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学 生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合格人才,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问 题。 创业课程中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认 同还远未形成,这使创业课程陷入了教 育效果与其他创业教育方式有差距, 无 法适应创业活动动态性要求, 以及学生 认可程度不高的困境。 理想信念教育为 大学生创业课程再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的蓝图 特性、动力作用、综合适应性,符合创业 活动的需求。这启示高校应在“知情意 行”的理性转化中将理想信念融入大学生创业课程,尊重学生主体性需求。同时,应改良教务管理使之与创新课程主 体性相匹配。
关键词:理想信念 创业教育 大 学生 主体性 构建
伴随着全球经济将萎缩和国际疫情 常态化, 企业经营环境不佳,大学生就业 压力提升。就业压力下, 不同文化思潮和 价值观念也随着信息多元化的脚步冲击 着大学生的思想。我国 2021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到达历史最高的 909 万人。[1] 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 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 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 理想信念与 大学生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创业课程基于理想信念再发展的新视 角日益吸引着广大思政教育者。
一、大学生创业课程的主体性困境
从 2016 年起,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 校必须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计入全 体学生学分, 在我国普遍开展。但实践中, 创业课程中的学生主体性认同还远未形 成,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创业课程与其他创业教育方式 的有效影响差距
创业课程成本低,受众面广,是最具 推广和强制性的创业教育, 却显示了最 低的教育实效。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 采取组织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实践 三种方式开展。 创业教育以开拓创新能 力为核心,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必然 与传统学科有所不同。 创业竞赛是区别 于传统教学的全局性教育重构,对创新 能力训练最强,高校一直积极参与。除了 社会平台组织的创业竞赛, 还在校园组织校级竞赛。竞赛活动赛程长、评比严、 奖励丰厚,在高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创业实践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学生进 行创新实践训练。 不少学校设置了全体 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周,建立了创业基 地。学生参与按学年规划的创业项目,接 受专家指导、启动资金等方面扶持,尝试 创业的情绪被有效激发。 创业课程依托 于就业导向的课程,课程种类和课时有 限,没有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影
响。
(二)学生对创业课程的认可程度不高
高校创业课程基本采取的都是以师 为本的传统教学,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 印象。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既是现实问题 又是教育难题。 创业课程对教师有复合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性的知识,掌 握创业领域的相关动态,更要具备实际 创业经验。 当前,普通高校缺乏专业过硬 的创业课程师资力量。任课教师在创业 技能上相对匮乏, 缺少实际的创业经验。 无法以实际经验作为支撑的讲授法教学 常常落入照本宣科的境地, 讲授的通识 类创业知识学生从网络途径可以更便利 地获取。授课存在概念模糊、创业引导不 到位等问题。 课堂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针对性低,师生互动 少,师生距离远。 课后评价上,一般采取 以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作业质 量等因素考评,存在漏洞。 考试、作业都 是与传统教学无差别的书面方式, 大班 上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也相对难以计量。
(三)静态的创业课程无法适应创业活动的动态性要求
学生动态创业素养在传统的静态授 课中提升效率较低。 创业教育的直接目 标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在静态 知识之外更注重学生价值观、批判思维、 执行力、协作能力的提升。创业是一个动 态变化的过程,从外部来看, 在经济社会 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全球将迎来创业 新时代,社会对创业提出的要求和提供 的条件不断变化。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存 在差别,且在不同阶段、环境下有不同的主体诉求,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需求也 有所不同。因此,创业教育研究领域涵盖 了心理、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各个学 科,同时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肯定的共识。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应在符合学生主体性的条件下,推动学生的意 识、能力和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也为 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向,面对学生的差异, 创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 大学生创业课程主体性构建的 理想信念支点
面对就业的困境和创业活动的动态 性,连接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理想信念内容表现出了特殊的主体性承载力。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2]创 业课程以理想信念为支点,可以使大学 生主体需求上升为回报国 家的意识,以 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姿态适应创业活动的动态性。
第一,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是将远 景人生目标与当前主体实践搭建联系的 过程,这种过程符合创业活动的蓝图特 性。我国语境下所说的“理想信念”,指的 是对其他理想有主导和制约作用的最高 价值理想即社会理想, 和在整个信念总 体中具有统领功能的最高信念即共产主 义信仰,二者的统一体。 换句话说,是一 种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基本判断和看法, 具有对未来蓝图确定选择的坚定性。 创 业活动也是基于对一定领域前景预测而 做出的实践活动。 对未来事业的坚定选 择,驱动着创业者向自己的创业目标持 续地追求。 这种不懈努力的实质是具有 理想信念的一种表现。
第二,理想信念可以作为主体活动 指向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在相应动 机的支配下,人类作出理性决定,进而实 施理性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业是 一种与其他人生决策相似的理性决定。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追求的崇高目标,表 现着人们对幸福的情感诉求,其中蕴含 的浓厚情感色彩和强烈价值定势有巨大 的激励作用。 这种激励作用在个人层面 可以形成强大的精神内驱力、 实践动力 和意志力量,这正是从事创业活动需要 的开创性动机。相比于对财富的渴望,建 立在社会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上的远大 追求无疑是能产生无限动力的高层次精 神力量,更能使创业活动彰显更巨大的 社会价值。
第三,理想信念满足创业课程提升主体综合能力和适应性的需求。理想信念对主体的塑造作用十分丰富。 理想指 引人生方向, 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3] 大学 生的理想信念坚定,表现在马克思主义 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立场坚定,也表现在 有过硬的实践本领。 国家和党需要的是 掌握真才实学的栋梁之材。 创业教育作 为一种要求全面发展的 高层次素质教 育,它内含着对学生素养和能力多方面 的发展要求,和理想信念有着必然的内 在联系。同时,理想信念是面对困难和挑 战的精神支柱。在任何环境下,有理想信 念就代表着精神的富足。 理想信念带来 的坚强意志品质、顽强生存能力,应对创 业活动的适应性能力,使创业者能理智 处理创业过程中的环境变化。
三、大学生创业课程主体性构建的对策
(一)在“知情意行”的理性转化中 将理想信念融入大学生创业课程
院校应从教学组织形式 、 教育 内 容、授课方法三方面着手提升创业课堂 的理想信念塑造功能。按照“知情意行”
的过程完成理想信念在创业课程学习 中的理想转化。在创业课程的内容上注 重其深度、广度与时效性。 挖掘创业课 程内容的深度,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了 解创业活动,更加立体地展现创业领域 知识。创业课程还承载了超出其本身的 目的,如学生价值观的规范、职业生涯 规划指导等。教育者要正确把握当代大 学生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创业激情。 可以以现实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将个人 情感升华为对党和祖国事业的贡献动 力,引导学生思考并付诸创业行动。 面 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与时刻进步的 技术手段, 创业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意 志品质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静态授课 方式,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必要时借助现代化的教 学设备。 制定科学的师资培养计划,重 视教师队伍团队建设。通过组织定期教 研、定期培训, 以及为在职教师提供社 会实践、跨校交流机会等方式,进一步 培养师资。
(二)创业课程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性需求
从学生主体性出发,学校应当有针 对性地分阶段 、 有区别地开展创业课 程。“分阶段”是时间上的阶段性,在不 同年级可以有侧重开展创业课程,在每 个创业教育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创业 教育。“有区别”是指依照创业教育的受 众对象的特点进行划分,在高校创业教 育当中应当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专业、 家庭背景、性别等特点开展不同的创业 教育。 首先,在教育中应注重使学生亲 身体验,激发其职业观的反思与感悟, 以启发与引导的教育教学为主。 其次, 注重学生心理特征,以心理学等相关学 科为指导开展职业信念教育。调动学生 积极性和主体性,推动学生主体性的发 展,培养受教育者坚定的职业理想信 念、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针对不同职业 价值观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一方 面致力于培养潜在的创业者, 另一方面 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从业者。实现 高等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基础上的 多方面发展,激发其潜能,激励其发展, 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
(三)改良教务管理使之与创新课程主体性相匹配
从组织管理层面来看,建立一个能 够健全规划、协调创业教育实践的组织 机构这是重中之重。
1.主要校级领导应参与到创业教育 的实施中, 起到全局监控的作用。 学校创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决策,应当采取校 级委员会探讨、投票的方法进行。
2.全校整体创业教育工作应该设立 一个专门机构进行规划与推进。 由主要领导机构, 指导其他部门参与并作出评 定。(1)制定教育成果评价、反馈体系。 一方面采取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式对大 学生的创业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注 重能力的检验;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创业 教育进行定期反馈,便于改进教学。 同 时,将评价成果运用于创业教育,推动 针对性教学。(2)实现创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终端, 实现如课程共享、数据共享、在线指导 等功能。
3.规划制定创业教育合理的进度与 阶段性目标。
4.科学调配学校已有资源,以学校 能力范围内的硬件资源为创业教育提 供场地情境与资源支持。主要领导机构 还需并代表学校协调与其他社会机构 的沟通、合作。
参考文献:
[1]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终 身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2020 年[R ].艾瑞咨询系 列研究报告,2020(04):75.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J].中国共青团,2019(05):1- 5.
[3] 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J].传承,2013(0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