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项目化学习模式倡导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项目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综合能力。历史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更是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强化家国情怀的关键载体。因此,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以期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常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初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需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促使历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应对多样化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1]。教师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情境与学习资料,使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项目式学习通常借助团队合作的模式开展,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团队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结合项目完成进度随时调整角色。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关概念、定义,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思考问题,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明确个人与团队学习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项目式学习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其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学习支撑,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探究学习空间相对有限,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管理,难以实
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历史内容,从而会直接影响学生分析、思考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技巧,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适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展开创造式学习。教师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分析历史学习资料,获得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除此之外,项目式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还能够使其构建个性化的历史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新课改的目标[2]。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项目化课题的确立方式
(一)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史料分类与史料获取等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对史料的影响和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此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因而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因此,从实际学情出发开展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着手
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着手。众多宝贵的文物史料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载体,教师从查询史料的角度切入,借助社会调查模式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史料与分析史料的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化学生对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民族文化复兴道路的理解与思想认知,从而使其树立唯物史观,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在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中,应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3]。如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不仅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处于南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位置,因此拥有丰富的史料教学资源。对此,南京的教师可以设计历史古迹探访等项目化学习任务,在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历史学习情境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着眼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因此在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着眼于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项目主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搜集、分析、梳理我国的古代史资料,加深其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理解。因此,从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讲,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相关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4]。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以“我国古代宋元历史文化”为例
(一)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与目标
在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中,明确项目主题与学习目标是关键环节。教师应在充分研读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基础上,提炼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与问题,结合教学进度与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如在讲解与宋元科技成就相关的章节时,教师就应明确教学大纲针对本章节内容的具体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伟大发明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等的发明过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其了解中华民族历代先贤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提升其历史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具备相应的历史解释能力,并在提升其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其爱国情感。教师在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与目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导向性,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5]。
(二)巧用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借助任务助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师明确项目化学习目标后,就应深入、全面地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学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教学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收集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历史资料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使其近距离感受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与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探究宋元时代科技发展情况的思路,如表1所示。
以活字印刷术的探究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各小组对活字印刷术的工序进行归纳总结:首先进行单字雕刻制作,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排版,最后施墨覆纸印刷后进行拆板重塑。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项伟大发明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视频,为学生展示《梦溪笔谈》中对此项技术的详细记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立体的历史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时历史背景下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优势,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6]。
(三)引导学生形成思辨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项目化学习具备较强的思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推理、总结与反思,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念,并以史为鉴,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使其敢于提出质疑。如在教学宋元科学技术发展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印刷术并非在宋元时期最早出现,为何还要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表个人见解,集思广益之后得出结论:虽然在宋元之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印刷术,但属于雕版印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耗时耗力耗材,普及率相对较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成为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不仅大幅提升了印刷效率,还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范围普及。因此,活字印刷术作为当时印刷技术的代表,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宋元时期其他技术飞速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
(四)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实施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鼓励与诊断作用,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成效、学习态度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评价,探究过程评价可以涉及资料收集、整理、总结成果以及与同学协作的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成效评价可以涉及学习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的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态度评价可以涉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参与意愿等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情对评价标准进行层次划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借助教学评价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养分。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与整理教学素材、提炼教学主题、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依托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深度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思辨意识、合作探究意识,提升其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双燕.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26).
[2]马荣利.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初探——以“走进红山文化”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6).
[3]夏陈伟,张小泉.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6).
[4]苏丽娟.立足项目式学习,让初中历史课堂更高效[J].新教育,2023(13).
[5]刘璐妍.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23.
[6]张兑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