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科学探究活动是符合幼儿发展特征,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之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的过程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也要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发展。对此,幼儿教师要精心设计,探寻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巧妙实施,贯彻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高效总结,提升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探索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和实施路径,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品质,旨在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品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索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信息化教学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信息技术引领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够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品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信息技术引领下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深入探讨,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下,不断提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
一、精心设计,探寻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预先的设计环节统领着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也是探寻科学探究活动信息化元素的出发点。因此,幼儿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活动需求出发,结合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主动探寻科学探究活动的信息化因素,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立足科学探究内容,选择信息化工具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虽然是促进幼儿终身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活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立足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为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贯彻提供平台。从幼儿的实际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和注意力维持时间均有不同,所能达到科学探究的目标也各有不同。在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同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使用也会影响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决定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因此,幼儿教师要梳理探究的主题和内容,从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从而促使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能够生动化、直观化地呈现出来。
例如,在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神奇的磁铁”旨在引导大班幼儿了解磁铁特性。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其对于磁铁的知识经验不太丰富,却在生活中的很多环节体会到了磁铁吸铁的特性,如钓鱼游戏中鱼竿能够吸住小鱼。传统的信息技术工具固然能够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磁铁吸铁的现象,达成引领幼儿科学探究的目的,但是对于磁铁吸铁现象的讲解并不深刻。为了促使大班幼儿直观地了解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工具。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通过视频的方式观察磁铁吸铁的情况,直观性地理解磁铁具有吸铁的特性,也能够在参与白板游戏的过程中深化对磁铁吸铁特性的认知和把握,在操纵白板的过程中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住。
(二)立足科学探究工具,呈现信息化材料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良好成长和发展,幼儿如何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如何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如何主动开展科学探究,除了幼儿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帮助,还需要构建科学探究活动的信息化材料。对此,幼儿教师要在选择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和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优势,将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逐步呈现出来,为幼儿的探究指明方向。
例如,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沉浮的鸡蛋”主要促使幼儿了解鸡蛋在水中的沉浮,认识悬浮现象。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选择过程中,幼儿教师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工具,向幼儿直观呈现鸡蛋悬浮现象。在确定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幼儿教师将活动划分为活动导入、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不同阶段的内容。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教师创设了趣味故事情境“鸡蛋游泳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能绘图功能呈现故事情境。在将整个活动流程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的过程中,信息化材料也得以完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材料支持。
二、巧妙实施,贯彻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
信息技术引领下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融合是重中之重。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带给大班幼儿丰富的活动体验,促使大班幼儿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源动力。为了提升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贯彻教育信息化理念,抓住幼儿和幼儿教师这两个主体,强化师幼互动,巧妙实施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
(一)注重幼儿真实体验,强化信息化主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探究属性和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功能出发,为幼儿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促使幼儿在与科学探究活动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互动的过程中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幼儿主体和信息技术的平衡和融合,在保证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例如,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小鸡小鸡哪里来”旨在引导幼儿对“鸡蛋如何变成小鸡”进行探究,从而找寻鸡蛋如何变为小鸡的秘密,在体验鸡蛋孵化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律动。在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引领下,幼儿教师无须带领幼儿实地孵化鸡蛋,而是将VR体验式教学与科学探究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在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借助VR头戴显示和控制手柄触控板,将鸡蛋放在孵化器中,也能够将鸡蛋拿在手中,了解鸡蛋孵化的各个阶段,掌握鸡蛋宝宝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真实又微观地看到了鸡蛋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形状,也掌握了鸡蛋变为小鸡的秘密,了解小鸡从哪里来。显然,在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将幼儿视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将VR技术融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让幼儿在技术支持下全面探索,促使整个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出信息化色彩。虽然VR设备在幼儿教育中尚未普及,但这是体验式教学与科学探究活动融合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突出教师科学引导,强调信息化指导
在科学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以幼儿的探究能力培养为主旨,投入丰富的材料,希望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开拓思维,然而也不免遇到幼儿陷入迷茫,对于科学探究活动无从下手,最终失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的情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信息技术引领下开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意味着幼儿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蚂蚁触角大揭秘”主要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蚂蚁触角的功能。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幼儿对蚂蚁的触角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蚂蚁的触角到底有什么作用。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认为蚂蚁的触角用来寻找食物,有的幼儿认为蚂蚁的触角用来交流信息,有的幼儿认为蚂蚁的触角用来辨别方向……到底蚂蚁触角的作用是什么呢?针对幼儿的疑惑,教师在幼儿自主猜测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纪录片《蚂蚁星球》。在观看纪录片后,教师又绘制了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回顾纪录片中关于蚂蚁触角的信息。在思维引导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蚂蚁的触角主要用来寻找食物、传递信息、维持身体平衡。在播放纪录片、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幼儿深化了对蚂蚁触角的认识,了解到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
三、高效总结,提升信息化科学探究活动
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包含众多环节,实施环节固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众多环节的中心环节,总结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不仅能够有效掌握幼儿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把握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情况。在信息技术引领背景下,立足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是提升科学探究活动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一)把握评价导向,开展信息化评价
评价活动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产生浓厚兴趣,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性。在信息技术指引下,幼儿教师要重视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探究的资源,打造高水平、高标准的评价方式,对于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不断优化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化、高效化的信息化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体验,而且能够促使幼儿发现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成长之处和不足之处,为其成长与发展指明方向。
例如,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种子发芽”的目的在于促使幼儿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获得观察、动手实践、分析等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为了了解幼儿在培育种子过程中的成长情况,教师开发了积分制的信息化评价方式,立足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享等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科学探究任务为幼儿赋分,然后将每位幼儿在每项科学探究任务中的得分输入信息平台,最终形成一个总的分数,据此对幼儿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积分制的信息化评价方式贯穿整个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在不同角度的成长和发展显而易见。
(二)抓住关键问题,优化信息化教学
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信息化评价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促使幼儿的问题直观暴露,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实现评价育人的目标。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主体所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由于成长和发展的局限性,大班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幼儿教师要立足评价,抓住关键问题,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找寻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路,重新建构信息化和优化科学探究活动,助力幼儿的科学成长和发展,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
例如,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泡泡的秘密”中,幼儿教师在科学区投入了泡泡工具、水、盆、吸管、洗洁精、洗衣粉等生活中随处而见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泡泡。在积分制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实施后,教师发现幼儿在制作泡泡的过程中,大多数选择的是圆形的泡泡制作工具,没有选择其他形状的泡泡制作工具。对此,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了优化,在引导幼儿制作泡泡环节,设计了疑问情境: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制作工具制作泡泡,形状会不会不同?显然,在评价活动基础上,教师发现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并且重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了优化。在再次探索过程中,幼儿能够找到新的探索点。
四、结语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发展思维,而且能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尝试观察、记录、判断、实践等,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实现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者,幼儿教师要着眼幼儿未来成长的关键科学素质,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核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自主科学探究活动[J].幼儿100(教师版),2022(12):52-53.
[2]郑晓琴.注重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表达[J].山西教育(幼教),2022(12):70-71.
[3]杨慧娟.幼儿科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3(11):91-93.
[4]刘丽.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养成的教学策略[J].家长,2023(3):147-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