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山西省知难而进,奋力推 进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取得了比较明显 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 些困难 。从产业 转型、能源消费 、污染治理等方面全方 位强化环境保护,是当前山西省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绿色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 自 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 、土地、水 、 林草、野生生物、遗迹等。环境保护是运 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保护 自 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保证 人和 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系统工程,是 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保护 环境是国际性共识,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 国策。 从社会和政府管理的角度说,环 境包括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 。本文从山西省的实际 出发,主要分析环境空气和水环境。
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 展理念,奋力推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 展,从政策、督查、投入、科技、宣传等方 面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 社会效益,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另一方 面,由于 自 然条件、发展历史、产业结构 等原因,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 巩固和发展环境保护的成果,建设美丽 山西。
一、山西省环境保护的现状
2022 年,山西省污染防治工作取得 新进展新成效,细颗粒物(PM2.5) 、二氧 化硫(SO2) 、一 氧化碳(CO)、臭氧(O3) 同 比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 、二氧 化氮(NO2) 同比持平 。水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 例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受污染耕地 全部落实安全利用措施,重点企业土壤 污染隐患得到整改 。 同时也要看到,山 西省环境保护还面临很大挑战和困难。
(一)环境空气方面
山西是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 重工业和化工产业比重也比较高,这是 工业污染排放多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 既有传统煤烟型污染,也有臭氧 、挥发 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主要污染物 为 SO 2、NO2、PM10、PM2.5、CO 、O 3 。2022 年,11 个 地 级 市 环 境 空 气 SO2、NO2、 PM10、PM2.5 年均浓度分别为 12hg/ m3、 31hg/ m3、74 h g/ m3、38hg/ m3.CO 和 O 3- 8h 百 分 位 数 平 均 浓 度 分 别 为 1.4mg/ m3 和 166hg/ m3.纵向比,平均浓 度下降了,但年平均浓度还是偏高。
2022 年,除大同市外,其他地区空 气质量均未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从全国看,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山西 省一直处在后列。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 空气质量排名, 后 20 个城市中总有山 西省的几个城市。
(二)水环境方面
2022 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整体属轻 度污染 。按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进行评价,实际监测的 180 个断面中,水质优良( Ⅰ ~Ⅲ类) 的 断面 129 个, 占 实际监测断面总数的 71.7%,同 比上升 9.4 个百分点;重度污 染(劣Ⅴ类)的断面 4 个,占实际监测断 面总数的 2.2%, 同 比下降 3.3 个百分 点 。省域内最大河流是汾河,其中下游 污染严重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多,其中 化工 、煤炭采选、电力、焦化、冶金五大 行业废水排放量最多。2022 年全省共布 设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井 269 眼,实际 监测 256 眼,其中 Ⅱ 类水质井 58 眼,占 22.6%;Ⅲ 类 143 眼,占 55.9%;Ⅳ类 36 眼,占 14. 1%;Ⅴ类 19 眼,占 7.4%。按照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2017) Ⅲ类标准评价,达标 201 眼,占 78.5%。 与 2021 年相比,达标井比例降低 0.7 个 百分点。
(三)土地与固体废物污染方面
全省有 3 万多亩耕地受到不 同程 度的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历史欠账多、 治理难度大,风险管控水平有待巩固提 升 。多年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导致全省 各类矿山采空区面积达 4000 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 3000 多座历史遗留废弃 矿山有待修复。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 煤炭工业、冶金行业、电力等。这类企业 产生了巨量的工业固体废物,而其综合 利用率还不高,导致固体废物历史堆存 总量较大 。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 和钢铁冶炼渣为例,仅 2014 年上半年, 四者分别产生了 6733 万吨、2084 万吨、 1193 万吨、295 万吨。四者综合利用率 分别为 56.7% 、67% 、85.2% 、34.7%。四 者的堆积量,煤矸石和粉煤灰都是上亿 吨,脱硫石膏和钢铁冶炼渣也都是千万 吨。
二、面临的困难
(一) 自然条件
山西省表里山河,地形呈南北走向 狭长,两侧是山地或丘陵,中间夹着几 个盆地, 主要城市都分布在这 一 串盆 地, 使盆地成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区 。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尤其在冬 季,盆地空气上下对流不畅,污染物不 易扩散。
山西是内陆省份, 地处黄土高原, 气候比较干燥,降水量少,地表植被覆 盖率偏低,容易发生扬尘,生态环境条 件天然不足。
山西省严重缺水,降水量、河川径 流量和水资源总量都不充足且持续减 少。地下水超采严重,煤炭开采又破坏 了水环境 。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 化的进程加快,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产业结构
基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发展,山西省 很早就形成了 一 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 结构, 这是山西省环境污染的重要因 素。除煤炭工业外,火电、钢铁、炼焦、化 工等重污染行业以及与此关联的交通 运输业,也是山西省传统的大产业。
(三)能源消费结构
山西省一 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 的比重达到 80%以上,因此,二氧化硫排 放量绝对值较高。通过对山西省 2018— 2019 年秋冬季 PM2.5 源进行解析, 显示 出燃煤源污染占 32.7% 。 占产业结构很 大比重的火电、冶金、水泥、化工等都是 煤炭消费大户 。山西交通运输结构以公 路货运为主,机动车污染比较严重 。冬 季供暖时间长达五个月,一 些城区和广 大乡村依然以烧煤取暖为主,清洁取暖 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质量环境保护建议
(一)推进煤炭生产和能源消费绿 色化
加快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因地制宜 推广充填开采 、保水开采 、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统筹推动绿色 、智能 化开采应用创新与技术融合。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深度利用 。实施 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 、煤转煤粉应 用 、纳米级煤粉应用,探索煤电碳捕集 封存利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发电,鼓 励煤电化热一体化发展, 提升清洁电力 发展水平。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一 是节约能 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制定政策, 加强用能管理,降低消耗、制止浪费,合 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二是加快发展可再 生能源,通过开发绿色能源,实现由末 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过程控制转变;三 是充分利用新能源,即通过开发利用风 能 、太阳能 、核能等新能源来替代传统 的化石能源。
(二)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 钢铁、 焦化、 水泥等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电解铝行业全面实施烟气脱硫设施建 设和碳素阳极焙烧氮氧化物治理 。火电 等行业实施氨排放控制,加强固定源烟 气脱硝氨逃逸防控,实现工业炉窑全面 达标排放 。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 涂装等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 放全过程综合整治,工业园区 、企业集 群因地制宜推广建设涉挥发性有机物 “绿岛”项目。
(三)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 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污染物排放的 协同控制。加大“控煤 、治污 、管车 、降 尘”等重点工作力度,加大对工业、城镇 生活 、农业 、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的综 合治理力度,加强对工业烟尘、粉尘、城 市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空气污染物 排放的协同控制, 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稳步减少重污染天气 。以雾霾治理为重 点, 加强细颗粒物监测和区域联防联 控。全面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 气污染防治, 在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 产。
(四)深化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协同开 展区域内河流 、水库等水环境治理,加 快构建水污染联防联控物联网,全面改 善水环境质量。 实施流域分区管治战 略, 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 对河流源头、岩溶泉域重点保护区及现 状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 类的湖库制定实 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深化工业企业生 产废水、城乡 生活污水专项整治,实施 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工业集聚区 污水集中处理, 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 力度,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地下水 污染防治与修复,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防 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五)联合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持久 战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 推进净土行动, 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 治,以保障区域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 安全。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 施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和复垦利用,建 立污染地块动态清单和联动监管机制, 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 、治理修 复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威胁农 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两大突出问题 。实 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以耕地为 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 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 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 与修复活动的监管,构建土壤环境质量 状况、污染地块修复与土地再开发利用 协同一体的管理与政策体系。建立环境 风险防范工程,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 防控,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 治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历史遗留尾矿 库等。
(六)健全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制度
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支持和指导 排污单位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 产,建立排污权储备制度。积极探索排 污权抵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 物减排和排污权交易。建立环境污染责 任保险制度。选择部分高污染风险企业 作为试点,鼓励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 保险,逐步推动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 保险制度。
[基金项目:2020 年山西省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20ZZ019]
参考文献:
[1] 秦燕飞. 山西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管理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5(10)
[2] 李晓瑞.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2021(03)
[3] 杨汉兵.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区 域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 师,2022(04)
(作者单位:王珊,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 术研究所 北京 100076;李琼,山西省检 验检测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1)
[作者简介:王珊,工程师,研究方向:环 境影响评价;李琼,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标准化。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