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幼儿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使他们接触大自然的体验逐步丰富,从小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团结协作、钻研探索的良好品德,这是现阶段幼儿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文章以秘密基地项目为基础,介绍了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意义,通过对幼儿在项目中行为的观察,明确了幼儿在项目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性得到体现,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并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态度和方法,为后续组织幼儿活动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实践能力,探究,兴趣
现阶段在幼儿园中广泛开展幼儿探究活动,但是活动的效果并没有与预期目标相一致,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对幼儿探究性活动的理论学习不足,不知道应该怎样组织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在实践层面缺乏组织幼儿开展探究性活动的经验,当幼儿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幼儿去解决问题,不清楚在哪些节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才能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不对幼儿的行为造成过度干涉。本研究以幼儿秘密基地项目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提升幼儿探索能力的意义
幼儿尽管年纪小,但是作为个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联系自身已有的经验。幼儿思维处于形象思维的水平,并不具备丰富的认知经验,要想更好地认识世界,就必须要不断地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持续体验,通过兴趣激发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幼儿的教育更加应该采用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
秘密基地的搭建,使幼儿有了更多与大自然接触、了解大自然和开展探究活动的机会,在秘密基地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幼儿的活动都是自己在不断尝试中进行的,如幼儿们在整理“秘密基地”时,发现有一棵草“长得很长,是一圈一圈绕在小树上面的。”随后从小树上清理了下来,但是过了一个假期,幼儿们回到“秘密基地”发现,之前清理下来放在地上的草又爬到了边上一棵小树的身上绕上去的。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幼儿们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包括铲子、小支架等。幼儿们在对架子认知和搭建的过程中,经验不断积累,动手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相互协作,并分享经验和成果。教师在幼儿们活动的过程中,不过度干预,只是适当地给予帮助和引导。
二、科学选择活动资源
幼儿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探索能力得到了提升。现阶段幼儿的探索能力逐渐已经形成,因此教师在秘密基地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尽可能科学适当,根据幼儿现有的资料,确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为幼儿后续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本项目中准备的材料包括树枝等自然资源,手套、护目镜等一般资源和一些信息收集的网络资源。从教师的层面分析,要保证秘密基地项目资料的合理性,进而为后续幼儿探究性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项目的设计体现幼儿的发展性
教师充分利用秘密基地,使幼儿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任何活动在没有开始的时候,教师都必须科学确定活动目标,更加关注幼儿的发展性,进而保证实习基地项目的有效开展,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激发,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对探究性实践活动和团队协作更加热爱。幼儿教育中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在秘密基地项目中参加活动,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激发。秘密基地是一个有趣又极具魅力的场所,使幼儿有了更多和自然亲近、和小伙伴协作的机会。幼儿通过参加幼儿基地的活动,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并且在成功完成一项任务以后,幼儿也会体会到成就感。教师要对幼儿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使幼儿在感受到成果喜悦的同时,意识到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清楚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变得更加优秀。
在训练幼儿探究能力的过程中,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合理选择活动场地,在秘密基地的活动中,保证场地安全空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在活动中由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第二,秘密基地的活动素材要尽可能丰富,结合实际的实践情况,为幼儿提供必需的资源,使他们借助充足的资源开展探究活动,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幼儿的活动方案多样化,结合幼儿的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去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要对活动中幼儿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动态性地总结。第三,提出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可行性对策,秘密基地活动使幼儿的发展性得到了有效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探究能力。
四、教师对幼儿的探究实践进行科学引导
秘密基地项目在大自然中开展,尽管区域不大,但是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将基地设立在大自然当中,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教师则是在幼儿的实践中给予其适当的指导,并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在活动中,掌握幼儿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方式,并发现其中的问题,适当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有效思考,精准地解决问题,提升幼儿在探究中的活跃度。
在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下面六点问题。第一,设计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项目中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发展水平,设计并准备一系列的区域活动,包括物理、认知、语言和社交等领域。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各种材料和资源,使幼儿能进行各种类型的活动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添加新的材料和活动来持续更新和丰富区域,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第二,关注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首要任务。教师要提前做好安全检查,保证活动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危险因素。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在户外活动中不受伤害。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和安抚。第三,提供适度的指导和支持。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教师提供适度的指导和支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提供信息和提示,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然而,教师应该避免过度干预和代替幼儿思考和行动的做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合作,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第四,创建合作学习环境。秘密基地项目是一个鼓励合作学习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给予尊重和接纳。通过合作学习,幼儿不仅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和沟通能力。第五,启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通过提供启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兴趣,并在区域中提供与其相关的材料和活动。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第六,与幼儿进行反思和评估。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进行反思和评估,促进他们对学习经验的理解和意义的思考,鼓励幼儿回顾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提供一些具体和可行的建议,以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五、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方法
(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教师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有效提问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逐步形成对疑问和反思的习惯。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同时,除了科学教育活动,教师优质的提问也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线索,能够使幼儿探究的本能得到激发,是激起幼儿好奇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随机的提问,通过科学的问题设置使幼儿的思路得到拓展,同时使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幼儿在内心中逐步形成探究真理的意识。
幼儿认为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很新鲜,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幼儿能够知道为什么,也不是所有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比如,秘密基地的一棵草长得很长,是一圈一圈绕在小树上面的。幼儿们好不容易从小树上清理了下来,过了一个假期,幼儿们回到“秘密基地”发现,之前清理下来放在地上的草又爬到了边上一棵小树的身上绕上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不断地探究中,会逐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真谛。
(二)加强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幼儿在合作中逐步学会协作和团结,并且将科学作为团队协作的基础。在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团队协作,组织一系列融入科学元素的探究活动,使幼儿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相互分享、不断协作、学会承担。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同时,秘密基地所开展的幼儿探究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接近,制作小架子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包括树枝、藤条等,为幼儿直接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适合的物质环境。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地开展探究并逐步成长。
六、结语
科学家的教育实践能够使幼儿逐步形成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兴趣。科学的探究活动要与幼儿的生活相接近,为幼儿们提供活动中所需要的必要材料,营造良好的外部活动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使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收获经验。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