ⅰ》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很 有必要;3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5.8%的学生不确定,即 9 成以上学生肯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关于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帮助, 51.0%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47.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 ; 1.0%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1.0%的学生不确定,即 98%的学生 肯定课程思政的作用。

  以上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 政的满意度较高,也充分肯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作用 。但仍 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 ,这也是未来在课程思政 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二)具体作用及影响因素

  具体来看,《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有益影响, 有 88.8%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帮助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83.2%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帮助 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文化自信;75.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培养责任担当 、厚植 家国情怀;77.6%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帮助牢固树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66.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帮助牢固树立劳 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的观念;50.5%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 帮助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关于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最终效 果,39.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添加, 不能引发学 生兴趣;有 3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 30.2%的学生认为授课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29.2%的学生 认为课程思政是教育需要, 而不是学生的需要;17.0%的学生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没有关系。

  由此可见 ,对照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 要》,《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就实践方式而言,仍有较 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 三)改进与期望

 
 对于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效果,84.0%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76.4%的学生认为要在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同 学们内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作出努力;58.5% 的学生认为需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48.1%的学生认为 需要改革考试、评定成绩方式。对于《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 需要讲授的内容,90.7%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国内外社会经济 热点;89.7%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文化自信;86.9%的学生认为 需要包含国家意识;81.3% 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职业素养 ;66.4%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做人的道理。关于学生们更喜欢的 课程思政教学方式,71.0%的学生喜欢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 59.8%的学生喜欢开展互动讨论的方式;51.4%的学生喜欢邀 请专家或先进人物进行讲座或宣传的方式;50.5%的学生喜欢 教师和同学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上互动;38.3%的学生喜 欢集中理论授课的方式;11.2%的学生更喜欢其他的教学方 式。

  除此之外 ,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考核机制是亟需解决的 重要环节,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式,86.0%的学生认为日常行 为规范是好的评价方式;54.2%的学生认为课程考试是好的方 式;51.4%的学生认为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较好,49.5%的学生认 为同学互评的方式较好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学生 对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明显,这为 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


\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一定程度反映出政治经济学的课程 思政实践情况 。与普通的专业课不同,政治经济学课程有其独 有的特点:既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又是思想政治课程,是学 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 。因此,从供给端来讲,教师在政治经济 学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接收端的学生 顺利接收、有效吸收 。从前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 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生硬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 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强调经济 学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 。在课程 思政实践中,由于课程较为抽象,尤其是《政治经济学Ⅰ》聚焦 于商品和货币 、资本主义经济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 理论,导致引入的课程思政内容“高大上”却不够“接地气”。尤 其是大部分教师并不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虽然具备课 程思政意识 ,但是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结合的能 力不足,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更多地是简单照搬《纲要》的思政 重点内容,未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未有效结合热点问题,最 终没有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效果 。这也体现在 问卷调查中关于“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因素”选项,部分学生 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生硬 、时效性不强 、未体现学生需 要、与就业关系不大等因素制约了课程思政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前文的调查数据分析 ,较多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 教学形式较为机械陈旧,不够生动新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 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培养效果 。首先是思想 政治教育常常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被生硬地添加进入日常教 学,两者没有做到有效衔接,有机结合,过于割裂导致既影响 了日常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思政培养效果;其次是培养的方式 太过单一,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没有利用其他手段让学生离 开课堂后还能巩固思政培养效果;另外,即使在课堂中,教学 的手段也较为陈旧单调,通常只是教师照本宣科,单向灌输, 很少双向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更无从谈培养效果。

  ( 三)课程思政考核标准不统一

  《纲要》 中指出课程思政评价的首要标准是人才培养效 果, 然而现在大部分高校课程思政考核不是处于缺失状态就 是落入考试的俗套 。在前文现状里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 生对于好的考核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的认为照搬适配传 统教学的考试即可 ,而有的认为形式新颖的日常行为评价更佳 。为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培养效果,进一步衡量教学方式的优 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何构建统一且精准评价学生培养效 果的考核标准是亟需探索的方向。


\


 
  三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路径—基于精准 思政视角

  ( 一)内容精准—— 找准契合点


  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课程思政的 核心 。在精准思政的指导思想下,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创新 首先要实现内容精准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具体包括两个方 面:第一,精准契合教材内容。《政治经济学Ⅰ》主要包括商品 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等章节 。 比如导言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部分,在教材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如第一章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结合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 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自然引入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劳动 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一言以蔽之,精准契合立足课程 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升华。第二,精准定位授课群体。《政治经济 学Ⅰ》的授课群体是大一经济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充分 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了解学生对社会、对专业、对就业的关 注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尤其是要利用好热点新闻,以小见 大,透过通俗的案例讲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二)形式精准—利用现代技术

 
 形式精准即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能精准供给、因材施教。 《政治经济学Ⅰ》课程思政的对象均为“00”后大学生,这些“ 网 络原住民”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很高,而且大部分碎片化时 间都被网络覆盖 。因此, 在课程思政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可以大大提高培养效率,巩固培养效果。“互联网 +”赋能教 学:引导学生使用思政类 app,例如“学习强国”等,帮助学生增 长见闻;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思政的学习素材,观看 “ 思政类视频”、完成思政趣味问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互 联网 +”赋能教研:通过设立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借助信息化 手段,实现跨专业、跨地域教师的交流探讨,实现优质课程思 政资源共建共享。

  针对“00”后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 PBL 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主 动学习替代被动接受 。可以采取实践体验法,带领学生去相关 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 、志 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将课程思政所学运用在实践 活动中,锻炼个人能力,提升道德品质。

  ( 三)评价精准—建立多维度考核机制

  为了能统一地研判教学效果,精准评价学生培养效果,就 得从多角度衡量,不能唯分数论,更不能一考定结局,因此需 要建立起多维度多主体的考核机制 。多维度方面指将日常行 为规范、其他主体评价与课程考试相结合 。例如针对平时的上 课考勤,课堂思政的参与热情等;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度、公益活动参与度,实践活动积极度 等纳入考核机制 。多主体方面将老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 老师评价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同学互评可以用简 单的调查问卷形式,反映学生的日常品行、道德修养 。要科学 设置考核指标,合理分配分值权重,公平地设计并监督评价流 程,从而建立起统一完善的课程思政精准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教 育督导评估监测”专项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督导 评估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DP-28),2020 年重庆工商大学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 OL]. http:/ / dangjian.people.com.cn/ gb/ n1/ 2016/ 1209/ c117092- 28936962.html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 OL] http:/ / www.gov.cn/ xinwen/ 2019- 03/ 18/ content_5374831.htm?cid= 303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 OL] https:/ / www.ccps.gov.cn/ xtt/ 202103/ t20210306_ 147808.shtml? from= groupmessage&ivk_sa= 1024320u

  [4] 李佩文. 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5] 王钦.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高职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以《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公关世界,2021 (10):65- 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20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