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深入探索课程思政视野下小学数学全息育人的路径,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为例,通过课例研究总结出三条 途径:设置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立足基础知识,渗透思想方法;融入数学史料,渗透传统文化。实施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后, 从学生层面发现课程思政教学能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人格,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教师层 面发现课程思政教学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拓宽课程思政的范畴。同时,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教师备课时要合理选择内容进 行课程思政的整合教学,分清数学知识与思政教育的主次地位;要善于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并无痕地蕴含在数学教学中,起到育 人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例研究,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 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 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 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 此,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 教学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自己 的数学课堂上也应当科学而合理地渗 透课程思政教育。为此,我在三年级 数学课上尝试探索课程思政视野下的 全息育人路径,在不断选课、试教和 反复磨课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设置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
教学情境既是导入新课的重要内 容之一,也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学习 兴趣的重要来源。而且,适合的教学 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 容和目标来确定的,教师在课堂上选 择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开展课程思 政教育,渗透家国情怀。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乘法估算”一课的内容是全班同学购 买公园门票,提供了“三(1)班有 29 人参观”“每张门票 8 元”等条件, 让学生解决“带 250 元买门票够吗” 等数学问题。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果教师采用“全班购票逛公 园”的情境,显然违背了防疫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时设置了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时事。
师:(出示钟南山爷爷、医护人 员、交警、小区志愿者、快递小哥等 图片) 同学们, 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 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 响,正是各行各业人民的积极抗疫, 使中国处于比较安全的环境。快开学 的时候,马校长去采集一批测温仪, 要花多少钱呢? (出示题目:每只测 温仪的价格是 192 元, 8 只大约需要 多少元? )
[ 练习中学生出现两种估算方法: 192×8 ≈ 1600(元),192×8 ≈ 1520 (元)。]
师: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估算 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 192×8 ≈ 1600(元), 把 192 估成整百数 200;192×8 ≈ 1520(元), 把 192 估成整百整十数 190.
师:在乘法估算的时候,我们可 以把多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 来计算。同学们,如果你是马校长, 你会带多少钱? A.1500 元 B.1535 元 C.1650 元
生: 选 B, 因为通过估算,我们 知道 8 只测温仪的价格在 1520 ~ 1600 元。带 1500 元少了, 但是带 1650 元 太多了。
师:是的,估算帮助我们确定了 范围。史副校长也遇到难题了,请你 帮他算一算:每个年级有 237 个学生, 6 个年级大约要准备多少只口罩?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照 片把真实的生活情境带进数学课堂,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 生活实际问题,还让他们感受到中国 人团结一致对抗疫情,让中国成为最 安全的国家之一,为身为中国人感到 自豪。
二、立足基础知识,渗透思想方法
为了更好地渗透课程思政,落实 全科育人的理念,我们尝试在新课和 复习课上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方法。
如我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 单元“周长和面积复习课”一课时,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了周长和面积的 相关知识,再让他们在题组中感受周 长和面积的“变与不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复习了周 长和面积的知识。接下来,用你的火 眼金睛来看看甲、乙两部分的周长和 面积是否相等。
出示题目:图中的长方形分成 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①甲和乙的面积相等。②甲的面 积比乙大。③乙的周长比甲大。④甲 和乙的周长相等。
生:面积是指物体的表面和封闭 图形的大小,所以甲的面积比乙大。 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甲的周 长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曲线, 乙 的周长也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曲 线,所以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周长 相同,面积不一定相同。我们再来算 一算四连方的周长和面积, 你发现了 什么?
出示题目:用四个 1 平方厘米的 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 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生 1:这 4 个图形的面积都是 4 平方厘米,因为它们都是由四个 1 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第 1 个图形 的周长是 10 厘米,第 2 个图形的周长 是 10 厘米,第 3 个图形的周长是 8 厘 米,第 4 个图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
生 2:我发现面积相同,周长不 一定相同。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选择了 典型的周长和面积的对比题组,表面 看是在帮助学生巩固周长和面积的计 算方法,其实是在无痕地渗透“变与 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当然如果时 间允许,教师可以进一步打通现象变、 本质不变,局部变、整体不变,暂时 变、结果不变等。
三、融入数学史料,渗透传统文化
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妨在春节让学 生学习人民币的知识,算一算春节期 间一家人的开支;在 3 月 14 日让学生 探究圆周率,认识中国数学家祖冲之 和刘徽等。
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 元“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从中 秋佳节导入,在分月饼活动中引出分 数,在微课介绍中帮助学生了解分数 的由来。
师:同学们,中秋节快到了,你 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风俗吗?
生: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
师:(课件出示 4 个月饼)把 4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每人分到几 个? (生齐说 2 个)把 2 个月饼平均 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到几个? (生齐 说“1 个”)把 1 个月饼平均分给 2 个 人,每人分到几个?(学生回答有“半 个”“0.5 个”“1/2 个”)
师:把 1 个月饼平均分给 2 个 人, 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 表示了。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个新 朋友—— 分数。你知道 1/2 是什么意 思吗?
生:1/2 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2 份,表示其中的 1 份。
师: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 你能找出 它们的 1/2 吗?先折一折,再用斜线 涂出它的 1/2.
( 学生展示折纸作品,并介绍折 纸过程 )
师:有的同学的折法不同,为什 么涂色部分都是 1/2 呢?
生: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都是这个物体的 1/2.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把正 方形纸折一折,画斜线表示出来。
(学生展示折纸作品,并介绍几 分之一)
师:在数学上,像 1/2、1/3、1/4 这些分数叫作几分之一, 它们是分数 单位。你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播 放微课)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堂 伊始借助中秋节的情境导入数学课堂, 既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又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分数的由来”这一微课介绍了分数是 怎么发展的和分子、分数线、分母等 有关分数的组成和意义,丰富了他们 对分数的理解。
四、成效与思考
思政教育贯穿在小学生的成长过 程中,不仅在思政课上,还在其他学 科如数学课上。在课程思政的课例研 究中,我们结合数学课的学科特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总结出 渗透课程思政的时间在数学课和拓展 课上,提炼出课程思政的范畴内容为 渗透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个人品格、 思想方法等,挖掘出渗透课程思政的 途径应设置情境、立足基础知识、融 入数学史料等,进而丰富学生对数学 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人格, 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是学习数学知识,但是作为数学教师 应当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育才先育人, 育人先育德。只有当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时,才会成为中国德才兼备的有用 之人。
参考文献:
[1] 王常安 . 思政教 育在小 学数 学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J]. 教育文汇, 2021(09):53-54.
[2] 许华庚 . “课程思政”视域下 的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融合育人研究专 题(二) —— 思政课程与小学数学课 中的课程思政 [J]. 云南教育 ( 小学教 师 ),2021(12):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