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新发展阶段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5 14:09: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历程证明,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动摇或 放弃信仰就会土崩瓦解, 一旦忽视意识 形态工作就可能会导致思想动摇、政治 动荡、政权瓦解,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和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 态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意识形 态 工作领导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1] 的格局已经形成。 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敌对势力仍然存 在,严重影响思想文化工作和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新时代新征 程需要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面临的各种 机遇和挑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思想指 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社会科学体系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 引领正确舆论导 向、建好网络空间、占领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
\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 后又乘势而上, 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就是说,我 们在大力发展生产的条件下, 丝毫不能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 工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 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 这既是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更是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 任务的明确。

  一、高度重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发表过重要 讲话,做出过多次批示和指示,不仅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 本性、全局性地位,而且带领全党展开了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的 实践,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仅在阵地建设方面取得 了成绩,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响 亮,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团结。

  ( 一)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观点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意 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并从“为国家 立命 、为民族立魂”的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 性,所以无论如何也要高度重视起来。

  (二)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对于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起保 障作用的工作,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 。但 是,面对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多元社会意识的冲击、面对变化 多端的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 丝毫不能放松对意识形态工作 的重视,苏联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工 作而造成执政根基不牢,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三)关于意识形态阵地“三个地带”的深刻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将意识形态、思想舆论划分为三个地带:红 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 东西,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的负面言论,我们要敢于亮剑,推 动其改变颜色, 大大压缩其地盘; 对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3]在新时代的“四个伟大”中,首要的 是伟大斗争,而伟大斗争的首要对象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黑 色地带”,因此,能否准确识别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是否善于 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新发展阶段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成 熟、能否担当重任的重要衡量标准。

  (四)关于如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除了提出要狠抓宣传舆论、网络媒体 等渠道以外,还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 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而且要打破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 会抓、不敢抓的局面,将是否重视和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作为 衡量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的重要指标 。在 2013 年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 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4]

  除了明确责任、明确全党动手的基本思路外,我们还要拓 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渠道 。当前,除了新媒体形成的各种网 络平台,还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 化观 。”[5]

  二、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2021 年 1 月 11 日,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研讨班上, 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党和人民事业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历 史方位的重要判断 。这一新发展阶段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来说的,就是说这一 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 段,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 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 荣发展、民族精神更加振奋、民族力量更加凝聚,享乐主义、极 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得到明显的遏制, 网络舆论有了正确 的导向,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缺乏斗争精神 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在 文化发展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 不足,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 一)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 旗帜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6] 。中国共产党始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始终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一脉相承,坚持对真理的追 求、揭示及笃行。

  而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 等思潮,仍然在寻机发声,形成思想领域中的噪音和杂音,对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 。从表层上 看,是否定了正面英雄人物、褒扬了负面英雄人物,从中层上 看则是否定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从深层 上看,则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方法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外来势力的长期存在, 一方面则因为我们 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贯彻还不够彻底,因此,面临新 发展阶段的新情况 、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在探讨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努力 建设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而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 人主义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得到彻底控制, 有时甚至 有顶风上的势头,严重冲击和影响着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 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形成。

  进入新发展阶段, 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 征之一就是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 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使全体人民既有物 质的富足,又有精神的富有。

  (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 领域,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时 代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达、媒体平台的种类越来越多、信息 内容更加多元多样、网络传播方式更加复杂,使意识形态工作 面临着挑战。

  新发展阶段,互联网将成为一把“双刃剑”,管好用好互联 网是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占领舆论阵地的关键, 领导干 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只有学网、懂网、用网,才能推动和引导互 联网的发展,才能更好运用互联网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

  近些年,互联网已经被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因为这个场 域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也是执政的“最大变量”,西方 的反华势力始终妄图利用这个阵地“扳倒中国”,甚至有人叫 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 。这些负面力量利用互 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威胁和破坏, 严重影响了中国的 文化建设进程,影响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意 识形态领域隐患更加隐蔽、反意识形态攻击的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快学习,强化互联网思维,解决好“本领 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三、新发展阶段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建议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 化的马克思主义行。”[7]切不可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没念好,却 总想着“西天取经”,也不可离开当代中国实际,抽象空洞地谈 论马克思主义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宣传和普 及,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动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学会应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全 新的视野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主动,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 回击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攻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活力。

  (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这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 。要大力深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 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 会科学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倾向 。 建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以智库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哲学社 会科学的资政育人功能, 形成具有传播价值和传播力的哲学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传播体系 。通过建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 和话语体系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 强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通过成立各种理论宣讲团等,做好 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工作,达到“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华文化”的目标 。同时还要创新创造传播方式,深化国家间、民 族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

  (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围绕国内外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开展具有说服 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召力的典型宣 传及所成立的各种层次的理论宣讲团、民间团体等组织,创新 宣讲途径和形式, 运用讲故事 、情景再现等形式加强理论宣 讲,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代楷模和功勋的精神,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新貌,讲好中国故事, 形成话语权,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 、争做先锋 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今中外,任何政 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 舆论工作 。新发展阶段尤其要发挥好媒体的作用,引导形成正 确的舆论氛围, 防止敌人利用这些载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 攻击,使媒体发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台、电视台,以及新闻网站等媒 体,都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工作导向,守好传统媒体舆论场和新媒体舆论场,做到 心中有党,行动向党;要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引导人民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理念,在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 方面不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五)建好网络空间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讲,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 期执政的关,没有互联网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因为网络已经 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互联网也已成为我们面临的 “最大变量”。建设网络强国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的国家 战略目标之一 。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要健全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方法,健全网络立法,确保依法治网,落 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不允许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 息的平台、造谣生事的平台,培养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 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六)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全党动手、全员参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2013 年,习近 平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 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8]这是针对过去一个时期一些部门 淡化、弱化甚至不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而去的,抓意识形态 工作首先就要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认识。
\

  要坚持以党委负主要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原则树立大 宣传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形 成强大合力,打通上下左右的联动,形成全党齐抓共管意识形 态的工作新格局,“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方 面工作的核心作用和强大动力。”[9]主流媒体要敢于、善于发挥 对互联网的引导作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 闻舆论工作者则要树立阵地意识, 明确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一 份子,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形成网上 网下的同心圆,共同防范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

  参考文献:

  [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212 .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06) .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 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0 .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 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4 .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 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 .
  [6][7]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6 .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156 .
  [9] 朱继东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出 版 社,2018:9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1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