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15:5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它表现在逻辑严密地分析,思路清晰地表达,科学缜密地论证以及积极思辨的精神,是个人发展中最核心的思维品质。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其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推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水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期用更好的教学方法高效提升高中生的思维素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培养策略
 
  面对信息时代庞大冗杂的信息资源,人们如果不加以甄别,极易陷入信息的“茧房”,甚至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在便捷获取资源的同时,人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信息的筛选,避免“拿来主义”。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信息?这就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这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又包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等,文学体裁也十分广泛,有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多种形式。这些知识与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些都离不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支撑与推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借助各种教学活动与组织形式,将批判性思维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合作学习等活动,科学有效推进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具备批评精神,掌握解析能力、评价能力、推理及论证能力、检验推测及假设能力等,它是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开放式的思维能力。它不盲从,对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及得出的结论等持怀疑的态度,力求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解释,是一种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它不简单接受得出的结论,常常会进行反向的思考与推理,对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本质性的验证,尽可能获得科学与准确的知识与经验。它是一种由果导因、逆向思考的反思型思维方式,是开启智慧的源头,是创造力的发端。它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思考方式,不给思维设定标准与极限,采用不加约束、天马行空的方式让思维自由驰骋,它支持不同的意见及观点,喜欢挑战权威与定论。这种思维方式在思想上是开放的,表达上是自由的,逻辑上是严密的,内容上是兼容并蓄的。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舒展与放松,思维品质与思维素养也会不断得到优化与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
 
  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重要支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本身凝聚了一定的抽象性思维逻辑,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载体。同时,高中语文教学也充满了人文性与探究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经历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课文中的优秀人文活动,这对锻炼他们的思考方式及提高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能动性、高效性及素养性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产生优质性、价值性及科学性的思维灵感与思维畅想。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活动是可行的。

\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已经成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也已经形成,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好时期。他们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潜能,从而有利于优质高效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也随之更新,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过程,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互体验,他们也可以汲取到其他同学的思维灵感与思维方法,从而有助于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首先,助力学生思维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获得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拓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层次。同时,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汲取他人的思维灵感与思维方式,充实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
 
  其次,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让教师获得高思维、高水平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意识,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活动的方向性、目标性与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能够惠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
 
  最后,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精准性、思维性及智慧性,促使教师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加速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进一步落实,提升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质量与效果。所以,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能够增强教师的新课程改革使命感与责任感,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建构高质量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要优化教学设计的指向性、思辨性及趣味性等指标,切实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效性。为了开展高质量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一种沉浸式、体验式、陶冶型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思考的拓展性、跨越性与求异性,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效性。
 
  (一)设置思辨性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开展高质量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思辨性,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思辨气息,促使学生在思辨中形成提升认知与感悟。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主题思想,增强教学设计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再认知、再深化、再拓展等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在进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内容比较开放、发散,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辨,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主要学习内容以具有思考性及开放性的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思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问题1:这首词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以抒情为主,景是情感的触发点,上阕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中描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
 
  问题3:词中上阕主要写景,下阕“遥想”一词接应上文。阅读词中下阕中的前六句,深入分析并思考作者刻画了周瑜怎样的人物形象。
 
  问题4:人们常说“战争会让女人走开”,可在本词中,作者却偏偏描写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组织思辨式阅读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开展高质量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思辨式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思辨式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完成文本信息解读、中心思想提炼、语言表达鉴赏等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积极思考、思辨等,从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思维方法与技能,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辨式阅读。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度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接下来,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引导,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进行思考与分析,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分析问题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三)创设话题辩论活动
 
  话题辩论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思辨、质疑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指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话题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培养学生的思考、思辨、质疑。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到他人的思维技巧与思维灵感,打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咏怀古迹(其三)》这篇古诗词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与技能,并深入体会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及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古诗词辩论话题,组织进行话题辩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可以设计这样的辩论话题:古诗词中的咏史抒怀能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古诗词中的对称美是否对内容的表达有所限制?学习古诗词是否具有现实价值?……通过这些话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正反两面的辩论,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开展说理式写作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说理式写作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说理式写作主题,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并理解主题,充分构思与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思维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拿来主义”“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等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按照以下逻辑进行构思:第一,准确审题,读懂题目;第二,充分挖掘,深入理解题目的外显及内涵价值;第三,比较权衡,确定文章的重心;第四,行文逻辑,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相结合,体现深度与广度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写作动态,必要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此外,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从而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不断深入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采用多主体的评价形式,引导其他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自身思维的局限与不足,从而不断弥补并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能动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扎实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兴才.语文新高考中的批判性思维测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3(10):13-18.
 
  [2]刘岚.高中语文学科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2(14):88-90.
 
  [3]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4):1-16.
 
  [4]钟启泉.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3-16.
 
  [5]徐飞.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整合—以高中语文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7):61—6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6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