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和对外经贸发展对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关键。本文从问题出发,以“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结合校本特色,“产出导向法”对建筑院校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外语课堂;国际工程人才
文引用格式:张济春等.“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建筑院校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79-80+8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新时代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国家和社会高等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对外交流合作及对外经贸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制定有利于提升教、学、评、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助推大学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建筑院校基于校本特色及新时代要求,创新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创新课程设置,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外语能力较强的国际工程人才。
一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学时数紧张的问题。以我校为例,课程共上3个学期,学时总数为128学时。学时数较少,一方面不利于一些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在英语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夯实和提升,另一方面也为授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又可提高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教学模式的问题。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课文中心”和“任务中心”两种方式。“课文中心”进一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但都有重输入、轻输出的缺点。“任务教学”重视输出,但忽略有针对性的输入,教师未能提供关于输入的专业性指导。第三,传统教学法中的导入部分只是为引起新课文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没有引入具有真实性的交际场景,导致学生在语言写作、表达和沟通方面的实际需求无法与课堂内容做到有效衔接,产生学用分离的问题。第四,课堂评价环节不够重点突出,笔者尤其存在这个问题,忽视了评价对新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强化作用。
二 产出导向法(POA)
改革开放后,国外的教学理论被大量引进国内,但适合我国学情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却相对缺乏;我国外语教育研究分支繁多,但缺少沟通交流,因此未能形成系统。在此背景下,“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应运而生。“产出导向法”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历经10年时间,实现了该教学理论的5次完善和迭代。“产出导向法”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文秋芳教授在《“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曾说明三者的关系:“教学理念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决定着教学假设、教学流程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教学假设受到教学理念的制约,同时也是决定教学流程的理论依据,是教学流程检验的对象;教学流程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为检验教学假设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文秋芳,2018)。
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其中,“文化交流说”指正确处理英美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关键能力说”指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文化能力,合作能力。这与Dr.Raskalei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主旨报告中提到的国际职场关键能力不谋而合——尊重多样化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遵循“先输出后输入”的顺序假设,选择学习是指目标导向的重点学习,而非全面学习;以评为学是指评学结合,通过评价促成学生达到学习强化的目的。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是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并且是多次循环直至达到预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该流程遵循“教师主导、师生共建”原则。教学流程是实践和检验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所以是“产出导向法”极为关键的部分。驱动环节主要是将学生引入具有真实性的交际场景,通过布置产出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从而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
在促成环节中,教师基于驱动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产出任务和产出困难提供有效的输入指导。在这一环节,教师所提供的脚手架作用极为关键。这就是说,教师为学生设立较为精准的产出目标,学生在进行产出活动时遇到困难,可以借助教师给予的“搭架子”帮助使期望目标得到实现,具体来讲:教师提供针对性输入材料,之后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输入的知识加工转化为产出知识。
评价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学生先对自己或他人的产出活动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再给出具有典型性和重点的专业指导,从而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实现突破和飞跃。
三“产出导向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实践起来有许多不适应。首先,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同,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子目标,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学有所获。其次,“产出导向法”的驱动环节要求设置具有真实性的交际场景,作为授课老师需要为同时教授的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交际场景,这对老师的跨专业储备知识和课堂设计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新的教学方法会有不理解和不适应,如何使他们克服内心的困惑和激发学习动机是尤为重要的问题;最后,当前大学英语评价主要还是以四、六级为标准的传统等级考试,如何使“产出导向法”这种新的教学法和传统的等级考试做到有效衔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国际化素质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开始时,教师可以只选取教学的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来进行设计,着重让学生体验新教学法带来的好处,以指导他们的学习。如:课文学习时,就课文的某项内容、某个句型、某个语法点进行“产出导向法”设计;单词学习时,可以就单词发音、用法等进行设计;写作学习时,可以就开头段、主体段和结尾段进行设计,并重点在作文评价环节进行师生合作共评,挑选典型问题,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本部分,笔者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2的Section A课文为材料,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研究“产出导向法”在课堂的实施。
首先,驱动环节的设计。以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所教授的对象为我校特色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大一学生。那么驱动环节可设置为:你的某位同学将要代表建筑公司与美国工程合作方进行商务会谈,在确定双方见面时间上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这位同学向你求助,请你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一下美国人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观念。驱动环节将会谈双方设计为建筑公司,场景主题也是围绕建筑行业,在内容上有利于学生掌握建筑方面的知识和相关建筑术语。同时,这样的输出驱动设计,也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同理,如果教授对象为建筑专业学生,可将驱动环节设置为:一位美国著名建筑师要来你的学院做学术演讲,学生会在确定学术活动时间安排上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请你作为学生会主席向他们介绍美国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观念。由于学生对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在此项内容和针对性的语言表达方面都有欠缺,所以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与老师一起研读课文内容。
第二,促成环节的设计。促成环节会设置几个子目标,然后对一个一个子目标进行促成,直至所有目标获得实现。如果一次促成没有实现预定目标,就要进行多次循环促成。针对课文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课文第三段,产出子目标被设定为描述美国人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入和General Statement+Specific Details+Reason的语言逻辑结构输入,学生可以掌握从几方面来描述该内容以及描述该内容时采用的语言逻辑结构,从而成功实现书面输出目标,完整描述美国人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之后,教师再对描述环节做出总结:写作需要描述现象时,段落的发展和推进可参考General Statement+Specific Details+Reason的语言逻辑结构。
第三,评价环节的设计。在促成环节,学生已经完成了书面输出任务,接下来将由教师和学生对输出任务进行评价。首先,教师收集学生所写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批阅,归纳并选取典型;之后在课堂上就某类关键问题进行展示,如:General Statement是否扣住中心,是否简洁,Specific Details是否丰富全面、具有代表性。先由学生进行反思评价,教师再总结、点评。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综上,可以发现“产出导向法”的驱动环节是针对管理专业学生所设置,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场景,所以具有真实性、交际性和实用性。促成环节不仅关注语言和语法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总结现象、深入思考和写作、口头等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会设计适用于不同专业的驱动环节和促成环节,确保产出导向的实现。
本文从问题出发,以“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结合校本特色,“产出导向法”对建筑院校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指导和帮助。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提高建筑类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国际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Wood,D.,Bruner,J.&Ross,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solving.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17):89-100.
[2]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2(03):387-400.
[4]付八军.论大学转型与教师转型[J].教育研究,2017,38(04):43-48.
[5]杨俊.浅谈大学课堂外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带来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3(29):221-222.
[6]郗德才.真实性评价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的认可度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6,3(10):207-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