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文化导入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6:1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围绕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研究颇为详尽丰富,肯定了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然而对高等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授传承研究却寥寥无几,对于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程度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特殊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对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特殊性,及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特殊策略进行研究,尝试针对中医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医药文化的导入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中医药文化;文化导入;导入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曾幼冰.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文化导入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6):106-108.

         现阶段围绕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研究颇为详尽丰富,肯定了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然而对高等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授传承研究却寥寥无几,对于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程度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特殊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关于阐述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论著颇多,但是,关于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医药文化导入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涉及。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文化导入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浅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文化导入现状

         在教师主体方面,面对英语专业教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的局面,提升广大英语专业教师自身中医药文化素养是当务之急。由于广大英语专业教师同样是在这种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课程设置下学习的,自身缺乏中国文化的积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不深刻,自然更无法将其恰当的融入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个人专业规划。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内容,及时补充丰富自身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自身中医药文化素养,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中医药院校以医学为特色,英语学习的宗旨是为培养医学人才服务,为中医药更好更快地向国际服务。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比起其他普通大学的教师更应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走进学生,发挥学生所长。笔者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和亲身体会,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了解和学习中医药文化。首先,中医药院校医学教师资源丰富,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医学知识普及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直观有效地获得医学知识。同时可以接触到很多的医学教师,定期交流,为自己的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其次,教师们可以在空余时间去自己所带专业的医学课堂旁听,了解专业实际情况,上课时有的放矢地补充相关医学知识。这也要求教师课后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相关医学知识的英文表达,课上进行适当医学文化知识的导入。

         在学生主体方面,由于英语的强势地位以及国内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语言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教学的割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关注点是英语语言知识,忽视文化特别中医药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实践交际能力。中医药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不具有阅读中医药相关英文书籍的能力,欠缺准确口语表达中医药相关文化理论的能力,不具备撰写中医药文化相关英语论文的能力,不能科学准确翻译中医药相关专业文献和资料。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不足,民族文化意识淡薄,文化自觉性欠缺,不能够清醒认识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间里在民众对母语文化充分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就体现在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掌握和传承创新,在多远文化并存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定位,充分认识自身母语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医药学所具有的医疗疗效和现实意义,将中医药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有效结合,明确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向,恰当地用英语进行中医药文化的跨文化跨国家交际,从而培养和提升自身母语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1]。

二 文化导入策略

(一)注重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入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医药文化的导入要注重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挖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将中医药文化知识背景和内涵渗透到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扩大教学广度,是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去了解跨文化交际规律,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动性和跨文化实践交流能力。比如:在涉及健身锻炼的话题中,可引入中国中医药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太极拳。因为中医药院校的自身优势,所有学生对太极拳非常熟悉,且掌握太极拳的练习拳法和口诀。对于这个话题的展开,可以超越形式,探讨太极拳所蕴含的“形神合一”理念、“阴阳理论”以及“和”术。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太极拳拳法口诀的英译版,让学生记忆和学习;并于课前布置了让学生借助专业书本工具书,互联网等媒介搜查这些中医文化理论的英译相关内容的任务。再如:在教授中国食物相关内容时,基于教材内容,在课堂不同环节中分别引入了中国不同菜系及其英译;中国特色菜肴音译原则和分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特别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对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探讨;更特意针对中餐中所蕴含的中国强调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医药养生理论如:阴阳协调等进行文化知识输出。以学生熟知的实践出发引入中医药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依;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求知欲,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自主学习意识和跨文化表述能力[2]。

\

 
(二)善用对比学习法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理解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学习常用方法,比较学习法的本质特征在于“比较”、“对照”、“对比、“参照”。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内容的或形式的,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采用比较学习法,将西方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进行对比、对照和辨析,可以将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对两者的异同之处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东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使比较学习法在中西医文化差异学习方面尤为有效,并对提高中医文化英译的接受度及准确性至关重要。比如:中医药文化中的“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中医认为人体,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而在英语语境中就是“生气”的意思,如果在具体使用或英译时直接将其译为“get angry”或者“on fire”,就完全曲解了原来意思,不能达到传播中药文化和中西药文化交流的目的。应该根据具体症状加以解释,将其意译为“internal heat”则较为形象地解释了这一传统西方文化中并没有的概念,使人在理解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时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较学习法对中英文类似词汇、概念进行对照、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提高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递和传播的准确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中医药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减少文化差异性带来的误解,在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时也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度。比较教学法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课前思考,查找资料的机会,更给学生创造了参与讨论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热烈、活泼的互动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运用比较学习法进入中西方文化,特别注重中医药文化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比较意识和文化差异意识[3]。

(三)借力新媒介培养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积累习惯

         相对于传统的文化传播,互联网新媒介可以克服知识学习和传递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的限制。媒介手段更加多元,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可通过各种新媒介途径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和文化背景知识,课上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大众传媒工具等模式进行文化导入,如利用幻灯片、电视、录像、图片、杂志、报纸等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文化知识,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有助于学生进行技巧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外来文化的细微之处,优化知识结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听说各方面加深影响;在课堂教学以外,借助新媒介的便利性和及时性,丰富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学具体应用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有问题及时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完成中医药文化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补充。运用新媒介,保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确保只是体系的与时俱进。根据具体实践需求,有目的有序的获取中医药相关知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四)切入文化难点避免文化冲突

          在中医学院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文化难点的切入。文化难点通常是影响和制约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关键。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仅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尚不足以解决语言交流中的全部问题。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必须克服异域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适时适当地展开文化导入教学环节,使学生既了解原语文化,准确理解目的语文化,以便于表达妥当,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翻译错误。比如中医药文化的著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涉及到的“黄帝”,有人将其翻译为“yellow emperor”,字面意思相符,但是内涵不符。“黄帝”作为一个人的名字,两字是一个整体,而不能将其分开解释,造成文化误解。故直接音译为“Huangdi”,并进一步解释黄帝身份即可。再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思想流派之一的“道教”,遵循英文中的发音和构词原则,我们将其翻译为“Taoism”,并对其中的“道”字加以内涵释义,就可以使西方人很明确了解到这个词的深刻内涵。

(五)定期巩固查找修正

         对于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及其英语转化,需要不断积累和巩固。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定期巩固查找修正法,给学生重新回顾和补充的机会。测试方法可根据课程设置采用各种不同形式,如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分组排演情景剧,要求他们将以前课堂中涉及过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融入进去,在下一次课中做演讲、演示,教师通过这一方式检验学生此文化点的掌握程度,对其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对其不准确或脱离现实的地方予以修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巩固具体文化知识的同时,练习跨语言文化表述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六)方法导入

         引导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医药文化,要讲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培养为主,那么在学习用英语表述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这五个方面。通过教材内容的导入以及情感面的引导,最终反映到实际运用中。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多接触要用到英语表达中医药文化的语境,多听多看影音资料,多阅读相关文化材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际语用中也能应用地更自如,表达得更顺畅、更具体、更贴切,以达到文化沟通的根本目的。

          针对跨文化交际现实和需求,结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在新时期肩负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任,在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构思和改革文化导入策略。以培养学生实际跨引言文化传递为根本,向学生输入特色中医药文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使学生在意识到语言不单单是浅层文化交流工具,更包含深层文化思维和价值观。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也认识到多元文化间的相通性和包容性,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新时代赋予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促使英语专业师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共同努力,最终达成用英语流畅表达中国文化,建立起中外文化互通的桥梁。

\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
[2]刘信波.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7-21.
[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