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治未病”理念下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的建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30 16:04: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加强,更加关注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为促进中医药科学健康发展,扩大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影响力,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中医药知识,全面提高人们中医药养生保健水平,本文尝试通过举例来进行科学分类,以便能够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体系框架。

关键词:“治未病”理念;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胡奇军,等.“治未病”理念下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的建立[J].教育现代化,2019,6(69):261-262.

Establishing TcM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Knowledge framework under"Preventive Treatment concept"

HU Qi-jun,WEI Guo-bing

(College of Humanity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Jiangxi)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people gradually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self health care,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CM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knowledge.The concept of“Preventive Treatment”in TCM enjoys great popularit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CM scientifically,enhance impacts of TCM prevention and curing the diseases,help people accurately understand TCM knowledge and improve people’s whole standards of self health care,the paper tries to take examples to have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n form a set of system for TCM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knowledge framework.

Key words:Preventive treatment concep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The system of knowledge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平均寿命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新纲要(2013-2020)》,提出了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治未病”理论,建立理论框架体系。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江西省基本建成以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为重点的省、市、县三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人们开始了解并熟悉“治未病”包含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等理念。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乱象的存在,有的养生节目误导观众,有的养生节目纯粹只是为了销售产品。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养生保健的需求,提升公众辨识伪信息的能力,科学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首先应对中医药知识进行梳理,确定需要向大众普及的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各类知识,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体系。现阶段,应对基本健康知识进行梳理,再补充一些中医药文化知识,例如中医药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等。

一基本健康素养知识

政府应该向民众宣传应该掌握的基本健康常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树立科学健康观。民众应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酒,少吸烟或减少吸二手烟,拒绝黄赌毒。民众还需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测量体温和脉搏,认识易燃、高压等标识,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工具。建立健康素养知识体系,明确民众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涵盖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

二 中医养生素养知识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其简便廉验的方法不仅能有效用于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还能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预防保健效果。普及中医养生素养知识,就是要通过政府公告、养生保健手册等各种形式让大众加以了解和熟知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通过政府宣传和知识普及,向民众介绍“治未病”,使他们把握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向民众强调以养生为要务,指导人们做到防范于未然。向民众介绍常用养生保健基本内容: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时令养生、经穴养生、体质养生。例如,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良,做适当的调整。除了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中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因为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是身心合一的整体观,身体和心理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

 
三 全民科学素养知识

2013年以来,党和国家将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中,政府的目标是塑造中医药科学形象,促进全社会信任中医,普及中医药理论知识、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中医药学科知识,提升公民的中医药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的科学生活能力体现在人们能够健康生活、安全生活、便捷生活、文明生活。使民众具有科学劳动能力就是使人们能够安全生产,适应职业变化,并具有开拓创新、管理经营决策能力。适当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如中医药科学知识,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

四 中医药文化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要明确它的内在知识和外在表现,确定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思维模式(象思维、直觉思维、模糊思维等)、行为方式(道法自然、以平为期)。中医药文化包含十分广泛的外延,涉及很广,诸如中医药文化与古代哲学、史学、兵学、文学等关系,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人文观,中医药文化的故事、民俗、诗词,中医典籍、名家、文物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五 中医药与社会关系的知识

中医药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知识,需起到应有的社会作用。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社会理解中医药学科,应向社会大力普及中医药与社会关系的各方面。例如,大力依托政府、医院、社区的宣传和网络的在线传播重要政策,利用重要窗口,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例如:江西省中医院每年都举办膏方节,进行义诊活动。医院还大力宣传热敏灸,举行“老有所艾”活动。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文化走进梅岭学校,将中医文化带进课堂。鼓励学校学生成为志愿者将中医文化知识送到各个街道和居民小区,让民众亲身体会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技术带来的益处。这样,民众能了解中医药,认同中医,接受中医。

中医药文化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健康模式,“治未病”理念就是中医养生保健,是以自我保健为中心的养生法。建立中医药科普知识体系,能够提高民众预防疾病的能力,便于人们正确就医,合理用药,避免疾病复发。这样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恰当的保健方法和合理布局日常起居、衣食住行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向民众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民众理解中医药,服务民众使用中医药,促进人们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创新,非常有必要进行科学分类,先确立单项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体系,之后通过专家评价修订,达成一致意见,并确定最终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体系框架。

\

 
参考文献

[1]潘文,牛崇信,张敏等.中医药科普三十年发展综述[J].甘肃中医,2010,09:73-75.
[2]丁利忠.论中医药科普的内涵与结构[C].中华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1.
[3]天津市卫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中医养生保健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计生委.《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4-6-5).
[5]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EB/OL].(2013-03-07)[2014-06-27].
[6]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等.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04:243-246.
[7]李新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界定和宣传推广简介[J].中国健康教育,2008,05:385-388.
[8]张剑勇,王天星,张燕英.浅谈中医药科普宣传的切入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2:168-169.
[9]杨先国,李钟,刘塔斯.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任务及发展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3:151-152.
[10]苏洁.对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调查与思考[C].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8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