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国全 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育高 中生的劳动能力也是劳动素质教育中 的重要环节 。 随着身体成长的不断完 善,高中生开始具有参加工业生产及服 务性劳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家庭 、学校 和社会的部分原因,他们在劳动意识方 面存在一 些问题。文章从新时代高中生 劳动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了 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的价值,进而探索 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的 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站在高中思想 政治课的视角,试图从个人 、教师和学 校三个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 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意识,培养
一、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的 基本内容
《中国劳改学大辞典》中提出“劳动 意识是关于劳动观点、观念及心理的合 称。”教育部左璜博士认为,新时代下的 “劳动意识”已然超越了传统的“劳动” 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指向为社会 主义建设做贡献的劳动价值观;指向具 有创新、高效、复杂的劳动技能;更多指 向 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 因此,对于新 时代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一)构建全面的劳动认知
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 发可以将劳动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劳 动和抽象劳动;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 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2016 年 4 月 26 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 、青年代 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是劳 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 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 荣。”因此,新时代的高中生应具备全面 的劳动认知,既能掌握各个类型劳动的 基本内容, 认识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基础动力, 也能明白劳动并 无高低贵贱,重视劳动和普通劳动者。
(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 、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观念。正确的劳动观念不单单只 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生更 应该从 日 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切身 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同 身受深度理解新时代的劳动观念。
(三)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 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 动的过程是充满艰难困苦的,单靠身体 素质是不够的, 还需要精神力量的支 撑 。高中生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中坚 力量, 需要认真学习和继承革命劳模前 辈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积极投身于促 进中华民族辉煌的宏图伟业。在高中生 劳动的过程中引导其形成勤俭 、奋斗、 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将使其人格品 质和精神更为健康和成熟, 不但符合我 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需要 , 而 且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思想决 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 而就的,而是在有意识的持续训练中养 成的 。大部分高中生相较于成年人而言 尚未建立稳固的“三观”,面对大信息时 代更迭颇快的网络热点没有明辨是非 的意识, 也更易受网络世界与社会娱乐 世界中某些错误价值观的干扰, 阻碍良 好行为习惯的顺利养成,但同时也体现 出高中生的可塑性较强 。 因此,新时代 在培养高中生的劳动意识时应注重引 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开拓创新的劳动思维
针对于新时代劳动意识内涵中的 劳动技能培养,除了培训学生熟练掌握 各项技能,更关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创 新性劳动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劳动 观念 、树立劳动精神的同 时,还应该钻 研如何将学生的劳动意识应用于实际 的劳动实践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 生真正地掌握劳动的要义、开发学生的 创新性思维和创造精神,也能够使学生 将创新性思维应用于劳动实践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够体现劳动教育 的育人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二、新时代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的 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之根, 是全面育人之本, 是启智增慧之需,亦 是人才评价之要 。而劳动意识培养作为 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于生于校 于国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培养 高中生的劳动意识不仅有助于高中生 全面发展, 还有助于学校推进劳动教 育,更有助于国家培育新兴人才。
( 一)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2018 年 9 月 10 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要努力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将劳动教育确 定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 动教育已被提到高中教师的议事日程 , 学校教师在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一 方面起主体 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培养,指导他们建立 科学的劳动观念, 充实他们的劳动基础 知识和劳动实际经验, 帮助他们养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素质 教育的重要环节,劳动意识培养为有效 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在劳动过 程中, 学生会充分调动智力与体力,侧 面推进德育与美育, 实现五育并举,有 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有助于学校深入推进劳动教 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 学 校教育也在进行各种程度的变革 。在新 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与立德树人相呼 应的德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强调 下已经深入教育环节,而体育、劳动教 育和美育稍显落后。“五育”的教育理念 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 项重要措施,劳 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提升其 劳动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 观,才能进一 步落实劳动教育 。在遵循 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新时 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和原因, 探索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策 略,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对劳动教育的关 注程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 观,涵养深沉的劳动情感,形成美好的 劳动品质, 促使学校深入推进劳动教 育。
(三)有助于国家培育新时代新人才
为 了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现代 社会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劳动绝不 只是谋生的手段,“如果学生只知享用 由社会创造并提供给学校的那些物质 和精神财富, 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 育”。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劳动意识,一方 面可以带动高中生的全面成长, 引导高 中学生积极劳动并从劳动的过程中收 获满足感和幸福感, 从而提高他们的体 能与脑力, 进而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创新 的优良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中生 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 培育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人才。在整个 劳动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发 现自己的才能和天资,在高考后大学和 专业的择取上有一定帮助。
三、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 面存在的问题
劳动意识是劳动主体对 自 身和劳 动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观反映, 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 础 。然而在目前高中阶段,面对升学压 力, 教师和家长普遍只看重文化课,忽 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劳动 意识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没有足 够的劳动实践机会和时间,在家里受家 人偏爱,自 小养尊处优,没有形成良好 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其问题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
1 . 劳动感知不全面。劳动感知包括 对劳动行为的感知和对劳动意义与价 值的感知 。在高中阶段,一部分学生对 于 自 己是否需要劳动的认知模糊,不能 够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开始出 现轻视体力劳动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 呈现出抵触劳动的心理和表现以及不 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现象 。这些现 象的成因,大多是由于学生长期缺乏关 于劳动方面的正确的引导,以及由于生 活水平的提高等家庭原因导致的学生 缺乏劳动实践,甚至没有劳动实践 。 因 此,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劳动,不能够 掌握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2 . 劳动情感不丰富。劳动情感一般 是指:人们面对劳动时所产生的积极或 消极的情绪变化,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 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劳动以及劳动 时的收获感 。 目前来看,高中生在 日 常 的学习生活中未能积极主动承担劳动 责任,完成劳动任务,部分学生在接受 劳动知识和任务时都处于消极被动的 状态,对于劳动任务的完成度似乎并不在意,或者还有学生会想方设法逃避任 务,不屑于劳动 。 学生对于劳动没有积 极性,完成劳动也没有获得感,长此以 往,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3 . 劳动意志不顽强。劳动意志即高 中生为达到劳动目标而开展的行为监 督和调节,主要体现在战胜劳动障碍与 创新劳动观念。劳动可以创造一切,但不 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要想结出 完美的劳动成果并不能总是 一 帆风顺 , 其间也不乏相当艰难的过程 。由于时代 的进步和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 水平整体提高,现有高中生大部分在家 里很少身体力行地参与家务劳动,在校 进行劳动实践的机 会 也 不 够 充 足,因 此,难免会出现学生面对较难的体力劳 动时产生退缩心理的情况,部分学生也 不能有效运用创造性劳动思维熟练掌 握各项劳动技能。
(二)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 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1 . 家长意识偏差。家长是孩子人生 中的第一位教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居民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很多家长自 身的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意识出现 了些许偏差,大多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 变命运,还有些家长以前吃过不少生活 的苦,不忍心让孩子再受累,因此,逐渐 弱化对子女劳动意识的培养。很多家长 包办所有家务,生活中不传授给孩子任 何劳动技能, 也不给孩子任何劳动机 会。还有些家长向孩子灌输体力劳动者 不如脑力劳动者有出息的错误思想,如 果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劳动教育,部分受 到这种不良影响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只 专注于学习成绩,轻视体力劳动,不珍 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
2 . 学校实践匮乏。近年来,虽然传统 应试教育已经逐步转化为新时代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部分学校对 于劳动教育的落实程度不理想。部分教 师对于劳动教育和劳动意识培养的积 极性不高,认为“劳动”无需教育,认为 学生在学习的年龄,不应该“浪费”时间 在与成绩无关的劳动实践上面,有些毕 业班冲刺高考的学生在学校甚至很少 参与校内的值日扫除劳动,这并不利于 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 。小部分学校虽然 能够积极落实劳动教育,但是设置的劳 动实践存在劳动时间不足、劳动形式单 一等问题,不能将劳动相关的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 和劳动意识培养。
3 .社会观念固化。人离不开社会,社 会离不开人。人的自 由意志和活动能力 都是在 一 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环境无疑是造成 很多高中生劳动意识缺失、劳动观念扭 曲的原因之一 。虽然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速度较快,但是难免还会存在以前的一 些旧思想,比如,“男主外女主 内 ”固化 分工思维 。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虽然满 足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和发展期待,但 却不利于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 。 同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不 少“网红”,有些学生看不到他们背后的 艰辛努力,只看到他们表面轻松拥有的 财富, 也会产生好逸恶劳的不良观念, 影响他们的劳动意识。
四、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意 识的培养策略
(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学生个体观念作为影响劳动意识 的内在因素,属于劳动意识培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纠正 学生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 引导学生转变不良观念,树立正确的劳 动价值观 。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劳 动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劳动兴趣和 热情。
1 .纠偏不良观念,树立正确劳动观。 部分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某些影响, 存在着轻视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的不良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淡薄 。要改 变这种现状, 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内心, 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正面影响,增强学 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观 念 。同时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劳动相关知 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树 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 劳动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2 .借助榜样力量,调动劳动积极性。 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不是很完善,需要 妥善引导 。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 课堂中可以适当引 用 劳动模范的典型 事迹,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先辈 们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的精神品格,同 时给学生树立“劳动第 一 ”“不争名逐 利”的思想观念 。校园中也可以加强相 关文化建设,做一 些体现劳模精神的标 语 。借助榜样力量引领学生的情感倾 向,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调动学生的 劳动积极性。
(二)教师落实意识培养
为 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发展思 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 应充分重视学生劳动意识地培养工作 。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 地引领者,更应该深刻理解劳动意识地 重要性, 重视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充分挖掘课程中隐性的劳动意识培养 功能,以学科课堂为主载体,将劳动意识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1 .更新教育理念,贯彻素质教育。党 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要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因此,学校应秉持 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 学 目标, 不仅要坚持追随党的教育方 向 、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也要使劳动教 育贯穿素质教育的始终,更应该提高劳 动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占比。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关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 心,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贯彻落实素质教 育。
2 .深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高 中思想政治课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 以教材内容为重要依托 。高中思想政治 课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元素相关 的 内容,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认真 总结概括与劳动意识培养相关的素材, 才能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践行活动 型学科课程 。 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设 计时,应注重将学生的兴趣和具体实际 生活相结合, 巧妙安排教学环节与活 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 兴趣,引导 学生尝试 自 主劳动 、自 主学 习,将劳动 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真实地提高学 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三)打造思政第二课堂
劳动意识培养不应该局限于常规 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借 助学校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 践机会。
1 .巧用综合探究,培养学生劳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多数学生劳动意 识的短板 。对此,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理论层面,要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综合探究部分进行 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 中开发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表达自己的 意志和情感 。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学 生除了身体力行锻炼劳动技能,还需要 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学生身 心统一付诸劳动的过程中,激活实践的 热情,培养劳动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 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2 . 增加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服 务意识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还是 脆弱和不自信的 。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自 我中心主义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但他 们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因 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力量组 织一 些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集体中承 担服务他人的劳动 。这样在培养学生的 集体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志愿活动 中获取被需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 提高学生的 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劳动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爱 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在今后的 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其自我价值。
五、结语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 强 。” 高中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是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新时代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意识培 养十分有必要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 当代高中生的劳动意识较为淡薄,对劳 动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培养高中 生的劳动意识,不能只依赖学校开展劳动课程, 更要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 透。劳动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 部分,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德育工作的主 阵地, 思想政治教师更要端正 自 身 态 度,积极探索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和 课外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促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 业中。
参考文献:
[ 1] 王刚 . 劳动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 堂中实现生长 [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 (01):53-56 .
[2] 邵 晨 . 增 强 劳 动 意 识 提 升 核 心素 养—谈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策略 [J]. 宁 夏教育,2022(Z1):122-123 .
[3] 李超 . 当代中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研 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
[4] 洪黎萍 .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意识培 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5 .
[5] 褚娜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培育研 究[J]. 才智,2022(07):51-54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