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时代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更是伴随着教学手段的革新,借助互联网优势,将混合式教学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型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医学影像学混合式教学体系,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文章基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医学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互联网+教育”
医学影像学是各专业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及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科技手段应用最多的学科之一。如何把现代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拓宽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面授式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及教学效果,是广大影像人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1]。
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综合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2]。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快速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走向成熟,同时也给混合式教学带来了新的内涵,无论是政府教育机构还是一线教学实践者,对混合式教学基本达成共识,其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本文以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为例,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应用过程。
一、学情分析
医学影像学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完成了生理学、病理学及人体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通过这些基础学科的学习,学生对人体基本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改变有了细致的了解,尤其通过断层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知有了三维立体的感观。医学影像学虽是一门以影像诊断为主的学科,但其与病理学、解剖学及临床各相关学科密切相关。掌握正常影像表现是辨认异常影像表现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各组织结构的正常影像表现,才能够迅速地辨认识别出异常影像表现。由于疾病影像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常常会出现“异病同影”及“同病异影”的情况,为影像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影像学教学中应重视与病理学的联系,将病理基础与影像征象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疾病影像征象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医学影像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从而达到通过影像表现诊断疾病的目的,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课堂上会有大量的影像图片向学生讲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读片能力。因此,课程开始前,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式的分析与制定尤为重要[3]。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
按照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2019版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教材采用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使用的第八版《医学影像学》教材。按照医学影像学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要求,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成像原理,熟悉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征,掌握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为今后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框架设计主要是根据医学影像学课程图像多、对信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授课为课堂授课形式,以多媒体PPT教学为主,配上适当板书,各系统章节逐节讲授,除影像诊断学总论部分外,余各章节授课以影像检查技术、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表现及疾病影像诊断为主线进行授课。线上网络授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采用“钉钉”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和任课教师在电脑或移动终端下载“钉钉”APP,并注册、登录,进行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学习。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间及时顺畅交流,同时建立班级师生微信群,学生可以随时在微信群留言发问交流。
三、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医学影像学混合式教学采用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网络教学为辅,两种教学模式相互穿插呼应,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践大体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在课前准备阶段,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授课章节的教学任务,于授程前一天将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导学内容上传到“钉钉”网络平台或班级微信群,一般以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为主,教师可以根据预授课内容提出适当的思考问题或设置相应的测试环节,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则需要在课前自主完成预习内容。课堂教学阶段以多媒体课件结合适当板书的形式进行,因导学阶段学生已经大体了解本课时的基本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阶段,师生可以花更多发时间来探讨学生在导学阶段遇到的共性问题,任课教师最后对所教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辅导答疑。在课后巩固环节,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环节,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或随堂测试题,亦可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发布影像病例分析或模拟报告书写等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体验实践阅片及影像诊断的流程;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完成相应拓展作业练习,学生可随时在教学平台回看教学微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源,巩固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的阅片能力培养方面以我院PACS系统为依托,PACS系统里丰富的影像病例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影像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影像诊断的流程及报告书写规范;在影像技术操作方面,分组带学生到影像科观摩学习,从窗口登记、技师操作摆位、图像扫描、图像后处理、成像出片等全套影像摄片流程,让学生现场体验影像科技师各环节工作流程,从而深刻体会影像学成像原理和各扫描技术的实践应用,达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自然过度。
四、混合式教学的考核与教学评价
学期末,对已完成课程进行考核和教学评价,考核与评价是对学生这一学期医学影像学课程掌握情况的测试。考核形式也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和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卷面分为100分,占考核总分的60%;形成性评价占考核总分的40%,包括课堂出勤率、阶段测试、课后作业或随堂测试结果、实践阅片及影像病例分析等多项考核内容。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在线听课人数及时长,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线上课后测试或作业结果分析,可以查看学生测试平均分、分值区间及分布、作业总体完成情况等多项评价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定量与客观的评价[4]。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方式。混合式的多项教学评价指标实现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个体及全班整体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掌握分析,达到有效的评价教学效果。
缺失教学反馈的教学评价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评价[5],完善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是教学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这种教学反馈法来分析评价混合式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对教学的过程、方法、技能、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是教师教学方法修正的主要导向,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学期末对大三年级学生关于混合式教学情况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混合式课程的融合方式、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形成性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接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线上学习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课程视频和录课回放、可以远程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等;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包括:部分学生自律性差不能按时完成课前导学及课后作业、课前课后耗时太多、与任课教师沟通不便等。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发扬光大,存在的问题要在后续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逐渐调整改进。
五、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通整合[6]。混合式教学是适应全球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各高等院校的教学进程中[7]。构建医学影像学混杂式教学体系,能够优化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混杂式教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从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医学影像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评”各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任课教师有效掌握和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模式,如何有效分配课时占比更加科学合理?国内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的线上自主学习时间+80%的线下教师授课时间普遍被学生接受[8]。那么,如何有效分配课时占比?如何解决混合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我们后续更多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来探索证实。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吕发金,欧阳羽,等.利用PACS病例检索实施案例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示教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01):101-103.
[2]徐晓丹,刘华文,段正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评价机制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8):95-97.
[3]李玮,李强,殷茜,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4):790-792.
[4]吕伟扬,宋运娜,黄春鑫,等.“混合式教学+医学教育”实现教学论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6):17-19.
[5]钟楚红.大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8(11):134-135.
[6]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7]郑宏,谢作栩,王婧.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7):54-64.
[8]谢靖,刘学,李尚勇,等.低年级医学生对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认可度和接受度的调查研究—以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为例[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21,11(2):47-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