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现状,指出我国 高校开设工程伦理系列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提 高学生相关伦理素养,有助于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从而有助于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简单介绍我 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并借鉴国外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经 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就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加强我国高校工 程伦理教育,从教学理念、教学特性及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了 探讨。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高校,工程伦理教育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内涵外延极为丰富,其中包 含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这是我国由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转变 的必由之路 。然而目前我国工程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 的现象,如乱编数据、伪造工程资料、工程中偷工减料造成的 “豆腐渣”工程等,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 有学者 从经济学视角加以分析,也有学者从法律学视角做了考量,还 有的学者则从社会学视角进一步加以探究, 但少有学者以教 育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的 。尽管学者做出了不同的 分析,但多数学者都提及到一个相同重要原因,即当事人责任 感及伦理道德意识的欠缺或不足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 我国高等教育 、尤其是理工类院校没有开展或者有效开展工 程伦理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概览
为适应国际化趋势,我国高校已经开展了工程伦理教育。 如从 2014 年 9 月开始,清华大学在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就将 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列为必修课, 要求研究生在第一 年至少要选修 16 学时的相关课程, 其中包括工程伦理课程。 而在 2020 年教育部颁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 要》 中, 具体针对工学类专业学生提出对其加强工程伦理教 育,涵养其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 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感 。然而,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目 前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工程伦理课教师教学科研存在一定问题
其一,工程伦理课教师自身较少参加社会实践,因而缺乏 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二,虽然受疫情影响,工程伦理课教 师参加线下会议受到限制,但就线上而言,教师也较少参加相 关培训及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因此,不利于教师教学 、科研水 平的不断提高。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何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工程伦理相关知识, 正确认识现 实问题,是工程伦理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但是,工程伦理课教 师的工作始于和终于课堂授课环节,忽略了社会实践,导致许 多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工程伦理相关理论 、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将知识转化为一 定的能力,塑造一定的价值。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尽管近年来,工程伦理课教师在考试方式方面不断探索, 增加了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例, 但由于师生比例严重 失衡, 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 教师对平时成绩的考核难以把 握,总评成绩以期末卷为主,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只是突击式地 应对期末考试,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 四)大学生学习工程伦理的热情不足
由于目前的毕业水准并没有有关工程伦理的硬性规定, 社会用工也没有工程伦理相关内容及应聘人员相关伦理素养 的考核,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综合因素,使得学生在校期 间缺乏学习工程伦理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国外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概述
鉴于工程伦理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 因此首先简单介绍 一下国外工程伦理概况 。在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较早就被作为 培养工程师职业道德技能的重要路径之一 。美国名列前茅的 十所工程院校中的九所, 在其本科阶段的教育中都强调了工 程伦理的相关内容,不仅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课程体系全面完 整,而且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 , 在制度层面上,又辅以教育认证、工程认证等方式,确保工程 伦理教育永续进行 。如早在 1985 年,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 员会(ABET)就要求美国的工程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对“工程职 业和实践的伦理特征的认识”作为接受认证的一个条件 。美国 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在《2020 年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 发展的远景》中指出,工程师应该成为受全面教育的人,有全 球公民意识的人,在商业和公众事务中有领导能力的人,有伦 理道德的 人 。 [1] 荷 兰 三 所 技 术 大 学 (Delft,Eindhoven and Twente)成立了哲学系并设有研究团队专门研究工程伦理学。[2] 澳大利亚在工程教育方面的 一 个核心话题是 “重建工程” (re-engineering),也就是从政治、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去 关注工程 。例如悉尼的一些技术性大学从 1980 年就开设“工 程与社会”的课程,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工程,关注与技术相 关的境域情况 。[3]
三、澄清认识及几点对策
(一)战略高度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国高校要站在党的二十大和国家“十四五”发展 规划的高度上开展工程伦理教育 。时刻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 德育在育人中的首要地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担当起建设现代化强国大任,努力实现中国梦、世界梦。 工程伦理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者要首先把握以人为本 。要充 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尤其要加深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 是做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校工程伦 理教育也应贯彻党的重大会议精神,更新观念,通过各种有效 途径,结合培养时代接班人的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
其次,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也要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指导思想 。高校工程伦理教师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秉持可持 续发展理念,善于统筹安排教育资源,将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有 机融入专业课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促使工程伦理教 育与其他教育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始终站在战略高度,不断 完善工程伦理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
最后, 要有效地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础 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其中也不乏为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 内容 。如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 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拼搏奉献、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并 在未来工程实践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特性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性,主要包括政治性、 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深化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要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其次,必须重视加强实践环节;再 次,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考试方式;最后, 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教师 素质的提高, 因此, 教师教育的改革必须先行于其他教育改 革。
政治性 。课程的政治指向性即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政治 性 。在对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同时,时刻要明确政治素 质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核心, 应首先增强学生政 治意识、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 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 定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
思想性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学 生从整体上学习、理解、掌握工程伦理的相关科学理论,并运 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努力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它本质上也是加强对青年大 学生进行思想塑造和价值铸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落脚 点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论性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重点、难点是解决大学生深 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而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往往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 表现为可能在未来工程实践基础上产 生的大量的思想迷茫与理论困惑 。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 须首先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为分析和解 答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夯实坚定的理论基础 。它要求工程伦理 课教师要拥有完整准确地讲授工程伦理科学理论的能力,又 要潜心钻研工程伦理相关前沿理论,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人们通过 实践可以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曾说:“人的 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 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高校工程伦理 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 学环节上,要将基本理论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使学 生在知识方面做到对基本理论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进而在实 践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既要结合实践不断巩固 学生课堂掌握的理论知识, 又要在丰富的实践中培育大学生 的精神素养,使大学生知道获得“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 了“践履”,作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三)具体对策
首先,要转变师生观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基本观念, 注重培育学生具备较高 的伦理道德素养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 要“授之以渔”。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以知识为基础,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但也要认识到学生在课 堂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 树立终生学习、不断探索的意识,增强其自我学习能力 。要改 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 学,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尽快适应社会变化,积极主动掌握 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提高工 程伦理教学效果。
其次,要增加工程伦理教研投入,同时加大工程伦理教育 教学质量督导力度。
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 。在课堂教学上, 细化为十项要求:态度端正,不能应付敷衍;观点正确,不能偏 离政治;体系完整,不能支离破碎;材料鲜活,不能照搬僵硬; 逻辑严密,不能杂乱无章;引证科学,不能断章取义;注重互 动,不能单向传授;注重实际,不能信口开河;表述规范,不能 我行我素;仪表大方,不能松懈拖沓 。在督导内容上,细化为: (1)教学大纲执行及完成情况;(2)授课计划完成情况;(3)教 学过程中有什么新热点;(4)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新情况;(5)教 学效果如何;(6)有何教学意见和建议 。在督导对象上,细化 为:必须听和推荐听各学历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
最后,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研究。
通过定期举行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学生辩论 赛、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与访谈、多媒体教学观摩、教学课件 交流与推广、考试方法改革等系列活动,了解学生和相关部门 对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意见 和要求,汇总和分析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 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增强工程伦理教育教师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使工程伦理教育教 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研讨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问 题,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参考文献:
[ 1] 张恒力,钱伟量 .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焦点问题与当代转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2)
[2] BrumsenM ,Roeser S . Research in Ethics and Engineering [J]. digital library & archives of the 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libraries, 2004 .
[3] 张恒力,胡新和 . 当代西方工程伦理研究的态势与特征[J]. 哲学 动态,2009 (03).
[4] 马克思 ,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 .5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