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创新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7 11:33: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评价高。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改变了一贯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受益颇多。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微课视频制作、课堂应用、微课资源库的建立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创新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特点;微课制作;创新教学;资源库

本文引用格式:史丽伟.微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创新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4):175-178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产品的出现,我们的生活已经悄然进入“微”时代。在教育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微课横空出世并逐渐盛行,让教育“微”时代初现雏形。微课的问世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给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微课教学通过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能够因材施教,针对性强,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堂效率。

一关于微课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各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而生。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趋势,微课就在这个大趋势下产生了。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讲授某个知识点的全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近年来,微课概念及实践迅速升温,微课已经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微课不能是随便截取的教学视频片段,而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授课设计是微课的制作核心,包括内容和教法的匹配、主题的导入、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的合理搭配、教法和教学语言的实施等。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在授课设计上要求结构更紧密、层次更清晰、内容更丝丝入口等。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练习(联系测试题)和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①微视频一般为5~10分钟,建议不超过20分钟。
②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③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④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
⑤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微课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主要包括如下特点:

       ①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左右。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四十五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②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

      ③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MB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例如MP4、WMV、FLV等),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④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够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和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⑤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⑥成果简化、多样传播: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因此传播形式多样,可以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和微博讨论等。

(三)微课的特性

       用户可以将微课下载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它与传统的上课形式相比具有如下特性:

(1)灵活性

        一节10分钟的微课,容量只有几十MB左右,一般画面设计优美、内容安排精当、节奏把握准确并且讲解针对性强。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课例,查看学案和课件等辅助资源,起到课前预览课后复习的作用,也可以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等)上,在课余闲暇时间实现移动学习。

        微课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聚焦”状态,提高了学习时效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时空及内容上自由选择所需的微课资源,取长补短,促进提高分层,达到分类教学的效果。

(2)精确性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的知识点,例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是反映课堂上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内容以短小著称,但却“有限时空、无限创意”,可以在简短的时间内,将微课做到别致、精致。例如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理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固定的语法格式制作成微课进行展示,更容易突出重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把一个小知识点(例如:网线的制作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很容易的就能将复杂繁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影像,直观明了,更利于难点的突破。

(3)探究性

        微课开发不追求问题研究的系统完整性,但具有问题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过程分析和结果论证等特征。这一特征既让过程具有“探究”功能,又使学生容易上手。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传统教育无法实现的广阔时空,发挥了人与环境交互融合的作用。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开发主题、制定开发方案、得出研究结论,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素养。

(4)完整性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

 
(5)趣味性

       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视频并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微课的分类

      微课按照用途可分为学习型微课、解题型微课,练习型微课、活动型微课、实践型微课等。

(1)学习型微课

       学习型微课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而开发的。教师可将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学习型微课,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学习和深化。

(2)解题型微课

        解题型微课是指在短时间内讲解一种经典题型,将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等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练习型微课

         练习型微课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的课后温习和练习之用。练习型微课可增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检测。

(4)活动型微课

        活动型微课是指在活动过程进行摄录而成的视频,是对具有示范性的动作过程进行拍摄,将后期编辑后得到的视频进行过程重现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后期讲解和分析。活动型微课诞生的意义在于,某些动作类实践活动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在很多情况下,具体示范一遍的效果比抽象的语言描述所能达到的认知度更高。

(5)实验型微课

         实验型微课是针对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中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的操作流程等进行录制而成的微课视频。这种微课实践性较强,对于实验设备有限的地区,实验型微课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教育公平化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可让学生提前熟知实验过程,从而在实验中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实验型微课还可以解决危险性实验带来的安全问题。

二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视频制作

        计算机微课视频内容可以是预习、课程导入、课中辅助、实际操作、巩固拓展、评价等等。只有制作一份精良的微课视频作品才能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一)明确主题

       微课开发一般包括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两大部分。主题明确是微课视频的灵魂,只有围绕主题才能制作出有意义的视频,让微课视频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微课视频的录制

       录制是关键,也是微课视频制作的核心。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微课视频的录制。

        第一,运用一些如摄像头、DV摄录机、智能手机等等微型摄像工具进行录制。之后再准备几支有颜色的马克笔,多媒体电脑、白板等教具。这样可边讲解、边板书、边录成视频。再对所有拍摄的内容通过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如增加一些字幕解说、背景音乐、突出重难点的动画和练习题等的有关教学资源,制作成精美、实用性高的微课视频。

        第二,采用专业化的微课录制仪。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实操演示类视频,需要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在实训室演示录制。教师边实操作边录制,记录全过程后再编辑美化。如:对于计算机维护组装中关于主板拆卸的内容、线槽铺设等,均可适用这种方式制作。

        第三,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利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屏幕专家等)对屏幕上的动态过程及授课者的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所得的微课,录屏型微课可分为PPT录屏型微课、手写板录屏型微课、软件录屏型微课3种类型。

      ①PPT录屏型微课:就是将教师在计算机上讲解课件的过程和教师同步讲解的声音进行录制,教师可利用PPT的画笔功能对课件中的重难点进行书写、画线、固定并加以解释说明。

      ②手写板录屏型微课:是在没有课件指引讲解内容的情形下,教师在手写板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边写边讲解并进行录制。

       ③软件录屏型微课:是指利用录屏型软件将其他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教师的解说同步录制成微课,如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讲解动画制作方法并进行录制。

        教师可选择任意一种类型进行制作。这种方式简单便捷,只要做好设计、收集素材就可通过软件边讲解、边录制。同时,为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录制时还可加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文字辅助等。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面的课程,多数是实际操作类的,这一方式较为合适、如Flash设计、网页三剑客、办公软件等课程的内容。

三 微课在计算机课堂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效抓住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专业理论课大多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一节课45分钟时间里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到后半节课时基本上都处于疲乏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非常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适时的引入微课,播放教学片段,不仅缓解课堂气氛减轻学习压力,而且能更好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例如,在讲解“数模转换”一课时,可以制作微课导入新课,用Flash动画方式,模拟两个学生的QQ语音通话过程展示数据是如何转换的,通过观看微课形象动画,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模拟场景,创设问题环境,提升兴趣

        微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录制的一段教学视频,也可以利用一些动画软件制作一段视频动画。在《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科目的《商务名片制作》课程里,我利用优芽软件制作了一段长约6分钟的简短视频动画,该动画非常形象的还原了电脑公司员工成功说服客户并为客户制作商务名片的现实场景。在这段视频动画里包含了“情景导入”与“名片制作过程”两部分内容,而且非常好的实现了交互,随时都可以暂停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自主学习,完成商务名片的制作。教师在旁边只需要辅助指导即可,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动手能力。利用微课模拟场景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打基础。

(三)有效突破重、难点,更快的解答疑点

         视频讲解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知识点,较好的掌握重点知识,记忆深刻。在讲解《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第七章数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时,我利用微课讲解同时辅助板书画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不仅对抽象算法的思想清晰明了,理解透彻,而且能很好的掌握两种算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种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效率较高,效果良好。

(四)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了好帮手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能快速的上传和下载,这不仅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想要预习和复习的内容,能力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基础较弱领悟力差的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强化基础,这样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学生之间的层次差距,班级整体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 建立微课资源库

        建立微课共享资源库,利于学生学习反馈。微课的设计要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清晰明确,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微课视频不要仅局限于个别知识点,更要一个单元、一门学科系统全面的提供给学生,形成系列化完整有效的学习资源库。设计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也能够供其他教师观摩和交流,促进同行之间专业发展和实现资源共享。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特点鲜明,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将其应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多制作高质量、高水准的微课供同行和学生参考,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2]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15,5.
[3]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
[4]张福涛.翻转课堂微课设计研究与制作指导[M].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3.
[5]金洁.微课设计与制作一本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2.
[6]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