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5 13:50: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文章对某高校164名教师进行 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 及其7个维度高于一般水平,2个维度为一般水平,1个维度低于一般水平。(2)性别、学历学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婚姻 状况及已育者家中是否有人帮忙,这5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 主观幸福感及其10个维度无显著差异。年龄、教龄、职称职 务、睡眠时长、子女数量、最小子女年龄,这6个变量上不同的 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部分维度上差异显著。(3)工作家庭冲突及其部分方向和形式与主观幸福感及其6个维度显著负相关,与其他4个维度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主观幸福感 工作家庭冲突

—、引言

幸福是人们终极的价值追求,主观幸福感是在主客观因 素作用下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心理体 验。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也是学生心理、行为健康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田。研究表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作为中介因素,影响着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众多,大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 部因素,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种外部因素,是 一种角色间冲突,它的产生是因为个体扮演工作(家庭)角色, 导致难以扮演另一角色[3]。

了解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探索其与工作家庭冲突 间关系,有助于我们完善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同时也有助于 高校管理者了解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 理论指导。

\

二、研与方法 

表1被试人口学及工作生活信息
人口学信息 人数 百分比% 工作生活信息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25 17. 6 每周工作
时长
40小时及以下 28 19. 7
117 82. 4 41-50小时 66 46. 5
年齢段 30岁及以下 26 18. 3 51-60小时 27 19
31-40 岁 73 51. 4 60小时以上 21 14. 8
41-50 岁 36 25. 4 婚姻状况 未婚 13 9. 2
50岁以上 7 4. 9 已婚 125 88
学历学
本科 28 19. 7 其他 4 2. 8
硕士研究生 110 77. 5 己婚者的
子女数量
17 12
博士研究生 4 2. 8 1个 65 45. 8
职祢职
初级或科员 52 36. 6 2个 47 33. 1
中级或科级 60 42. 3 己育者家
中最小子
女的年齢
前幼几园阶段 34 30. 4
副高或副处 27 19 幼几园阶段 31 27. 7
正高或正.处 3 2. 1 小学阶段 23 20. 5
教龄 5年及以下 43 30. 3 初中及以上 24 21. 4
6-10 年 36 25. 4 己育者家
中旱否有
人帮忙
71 63. 4
11-20 年 38 26. 8 没有 41 36. 6
20年以上 25 17. 6
 

(一) 研究对象

选取某普通高校在职教师164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删 除作答时长及作答结果异常的无效问卷22份,剩余有效问 卷142份,有效率86.6 %,被试人口学及工作生活相关信息 见表1。

(二) 研究方法

1.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邢占军(2003)编制的《中国城市 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该量表包含10个维度,20个题 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工作家庭冲突量表。采用廖赣丽(2017)编制的《工作家 庭冲突问卷》,该问卷包含工作干扰家庭和家庭干扰工作两个 方向,每个方向又包含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压力的冲突和基 于行为的冲突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含3个题项,问卷共18个 题项。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9,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处理。研究者使用spss18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 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比较及相关分析。

三、结果

(一)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研究者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10个维度的得分与量 表中值3.5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量表中间值的比较
  均值 t 显著性
成长发展体验 4. 35 12.26 0.000
家庭氛围体验 4. 38 11.72 0.000
目标价值体验 4. 42 12.52 0.000
人际适应体验 3. 38 -2.60 0.010
社会信心体验 4. 47 13.27 0.000
身体健康体验 3. 46 -0.64 0.522
心理健康体验 3. 71 2.21 0.029
心态平衡体验 3. 52 0.36 0.721
知足充裕体验 3. 95 5.86 0.000
自我接受体验 4. 25 9.34 0.000
主观幸福感 3. 99 13.62 0.000

表2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一般水 平,人际适应体验显著低于一般水平,身体健康体验和心态平 衡体验两个维度为一般水平,其余7个维度显著高于一般水平。

(二)不同变量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研究者对性别、年龄、教龄、学历学位、职称职务、每周平 均工作时长、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最小子女年龄及家中是否有人帮忙10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比较,结 果发现性别、学历学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婚姻状况及家中 是否有人帮忙5个变量不同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及10个维 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教龄、职称职务、子女数量、最小 子女年龄这5个变量上不同的高校教师,其主观幸福感及其 10个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 表格,为降低篇幅,研究者仅保留了差异显著的数据,并将这 些数据汇总在一个表格之内,结果见表3。

表3年龄、教龄、最小子女年龄、职称务、 子女数量不同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比较
教师年龄 30岁及以下 31-40 岁 41-50 岁 50岁以H F 显著忤
成长役展体验 4. 73 4. 11 4. 46 4. 86 5. 48 0. 001
家庭氛围体验 4. 77 4. 18 4. 44 4. 64 3. 32 0. 022
目标价值体验 4. 79 4. 23 4. 47 4. 79 3. 23 0. 025
知屏弃裕体验 3. 98 3. 77 4. 07 5. 14 5. 45 0. 001
主观聿福感 4. 17 3. 88 4. 02 4. 32 4. 79 0. 003
教师教龄 5年及以下 6T0年 11-20年 20年以H F 显著忤
社会信心体验 4. 5 4. 79 4. 17 4. 42 3. 32 0. 022
最小孑女年龄 前幼儿园 幼儿园 小学 初中及以H F 显著忤
成长役展体验 3. 93 4. 27 4. 39 4. 56 3. 25 0. 025
身体健康体验 3. 68 3. 13 3. 48 3. 42 4. 28 0. 007
教师职称职务 初级或科员 中级或科级 副高或副妙 F 显著忤
心理健康体验 3. 97 3. 44 3. 87 3. 35 0. 038
孑女数量 1个 2个 F 显著忤
成长役展体验 4. 74 4. 35 4. 12 3. 64 0. 029
主观聿福感 4. 18 4. 03 3. 86 3. 92 0. 022

表3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成长发展 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目标价值体验、知足充裕体验4个维度 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教师在社会信心体验上差异显著,不 同职称职务教师在心理健康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子 女数量教师在成长发展体验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最小子女年龄不同的教师在成长发展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上 存在显著差异。为明确具体是什么年龄、教龄、职称职务、子女 数量及最小子女年龄的教师两两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者对这 些方差分析结果都进行了 Bonferroni法事后比较,结果描述如下:

年龄方面,30岁以下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整体及成长发展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目标价值体验3个维度均显著高于31~40岁教师,50岁以上教师的知足充裕体验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教师,且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31~40岁教师。 教龄方面,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在社会信心体验上显著高于 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职称职务方面,初级或科员的教师在 心理健康体验上显著高于中级或科级的教师.子女状况方面,无子女的高校教师在成长发展体验和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有2个子女的教师。最小子女年龄为初中及以上的教师在成 长发展体验上显著高于最小子女为前幼儿园的教师,最小子女年龄为前幼儿园的教师在身体健康体验上显著高于最小子 女为幼儿园的教师。

(三)家庭工作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4,全部相关不显著的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数据未予显示。
表4结果显示,在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 数矩阵中,主观幸福感及其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知 足充裕体验、家庭氛围体验、自我接受体验5个维度与工作家 庭冲突的或其部分方向和形式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体验维 度与工作家庭冲突及其2个方向和6种形式全部显著负相 关,人际适应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和心态平衡 体验4个维度与工作家庭冲突及其2个方向和6种形式相关 不显著。

表4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工作家
庭冲突
工作干
枕家庭
方向
家庭干
扰工作
方向
工作干扰
家庭基干
时间
工作干扰
家庭基干
压力
工作干扰
家庭基干
行为
家庭干扰
工作基干
时间
家庭干扰
工作基干
压力
家庭干扰
工作基干
行为
成长发
展体验
-0.34" 7.24" -0. 38   -0. 12 -0. 19' -0. 33" -0. 24" -0. 37" -0. 33"
家庭氛
围体验
-0. 17' -0. 07 -0. 24   0. 07 -0. 05 -0. 19' -0. 15 -0. 24" -0. 22"
目标价
值体验
-0.41" -0. 29" -0. 45   -0. 12 -0. 28" -0. 37" -0. 32" -0. 43" -0. 38"
心理健
康体验
-0.37" -0. 33" -0. 34   -0. 23" -0. 29" -0. 36" -0. 21' -0. 33" -0. 32"
知屏充
裕体验
-0.32" 7. 24" -0. 35   -0. 12 -0. 19' -0. 31" -0. 20' -0.39" -0. 29"
自我接
受体验
-0. 18' -0. 14 -0. 19   -0. 09 -0. 09 -0. 20' -0. 15 -0. 18' -0. 14
主观幸
福感
-0.39" -0. 29" -0. 41   -0. 15 -0. 23" -0. 38" -0. 27" -0.39" -0. 38"
 
*表示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相关系数在0.01 水平上显著

四、 讨论

本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唯独在 人际关系方面的幸福感水平较低,高校应通过人事、工会等部 门的工作,提升教师在人际适应方面的幸福感。

\

性别方面,本研究发现男女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与王霞等人(2017)的研究结论不同,其研究显示男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比女教师更高[4]。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 响比较复杂,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期待、社会成就动机等多个 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主观幸福感,而且部分因素还会随时 间和环境而变化。年龄、教龄和职称职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存在较高一致性,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年龄小、教龄短、职 称低,他们有着更高的工作热情,职业倦怠尚未出现,同时,工 作稳定之后,结婚成家、生育子女等重大人生目标也会随之实 现,这一系列积极的重大生活事件提升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子女状况方面,养育子女特别是低龄子女会占用高校教师大 量精力和经济资源,可能迫使他们延迟甚至取消自己的外出 进修、访学或攻读更高学历的计划,最终影响他们的个人发 展。
工作家庭冲突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负面影响,与 张新娟等人(2016)的研究一致,他们发现职业女性的工作家 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冋。频繁的工作家庭冲突是个 体生活中的慢性压力,主观幸福感的6个维度受工作家庭冲 突负面影响显著,其余4个维度不显著,这4个维度是人际适 应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和心态平衡体验。社会 信心体验和心态平衡体验与观社会宏层面的因素关系密切, 身体健康体验和人际适应体验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工作家 庭冲突对其影响较小。

五、 结论

本研究对10种变量下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比 较,并对其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 结论如下:

(1)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7个维度高于一般水平,2 个维度为一般水平,1个维度低于一般水平。

(2) 性别、学历学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婚姻状况及已育 者家中是否有人帮忙,这5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主观幸福感 及其10个维度无显著差异。年龄、教龄、职称职务、睡眠时长、 子女数量、最小子女年龄,这6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在主观 幸福感及其部分维度上差异显著。

(3) 工作家庭冲突及其部分方向和形式与主观幸福感及 其6个维度显著负相关,与其他4个维度相关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孟婷婷,吴芳,陈玛莉,楼历月.关于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 现状的调查:以浙江省25所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 (25): 218-219.
[2]胡潘,陈贵琳,刘莹,亓洪胜.普通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工作 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0): 190-192.
Greenhaus J H, Beutell N J.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 76-88.
[4]王霞,张开利,张付芝,杜鹏,王立红,王建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 感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9):28-32.
[5]张新娟,詹鸿飞,米娜,马海林.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 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4(3):116-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84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