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校园网贷的产生、风险及防范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4 14:10: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园网贷的产生、风险和政府的整顿情况,从网络借贷平台虚假宣传、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个体因素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深刻分析了校园网贷的产生原因,最后从加强监管、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度和建立协同联动的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飞等.校园网贷的产生、风险及防范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49):184-186.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校园网贷这一新型借贷模式。在网络发展、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在高校迅猛发展,部分不良网贷平台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而恣意妄为,加之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也成为舆论的焦点。随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的增大,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校园网贷对大学生的影响仍不能小觑,必须从多方面协同发力,有效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网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一 校园网贷的产生、影响及整顿情况

        网络借贷平台主要指个人利用网贷平台将自己闲置资金借给资金短缺者的新型借贷模式。2005年,由英国人理查德杜瓦等四位年轻人一起创办的全球第一家网络贷款平台在英国伦敦上线运营,通过网络提供借贷服务。2006年,网贷平台开始正式引入我国。2009年,因为部分大学生在使用信用卡时经常出现违约行为等情况,银监会便提高了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门槛,导致各大银行便纷纷对大学生暂停了发放信用卡的业务。针对具有较强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各种网络贷款平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登陆大学校园开展信贷业务。校园网贷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分期购物贷,如分期乐等;第二种是基于P2P的网络贷款平台,如名校贷等;第三是电商平台,如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

        校园网贷方式新颖,条件简单,操作简易,很容易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发展之初,网贷平台解决了大学生的一些实际困难,但由于其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导致乱象丛生甚至是校园悲剧频频出现,校园网贷成为“校园骗局”。首先是用户的隐私得不到安全保障,校园网贷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经营业为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而钻法律的漏洞,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其次,因为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非常大。不法网贷平台抓住了学生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资金有限的矛盾,不断推出伪装的极具诱惑性的优惠活动,大学生容易被吸引并在冲动的心理作用下产生过度消费,而又因为理财、信用意识缺失和偿还能力的不足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欠款累积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部分网贷平台便通过电话骚扰、暴力催款等方式对学生、家长和他们所能联系上的人员进行骚扰、催款。有的学生甚至是以贷还贷,无力偿还贷款时就继续在其他网贷平台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导致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极易造成受害学生心理崩溃,从而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鉴于出现的种种情况,银监会、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对网络贷款的综合治理行动,对校园网贷平台进行了规范和整顿。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对金融知识进行普及,警惕不良平台的网络借贷陷阱,并加强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网贷风险防范的同时,要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校园网贷机构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借贷业务,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防止陷入不良校园网贷的陷阱。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及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从大力加强金融安全教育、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完善预警防控机制、持续深化资助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做好警示教育和相关风险防范工作。政府严格的治理对不良网贷进行了有力的遏制,但改头换面的隐性校园网贷依然存在,政府、高校、家长和学生必须全面配合,“监管部门要睁大眼睛,学校方面要提高警惕,大学生要改变消费观念”,各方群策群力,协同发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


 
二 校园网贷的原因分析

        校园网络贷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高校校园和谐稳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网络借贷平台的虚假宣传、高校的教育引导情况、大学生个体因素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

1、不良平台的过度利益追求

       在校园网贷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网贷平台为了抢占高校市场,追求更大的放贷利益,对网贷的条款进行包装和伪装,打出各种虚假广告,以“无门槛”“低利率”来误导和蛊惑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把贷款所产生的其他费用标准隐藏在条款中,成为变相“高利贷”。诱导大学生贷款后,因为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很可能不能按时还款,本息、滞纳金和其他的费用往往超出家庭和学生的承担能力,他们就通过电话骚扰、暴力催款等方式进行催款,欠款累计越来越多,学生因无力承担备受煎熬,甚至导致悲剧事件的发生。

2、高校的教育引导相对不够

        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着脱节现向,理论没有和实践充分结合。部分学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往往发生严重的结果才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针对校园网贷通常是通过发文或口头方式教育学生不要参与,但组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的专业讲座并不多,缺乏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除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都缺少相应的金融知识,容易被校园网贷的外衣欺骗。

3、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

         目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均会有相应的资助政策,没有因读书因素而必须进行网络借贷的必要原因。校园网贷存在巨大隐患而又有那么多的学生参与,这与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很大关系。部分学生受到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崇尚攀比,爱慕虚荣,导致消费开支大大超过个人和家庭的承担能力,加上受到不良网贷平台虚假宣传的蒙骗,进而陷入校园网贷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4、政府的监管举措相对不力

        校园网贷产生之初,为因学习、创业等原因缺少资金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来之所以乱象丛生,除了不良网贷商家的利欲熏心、学生缺少正确的消费观外,与缺乏有力的监管举措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银监会等政府机构足够重视,针对互联网时代的这个新兴产物,有针对性地制定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相关责任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按照金融秩序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网贷平台就不会有野蛮生长的土壤。

三 校园网贷风险防控对策

1、加强监管,杜绝不良网贷进入校园


         金融、公安和司法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制定并完善有关网贷平台的政策性法规和规范性指导办法,让信贷平台时刻有“红线意识”。针对不法个人或网贷企业违规向学生发放贷款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惩处,让不合法、变相高利贷或变相传销的网贷平台远离校园。其次,要引入“正规军”,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年级、地域、家庭情况等不同因素,设立合理的额度限制,为他们提供分层次、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样,大学生因就业创业等原因再有资金需求时,可以向正规渠道提出申请,不用把目光投向不良网贷平台。再次,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环境,发挥法律的监管作用。校园网贷乱象丛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应该根据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的校园网贷特点来制定统一的、稳定的法律标准。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借贷的法律环境,明确详细的监管主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才是减少甚至是杜绝校园借贷不良现象和行为的根本举措。同时,也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思维能力。

2、教育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青春的黄金时期,提高素质、学习知识、练就本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不追求奢侈消费,不贪图享乐,不盲目攀比,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好珍贵的学习时光。其次,高校自身要通过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金融知识讲座、警示教育活动、媒体宣传引导、主题班会教育等方式,向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安全观念,远离不良网贷。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进行网络借贷之前及应该考虑到,能否按照贷款条款履行相应的还款计划,不能只管贷款和消费而不考虑贷款后的还款问题。再次,高校可以联合金融、银监等单位,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知识宣讲,通过典型案例讲述,帮助学生了解不良网贷危害风险和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及规范网络借贷的政策与法律法规,让大学生认清不良网贷的本质,提高大学生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3、协同联动,建立网贷风险防控机制

         高校内部要协同联动,建立应对不良网贷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利用网络媒介、校园广播、主题教育等形式,多渠道向学生发布最新的警示信息。二是建立监测排查机制。学生工作、宣传、保卫、财务、信息中心以及各教学院系等单位要协同联动,联合集中排查,切断不良平台在校内转播的途径,禁止不良平台在校内开展活动。辅导员、班主任和信息员队伍密切关注学生,经常性地调研学生的消费状态、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进行分类教育引导,跟踪帮扶存在消费风险的学生。三是建立精准帮扶体系。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畅通自主通道,建立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相融合的发展性资助体系,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可以引入社会爱心力量设立“贫困助学基金”“励志奖学金”等资助资金,精准资助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学生,切实防范校园不良网贷渗透侵入。四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针对不良网贷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情况,第一时间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校园网贷学生档案,针对已经产生不良校园网贷的学生积极开展救助引导。保障校园的和谐安全稳定。

        4、诚信担当,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必须要有向上的奋斗精神,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校园不是让青年学生过度消费、贪图享乐的地方,不是让青年学生无所事事、游戏人生的地方,而是珍惜韶华、艰苦奋斗、努力成才的地方。广大青年学生应该自觉承担起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要主动和不良校园网贷平台划清界限,要诚信有担当,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方面下足功夫,在大学阶段养成好作风、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同时,青年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锻炼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承担起历史、时代赋予的重任和使命,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

 
参考文献

[1]付孝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及监督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1-242.
[2]张阳,张培艺,胡馨,孙艳梅.基于P2P平台下高校校园网贷现状与防范研究——基于某高校在校生的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8,5(41):293-294.
[3]贾壮.上好大学校园“金融课”[N].人民日报,2018-09-12(009).
[4]陈雷,陈大文,韩磊.“95后”大学生网贷行为现状、问题及引导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8(04):72-76.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纪检监察,2018(09):2.
[6]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