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教育领域逐渐掀起一股数字化教育的浪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诸多教学思路,还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首先,阐述了在核心素养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其次,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再次,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融合路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关键组成,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目前,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广大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全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以此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价值
(一)扩充语文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通常来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依靠课本和教师讲解来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通过课本,难以从其他途径学习与语文有关的知识。而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能打破依靠教材教学的弊端,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充与延伸。在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借助电子书籍、在线词典、网络文章等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和阅读经验。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而言,其在学习中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缺乏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且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注重“学习是乐趣”,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此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接触互联网资源、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如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就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和互动,以此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动机。
(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笔记,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如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等,以此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语言文字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感受语文的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就目前来说,虽然有部分教师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但就实际而言,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仍然未能全面转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与此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系统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困惑,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过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数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二)融合方式有待创新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方式有待创新的问题。在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还多以简单的工具使用为主,如使用电子课本、播放教学视频等。这种融合方式虽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展示,但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受限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也受到了一定制约,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原则
(一)主体性
为全面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和资源,教师应将其充分运用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而并非简单地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使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教师应遵循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各种信息工具的资源,以此保证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为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此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应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学校可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的方式对教师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进行综合性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培训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教学演示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真正理解并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示范案例,如教学视频、课件设计模板、在线课程等,让教师运用并学习这些资源,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融合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此,方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语文的乐趣,从而沉浸于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课堂变成一个富有情境感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整篇课文,了解文章描写的内容和重点,初步感受涨潮前、涨潮时和涨潮后的变化。在这之后,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虚拟声音,模仿涨潮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和水花溅起的画面。在这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中“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所描写的景象,教师可借助3D特效技术,利用投影将这些场景投射在教室墙上,以此刺激学生视觉感官、听觉感官,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浩浩荡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除此之外,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将图片、视频、声音与文字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所看到的场景、听到的声音,深入理解整篇课文。最后,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在互联网上找到的“钱塘江涨潮”科普视频,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资料袋”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专业人员的介绍下,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涌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设计这一环节,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资源,实现了小学语文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利用微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一关键能力是学生成长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开展微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基于“微课视频”,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篇课文出自《安徒生童话》,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结果被冻死的故事。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穷苦百姓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很多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其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设计精美的微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知识点,如本篇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等内容。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份动画版故事视频,以此让学生深入感受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完成微课视频中所出现的学习任务,如“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落阅读课文,说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造句。”“分析小女孩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出现了哪些幻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此学习任务,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结合学习任务自主探究、阅读、思考,而后在集思广益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还可利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比如进行“小组答题”竞赛活动,以抢答的形式开始,回答正确的小组可获得一积分,最后,根据积分数量可在教师处兑换奖励。设计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观看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与教材有机结合,全面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个人观点、建议和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在课后,教师还可借助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动画视频,结合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观后感。让写完作业后将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由教师进行线上批改并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结语
在新时代下,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在实践中,教师应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此外,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学情,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信息化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3D技术、微课教学、学习平台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