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文章重点分析《航空发动 机结构分析》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课程育人目标,针对教学改 革提出几点措施。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 学资源,力求把枯燥的传统灌输式教学 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的启发式教 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再结合课程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有机融入 爱国 、敬业等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落实 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
一、引言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是飞行器 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 是介绍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 理、设计准则、工艺特征等。通过本门课 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发动机各主要 部件的结构特征和工作特性,能够系统 性地学习发动机各部件和子系统之间 的协同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发动机 原理、发动机控制等相关课程奠定良好 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欠 佳,部分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 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 分析与总结,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 不足,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 因:
1 .课程的知识体系繁杂。《航空发动 机结构分析》 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 景,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涉 及机械设计、生产制造、材料力学、燃烧 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知识 。学生 需要较好地掌握上述相关基础学科的 知识, 才能在学习 专业课程时融会贯 通,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
2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课堂讲授,以知识 解析、难点答疑、作业练习、笔试考核等 方式开展 。然而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 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定制有针对性的教学 方法, 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同时要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 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缺乏实践经验 。 学生在日常的学 习和生活中,较少有机会看到发动机零 部件实物, 也很难近距离接触研发、生 产、装配、维护等一 线工作,缺乏实践经 验 。仅靠教材中的二维图片,不易认知 零部件的真实结构。为了 解决这些 问 题,亟需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有针对性的 创新。
4.教学资料陈旧。在目前使用的经 典教材中列举的发动机款式较为陈 旧 (部分发动机款式早已退役多年),所介 绍的部分技术如今已过时 。随着科技的 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 课堂的教 学内容应紧跟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让 学生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现 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 学习特点, 制定契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学生 自 主分析专业工程问题的 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1 .拓展线上渠道 。丰富的教学资源 是线上教学的主要优势 。 以慕课为例, 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老牌航空航天院校 推出的精品课程,如:《航空发动机结构 分析与设计》《航空发动机燃烧学》《航 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等。通过学习相关 的细分学科,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体系,提升其专业素养。
除了精品课程之外,图书、论文、新 闻报道、技术论坛 、影像资料等都是优 质的学习资料。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 源,可以通过特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学生 搜集和分享各类学习资料,以此引导师 生积极探索优质的学习资源。
2 .优化实践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 式下,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参观发动机 的静态结构为主, 学生动手机会少,这 不利于学生学习 结构设计的关键知识 和发动机设计理念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收效甚微。
为了提升教学成效,应适当增加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 。本专业目前有2台 WP-6 涡喷发动机、3 台 WJ-5 涡桨 发动机以及 1 台 JT-8D 涡扇发动机用 于实践教学。在拆装实训中,要求每位 学生 自主完成零部件的拆卸 、装配工 作,主要包含叶片、轮盘、机匣、转子、燃 烧室等。通过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可 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例如通 过拆装燃烧室, 可以 了 解火焰筒的结 构,学习传焰管 、点火器 、旋流器 、燃油 喷嘴等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3.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逐渐引入航空 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中。通过 VR、AR 技 术的使用,可以提升研发效率 、降低研 发成本。
本专业搭建了供学生实训用 的发 动机 AR 实训平台,手机和电脑均可登 录 。该平台包含 4 个主要功能模块:认 知 、原理 、拆装和考核。在“认知”模块 下, 学生可以 360. 观察各发动机零部 件的结构,提升了学习效率 。“原理”模 块通过文字说明 、语音解说和动画演 示, 清晰展示发动机各环节的工作原 理。“拆装”模块提供发动机主要零部件 的拆装实训功能, 学生通过拆装练习, 学习发动机主要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了解发动机的装配流程。在学习上述内 容后,学生可以在“考核”模块中答题, 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 AR 技术建立丰富的发动机模 型库,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新 技术。学生可以在手机 APP 上运用碎片 化的时间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 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除了发动机 AR 实训室之外, 本专 业还建设了空气动力学虚拟仿真实验 室(基于 VR 技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 上开展虚拟气动实验。实验中空气的流 动以流线 、箭头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 层流 、湍流等流动状态清晰可见,再辅 以文字 、动画和语音讲解,学生可近距 离观察各种各样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加 深对气体动力学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学 效果。
4.改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 方式以考试(笔试)为主,而笔试的命题 形式较为固定,考试结果主要反映学生 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分数的高 低难以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为了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应 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在过去两个年度的 教学中, 均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 学生 自 由组队(3 人以 内),根据 自 己的 兴趣选择一款航空发动机,针对该发动 机在研发、生产、运营、维护、结构特点、 工作特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撰己的教学理念,在思想上不断重视音乐鉴赏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及时增强思政元素的融入,将思政 教育充分融入到教案设计中;在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注 重思政教育元素的投入,在自然而然的条件下增强思政教育在 课堂上出现的效果,实现音乐鉴赏过程中提高思政教学的融合 和渗透,达成音乐鉴赏教学的思政教学目标。
2.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传统的音乐 鉴赏课程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 求,因此创新教学形式也成了音乐鉴赏教师当务之急的工作, 在创新性的音乐鉴赏活动教学形式下, 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 思政意识的认知, 有利于大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提高 自身学习意识, 在不断培养音乐素养的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 鉴赏参与课堂度, 让大学生可以在充分地参与课堂进行鉴赏 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音乐欣赏, 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 中烘托出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传统的鉴赏过程就是单纯地 在老师播放的音乐或者视频中进行欣赏以及观看, 在观看过 程中对大学生进行补充或者提问引导, 让大学生在看完后写 出有关思政意义的心得体会,在这样的传统教育形式中,大学 生会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 对鉴赏的音乐素材起不到深入的 了解,达不到融合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 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展开音乐鉴赏教学形式。
3.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思政教育融合度。传统的音乐鉴 赏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方式是直观的,是简明扼要的,对于 大学生的发展起不到过多作用,比如在鉴赏中融入红色精神, 教师会在课堂上直接对欣赏内容进行讲述, 直接利用鉴赏内 容进行展开就算简单意义上对思政教育进行融合, 但是由于 高校生的心态变化, 采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对思政 精神进行同化,却无法将思政精神融入到生活学习中,渗透到 实际的方方面面, 而且采用这样的形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将思政教育进行融合, 无法发挥在音乐鉴赏中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鉴赏的内容丰富性强,种类繁多,在音乐鉴 赏中也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思想文化, 在音乐鉴赏中将思政教 育进行融合渗透, 是有助于将各种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出来以 及继承与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过程中,要注意 对思政教育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强化 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
综上所述,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利用音乐鉴赏的课程对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和渗透也成 了高校教学的必要手段, 音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 联系,一首优秀的音乐可以进行文化弘扬与传播,而有内涵的 歌曲对于推进高校生的思想品质也有着重要帮助 。在高校中 进行音乐鉴赏是可以提高高校生的艺术素养以及提高大学生 的音乐感知能力 。因此在音乐鉴赏中融入思政教育也对大学 生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有利于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实 现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入课堂的教学目标, 也可以全面地培养 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让高校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感知 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成为有道德有素养有品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 1] 周丕华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法 研究[J]. 美术界,2021 (08):92-93.
[2] 杨婷 . 高职院校书法鉴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J].教师 ,2021 (32):95-96.
[3] 洪惠敏 .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以“江 南丝竹鉴赏”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18(01):47-50 .
[4] 张宜霞 . 高职院校《戏曲鉴赏》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以江 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西部学刊,2020 ( 18):88-91 .
[5] 梁超 .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新型音乐 教学模式[J]. 中华手工,2021 (03): 146-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