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15:04: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乡 贤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乡贤文化具有教化民众 、延伸管 理、造福家乡的作用 。在国家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 我们更应看到乡贤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在继承传统 乡 贤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联系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农村 、农业 、农民利益的重大战略性问 题,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多领域。而文化发展是 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贤文化更是助推文化振兴的有 力抓手 。因此,乡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尤为重要,是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迫切呼唤。
\

  一、传统乡贤文化的历史作用

  万远英在《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一书中讲到: “古代乡贤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也是维 系古代基层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 曾经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 角色在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1]由此可见,传统乡贤 文化在当时社会以及地方治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一)教化民众,移风易俗

  自古以来,农村都有乡规民约,用来规范村民的行为,调 节村民之间、村民与基层组织之间以及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化解乡村社区的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乡规民约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尽管乡规民约是由村民们一起商讨制订 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并执行的,但一般村民是没有这个能力 和号召力来制定并执行乡规民约的 。正是乡贤这个群体承担 了这项工作, 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村民一起自觉遵守该 行为规范 。同时,还会将自己吸收借鉴的国家和优秀人士的价 值观念具体化到 日常生活中,如忠孝爱国、邻里互助 、夫妻和 睦、尊老爱幼等伦理道德,旨在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维持社会 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延伸管理,弥补不足

  传统乡村环境封闭,官民隔阂 。政府达不到对乡村绝对有 效控制, 而村民碍于认知水平和社会地位没有资格与政府直 接沟通,两者之间无法形成有效互动 。于是,政府委托乡贤对 乡村进行直接管理与控制, 反过来村民又请求乡贤代表自己 表达诉求 。这样,乡贤虽不具备官方正式授予的权力,但他们 在国家、政府的默许和民众的支持下,通过制定与实施上述乡 规民约来达到管理乡村社会的目的 。这不仅帮助村民表达了 诉求,维护了基层各方面的稳定;还延伸了国家管理,弥补了 官民隔阂的不足;更是建立了乡土社会的良好秩序,促进了社 会和谐。

  (三)热心公益,造福家乡

  传统乡贤热心公益,乐善好施,造福家乡,责无旁贷 。他们 在乡村热心地方教育,修建学校,组织族学,办私墊,以多种途径教化百姓,管理族产及民间田产,支持地域内的经济事业和 文化发展,包括公益事业如修建道路、搭建桥梁、置办学堂,甚 至修缮寺庙,等等 。这就充分体现了传统乡贤文化在社会福利 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

  “新乡贤文化”于 2016 年全国两会时诞生,反映了人们对 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 。新的历史时期,加大对传统乡贤文化 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最大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对推进乡村振 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一)新乡贤文化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为推动产业振兴,让农民增收致富,国家强调农村产业要 根植于农业农村,服务于当地农民,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 气息,承载乡村价值 。乡贤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正是 具有这样特色的载体 。而新乡贤作为乡贤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是引导和扶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随着新时代农业农村 现代化的推进, 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新乡贤这样的有 知识、有文化、有经验、有财富的人去带头支持和引导,为乡村 产业振兴带去能量。

  (二)新乡贤文化带动乡村人才振兴

  当代意义上的新乡贤,是指乡贤文化的传承者 。他们的主 体范围更加广泛,除地方名流,更多的是从乡村出去学成或者 闯荡而归的有学识、有能力、有财富的精英 。主要包括优秀基 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退休公职人员、企业主、海外华 侨、复员退伍人员、经济文化能人、教育科研人员、返乡大学生 等等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对乡村建设起到的作用各不 相同,但他们都是满腔热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投身于乡村 建设 。这就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了活力,有助于充分发挥新乡 贤群体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乡村人才济济、 蓬勃发展之势。

  (三)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 过:“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 村庄是这种文明的 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2]乡贤文化作为扎根于中国 家乡的母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和发展乡贤文化,传播 自古以来的优秀理念, 吸取其思想道德精髓, 如仁义礼智信 等,有助于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村民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 力 。继承和发展乡贤文化,有助于教化民众,开阔视野,满足其 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知水平,促进乡村精 神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新乡贤文化驱动乡村生态振兴

  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过去一 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 了社会效益,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保护环 境,绿色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 新乡贤因对生态建设的认知水平高于一般村民而发挥了更大 的作用 。新乡贤积极宣传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鼓励村民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寻村庄的 整体循环发展路径,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实现乡村生态发展 。除了宣传引导以外,一些地方的乡贤还会通过 慈善事业来促进乡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还有些退休老 干部,回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不仅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同 时也促进了乡村生态发展, 甚至打造出了特色乡村生态景点 等,实现了乡村的生态效益。

  (五)新乡贤文化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社会组织是乡村组织振兴主体之一, 作为充满活力和创 造力的非官方组织,其在改善乡村治理情况,构建新时代乡村 治理体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乡贤就是社会 组织中的一种 。有的新乡贤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民情和 社会文化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一方面有助于传承地域特色文 化,提升村民的文化修养,凝聚共识,促成共同价值观,营造浓 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乡村自治,调解乡村 矛盾纠纷,构建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 。还有的新乡贤虽身 处他乡,但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强大的号召力,一方面热心 公益,捐资献物,以家乡建设为己任;另一方面成为沟通党政 部门、社会群体和基层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极力促进了乡 村和谐。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创新路径

  当代新乡贤文化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蕴和洗 礼,已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可利 用的新动能之一 。如何在继承传统乡贤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 展新乡贤文化,这是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迫切命题,事 关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试图探索一下新乡贤文化的创新 路径,希望能够对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 一)调动内外因素,吸引乡 贤 回归

  外出乡贤作为一种新生力量, 在一定发展阶段对乡村建 设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于本土乡贤而言,外出乡贤拥 有更多的学识、能力、财富与资源,可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 入新鲜“血液”。但由于外出乡贤无法长期呆在乡村生活,所以 我们需要改善乡村环境,吸引外出乡贤回归。

  首先,强化情感认同 。乡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存是乡愁 文化的载体,也是乡贤与家乡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3] 。所 以,可以通过组织庙会、祭祀、举办家乡美食大赛、民艺展等活 动形式来激发本地民众或者在外务工的乡贤对家乡的思念 、 热爱以及眷恋,吸引他们进入乡村,热烈支持、积极参加美丽 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事业。

  其次,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环境 。一方面需要改变民众生产 发展观念,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 增长动力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更多优惠政 策,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引导社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比如教 育、技术、资金等,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景象。这样有 利于本土乡贤的发展和外出乡贤的回归, 进而促进乡村经济 的繁荣,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

  最后,完善新乡贤组织 。很多外出乡贤不是不想为家乡做 点事情,而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参与乡村建设 。新乡 贤组织可以作为“中间人”为其提供一个平台,吸引广大乡贤 献言献策。

  (二)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创新乡贤文化宣传方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包括乡贤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其载体 和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 乡村社会要结合本地实 际,如果确有传统乡贤留存的遗迹,则需专业人士进行保护 、 整理与挖掘,否则无法发挥其作用 。比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成立工作小组或乡贤研究机构,建立乡贤文化资源数据 库等,专门整理研究与开发历来的乡贤文化资源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面要注意对传统乡贤文化进行保护与整理,一面 要注意结合当代资源对其进行创新与开发; 一面要注意对传 统乡贤人物进行探寻与回顾, 一面要注意对新乡贤人物进行 联系与走访 。这样就可以构建起传统与当代的承继关系,提升 乡贤文化的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做好先进乡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营造 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 口 。所以我们要不断 创新乡贤文化宣传方式,扩大乡贤文化的影响面 。可以创建乡 贤廊、张贴乡贤榜来表扬优秀乡贤,激励广大民众;可以借助 民俗、礼仪、传说等元素举办文化节来活跃乡村文化氛围;还 可以把乡贤文化元素与城市建筑、文化景观相结合,如山西蒲 县东岳庙等 。这就将乡贤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有助 于促进乡村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还可以以戏剧、舞蹈等大家 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乡贤事迹 。总之,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乡 民用各种方式去讲好乡贤故事,学习乡贤精神,并将其转化为 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行动。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乡贤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首先,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坚持按需引进、讲求实效 的原则,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排除 人才引进障碍,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于人才引进范 围,要重点引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重视青年人才,但对于紧 缺型人才,可不受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限制破格引进 。 同 时,要做好生活保障工作,为其提供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 保障 。如果配偶也符合引进要求,可以协助安置工作;子女需 就学的,应协助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还要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工 作,保证引进人才能够保持先进思想,持有先进技术,紧跟时 代步伐,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其次,建立健全乡贤沟通机制 。搭建各种平台,比如网站、 微信群、工作室、研究会等,让乡贤群体可以在此沟通交流,相 互促进,为乡村治理发挥 1+1>2 的效果 。如浙江省某县大年初 一的“乡贤说事”传统,就是联谊乡贤,发挥乡贤作用的一种好 的做法,通过听取乡贤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促进乡村建 设[4]。

  最后,建立健全荣誉激励机制 。“乡贤”在传统社会本就是 对有德行、有贡献的贤人达士的一种尊称,带有表扬性质 。有 的地方还会有乡贤祠来供奉他们,怀念其善行,学习其精神 。 新时代我们可以采用新方法,比如颁发荣誉证书或者牌匾、张 贴乡贤榜、走访乡贤家、载入地方志等,肯定新乡贤的贡献,激 励广大民众向其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和时 代的精神符码,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 。如今,乡村振 兴在进行,需要乡贤文化的助力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乡贤文化 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增强乡村文化 软实力,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 1] 万远英 . 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M]. 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8:745 .
  [2] 苟文峰. 乡村振兴: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19:486 .
  [3] 王广振 , 王伟林 . 乡 村振兴视阈下乡贤文化传承与应用研 究—基于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视角[J].理论学刊,2021(02):161-169 .
  [4] 朱玲玲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文化时代价值的实现路径[J]. 四 川戏剧,2022(05):185-188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14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