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2000—2021 年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 CiteSpace 软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09:53: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现状,文章以 2000— 2021 年 CNKI 数据库中与高校实 验室安全相关的 636 篇文献为对象,利用 CiteSpace 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年度发文量、机构、作 者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   实验室安全,高校,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软件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基础教学、科研工作和社会服 务的重要场所,对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事 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校实验室的数量、规 模和种类的快速增加,实验室人员增多,实验室安全 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1]。然而,屡有发生的实验室安全 事故,严重威胁到实验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高 校实验室敲响了警钟。

       为全面了解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现状和方向,闫 旭宇等[2]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 版总库(CNKI)1994—2017 年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研 究的文献进行了初步分析 。武坷超等[3]采用荷兰莱顿 大学开发的 VOSviewer 软件对 CNKI 和 Web of Sci-  ence 数据库中选取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共现分析,对 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现状和发展有了更全面和深层 次的认知 。李勤华等[4]利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 教授开发的 CiteSpace 软件, 对实验室安全研究领域 进行了科学计量可视化研究 。 由于 CiteSpace 软件相 较于其他文献分析工具,对中文文献具有更好的兼容 性, 因此本文拟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 2000—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 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揭示研究热点及趋势。

       一 、  数据获取与选择

       本文以 CNKI 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8 月 28  日, 时间跨度为 2000 年 1 月 1  日到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高校实验室安  全”为篇名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选择学术期刊论文, 经过筛选得到 636 篇文献 。在 CNKI 数据库中将筛选  后的文献以 Refwords 格式导出, 然后利用 CiteSpace  [V6.1.R2(64-bit)]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下载数据进行  格式转化, 将其保存为软件可识别的 download-x.txt文件,最后将数据导入 CiteSpace,TimeSlicing(时间段) 设置为 2000—2021,依次勾选 Author、Institution、Key-  word,时间切片(Time Slice)、节点类型(Node Type)和  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均以形成清晰、简明的网  络图为原则,其他设置采用系统默认的参数[5]。

       二 、   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分布分析

       文献年度分布分析不仅可以揭示该领域发展的  状况,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研究发展的  趋势[6] 。2000—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文献数量  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 。2003 年以前无文献发表记录, 2003 年开始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可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2003—2009 年)年平均发文量为 6  篇 , 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2010—  2016 年)年平均发文量为 29 篇,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  的趋势,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第三阶段(2017— 2021  年)发文量大幅增加,年平均发文量为 79 篇,分别是  第一、二阶段的 13 倍和 2.7 倍,其中,2019 发文量最  高,为 101 篇 。这表明,随着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  到重视,关注该领域的学者也逐渐增多。

\
 
       (二)发文机构分析

       2000 —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领域发文量  排名前 10 的一级机构如图 2 所示,发文量之和占研  究文献总数的 20.13% 。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   学发文量分别为 22 篇、19 篇、18 篇,排在前三位 。浙   江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教育模式探  索、安全文化体系完善等方面均开展了研究[7]。福州大   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创新应用“ 1+N”“2-4”“5S ” 等模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  法[8] 。吉林大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有较多的研究报道[9]。

\
 
       利用 CiteSpace 分析得到各机构之间合作网络图 谱,如图 3 所示,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共得到 321个节点。节点间连线较少,共 71 条连线,整体呈离散分 布,网络密度为 0.001 4,这表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 作关系并不紧密。福州大学法学院和福州大学环境与 安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存在合作关 系,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南 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有合作关系 。北京大学、浙 江大学除了学校内部合作,还存在学校间的合作 。 因 此,未来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应加强机构间的 交流与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先进经验。

\
 
       (三)作者分析

       研究领域内的优秀学者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  键因素 。如表 1 所示,2000—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  研究发文量 4 篇及以上的作者有 13 位 , 共发表论文  68 篇,占总量的 10.69%。福州大学阳富强与浙江大学  冯建跃发文量最高,均为 9 篇 。福州大学阳富强将罗  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6SIGMA 理论等创新应用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10]。 同时,结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从安全信息角度构  建了 FDA 事故致因模型、HFACS 模型等[11] 。浙江大学  冯建跃从多年实验室安全督查中总结经验,建立实验  室安全检查体系 , 使安全自查和督查更具针对性、指  导性及操作性,对排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
 
       通过可视化分析获得作者间合作网络图谱,如图 4 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 1 位作者,共得到 423 个节 点,节点及名字字号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 。节点之间 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共有 280 条连线,网 络密度为 0.003 1。从图 4 可以看出,学者阳富强、冯建 跃、光翠娥与其他学者之间存在较多的合作关系,但 这种合作关系大多只存在于机构内部,不同机构之间 学者合作关系较少。

\
 
       (四)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核心,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  能够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13] 。2000—  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出现频次大于等于 6 的  关键词有 20 个,如表 2 所示。“安全管理”“ 实验室 ” “ 高校”“安全教育”为排名前 4 的关键词,频次分别为   262、141、81、50 。因本文所用的检索词为“高校实验室   安全”,所以对于“ 高等学校”“ 高校”“ 实验室”“ 安   全”等与之意义相近的关键词不再进行讨论 。研究发  现,仅通过高频关键词并不能非常精确地确定研究热  点,还要参考中心性数值。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 5  所示,共获得 360 个节点,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其节  点越大。节点间连线 640 条,相关性越强连线越粗,网   络密度为 0.009 9 。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热点主  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安全检查”“ 安全文   化”“信息化”等。

\

\
 
       (五)关键词突现性分析

       运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整理得到  2000 —2021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谱,如图 6 所示,共得到 20 个突现关键词,深色片段  代表的是突现频次节点,Begin 代表突现开始时间, End 代表结束时间,Strength 代表突现强度,强度值越  高表明突现词在这一段时间影响越大[14] 。对突现词进  行分析,可将高校实验室研究前沿的演化过程大致分  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
 
       第一阶段为 2003—2010 年。实验室的主体是人, 而不是存放于其中的仪器设备。在此阶段除建立健全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还提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  开展必须“ 以人为本”。 另外,针对高校实验室产生的  各类污染,制定了有效可行的环保规定和措施[15]。

       第二阶段为 2011—2016 年 。在此阶段许多高校 提出,通过实验室的“ 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实验室 的安全管理水平[16],其中“ 安全文化”建设得到极高的 重视,要建立多途径多维度的安全文化宣传体系。

       第三阶段为 2017—2021 年 。随着实验室智能化 和信息化的发展,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和安全检查物联网等智能实验室评估  及控制系统,可有效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17]。 2017 年开始,教育部为各高校列出“ 实验室安全检查  清单”,细化了各方面的检查要点。各高校开始进行安  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以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发  生,打造安全和谐校园[18]。

       三 、  讨论

       本文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 2000—2021 年高校 实验室安全研究领域文献的年度发文量、研究机构与 作者、研究热点及关键词突现性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

       第一,从年度发文量来看,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 起步于 2003 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 年发文 量最高,为 101 篇,说明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 关注与重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第二,从研究机构和作者来看,研究机构之间缺 少交流与合作 。阳富强、冯建跃、光翠娥等学者对高校 实验室安全研究贡献较大,并与其他学者之间存在较 多的合作关系。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之间的 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 水平。

       第三,从研究热点及关键词突现性可以看出,安 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文化等是现阶段高校实验室 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从规章制度和硬件设施的 建设与完善,到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提高;从安 全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救与整改,到定期进行实验室安 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从实验室内的纸质登记管理与人工监测,到实验室危化品及设备管理 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 管理系统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可以发现,高校实验室 安全水平从多层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总之,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 2000 —2021 年我国 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我国 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据此,能够为 维护高校实验室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同时,也 可获知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的空白之处,以便后 续开展与高校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创新性研究。笔者认 为,只有不断探究,才能让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领域 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

       [1] 赵阳.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16,19(6):233-235,239.
       [2] 闫旭宇,李玲,王延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山东化工,2019,48(6):220-221,223.
       [3] 武坷超,金星龙,王晓艳 .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21,37(4):58-64.
       [4] 李勤华,石磊,孙欣,等.关于实验室安全研究的动态与热点可视 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3):187-191.
       [5]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2 版.北京:首 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36-44.
       [6] 何伟,薛琳.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安全,2018,39 (5):27-30.
       [7] 王梁燕,洪奇华,华跃进.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完 善[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1-13.
       [8] 阳富强,程硕,林子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 1+N”模型 构建及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4):289-293.
       [9] 于平,孙妍红.新时代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新理念[J].教育教 学论坛,2021(8):6-9.
       [10] 阳富强,黄玉杰,施永乾,等.基于“4R”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应急管 理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3):115-120.
       [11] 阳富强,毛亚军,陶菁.基于 FDA 事故致因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 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4):307-311.
       [12] 冯建跃,杜奕,张新祥,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三年督查总结(Ⅰ):回 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1-4,11.
       [1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 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4] 姚艳玲,开滨.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可视化分析[J]. 科技通报,2017,33(6):248-253.
       [15] 罗学柳,郑茵,周海英,等. 以人为本,加强对高校实验室污染的防 治与监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118-120.
       [16] 汪弘,符芳慧,周超超,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探索[J].科 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14-116.
       [17] 刘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建设研究[J].大众标准化, 2021(21):38-40.
       [18] 教育部部署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J].中国应急管理, 2017(3):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