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一种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育人,教师应充分挖掘语篇的育人价值,确定教学目标,为育人指明方向和方式;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为育人提供真实情景;将评价镶嵌在学习过程中,确保和检测学习的真正发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学科育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整体育人观念。“教”以目标为导向,基于语篇研读确定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为育人指明方向;“学”以学生积极体验为主体,在真情实景中学思结合,以创为本;“评”以关注学习全过程为导向,促学促教,检测育人效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本文以人教版(新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 2 On the Weekend StoryTime为例,对“教—学—评”一体化在语篇学习中的应用路径进行详细阐述。
一、确立语篇研读定位目标,指明育人方向
语篇研读是一切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语篇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在传递知识、交流文化、促进思维、表达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深入解读、整合单元各语篇,找到其内在联系,探究出单元主题;在单元主题意义统领下,确定素养融合的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划分单元课时并挖掘课时语篇育人价值,最终确定课时目标。
1.基于教材研读,探究单元主题意义
On the Weekend Story Time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涉及主题“生活与学习”和子主题“家庭与家庭生活”“个人喜好与情感表达”,包括5个语篇,包括配图短语、一组对话、一篇关于周末活动的日记、一封介绍自己以及家人周末活动的信件和一个配图故事。
语篇1是配图短语,主要围绕学生周末活动展开,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周末活动;语篇2是简单日常对话,通过学习,学生学会表达自己一天的活动经历及感受;语篇3是配图故事,通过学习Bill一家去爷爷奶奶家过周末的故事,学生感受与家人共享周末愉快时光;语篇4是配图小短文,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个人喜好和情感表达及文化体验主题。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提炼出“科学合理安排周末活动,进行有意义的周末活动,结合自己喜欢和擅长做的事情,介绍自己以及家人的周末活动”这一单元主题意义。通过了解别人的周末活动,对比自己的周末活动,对“好的周末活动”产生初步认知。
2.单元主题意义统领下,确定素养融合的单元目标
教师明确单元目标,即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①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与同伴交流,并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周末活动和感受等。
②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
③根据获取的信息,判断主要信息及观点。
④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活动时间,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健康有益的周末活动的生活习惯。
⑤仿照设计并介绍自己周末活动的海报,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并表达对活动的热爱之情。
⑥了解感受中外学生周末活动的异同,加强文化理解。
3.挖掘语篇的育人价值,定位课时目标
①课时1:了解不同的周末活动
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各样的周末活动的英文表达。让学生热爱生活,了解其他同学的周末活动,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
②课时2:谈论各自的周末活动
学生能够熟练用Ioften...句型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动,并能够与同学相互讲述和分享,增进了解。
③课时3: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并表达感受
学生能够总结短文中关键信息,并仿照范例补全介绍自己周末生活的短文,学会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小挫折。
④课时4:了解中外学生的周末活动
学生读懂介绍周末活动的语段,了解国内外四种有特色的周末活动,开阔文化视野。
⑤课时5:进行有意义的周末活动
学生能够读懂配图故事,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信息,感受与家人共度周末的温暖和愉快。乐于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家庭观念,培养乐于助人意识。
二、基于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活动,为育人提供真情实景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整合六要素的英语活动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活动,使活动情景化、层次化和实效化。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激活已有语言知识,主动参与学习,进行主题意义探究。
1.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
①预测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主人翁Bill不同的周末活动,鼓励学生预测Bill周末活动变化的原因并体会Bill的心理活动变化。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片,Bill的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猜一猜为什么Bill从只玩电脑到参与各种活动?他快乐吗?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主人翁Bill周末活动的变化,培养读图预测能力,探究Bill的心理活动变化原因。
②学习故事,植入理念
教师带领学生图片环游,深入学习故事,借助问题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通过故事朗读、给故事重新排序等环节,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探究Bill的情感态度变化,促使其获得个体感悟。
师:从前,Bill只觉得玩电脑很有趣,在电脑丢失后,他做了哪些事情?他觉得这些事情有乐趣吗?最后Bill发现,与家人在一起做各种活动也很有趣。
学生学习、朗读故事,给故事进行重新排序,讨论Bill做了哪些不同的活动,思考Bill的不同周末活动是否有趣、有意义,及其情感态度是如何发生转变的。在发现Bill从只感觉玩电脑有趣到和家人度过周末同样有趣的态度转变后,学生体会到快乐的方式是多样的,与家人过周末也很有趣,进而培养家庭观念。
2.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活动
教师接着引入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主人翁Bill的下一个周末,并提出问题:在农场可以帮助老人进行哪些劳动?
师:同学们,Bill这个周末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农场,猜一猜,他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完成哪些劳动任务?我们发现,帮助他人也同样很有乐趣。
一方面,教师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他人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会在劳动中助人的快乐,形成助人为乐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可以如何转化,可以制作成哪些美食。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出火锅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中来,转化劳动成果,体现劳动价值和意义。
3.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活动
借助时间契机,教师介绍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立冬含义、习俗等知识,渗透文化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在冬季吃火锅,你们知道吗?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一起来了解立冬。
教师应适时进行文化渗透,学生学习、了解立冬的由来及节气习俗。此外,教师通过习俗引出劳动目标—学会准备火锅,鼓励学生使用目标句型谈论喜欢的食物并根据实际经验描述火锅制作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学习、掌握“准备火锅”这项劳动技能;教师鼓励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火锅,并促使其发现烹饪的乐趣。
三、关注学习过程,评价检测育人效果
1.评价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提问追问等,适时指导,调整教学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在学习理解活动中,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在问题引导下,获取图片关键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和鼓励。根据学生完成排序题的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厘清了文章脉络,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应用实践学习活动中,基于学生的文章朗读情况,教师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结合图片说出Bill丢失电脑前后的变化,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追问。此外,教师应观察学生能否补全句子,借助语言框架对故事进行简单复述,给予鼓励和指导。
在迁移创新学习活动中,通过持续观察和及时指导、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价值观。
2.评价方法和手段:检测学习的发生,巩固育人效果
①课堂观察:观察学生能否用英语正确朗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②课堂评价: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的学生获取小组和个人积分。
③书本练习:教师评价学生书写任务的完成度和准确率,给予肢体和口头表扬。在巡查中发现该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④自评互评:学生在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后,根据量化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在小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内容、合作互动和创新亮点,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学生语音、语调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清晰;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能否表达完整;组内成员能否共同协助、分工明确;活动是否有创意,通过多元评价,检测并提升育人效果。
四、结语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篇教学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师通过语篇分析,深挖语篇育人价值,确定教学目标,为育人指明方向和方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更多关注学习过程与能力,为育人提供真实情景;将评价贯穿学习过程,通过观察、追问和诊断,确保和检测学习的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伟,李开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新旧版本的对比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2):107-109.
[2]陶享荣,陈云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进路[J].教学与管理,2023(4):41-45.
[3]于燕,马勇军.2022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0):17-2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