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成为了大学生课余生活平台。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在网络中却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正确开展相关教育引导工作,利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其安全观念,增强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确保可以树立正确三观,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含义与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提出大学生应对网络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张力.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风险防范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15):194-196.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为相关信息的合理传播以及获取等提供一定帮助,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但是,对于网络而言,其还有这一定的虚拟特征与快速特征,由于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未能掌握安全知识与法律内容,很容易出现隐患问题。目前,学生的上网时间与次数逐渐增加,很容易出现交友受到欺骗的现象,诱发财产损失问题亦或是人身安全问题。且在交易的过程中,相关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另外,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利用网络传播一些不良的信息,导致学生的信念以及思想等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应当增强其观念意识,使其可以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针对不良信息进行识别,并且自觉的遵循法律要求,不可以出现随意发表不符合实际言论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结合实际状况与特点等,合理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一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含义与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含义概述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基于这种环境背景,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1]。当今社会的大学校园中,网络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盛行,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这不仅仅是大学生需要自身注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也是大学学校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的一大问题,学校要发挥自身的办学价值,给予学生在网络认识与使用上正确、科学的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从而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受网络危险因素影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改革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素质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忽视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导致网络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问题,学生没有接受到系统、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容易出现威胁财产与生命安全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十分迫切,是实现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办学价值的必由之路。全面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规范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将安全防范理念贯彻到学生生活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使用网络技能,从而避免网络安全问题损伤大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积极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2]。
二 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在2017年的时候,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7亿多人口,从网民的年龄段来看,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其中18-24岁年龄段约占36%,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现在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其还没有丰富的经验,未能树立正确意识,缺乏较高的安全防范能力,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很少,导致他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价值判断能力不强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提出,中国人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面前,不会进行抵制与拒绝,这也是一个机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美国的各类价值观与其他观念等传输到中国。在此类情况下,西方的国家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形式,将各类思想文化输送到我国,且其中含有很多不良的思想内容,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受到一定影响[3]。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三观,此时信息的辨别能力很差,如果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观念问题,甚至不能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与精神,难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培养。
(二)网络上传播发布恶意言论及虚假信息
网络交流有即时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网络谣言经在短时间内将广泛传播。在相关的网络系统当中,含括很多谣言信息以及敏感类型的词语,在短时间之内就会产生一定的群众恐慌效果,会导致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受到一威胁。一些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会在网络当中进行随意的发泄,将自己的遭遇夸张的描述,过渡的进行渲染,很容易会导致相关的人员受到困扰。正是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点,学生认为在其中发布不符合实际的言语,不会有什么后果,随意的在其中发表言论,在出现严重后果的时候才后悔。例如:在四川区域汶川地震的阶段中,某学生由于自己的心理问题在陕西省地震局网站上发布虚假地震信息,使得社会群众出现严重的恐慌问题,最后这位学生因为涉嫌造谣以及发布恐怖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三)沉溺于网络虚拟交际
开放虚拟网络环境能够使得学生转变以往的生活形式,逃避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方面的压力,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自由”。多数学生在学习以外的时间会选择上网,利用网络寻找与自己相互沟通的朋友,有着属于自己的单独朋友圈,并且在相关系统中发布并获取信息,成为了自身的精神食粮。由于其环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特征,色情信息以及暴力信息很多,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此类信息较为好奇,很容易出现沉迷的现象,导致世界观受到影响。学生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中,心智尚未成熟,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自控力降低。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当前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由于就业情况与自己的想象存在很大差异,出现了失落情绪,不愿意与其他人相互交流,甚至沉溺在网络中无法自拔[4]。
(四)网络交易安全问题
据CNNIC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33亿人。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有着一定的优势,选择的范围很多,价格也很低,物流方面存在一定便利性,收到了学生的喜爱[5]。而对于此类交易活动而言,主要于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易的环境较为开放,相关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使用网络技术针对漏洞进行制作,利用欺诈的方式使得学生难以辨别,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损失。
(五)网络受害现象严重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受害现象愈加严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很容易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传播者与受害者,这不仅仅单一体现在网络交易安全方面,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遭遇网络黑客与病毒等恶意攻击,有些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网络应用技能,然而网络环境中的黑客等网络犯罪分子具有更强的网络应用技能,可以在大学生没有充分防范心理下找到攻击缺口,导致网络感染病毒,引起学生重要信息与文件的丢失;二是在网络平台上交友的受骗上当问题,由于大学生思想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且大多涉世不深,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很容易敞开心扉轻信他人,网络罪犯利用这些特征,更多的选择大学生为行骗目标,侵害大学生财产、人身安全等。此外,网络贷款平台和套路贷等也将大学生作为主要“客户”发展目标,利用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思想较为单纯的特点,实施不法行为,个别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网络还款压力时,选择极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6]。
三 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一)加强网络安全法制知识学习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工作,使得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在上网期间可以了解自己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明确不可以产生的行为,形成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正确进行网络系统的安全活动,利用各类方式针对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例如:使用发放手册方式、公告栏标记方式等进行宣传,使广大学生建立安全上网意识,人人自觉的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使得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可以进入到校园以及课堂中。但是,仅仅有学校的动员是不够的,作为大学生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制知识学习,不仅要认真学习必修课中的涉及网络安全的内容,如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此外,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开设的其他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讲座及相关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学习网络安全教育知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还可以丰富业余生活。
(二)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的迅速普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丰富的网络系统,合理针对学生自我约束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从思想方面设防,自觉的对虚假信息进行抵制,并减少消极信息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升安全性[7]。一般情况下,上网成瘾的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心理辅导机构的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也可以利用训练的方式进行合理指导,全面增强其自我管理以及约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的对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并形成一定的网络道德感。
(三)加强自身信息财产的保护
许多网络诈骗都是通过窃取他人信息来骗取钱财,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加强自身信息的保护。在各种信息保护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属于主要的负责者,此时应重视每个人的安全意识,使其在上网的过程中可以养成正确的习惯,针对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当前在网络中有很多黑客利用不法的手段诈骗,例如:创建虚假的网络信息、地址亦或是网站等等,侵入到用户的计算机中,盗取其中的各种账号与密码,出现资金窃取的现象。要谨慎对待每一次网络支付或者网购。对于网络支付或者社交账号保护这一块,设定比较复杂的且有效的密码并不时更改密码是对我们电子账户上资金的一种保护手段。当个人隐私遭到非法侵害时,要积极报案,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8]。
(四)合理针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可以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学校网络文化环境,促使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转变成为大学生自我控制。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自由时间很多,但是,学习以外的相关活动内容很少,甚至会出现单调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在其他时间到网络环境中,这是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引导学生针对其他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积极的参与到文艺或是亦或是体育活动中。与此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网络方面的活动,除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之外,还能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
(五)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网络安全教师队伍
教师是大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只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才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教学服务。因此,高校要着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较高并且有着一定网络安全意识的教师,以此促使各类教育工作的合理落实,并且获得良好效果,将网络安全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9]。在此过程中应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要求其阶段性的参与到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保证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深度融入网络安全教育,可以结合学生学情等实际情况,更好的提升网络安全教育针对性,避免学生受到网络风险侵害。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与大学生交流接触最为频繁的教育工作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现状的关注,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确保可以及时发展学生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疏导学生心理与思想误区,从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作用,增强教育工作有效性,并促使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得到一定优化。
(六)不断完善本校网络安全监督体系
高校要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安全监督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号召,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落实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宣传网络安全问题力度,让高校上下与全社会可以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参与到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改善中,集合网络运营部分、工商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等多方力量,给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营造更好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环境,促进社会风气良好发展,从而保障大学生可以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得以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娟.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24-25.
[2]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3]李晓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导控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
[4]吴子国,田秀云,焦洪磊等.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9-40.
[5]范玉红,安计勇,王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80-83
[6]谷雪莲.高校网络安全基础教育探析[J].电脑迷,2018,(25):28.
[7]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国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5):218-226.
[8]杜华巍.浅析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7):461.
[9]王明辉,郑晋维,何佳利.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建设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9):88-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